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陕西省四城市不同等级超高压变电站作业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和噪声强度差异及相同等级变电站不同岗位工频电场强度的分布,为变电站作业环境及作业人员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四城市18座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及办公场所,依据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规定的方法检测工频电场强度,依据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规定方法检测噪声强度,依据GBZ 2.2-2007《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进行评价。结果 215个作业点中,电场强度最小值为5 V/m,最大值为17 000 V/m,其中72(33.49%)个作业点电场强度超过职业卫生限值要求。77个噪声作业点中,噪声强度最小值为58.1 dB,最大值为79.0 d B,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3种电压等级变电站作业环境工频电场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2,P0.05),750 kV变电站电场强度最高;三组变电站工频电场强度超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9,P0.05),750 kV变电站超限率最高;同一变电站不同岗位电场强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高压区电场强度最高;3组变电站噪声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2,P0.05)。结论陕西省四城市超高压变电站不同电压等级与工作岗位其工频电场分布存在差异,而超高压变电站中工频电场超标严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2×1 000 MW国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设施的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并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粉尘、CO、SO2、NO、NO2、HCl、Na OH、NH3、Na Cl O、H2S、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噪声检测点超标率41.6%,汽机巡检、锅炉巡检和灰硫检修的个体噪声超标,超标范围为0.8~5.7 d B(A);高温WBGT指数3个检测点超标,工频电场9个检测点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整改完成后,该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应能达到合格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不同等级变电站作业环境工频电磁场强度比较分析,探讨其职业健康的风险。方法典型抽取110 kV和220 kV变电站各2个,500 kV变电站1个,按照DL/T 988-2005,采用德国PMM8053电磁场测量仪,EHP-50工频电磁场探头对各作业点进行布点测量。依据2010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限值分析不同等级变电站超标情况。结果 192个被测作业点,16.15%(31个作业点)电场强度超过限值要求,磁场强度除500 kV变电站1个作业点磁场强度超过限值要求,其余测点均符合限值要求。110 kV变电站有52个作业点电场强度均符合限值要求;220 kV变电站8.3%(5个作业点)电场强度超过限值要求;550 kV变电站有32.5%(26个作业点)电场强度超过限值的要求。3组超标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8.52,P<0.01),电压等级越高超标率越高,相关系数为0.38(P<0.01)。结论高压变电站工频电场广泛存在,电压等级越高健康风险越大,500 kV变电站超标情况较严重,作业人员健康风险大,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2×300 MW热电联产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探讨防护措施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粉尘、氨、氢氧化钠、盐酸、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粉尘、噪声和工频电场存在超标现象:灰库值班员接触的粉尘浓度超标,总尘CTWA为2.04 mg/m3,呼尘CTWA为0.75 mg/m3;#4机汽机巡检工和#3机的汽机巡检工接触的噪声超标,等效连续A声级为89.7和86.2 dB(A);4个检测点工频电场强度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工程在对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完成整改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压、超高压输送变配电站工频电场强度水平,对高压、超高压输送变配电站工频电场日常检测评价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测15家220 k V高压输送变电站工频电场强度172个作业点,15个作业点工频电场强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91.28%。测15家500 k V超高压输送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强度147个作点,43个作业点工频电磁场强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70.75%。结论高压、超高压输送变配电站的工频电场作业环境存在不同强度的工频电场,高压、超高压输送变配电站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个体防护,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地下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不同等级变压器作业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差异及相同等级变电站不同站点工频电场强度的分布,为地下轨道交通维检修作业人员是否佩戴专业的工频电场个体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使用森馥电磁场测定仪对3条地铁线79座站中的不同电压等级变压器进行检测,并且利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作业人员在日常巡检、维检修过程中,35 kV相同作业点作业人员接触的高压室主变输入端的工频电场数值大于输出端电场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2,P<0.05),但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实际上其不超过工频电场接触限制的3%)。结论 该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不会对巡检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影响,无需穿戴防辐射工作服之类的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水电站工频电场分布情况及强度分析,为今后水电站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人员利用RJ-5工频电场(近区)场强仪对四川省大渡河流域内8座水电站内的工频电场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与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标准限值进行比较。结果本次共检测8座水电站,其中220 kV(3座)、500 kV(5座)。工频电场强度超限区域主要集中在水电站出线场,其余区域合格,5座500 kV水电站和3座220 kV水电站出线场工频电场强度超标率分别为72%和45%。结论各水电站工频电场强度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出线场为工频电场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某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对类比项目作业场所空气生产性粉尘浓度进行了现场检测,总尘测定15个作业点,范围在0.8~28.8 mg/m3,有3个作业点超标;呼尘测定8个作业点,范围在0.18~8.27 mg/m3,有3个作业点超标。该类比企业有毒作业岗位4个,检测有毒作业点39个,其测定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该类比企业检测噪声作业点46个,测量数据184个,有6个作业点超标。该类比企业2个作业检测点工频超高压电场强度检测结果符合工作地点工频超高压电场场强的卫生限值规定。3个作业检测点超过工频超高压电场场强的卫生限值规定。关键控制点是燃料的储存、装卸和灰渣运输、汽机巡检、水处理系统、锅炉巡检岗位。结论该拟建项目只有将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投入生产后可将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变配电站产生的工频电场是一种极低频电场。为了防止其对作业人员产生职业危害,我国制订了工频电场的职业暴露标准。但在职业卫生评价中部分评价人员对各种电压等级的变配电站如何进行评价并不十分清楚。通过综述工频电场的特点及当前工矿企业不同级别变电站的理论及实测数据得出,在职业卫生评价中,工频电场可以识别外界电场间接感应引起的与接触电流有关的电刺激效应,该类效应在10 kV/m电场强度及以下对人体无短期或长期有害影响。工频电场不宜作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水电站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岗位与控制点,为政府职业卫生监管及同类行业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分析。