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3年,加重1个月入院,现轻度活动或静息时也有胸痛发作,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BP:150/80 mm Hg,脉搏:7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6岁,因"阵发性胸痛5个月"于2014年6月10日入院。患者5个月来快步行走时发生胸痛,位于心前区,手掌大小,程度较剧烈,尚能忍受,伴出汗,无放射痛,持续3~5 min,休息后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正规服药,血压最高达170/100 mmHg,控制不理想,无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15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5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F导联T波倒置(图1)。入院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心功能1级,高血压2级。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  相似文献   

3.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时间≥3个月)闭塞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86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在成功重建冠状动脉血运后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 Cordis,Johnson & Johnson)50例(SES组),裸金属支架36例(BMS组),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各种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和再狭窄、再闭塞发生率。结果:SES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BMS组显著降低(4.0%vs 19.4%,P<0.05)。SES组和BMS组分别有17例 (34.0%)和13例(36.1%)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SES组较BMS组晚期丧失[(0.18±0.54)mm vs(0.85±0.98) mm,P<0.05]和再狭窄率(11.8% vs 46.2%,P<0.05)显著降低。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治疗中可显著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心前区不适,伴后背痛1 d"于2015年5月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 d,活动劳累时发生上述症状,伴出汗,持续1 h余,急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前10个月曾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此次查体:血压165/95 mm 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1岁.因"活动时胸痛2个月"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高脂血症史10年,吸烟史40年,否认糖尿病史.否认既往心肌梗死.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入院后查肝肾功能正常,总胆固醇5.6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 mmol/L,甘油三酯3.01 mmol/L.心超提示左室不大,未见明显运动异常;LVEF 0.61.冠状动脉CTA提示:左主干钙化;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严重狭窄,右冠状动脉(RCA)钙化严重,显示不清晰.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0岁,因间断性胸痛5年住院。入院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2级,高脂血症。查体:血压132/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2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化验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5 mmol/L,  相似文献   

7.
与非完全闭塞病变相比,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o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是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最具挑战性的病变。而冠脉起源异常往往造成常规介入诊治技术操作困难,进一步增加了CTO病变的介入治疗难度。逆行导引钢丝技术可进一步提高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本文报道我们采用该技术成功开通一例异常起源于左冠窦的右冠状动脉CTO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artery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解剖影像特点,并分析其介入治疗方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90例右冠状动脉CTO患者的影像及PCI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冠状动脉CTO闭塞部位在近、中、远端的分别为47例(52.2%)、28例(31.1%)、15例(16.6%)。闭塞段跨越第一、第二转弯的例数分别是53例和25例,占总例数的86.7%;闭塞处发出分支血管的有62例(68.8%);闭塞近端如刀切样的有51例(56.6%);CTO长度15 mm的为84例(93.3%),钙化影严重的为16例(17.8%)。一共完成血运重建的为66例,成功率为73.3%。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为血管穿孔2例(2.2%),经介入方法处理后均无需外科治疗。结论右冠状动脉特殊的解剖影像增加介入治疗的难度。充分研究右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有利于提高PCI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6 0岁 ,因持续胸痛 1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1h ,无原因心前区闷痛 ,无放射痛。伴出汗、上腹不适。无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15粒 ,胸痛不缓解。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 :脉搏 5 6次 min ,血压 130 95mmHg。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 5 6次 min ,节律齐 ,心音低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 :窦性心率 ;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及右室导联ST段抬高 0 2~0 3mV。临床诊断 :冠心病 ,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2 0 0万单位尿激酶静脉溶栓失败。冠状动脉造影示 :右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0.
慢性完伞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是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CTO病变有效方式之一.但PCI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导丝不能通过CTO而进入血管远端真腔[1].逆向PCI技术是提高开通CTO成功率较为有效的方法[2-5].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传统的低成功率和再狭窄、再闭塞高发生率,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被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最后的堡垒。手术器械和导丝通过技术的最新发展显著增加了CTO病变PCI的成功率,并保持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与单纯的前向导丝技术相比, CTO逆向技术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大多数介入医师在临床中会发现,有些病例逆向途径较正向途径能提供更大的优势,但也有较多的病例因为缺乏合适器械或有效技术技巧未能实施逆向途径。本文就CTO逆向技术治疗现状结合自身经验,对侧支循环选择、导丝通过和CTO通过技术进行详述,希望对介入医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这些患者通常年龄更大,合并疾病更多。CTO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难度较大,成功率相对低,且并发症的发生更多,但在经验丰富中心CTO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成功率已经达到80%~90%。CTO病变血运重建的获益目前还存在争议。观察性研究和注册研究显示,开通CTO病变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甚至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凶反复活动后胸闷2个月,加重10d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高时达180/90mmHg(1innHg=0.133kPa)。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下斜性压低0.05mV。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0.70,室壁运动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高血压病3级。  相似文献   

