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评价ⅠB2、ⅡA2期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术前近距离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共82例。根据术前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手术组(A组,27例)、新辅助化疗组(B组,41例)、近距离放化疗组(C组,14例)。B、C组术前辅助处理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3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临床病理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生存时间。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近距离放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放化疗组的脉管侵犯率、深肌层浸润率、淋巴结阳性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放化疗组的术前治疗总有效率(85.7%)高于术前化疗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神经侵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月(95%CI:33.8~48.5月)、63.9%;33.8月(95%CI:28.9~38.7月)、53.1%及48.1月(95%CI:37.5~58.7月)、68.2%;3组中位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近距离放化疗较新辅助化疗能明显改善肿瘤病理缓解率,未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因而ⅠB2、ⅡA2期宫颈癌术前后装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初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8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PVB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手术,观察近期的疗效.结果 临床近期有效率达75%,手术切除率达100%.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切缘距离病灶1cm以上.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手术治疗Ⅰb2和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治疗的107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Ⅰb2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47例,直接手术组60例。观察新辅助化疗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病理、生存情况等。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化疗总有效率为59.57%,其中Ⅰb2、Ⅱa1、Ⅱa2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57.1%和54.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99±0.13)h、(3.94±0.31)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9.20±50.91)ml、(587.40±45.25)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0%、1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的宫颈深肌层浸润发生率分别为19.15%、43.33%,脉管癌栓发生率分别为10.64%、26.67%,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7.66%、4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阴道切缘阳性发生率分别为0.00%、8.33%,宫旁浸润的发生率分别为0.00%、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全身或局部肌肉关节疼痛等,程度均在0~Ⅱ度,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3年的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7.23%、83.33%,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80.85%、7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和Ⅱa期宫颈癌疗效确切,降低了手术难度、高危病理因素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轻、手术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长海医院入院治疗的111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新辅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手术组(RS组)29例、新辅助静脉化疗组(IV-NCT组)30例、新辅助静脉+动脉化疗组(IA+IV-NCT组)27例和新辅助静脉化疗+腔内放疗组(BT+IV-NCT组)25例。比较不同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1IA+IV-NCT组、BT+IV-NCT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81.5%、84.0%)明显高于IV-NCT组(50.0%),IA+IV-NCT组与BT+IV-NC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A+IV-NCT组、BT+IV-NCT组中度危险因素≥2个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RS组及IV-NCT组(P0.05);4组间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V-NCT组、IA+IV-NCT组和BT+IV-NCT组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RS组(P0.05),而IA+IV-NCT组、BT+IV-NCT组、IV-NCT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4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联合治疗(IA+IV-NCT组、BT+IV-NCT组)较单纯静脉化疗增加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新辅助联合治疗减少中度危险因素的检出率,从而减少了术后辅助治疗的病例数,但对高度危险因素没显著影响;各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B2期和ⅡA2期子宫颈腺癌及腺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生存状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和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8例。评价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分析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率(OS),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为66.7%(32/48);无效率(疾病稳定+疾病进展)(SD+PD)为33.3%(16/48)。(2)患者5年P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74.2%和78.3%。其中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5年PFS分别是86.8%和49.2%(P=0.005),有效组和无效组的5年OS分别86.7%和61.9%(P=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子宫颈深部间质受侵是影响ⅠB2、ⅡA2期的子宫颈腺癌和腺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腺癌和腺鳞癌采用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治疗方法,治疗有效者长期生存率高。新辅助化疗前肿瘤最大径线≥5cm、肿瘤最大径线≥4cm、术后子宫颈深部间质浸润、盆腔淋巴结阳性、LVSI等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Ⅰ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的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I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的宫颈癌,其中Ⅰb1期3例,Ⅰb2期6例,Ⅱa期13例。