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养融合机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为促进医养融合机构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随机抽取太原市两所医养融合机构的125名老年人和一所普通养老机构的125名老年人,采用WHOQOL-OLD量表调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医养融合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得分为(3.594±0.457)分,高于普通养老机构老年人的(3.224±0.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2,P0.001);6个维度得分也高于普通养老机构老年人;医养融合机构中有配偶和子女、学历较高和收入较高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高于无配偶和子女、学历较低和收入较低的老年人。结论应该提高无配偶和子女、学历较低和收入较低的老年人获取健康服务的意识,完善医养融合相关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积极推行医养融合服务,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省L县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95份,有效回收问卷454份(91.72%)。结果454名农村老年人中160人(35.2%)有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方式等14项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方式、子女数、家庭月收入、到卫生院距离、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孤独程度、医养结合赞成程度、对医养结合机构了解程度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较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客观了解需求情况,加强医养结合的宣传,建立多档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满足不同情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和便利抽样方法,从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和永康市各选择1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为现场调查点,选取居住时间≥1年且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390人,问卷有效率为91.76%;其中男性219人,占56.15%;女性171人,占43.85%。选择机构养老155人,占39.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人数≥3人(OR=0.072,95%CI:0.007~0.742)、与配偶居住(OR=0.395, 95%CI:0.188~0.833)、与子女居住(OR=0.323, 95%CI:0.132~0.791)、与配偶及子女居住(OR=0.305,95%CI:0.139~0.673)、在农村居住(OR=0.404,95%CI:0.224~0.730)、无慢性病(OR=0.485,95%CI:0.292~0.805)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较低。结论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包括子女人数、居住情况、居住地区和是否患有慢性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多层级、持续性"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6个区,16个街道/镇,44个社区,3260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基于Andersen理论模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人群分布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需要因素等方面分析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多数老年人选择传统的居家养老(82.01%),仅有12.89%的老年人表示希望入住"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倾向性因素中,年龄越大、文化水平越高、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OR值均大于1(P0.05);使能因素中,在婚、主要由配偶照护、经济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倾向于医养结合式养老,OR值均大于1(P0.01);需要因素中,老年人自理情况越差越倾向于入住"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P0.01)。使能因素对模型的贡献度最大,对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最大。结论厦门市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需求高于一般的机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需求受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收入、照护情况和自理能力等因素影响,其中使能因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比较,为实施早期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共4 547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进行评分。结果:城乡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19,P<0.05),其中农村组抑郁发生率为44.0%,城镇组为29.5%。回归分析显示,城乡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共有的危险因素是女性、西部、睡眠时间较短、自评健康状况较差、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城镇组特有的保护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初中、高中及以上,城镇组特有的危险因素是共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农村组特有的保护因素是有配偶、家庭月生活支出1 000~5 000元,农村组特有的危险因素是共患2种慢性病。结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与城镇相比,抑郁发生率更高,应重点关注高危群体的心理健康,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改善其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生活质量情况,为改善机构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QOL-BREF量表和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21所养老机构的700名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和健康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85.41%),患病种类较多,其中排在前两位的依次是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随年龄的增加,机构内老年人的患病种数增加;患病与不患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各个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2种以上慢性病老年人生活质量低于患1种慢性病老年人(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完善老年人的护理策略及有关事宜时,应重视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群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研究我国慢病患者家庭卫生支出情况,采用Logit、Tobit模型探究慢性病数量、慢性病种类对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成员患慢性病将显著提高家庭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患慢性病数量越多,其陷入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概率也越高;按发生概率与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寿命延长、家庭结构小型化、城市化及人口流动加速等因素对养老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人口的比重较大,而且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患慢性病率高。老年人需要养老服务,又需要医疗服务(即医养服务),但是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家庭尚未为老年人建立完善的医养体系,主要体现为养老机构不整合医养服务。文章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分析了目前老年人的医养问题,认为医疗机构应该承担医养服务的重任,并提出为老年人提供医养服务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及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俊泽    陈炜    韩耀风    翁陈子恒  滕伯刚 方亚   《现代预防医学》2016,(18):3335-3338
