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具有分泌性激素功能的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与内分泌症状,为正确诊断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具有分泌性激素功能的卵巢肿瘤50例,分别对症状、肿瘤种类、性激素等相互间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中以卵巢颗粒细胞瘤为多见,其次为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等。主要为雄激素与雌激素增多症状,其中雄激素异常的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多毛、阴蒂增大与喉结出现。多毛为首发表现,多见于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与卵巢类脂质细胞瘤。雌激素异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绝经后出血与月经紊乱,多见于颗粒细胞瘤。结论多毛、阴蒂增大等是雄激素过多的最常见表现,睾酮≥6.0nmol/L者应高度怀疑发生肿瘤的可能,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with minor sex cord elemen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4例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中报道的9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习总结。结果: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常以腹部不适和阴道出血等症状就诊,多发生于卵巢,常为单侧。肿瘤最大直径多数大于4 cm,镜下均为典型的纤维瘤或卵泡膜瘤背景中混有少量的性索成分(小于10%),其中性索成分部分为颗粒细胞形态,部分为类似于Sertoli细胞的管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中的性索成分α-inhibin、CD99、Calretinin均为阳性。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呈无瘤存活状态,文献报道中的9例患者随访至相关文献发表时亦呈无瘤存活状态。结论: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的诊断依赖于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染色特点,临床表现类似于纤维卵泡膜瘤,部分病例出现雌激素升高症状,罕见病例出现雄激素升高症状,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with minor sex cord elemen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4例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中报道的9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习总结。结果: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常以腹部不适和阴道出血等症状就诊,多发生于卵巢,常为单侧。肿瘤最大直径多数大于4 cm,镜下均为典型的纤维瘤或卵泡膜瘤背景中混有少量的性索成分(小于10%),其中性索成分部分为颗粒细胞形态,部分为类似于Sertoli细胞的管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中的性索成分α-inhibin、CD99、Calretinin均为阳性。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呈无瘤存活状态,文献报道中的9例患者随访至相关文献发表时亦呈无瘤存活状态。结论: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的诊断依赖于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染色特点,临床表现类似于纤维卵泡膜瘤,部分病例出现雌激素升高症状,罕见病例出现雄激素升高症状,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是起源于卵巢颗粒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3%[1],是最常见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约占70%[2].GCT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最常见为雌激素,故临床多表现为与雌激素升高的相关症状,而仅2%~3%的GCT分泌雄激素[3].本文报道2例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0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4例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4例为检查发现盆腔肿块。5例未育者中4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例因患者家属要求行患侧肿瘤剥出术。5例行全子宫 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行全子宫 双侧附件 大网膜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3例患者,除1例于2005年(1998年手术)失访外,其余12例患者均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肿瘤有无破裂来确定手术范围。高分化支持-间质细胞肿瘤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莱迪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2年至2009年诊治的15例卵巢支持莱迪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术前均未考虑本病,其中13例有男性化、女性化及去女性化表现.6例女性化表现患者同时合并雌激素相关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14例术中见大体肿瘤,1例因子宫内膜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本病.肿瘤高分化6例,中分化5例(含有网状及异型成分1例),低分化4例.2例低分化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分别误诊为卵巢癌及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其中3例实现生育.8例患者接受分期手术,其中1例术中发现肿瘤大网膜转移.15例中,9例中、低分化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随诊2 ~ 34年,14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低分化肿瘤治疗后4年复发.结论:支持莱迪细胞瘤难以及时诊断,患者的内分泌表现是提示本病的重要线索.预后良好,对于本病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但需注意低分化肿瘤的复发问题.  相似文献   

7.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部分患者临床表现雌,雄或雌激素兼备的内分泌症状,肿瘤的组织学则兼有粒层-卵泡膜细胞及支持-睾丸型间质细胞的成分,前者往往为成人型粒层细胞瘤,而偶有幼年型粒层细胞瘤,后者往往为高分化支持细胞瘤,偶伴有异源成分,而肿瘤内间质细胞成分往往难以确定属卵泡膜型或睾丸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属良性或潜在恶性,故患者经患侧附件切除术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后,基本上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8.