病理类型:鳞癌17例,腺癌5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以顺铂为主动脉灌注给药。化疗后19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化疗无效而行放疗。接受手术者中有4例因淋巴结转移术后追加放射治疗。结果化疗总有效率86.4%(19/22),5例肿瘤完全消退(22.7%),其中2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14例部分缓解(63.6%),1例于治疗2年后死于肺转移。G3、G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2%(4/22)和4.5%(1/22)。结论Ⅰ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动脉灌注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及ⅡA2期)不同治疗模式的毒性反应及预后。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9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入组,其中同期放化疗组(A组)49例,根治性手术组(B组)58例,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组(C组)6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 A组、B组、C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95.9% vs 75.9% vs 98.4%,P0.001)、骨髓抑制发生率(71.4% vs 56.9% vs 77.4%,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损害发生率(8.2% vs 8.6% vs 14.5%,P=0.462)、肾功能损害发生率(4.1% vs 0.0% vs 1.6%,P=0.2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4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8.2% vs 6.9% vs 8.1%,P=0.961)、3-4度骨髓抑制发生率(32.7% vs 19.0% vs 14.5%,P=0.059)、3~4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2.0% vs 0% vs 3.2%,P=0.4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出现3~4度肾功能损害。A组、B组、C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3%、87.0%、8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3)。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种治疗模式严重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对阴道功能及卵巢功能保留的意愿等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和(或)腔内放疗对复发和(或)转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治疗方案、术后病理危险因素、复发时间及生存状态。结果 共有63例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淋巴转移、脉管间隙受侵、肿瘤大小、术后病理危险因素个数与复发和(或)转移有关(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复发和(或)转移的主要因素(OR=8.575)。直接行根治性手术(RH组)患者、术前行腔内放疗(RTH组)患者、术前行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T组)患者、行根治性放疗/放化疗(RT/CRT组)患者发生复发和(或)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9.6%、22.6%、20.0%、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肿瘤无明显缩小的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比例较化疗后有效的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淋巴转移、脉管间隙受侵、肿瘤大小、术后病理危险因素个数与ⅠB2及ⅡA2期期宫癌的复发和(或)转移有关。术前腔内放疗、术前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ⅠB1~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ⅠB1~ⅡA期宫颈癌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具有中危复发因素、低分化或非鳞癌行补充辅助化疗6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分析其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复发转移情况及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6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7月(12.5~86.5月)。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93%,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89%。4例患者复发,其中2例患者死亡,均存在远处转移,其中2例有盆腔复发伴骨转移。单因素分析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及低分化与术后化疗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P=0.014,P=0.041),多因素分析低分化是影响术后化疗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RR=26.7,P=0.005)。2例患者化疗期间出现Ⅲ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无患者因化疗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对于ⅠB1~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复发中危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单一中危因素,尤其是宫颈深层间质浸润的患者,也应考虑术后辅助化疗,肿瘤低分化是早期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因素,应考虑作为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并根据近期研究结果选择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及介入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宫颈癌介入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1].宫颈癌动脉化疗栓塞可在短期内控制肿瘤生长,缩小病灶,有利于手术切除,提高生存率[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方法 96例病理确诊的初治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术前放疗组患者采用盆腔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放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放化疗组接受盆腔外照射联合后装放疗,同期顺铂化疗增敏。结果术术前放疗组及根治性放疗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62.0%、45.8%(χ2=3.854,P=0.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2%、60.4%(χ2=1.987,P=0.159);远期生活质量FACT-Cx量表的五大模块得分相当,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放疗联合手术延长了ⅠB2、ⅡA1期宫颈癌的无进展生存率,且长期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是临床可行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对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早期巨块型宫颈鳞癌9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术前行介入化疗栓塞术,术后根据瘤体形态学变化,评价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并于术后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45例行单纯性宫颈癌根治术。