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一定的培养条件,使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方法在贴壁培养的情况下以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肝素的培养基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观察分化的细胞形态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分化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诱导7d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NSE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7.3±1.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化后细胞的胞体直径、表面积和突起长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体外应用bFGF和肝素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是可行的,bFGF和肝素既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成更多的神经元,也可促进分化后神经元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量元素硒对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小盖玻片培养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无机硒(亚硒酸钠)和有机硒(硒甲基半胱氨酸)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标记蛋白NSE、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标记蛋白GFAP、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标记蛋白CNPase的表达状况,同时用Westem-blot免疫印迹技术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eific enolase,NSE)、β-微管蛋白(β-tubulin)、星形胶质细胞-醋酸纤维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hc protein,GFAP)、环核苷酸-3’磷酸水解酶(2’,3’-cyclic nucleotide 3’phosphohydrolase,CNPase)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适量浓度的硒对神经干细胞球的分化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含硒的营养液中神经干细胞分化好、形态正常。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比例较高。其中胶质细胞分化方向GFAP 和CNPase 细胞计数,平均每高倍视野分别为5~6个和7~12个;并且分支多、细长,网络复杂。免疫印记结果发现有机硒能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熟蛋白NSE、β-tubulin、GFAP、CNPase的表达,化学发光显影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适量的硒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成熟。特别是硒甲基半胱氨酸是一个低毒和高生物效应的硒营养制剂.在神经干细胞球体外分化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将纯化的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状态,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共培养组中36.35%±4.63%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明显高于对照组中12.78%±6.91%的表达率.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提高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还能延长神经元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Tian DP  Su M  Wu XY  Zhang G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24-327,F0003
目的 观察微量元素硒和神经细胞培养添加剂B-27对神经干细胞存活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Wistar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技术,应用盖玻片培养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来观察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添加剂B-27和不含B-27时,硒对神经干细胞存活以及神经元分化标记蛋白β-微管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抗胶质细胞醋酸纤维蛋白(GFAP)和少突胶质细胞标记蛋白抗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酶)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培养液中加入B-27添加剂同时加入硒时,神经干细胞能够存活并且分化成熟良好。在不含B-27添加剂同时也不含硒的培养液中神经干细胞不能够存活。在不含B-27添加剂而含有硒时,神经干细胞则能够存活并且能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各种细胞的形态典型。显微镜下计数发现神经干细胞在含硒的培养液中向神经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比例较高。其中神经元分化β-微管蛋白阳性细胞每高倍视野为11.2个。胶质细胞分化方向GFAP阳性和CNP酶阳性细胞计数平均每高倍视野分别为16.1个和9.3个。结论 硒对于神经干细胞体外存活和分化是必需的营养成分。在不含B-27,但有硒存在时,神经干细胞能够存活并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72只7日龄新生SD乳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及HIBD的三七总皂甙治疗组,用改良的Rice-Vannucci法制作HIBD模型。注射三七总皂甙干预治疗,用5一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免疫单标及双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三七总皂甙对HIBD海马区BrdU免疫活性及BrdU/NSE(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BrdU/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双标免疫活性的影响,并计数分析。结果:HIBD的海马区存在BrdU阳性细胞分布;应用三七总皂甙的HIBD海马区BrdU阳性细胞数及双标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能诱导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提示其具有促进神经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EA)对Aβ_(25-35)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孕18 d的胎鼠的海马神经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对照组:只加入无B27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基础培养基(NB)原液培养24 h;模型组:加入无B27神经生长因子的NB原液,再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 Aβ_(25-35)培养24 h;黄芪组:加入无B27神经生长因子的NB原液,先加入终浓度为黄芪提取物20 mg/L培养4 h,再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 Aβ_(25-35)培养20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和3-(4,5-甲基噻唑-2)-2,5-苯基的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神经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的海马神经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出现凋亡的典型的形态学特征,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海马神经细胞活性提高、凋亡的细胞数减少,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提取物对Aβ_(25-35)所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海马神经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硒、锌对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胚鼠神经元细胞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胚鼠神经元细胞用10mol/L Aβ_(25-35)处理,建立体外老年痴呆模型。