目的 了解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其提供合适的养老方式。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厦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的人口学资料、养老方式选择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1 276名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为61.4%,慢性病老年人(相比未患慢性病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均较高。以家庭养老为参照,慢性病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与子女关系、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孤独感,独居、与子女关系、文化程度、年龄、居住地。结论 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较未患慢性病老年人低。独居、年龄、婚姻、居住地、孤独感是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特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需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城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1,501名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人(老夫妻同住或一人独居的)占37.3%;子女与其居住在同一城市但做不到每月探望1次的占28.2%;没有收入靠子女供养的占37.2%,其中,农村老人靠子女供养的占54.4%;85.7%的老年人报告患有1种或多种慢性病;对自己的养老生活很满意和满意的占37.8%;养老生活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养老金不足(45.1%)和身体多病(27.8%);老年人对社会的最大愿望是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63.9%);对社区最大的希望是为社区困难老人提供帮助(67.8%);对子女最大的愿望是尊重老人(62.4%);老年人婚姻状况越好(伴侣健在)、居住在城区、养老费用充足、生活自理能力强、看病越方便的老年人,其对养老生活的满意度越高(P0.05)。结论福建省城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面临养老金不足、自身多病以及子女不在身边等困难,需要社会和社区在养老政策、就医服务、慢性病防治以及对老年人的照看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居住方式和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使基层卫生服务更具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居家类型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方法: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负二项Hurdle回归模型(NBH模型)分析.结果:与子女同住会显著提高城乡居家老年人对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P<0.05),子女经济支持则会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15岁及以上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居民调查资料(n=273 688),测量指标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和过去一年内住院情况。剔除无效数据之后有效样本量为188 697,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15岁及以上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我国15岁及以上居民自评健康存在明显的社会人口学差异,女性、老年人、低收入、城市(相比于农村)和西部(相比于东中部)居民自评健康等级较差;自评健康状态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居民的客观健康状况;健康相关行为良好的居民自评健康状况较好。结论:加强对重点人群(如女性、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等)健康状况的关注;改善健康相关行为方式,减少可控的危险因素,诸如不吸烟、不过量饮酒、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等是改善居民自评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 - 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河南省郑州市农村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的患者472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76±7.30)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t = 8.940,P<0.001)、60~69岁(t = 29.983,P<0.001)、学历为高中,中专(t = 49.435,P<0.001)、月收入>2 000元(t = 40.342,P<0.001)、已婚(t = 15.309,P<0.001)、其他居住状况(t = 13.169,P = 0.002)、慢性疾病(t = - 5.453,P<0.001)、上网方式(t = 94.633,P = <0.001)、使用网络的频率(t = 66.918,P<0.001)共9个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有影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 = - 2.676)、年龄(β = - 0.910)、婚姻状况(β = - 0.508)、使用网络的频率(β = -2.222)是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水平素养较低,其影响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辅助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农村慢性病老年人自我忽视(ESN)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PL)的现状及关系,为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行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德阳市、泸州市、广元市抽取719名农村慢性病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农村老年人自我忽视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修订版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ESN与HPL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发放问卷785份,有效回收719份,有效回收率为91.6%。ESN得分为9(5,13),筛查出28.9%的的老年人有ESN;HPL得分为91(80,105),HPL水平差和一般的占比分别为7.5%、56.5%。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去除混杂因素(年龄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疼痛、自评健康状况、共患病)后,老年自我忽视可负相预测农村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β=-0.40,95%CI(-1.31,-0.94),P<0.001]。