用3年时间随访90例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用χ2检验分析统计患者资料。结果:研究组介入术后肿瘤体积均缩小,部分完全缓解,短期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82.22%。术后病理结果:研究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脉管侵犯、宫颈深肌层侵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年期间,研究组肿瘤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两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病变组织的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疗效较肯定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中国宫颈癌临床病理大数据调查,分析中国大陆部分医院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探讨适应中国国情的宫颈癌规范诊疗提供研究基础及数据支持。方法 从宫颈癌大数据库中收录的2004—2016年34家医院31 599例数据中调取术前新辅助化疗病例4503例,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汇总第一阶段31 599例宫颈癌数据中,手术病例25 542例,其中术前新辅助化疗病例4503例,在宫颈癌手术病例中占比为17.6%;纳入研究的4503例术前化疗病例平均年龄(46.82±8.97)岁。近13年来随时间推移,年龄呈上升趋势。局部晚期(ⅠB2、ⅡA2、ⅡB)为术前新辅助化疗病例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27.7%、15.5%、23.4%),其中ⅠB2、ⅡA2期,即肿块型占比随时间有上升趋势。进一步将肿瘤直径分层,直径在4~6.0 cm的病例在新辅助化疗中占比最高且逐年增加。病理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鳞癌82.3%、腺癌6.8%、腺鳞癌1.1%、神经内分泌癌0.8%、透明细胞癌0.2%、其他病理类型(如黑色素瘤、淋巴上皮样癌等)0.8%,随时间变化并无线性趋势改变。组织学分级低分化占比呈增高趋势。给药途径动脉化疗、静脉、动静脉联合化疗分别占比为21.3%、75.3%、2.8%。静脉化疗占比逐年升高,动脉化疗比率下降。化疗药物多以铂类为基础,动脉化疗疗程数1~3个疗程,1个疗程占比最高90.1%。静脉化疗疗程数为1~4个疗程,2个疗程占比最高58.6%。结论 在中国,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近13年来,其在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给药途径、化疗方案、疗程等方面都发生了变迁,针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特点和变化趋势,探索相应规范的治疗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是宫颈癌患者临床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案,具有缩小原发肿瘤体积、减少肿瘤转移等优势。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性和肿瘤异质性,不是所有患者都对化疗有应答。同时,NACT还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脏器损伤等,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最常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和影像学检查来评估NACT的疗效,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影像学、病理学、分子标志物、毒性反应和生存情况5个方面综述宫颈癌NACT疗效的评估方法,为NACT的临床评估提供依据,并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方法 96例病理确诊的初治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术前放疗组患者采用盆腔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放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放化疗组接受盆腔外照射联合后装放疗,同期顺铂化疗增敏。结果术术前放疗组及根治性放疗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62.0%、45.8%(χ2=3.854,P=0.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2%、60.4%(χ2=1.987,P=0.159);远期生活质量FACT-Cx量表的五大模块得分相当,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放疗联合手术延长了ⅠB2、ⅡA1期宫颈癌的无进展生存率,且长期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是临床可行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放疗、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三种非手术疗法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2009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和放疗科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分为两组。(1)术前治疗组:Ⅰb~Ⅱa期患者60例,包括单纯放疗组(20例)、新辅助化疗组(20例)、同步放化疗组(20例)。(2)非手术治疗组:Ⅱb~Ⅲb期患者60例,包括单纯放疗组30例,同步放化疗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和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显著高于术前单纯放疗组(55%)(P0.05);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单纯放疗组(50%)高于同步放化疗组(30%)和新辅助化疗组(10%)(P0.05);宫旁转移率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单纯放疗组低分化者肿瘤缩小率(95.7%)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59.4%),新辅助化疗组高中分化者肿瘤缩小率(87.1%)显著高于低分化者(50.3%)。非手术治疗组中同步放化疗组肿瘤平均缩小率(72.6%)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37.7%)(P0.05)。结论 (1)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体积在短时间内缩小明显,利于手术治疗,并能降低淋巴结转移率。(2)低分化宫颈癌对放疗敏感,高中分化宫颈癌对化疗敏感。(3)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术前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动脉介入化疗,通过观察患者疗效及副反应,评价介入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35例患者中31例完成1个疗程,4例完成2个疗程,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为88.57%,化疗副反应较轻.结论:介入化疗联合手术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淋巴结阳性比率(LNR)对IB~IIA期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经根治性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的102例IB~II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NR、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辅助治疗对PFS及O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LNR、分期对PFS、OS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LNR10%的患者PFS更差(HR=0.151,P=0.047,95%CI为0.023~0.974);而LNR10%患者的OS与LNR≤10%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NR可以作为判断IB~IIA期宫颈癌患者PFS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新辅助化疗可减少肿块体积,消除亚临床转移,以期延长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其疗效分别从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以及影像学手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