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噻唑蓝比色法(MTT)、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法、微量丙二醛(MDA)检测法、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检测法、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法、蛋白印迹法检测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磷酸化Tau蛋白(ph-Tau)水平。结果 Aβ_(25-35)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MTT代谢率下降,LDH释放量增多,MDA含量增高,H_2O_2含量增高,NO含量增高,GSK-3β、ph-Tau水平增高,硒、锌和硒锌联合处理组均不同程度地减少Aβ_(25-35)的细胞毒性,硒保护作用差异显著。结论微量元素硒、锌对Aβ_(25-35)处理胚鼠神经元细胞损伤和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硒比锌的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苯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探讨其神经毒性及相关机制。方法86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2.5、1.0μl剂量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2只,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运用脑立体定位仪将甲苯直接注入2月龄小鼠脑室,于注射后3、5 d及1、2、3周检测小鼠水迷宫潜伏期的变化,并于注射后1、2、3周分批处死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小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μl及2.5μl剂量组水迷宫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μl剂量组与对照组海马ChAT阳性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2.5μl剂量组在注射后1、2周时ChAT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至3周则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脑室直接注射甲苯能明显降低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对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具有较强毒性作用,且是可逆的、剂量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为防治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雌雄各半。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饮用含铝水(浓度为0.4 g/100 ml),并隔日皮下注射200 mg/kg D-半乳糖,此外,干预组小鼠每日1次灌胃给予25 mg/kg SFN,模型组小鼠每日1次灌胃等量蒸馏水,同时设立溶媒对照组。每日1次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并每周称重1次,90 d后采用跳台实验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脑组织铝含量,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丢失情况,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脑皮层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ChAT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大脑皮层ChAT mRNA的表达。结果在整个受试期间各组小鼠均未见异常表现及死亡,各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1),脑铝含量增高(P0.01),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细胞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SFN能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降低脑铝含量(P0.01),增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细胞数(P0.05)。此外,干预组小鼠脑铝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大脑皮层ChAT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各组小鼠大脑皮层Ach含量、AChE和Ch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N可明显减少AD模型小鼠胆碱能神经元的丢失,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处理SH-SY5Y细胞或原代海马神经元建立AD细胞模型,探讨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对Aβ损伤后的神经细胞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筛选Aβ25-35损伤SH-SY5Y细胞的浓度,并筛选PCA作用于Aβ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的适宜浓度。通过DCFH-DA染色和JC-1染色探究PCA对Aβ25-35损伤的细胞内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Aβ25-35损伤SH-SY5Y细胞适宜的造模条件为10μmol/L处理24 h;800μmol/L的PCA对Aβ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保护效果最佳(P<0.001)。Aβ25-35处理导致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01)而线粒体膜电位有降低趋势(P=0.287);PCA干预后,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西红花酸对Aβ25-35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0.1μM西红花酸组、10μmol/L Aβ25-35组、0.01 μM西红花酸+10μmol/L Aβ25-35组、0.1μM西红花酸+10μmol/L Aβ25-35组、1μM西红花酸+10μmol/L Aβ25-35组;MTT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情况;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0μmol/L Aβ25-35显著降低细胞的活性和升高海马神经元ROS水平(P<0.01);不同浓度西红花酸(0.01、0.1和1μM)预处理后,细胞活性分别比0A25-35组提高了39.2%、56.1%和7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10天和25天海马神经元的ROS水平与Aβ25-35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 <0.01).