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B  Wu LY  Zhang WH  Li L  Ma SK  Liu L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5):334-337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62—2002年治疗的11例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病理分化程度:高分化7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1例。临床分期:Ⅰ a期9例,Ⅱc期及Ⅲc期各1例。临床症状:腹部包块8例;去女性化及男性化表现共6例,其中3例行血清睾酮水平测定,均不同程度升高;月经增多、绝经后阴道出血等女性化表现者5例,其中1例同时具有女性化及男性化表现。合并症:5例合并与雌激素相关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等,2例患者先后患乳腺癌。治疗: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肿瘤分化不良或Ⅱ~Ⅲ期者,术后行系统性巩固化疗。随诊:随诊时间为6个月至34年,中位数随诊时间为7年,无一例死于本病。3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均于术后1—3个月恢复月经,其中1例已生育。结论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预后良好。早期、高分化者,可单纯手术治疗。分化不良或晚期肿瘤患者,术后应予巩固化疗。有生育要求者,可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儿童卵巢无性细胞瘤在临床较少见,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综合考虑,手术在儿童卵巢无性细胞瘤中是首选方法。随着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后对于儿童生育力的保护及卵巢恶性肿瘤的管理。报告1例12岁儿童卵巢无性细胞瘤病例,患者因下腹胀痛首次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发现盆腔包块后就诊于妇科,肛门指诊示盆腔偏右侧可触及约7.0 cm×6.0 cm包块,质中,边界尚清,活动可,相关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25)略升高,剖腹探查行术中冰冻病理所示考虑左侧卵巢良性病变,右侧卵巢恶性病变,故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同时给予戈舍瑞林去势保护卵巢功能治疗。现已随访11个月,患者月经规律,无特殊不适。通过回顾性分析儿童卵巢无性细胞瘤诊治过程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诊断、治疗及管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是最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肿瘤的1%~2%,占卵巢恶性肿瘤的3%~5%.GCT诊断时大多处于临床早期,但却以晚期复发而闻名.GCT可分泌多种激素如: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抑制素(inhibin)、孕酮、雄激素、抗苗勒激素等.成人型GCT常表现为高雌激素体征,而以男性化体征为临床表现者罕见.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以雄激素增高进而出现男性化体征的成人型GCT例数较少.在此,我们报道1例以血睾酮增高和继发性闭经为首发表现的成人型GCT.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妇女患生殖系统肿瘤机会增加。据统计,女性恶性肿瘤患者58%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就诊时多为晚期,且常伴有其他合并症,使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其生存率显著低于年轻患者[1]。1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常见以下几种。(1)子宫肌瘤:老年妇女发现子宫肌瘤一般不需治疗,但如发生变性、感染、扭转或肌瘤生长迅速不能排除恶变者应手术治疗,并行快速病理检查。(2)卵巢泡膜细胞瘤:65%的患者为绝经后妇女。表现为附件区有实质性肿物,如雌激素水平增高则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术前应行诊断性刮宫明确有无子宫内膜癌,无子宫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4版)Ⅰ期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复发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FIGOⅠ期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分析患者临床及病理相关因素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18例FIGOⅠ期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患者中位年龄为43岁(31~69岁)。初始治疗中7例行单纯肿瘤剥除/单侧附件切除术,8例行子宫双附件切除术,3例行卵巢肿瘤全面分期术。患者术后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4%和83.3%。共6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76个月。肿瘤直径>10cm、术中瘤体破裂是患者近期复发(<5年)的高危因素。低分化、术中瘤体破裂、高核分裂象(≥4/10HPF)是患者远期复发(≥5年)的高危因素。结论早期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整体预后好,高核分裂象、术中瘤体破裂可能是早期卵巢颗粒细胞瘤复发的潜在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93年Wilde等介绍一种传统的手术腹腔镜检查治疗绝经前的卵巢囊肿。虽然绝经后大多数附件肿瘤属良性,首次治疗的选择仍为剖腹术。通过阴道检查、阴道和腹部回波描记术,以及术中仔细观察卵巢和腹膜,有高度诊断的准确性。为前瞻性研究绝经后附件肿瘤腹腔镜检的准确性及疗效,1990年1月~1992年8月对169例绝经后附件肿瘤进行手术。当肿瘤直径>10cm,周界不清,囊实性混合存在,中隔增厚,伴腹水时,首次剖腹术。1991年8月以前疑有恶性  相似文献   

14.