14.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介入治疗中最复杂及最具挑战性的病变。过去由于手术技术水平及器械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致使CTO的再通治疗成功率较为低下,近年来,由于器械、手术医师操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致使CTO手术成功率较前升高,CTO再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心功能,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干细胞治疗等也开始在CTO临床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3岁,以"劳力性心前区闷痛2年,加重1周"入院。2年前患者在散步后出现胸骨后闷痛,可放射至后背,持续约10 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以"冠心病"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胸闷、胸痛症状显著改善。1周前患者因生气后胸闷、胸痛症状加重,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未缓解,遂由门诊入住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  相似文献   

16.
17.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反复胸闷3年余"于2018年5月8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3月底开始反复出现阵发性胸骨后憋闷不适,每次持续约5~10 min,可自行缓解,发作频率3次/周至2次/d不等,多在劳累后出现,偶在夜间睡眠中出现,严重时伴有大汗、心悸,无胸痛,无放射痛。患者就诊我院心内科门诊,以"稳定性心绞痛"收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烟酒史,无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7℃,心率78次/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反复胸痛40 d于2016年10月18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患者自诉40 d前劳累时出现胸骨后及心前区针刺样疼痛,持续10 min后自行缓解,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心悸、无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此后症状反复发作,情况同前。37 d前于外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其中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中段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首先于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置入一枚支架,随后尝试开通LAD CTO失败,具体过程不详。术后患者自诉症状较前稍缓解,但仍间断胸痛发作,遂转至本院。入院查体:心率56次/分,血压1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CTO病变PCI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1993年6月至2004年6月实施PCI治疗的1433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PCI人选标准有心肌缺血的主观表现或客观证据.结果男性1176例(占82.1%),女性257例(占17.9%),年龄25~86(平均59.8±11.3)岁.共涉及CTO靶血管1823支,靶病变共1855处.CTO平均闭塞时间48.3±32.6(1~204)个月.绝对性CTO(TIMI血流0级)1646支(占90.3%).有桥侧支形成的靶CTO血管339支(占17.6%).逆向侧支循环者1035支(占56.8%).刀切状CTO607支(占33.2%).CTO闭塞段≥15mm的CTO病变1042支(占57.2%).病变近端或病变处弯曲≥90度有279支(占15.3%).病变近端或病变处钙化246支(占13.5%).距闭塞处<1mm距离有分支发出的CTO病变血管499支(占27.3%).CTO位于血管开口处为849支(占46.6%),位于血管远端434支(占23.8%).CTO靶血管共置入冠状动脉支架1853枚.支架长度平均(24.8±6.7)mm.支架直径平均(2.9±0.7)mm.72例CTO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95枚,其中Cypher支架44枚、Taxus支架51枚.术中99例行临时起搏术(占6.9%);33例行IABP治疗(占2.3%).经股动脉完成1291例(占90.1%),经桡动脉完成142例(占9.9%).168例应用了双侧冠脉造影、3例应用了对侧导丝、67例应用了平行导丝(parallel)或导丝互参照(seesaw)、21例应用了双导丝(buddy)技术.行旋磨术3例.共开通1328例患者CTO靶病变1694处,全部植入支架,术终1322例患者的1688处靶病变达TIMI3级血流(89.5%),病例成功率为92.3%(1322/1433),病变成功率为91.0%(1688/1855).功能性CTO、无桥侧支CTO、鼠尾状CTO、闭塞段15mmCTO的病变成功率较高,P<0.05.失败的105例中82例因导丝不能通过CTO病变(占失败病例的78%),23例因球囊不能跨越病变(占22%),术中无死亡病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心包穿孔9例(发生率0.6%).术后住院期间共死亡3例,总住院病死率为0.2%,均为PCI失败者,其中2例猝死,1例死于慢性肾衰急性发作并脑梗塞.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0.3%),均经急诊PCI治愈.结论本组CTO病变及病例成功率略高于国内大多数报导,且术中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在高难度CTO的开通成功率上与国外大中心相似,可能得益于我们较多采用亲水涂层或表面超滑的硬导丝,适当地应用平行导丝、导丝互参照和双导丝技术.另外,仔细阅读造影图像,科学、合理地安排有经验的术者和手术时间,以及手术组密切协作也对提高CTO治疗成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15%~25%,在观察到的CTO患者中,只有相对少的一部分完成了血运重建。随着技术和设备的进步,CTO血运重建的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减少了并发症。最近关于CTO血运重建的临床益处的证据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缓解心绞痛方面得到了证实。然而,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仍存在异质性,对于CTO是否需要血运重建目前存在较大争议。现就CTO血运重建的理论依据、CTO治疗策略的选择、临床获益情况及全球专家共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