结论 西红花酸对Aβ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Aβ25-35引起的海马神经元ROS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探讨在内质网应激过程中未折叠蛋白质反应途径(UPR pathway)在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暴露于含0(对照)、5、10、20、30、40μmol/L Aβ_(25~35)的培养基染毒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暴露于含0(对照)、5、10、15μmol/L Aβ_(25~35)的培养基染毒24、48和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以及跨膜蛋白活化转录因子-6(ATF-6)、蛋白激酶-1(IRE1α)和RNA-激活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Aβ_(25~35)染毒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β_(25~35)染毒浓度的升高,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Aβ_(25~35)染毒组SHSY-5Y细胞的凋亡率均较高,除5μmol/L Aβ_(25~35)染毒24 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β_(25~35)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SHSY-5Y细胞的凋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时间点Aβ_(25~35)染毒组SHSY5Y细胞内质网ATF-6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15μmol/L Aβ_(25~35)染毒24、48 h和各剂量Aβ_(25~35)染毒72 h后SHSY5Y细胞内质网GRP78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10、15μmol/L Aβ_(25~35)染毒24 h和15μmol/L Aβ_(25~35)染毒48 h及各剂量Aβ_(25~35)染毒72 h后SHSY5Y细胞内质网IRE-1α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15μmol/L Aβ_(25~35)染毒24 h和10、15μmol/L Aβ_(25~35)染毒72 h后SHSY5Y细胞质网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β_(25~35)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内GRP78、ATF-6、IRE1α和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Aβ_(25~35)可以诱导SHSY5Y神经细胞内质网应激,导致SHSY5Y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支架体外联合培养为颅脑损伤大鼠模型神经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SD大鼠附睾周围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90、CD44表达;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支架材料,再取第5代细胞以2×106/m L的密度接种于壳聚糖三维支架上,促进其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向分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分化结果。结果分离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29、CD90、CD4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5%、92.76%、96.56%,达到理想的纯度;制备的壳聚糖三维支架具有合适的三维多孔结构;培养基诱导7 d左右可见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巢蛋白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分化后的大部分细胞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改变,细胞伸出细长突起或网状突起,可见较多的细胞形成网络连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证实,神经球高表达巢蛋白(Nestin)阳性率(65.23±0.98)%,分化细胞β-tubulinⅢ阳性率(62.35±5.71)%,微管相关蛋白2(MAP2ab)阳性率(12.87±2.63)%。结论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壳聚糖支架培养可在体外培养得到较高比例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Nestin及β-tubulinⅢ阳性细胞,并有一定比例MAP2ab阳性细胞出现,该特异性标志表达的细胞用于大鼠颅脑外伤模型神经修复实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花色苷单体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对Aβ_(25-35)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实验分组:首先进行Aβ_(25-35)损伤浓度的筛选,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Aβ_(25-35)处理组(浓度为5、10、15、20、25μmol/L);在确定Aβ_(25-35)的损伤浓度基础上进行Cy-3-G干预浓度的筛选,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25-35)处理组和不同浓度Cy-3-G预孵育组(浓度为10、25、50、100μmol/L);而后进行Cy-3-G干预时间的筛选,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25-35)处理组和不同时间Cy-3-G预孵育组(时间为3、6、12、24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μmol/L Aβ_(25-35)处理SH-SY5Y细胞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Cy-3-G对Aβ_(25-35)处理SH-SY5Y细胞保护作用的适宜浓度和适宜作用时间分别为100μmol/L和12h;Aβ_(25-35)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Cy-3-G预孵育可明显抑制Aβ_(25-35)细胞凋亡。结论适宜剂量的Cy-3-G对Aβ_(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切除和衰老对大鼠基底前脑的Meynert基底核和斜角带水平肢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利用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大鼠、卵巢切除大鼠和老年大鼠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胞体大小和突起的变化。结果卵巢切除组动物Meynert基底核和斜角带水平肢的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37±5,126±24),胞体平均面积(107.33±21.45μm2,101.50±25.88μm2),突起数目(1.7±0.5,1.5±1.0)均低于正常成年组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56±8,164±20),胞体平均面积(167.17±40.12μm2,193.33±44.59μm2)和突起数目(3.0±0.6,3.0±0.9),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的ChAT免疫反应神经元细胞数(39±6,126±15),胞体平均面积(108.00±22.10μm2,95.17±29.64μm2),突起数目(2.0±0.9,1.8±0.8)与正常组比较同样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卵巢切除和衰老引起大鼠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胞体变小、数量减少、突起数目明显减少,提示雌激素缺乏能导致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溃变、丢失,可能与AD病人出现的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对大鼠海马线粒体-内质网结构耦联(MAM)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不进行任何处理)组、假手术(开颅进针但不注射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和2.5、5、7.5μg/μl Aβ_(25~35)染毒组,每组8只。