卵巢颗粒细胞瘤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7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期别、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5年及10年存活率。结果 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5年及10年存活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但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关系。I期病人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存活率也无明显影响。结论 临床分期是影响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I期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单纯性卵泡膜细胞瘤24例,混合性卵泡膜细胞瘤22例,包括卵泡膜纤维瘤16例,粒层卵泡膜细胞瘤6例(2例为复发),肿瘤最大径3~20 cm。44例首发者发病年龄20~91岁,中位年龄56岁。最常见的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11例)和月经紊乱(5例)。46例中18例合并腹水,血清CA125升高29例。影像学检查术前仅有6例MRI诊断卵泡膜细胞瘤。术前14例因包块较大,呈囊实性,CA125升高和(或)伴有腹水而考虑卵巢恶性肿瘤。46例中15例合并雌激素刺激相关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癌3例。46例均完整切除包块,28例同时行子宫切除术。随访1~6年,42例无复发,3例失访,1例粒层卵泡膜细胞瘤复发患者术后1年半再次复发。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常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或月经紊乱,部分可合并少量腹水及CA125轻度升高,MRI检查对于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绝大多数卵泡膜细胞瘤完整切除后不易复发,但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和粒层卵泡膜细胞瘤。  相似文献   

16.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Peng P  Shen K  Lang J  Cui Q  Wu M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7):402-404,W001
目的 探讨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83年至2002年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例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发生率极低,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及儿童,临床表现为盆腔实性包块伴胸腹水,4例患者雌二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所有患者接受手术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其中,2例呈高核分裂相的患者病情很快恶化,分别于发病后10和14个月死亡;2例低分裂相的患者现无瘤生存分别为32和25个月。结论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检查,核分裂相高者预后不良,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报告患者,38岁,因右侧卵巢高分化黏液腺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拟行第3次化疗,于2018年10月22日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既往身体良好,无特殊病史。2017年9月15日因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区占位,直径约20 cm,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 300 U/ml。在外院行开腹左侧附件切除术+右侧卵巢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双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伴上皮内癌变。术后未补充化疗,于当地医院规律随访。2018年7月10日患者因腹痛3天前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右侧附件  相似文献   

18.
沈明虹  段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9):694-698
目的:探讨原发女性生殖道淋巴瘤(PLFGT)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1例PLFG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患者中位年龄66岁(49~77岁),临床症状包括盆腔包块(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5例)及腹痛(2例)等。所有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均升高,伴血清肿瘤糖类抗原125(CA_(125))升高(6例)。影像学检查附件区/子宫肿物均呈实性占位,且多为大病灶,可伴丰富血流(6例),腹水少见(2例)。原发卵巢淋巴瘤4例,原发子宫/子宫颈淋巴瘤4例,卵巢与子宫同时受累3例。临床分期:ⅠE期2例,ⅡE期1例,Ⅳ期8例。(2)病理特征: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治疗:行手术探查8例,其中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减瘤术7例,行右侧附件切除+腹膜活检1例;诊断性刮宫2例;子宫颈活检1例。术后化疗9例,未化疗2例。(4)预后:无瘤生存7例,死亡4例,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1~81个月)。结论:PLFGT较少见,常以妇科相关症状就诊,多表现为盆腔较大实性肿物,可伴血清LDH及CA_(125)升高,手术的目的主要为明确诊断,治疗上以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摘要。患者,59岁,因交界性肿瘤术后再发盆腔包块9月,下腹痛10天于2017年6月22日于本院住院治疗。患者2009年绝经。2013年10月因左附件包块于当地医院行“经腹左附件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子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左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左侧输卵管慢性炎症,子宫颈息肉伴鳞状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似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枣庄市立医院妇科2017-03-17收治的1例UTROSCT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42岁,以经期腹痛5年,阴道流血7d,增多半小时为主诉入院,影像学检查示宫体厚6.2cm,宫壁回声不均质,后壁探及3.6cm×3.2cm回声增强区,内膜厚1.3cm,内探及2.2cm×1.0cm无回声区,行宫腔镜检查及电切术治疗,术后病理经上级医院会诊后诊断为UTROSCT。查阅国内外文献,共检索到60篇73例已报道病例,该病常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紊乱,也可出现下腹部疼痛。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常可发现子宫增大,类似子宫内膜息肉或平滑肌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绝经后妇女,可行子宫全切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可行保守性手术仅切除肿瘤。结论 UTROSC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妇科肿瘤。因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进行确诊。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对出现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者,则辅助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