结论 老年自我忽视可能是农村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生活方式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卫生服务人员重视农村慢性病老年人的ESN并加强对ESN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医改”10年后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决策者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调查四川省14个市(州)常住人口21 047名,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口6 647人纳入分析,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64.9%,其中城市65.2%,农村64.6%。患病率居于前5位的疾病是高血压(30.43%)、慢性阻塞性肺病(9.18%)、糖尿病(8.91%)、椎间盘疾病(7.04%)、脑血管病(6.21%)。同时患1、2、≥3种慢性病患病率分别是35.5%、18.0%、11.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OR = 1.315,P = 0.001;乡:OR = 1.319,P = 0.001)、年龄(城:OR = 1.629,P<0.001;乡:OR = 1.327,P = 0.002)、教育程度(乡:OR = 1.458,P<0.001;OR = 1.567,P<0.001)、职业状况(城:OR = 1.335,P = 0.002;乡:OR = 1.328,P = 0.001)、社会活动(城:OR = 0.754,P = 0.005)、失能情况(城:OR = 3.353,P<0.001;乡:OR = 2.226,P<0.001)、家庭医生签约(城:OR = 0.682,P<0.001;OR = 0.703,P = 0.007)、经济状况(城:OR = 1.597,P<0.001;乡:OR = 1.943,P<0.001)、BMI指数(城:OR = 1.592,P<0.001;乡:OR = 1.602,P<0.001)是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建议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因地制宜开展老年人口健康保障措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桂西地区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 0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 - 36)、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 - C)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桂西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其他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t = - 4.287,P<0.05)。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生命质量总分高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t = - 7.439,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病(β = 0.340,P<0.001)、婚姻状况(β = - 0.040,P = 0.049)、健康促进生活方式(β = 0.131,P<0.001)、年龄(β = - 0.110,P<0.001)、文化程度(β = 0.046,P = 0.033)。结论 桂西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从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医疗养老保障、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桂西地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的长期照料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老年人拥有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是否影响其长期照料服务利用尚不清楚。利用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调查(CLHLS)数据,构建两部模型,分析医疗与养老保险对我国城乡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高龄老人的长期照料支出显著高于农村高龄老人。公费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养老保险对高龄老人长期照料支出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城乡差异。城镇高龄老人享有的医疗和养老保险既影响长期照料支出发生与否,又影响长期照料支出的多寡;农村高龄老人享有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仅对其是否发生长期照料支出有影响,对支出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建议通过加大医疗和养老保障强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高龄老人家庭长期照料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城乡老年人睡眠及慢性病情况,分析主要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河北省唐山、石家庄、张家口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结果 老年人睡眠障碍率18.2%,患慢病者占75.1%。其中排名前三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1.7%、22.8%、17.2%;且三种慢性病与老年人睡眠状况相关,患病者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城乡老年人睡眠及健康状况不佳,且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西部农村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政府进一步落实卫生政策和提高农村慢性病老年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宁夏4个县的2 450名慢性病老年人进行调查,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慢性病老年人住院率的差异,运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慢性病老年人住院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西部农村地区慢性病老年人住院为37.8%(926/2 450)。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女性较男性有0.702(0.582~0.846)倍的风险住院,65~69岁的人较60~64岁的人有0.748(0.583~0.960)倍的风险住院,≥70岁的人较60~64岁的人有0.616(0.482~0.788)倍的风险住院,非务农的人较务农的人有0.782(0.642~0.953)倍的风险住院,中高收入组的人较低收入组的人有0.603(0.448~0.812)倍的风险住院,高收入组的人较低收入组的人有0.562(0.415~0.761)倍的风险住院。结论 宁夏农村慢性病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较高,但受到性别、年龄、职业和家庭年人均收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行为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全国各地各类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布不尽相同, 而华南地区独特的气候、饮食及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 亟需通过区域性大型队列的建设, 为区域重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早期预测和干预策略提供本土化人群证据, 也为国家重大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 覆盖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和海南省, 以35~74岁常住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城市与农村、汉族与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多类型自然人群。本队列围绕华南区域常见重大慢性病建立集健康信息和生物样本为一体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 并开展长期随访。现已建立116 520人的基线数据库, 年龄为(54.9±12.5)岁, 女性71 077人(61.0%)。基线数据库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数据以及生物样本。本文对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设计的理念、研究进展和随访设想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