于海马CA1区一次性注射2μl染毒。于手术后14 d,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β_(25~35)水平,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内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MFN2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7.5μg/μl Aβ_(25~35)染毒组大鼠血清中的Aβ_(25~35)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β_(25~35)染毒浓度的升高,大鼠血清中的Aβ_(25~35)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Aβ_(25~35)染毒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FN1、MFN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增高,除7.5μg/μl组MFN1 m RNA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β_(25~35)染毒浓度的升高,大鼠海马组织中MFN1蛋白及MFN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大鼠海马组织中MFN1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Aβ_(25~35)可以增加大鼠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同时Aβ_(25~35)可破环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内质网结构耦联结构,造成其功能异常,从而发挥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Aβ_(1-42)诱导PC12细胞构建体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细胞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L Aβ_(1-42))及不同浓度1,25(OH)_2D_3预处理组[1、10、100 nmol/L 1,25(OH)_2D_3+20μmol/L Aβ_(1-42)]。CCK-8检测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活性,吖啶橙/溴乙锭(AO/EB)染色检测细胞膜通透性,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NOD样受体家族蛋白(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rotein 1, NLRP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caspase-1)和消皮素D(gasdermin D, GSDMD)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膜通透性、LDH、IL-1β、NLRP1、caspase-1和GSDMD蛋白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3个1,25(OH)_2D_3预处理组的细胞活性均有所提高(P0.05),细胞膜破损减少。10和100 nmol/L 1,25(OH)_2D_3预处理组细胞LDH释放、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1 nmol/L 1,25(OH)_2D_3组中NLRP1和GSDMD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10和100 nmol/L 1,25(OH)_2D_3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10和100 nmol/L 1,25(OH)_2D_3组的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焦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智聪明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AD)小鼠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影响。方法 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智聪明汤低、中、高剂量组及多奈哌齐组,小鼠脑海马内注射Aβ25-35制作小鼠AD模型,小鼠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连续15 d,1次/d;末次给药后,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脑海马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表达,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小鼠脑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海马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 404、Thr 231、Thr 181、Ser 39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800±0.172)、(2.321±0.140)、(2.109±0.145)、(2.761±0.250)]均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26.0 g/kg)益智聪明汤组小鼠海马Ser 404、Thr 231、Thr 181、Ser 39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6±0.158)、(1.384±0.122)、(1.164±0.125)、(0.978±0.122)]均降低(均P0.05);益智聪明汤可改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水肿等现象,并减少神经元死亡。结论益智聪明汤可通过降低AD模型小鼠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减少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表达和NO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组和西药治疗组。黄芪组和西药治疗组分别用黄芪提取物和脑复康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用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 NOS蛋白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O含量。结果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延长,单位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中i NOS的表达水平及NO含量均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单位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均增多;i NOS表达水平及NO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作用效果与西药治疗组相当(P0.05)。结论黄芪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黄芪提取物通过抑制i NOS的表达和NO的生成,减轻Aβ25-35毒性作用所致脑组织神经元损伤,从而改善AD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天王补心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对照组外,其余三组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肽(1-40)(Apl-40)制备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法观测大鼠海马区PKC、AB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光密度、阳性细胞数减少,PKC光密度值、阳性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王补心丹有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