结果该单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噪声、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显示个体噪声检测9个作业工,3个超标,超标率33.3%;噪声定点检测49个点位,12个点位的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为噪声关键控制点;工频电场检测15个点位,6个超标,超标率4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噪声、工频电场是水电站的主要控制因素,应做好职业卫生防护,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建2×600 MW火电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作定性、定量评价,采用检查表法评价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结果该项目选址、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辅助用室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经检测有2个粉尘作业点STEL超限值,4个粉尘作业点CTWAPC-TWA的2倍,6个岗位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开关站工频电场强度超过5 kV/m。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粉尘和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某拟建坑口火力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类比法类推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用检查表法分析和评价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结果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显示,除运行主值、运行巡检、检修的煤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总粉尘超标3.4倍,呼吸性粉尘超标1.02倍)、集控室巡检工及化学运行巡检岗位接触噪声强度[分别超标7.71、2.07 d B(A)]超标外,其余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检查表检查结果显示职业病防护设施中除防尘防毒设施设计内容不够全面,有2项基本符合外,其余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煤尘和噪声,关键控制岗位为运行主值、运行巡检、检修、集控室巡检工及化学运行巡检工,在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后,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能够满足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职业病的防护和维护劳动者健康提供对策。方法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相关工作规范,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法于2021年9月对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样和检测分析。结果 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工作场所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矽尘、铅尘、其他粉尘)、生产性毒物(氯化氢、盐酸、硫酸、三氧化硫)、物理性因素(噪声、工频电场)。其工作场所破碎工矽尘(总尘)、矽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分别为1.40和0.84 mg/m3,超出职业接触限值;氯化氢、盐酸、硫酸、三氧化硫等生产性毒物接触水平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破碎工、球磨工、浮选工、加药工和脱水机操作工接触噪声40 h等效声级强度分别为91.3、94.5、91.3、89.4、86.5 dB(A),超出职业接触限值;配电室巡检位工频电场强度的测量结果为0.053 16 kV/m,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粉尘和噪声均有超标,职业危害严重,建议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保障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4.
油品码头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措施分析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某油品码头工程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程防护措施及风险水平。方法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和半定性半定量评价法(MES评价法),分析该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特点和浓(强)度以及工程防护措施,评价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和工程防护效果。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非甲烷总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盐酸、硫化氢、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电焊弧光等。危害因素中,噪声超标率16.67%,超标岗位为燃料油泵棚;高温(WBGT指数)超标率66.67%,超标岗位为10万吨码头和燃料油罐区;其他岗位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风险评估认为:正常工况下,所有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均为5级(稍有危险)。特殊工况下,职业病危害和安全风险水平维修电焊工均为5级(稍有危险),码头巡检操作工和罐区巡检操作工均为1级(极其危险),检验人员、污水处理工、锅炉房操作工和电工均为3级(显著危险)。结论该项目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基本有效,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在正常工况下较低,但在特殊工况下较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识别、分析某化工企业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并提出关键控制岗位。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个岗位工接触煤尘浓度超标,超标率为18.9%;11个岗位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7个岗位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44.4%。煤制甲醇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煤运、净化、合成、空分装置区巡检岗。结论 企业需优化岗位巡检时间,加强监督管理,重点关注超标严重区域设备设施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燃气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关键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22、0.06 mg/m~3。工作场所中氢氧化钠、盐酸、氨、硫酸、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氟化物等浓度均未超标。巡检人员和点检员噪声等效声级最高为88.6、88.3 d B(A)。巡检人员时间加权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7.7℃,巡检作业为高温作业。1#~3#变压器(220 kV)工频电场范围为165.2~413.2 V/m。结论燃气电厂职业病危害防治要点是稳态噪声、高温。稳态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噪声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重点关注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并评价地下轨道交通行业的职业危害,探讨适用的防控措施。方法选用4条地下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综合评判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措施。结果化学毒物的浓度和工频电场的强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的超标率为3.4%,超标岗位均为隧道检修;噪声超标率为2.8%,超标点集中在隧道检修工、列车驾驶员、车辆段检修工等岗位;微波超标率为7.3%,集中在主叫通话过程中。结论地下轨道交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点为车辆段的列车检修工、区间隧道的检修工和列车驾驶员。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化学毒物、粉尘的浓度比较高,需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噪声以个体防护措施为主;微波的防护应采取减少通话时间、增大防护距离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根据该新建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和评价.结果 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工频电场.类比电站噪声的检测结果为Lex,8h=63.46 dB(A),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噪声强度的规定.工频电场强度在主控室最大值为0.043kV/m分析,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电场强度的规定,巡视点有11个点电场强度超标,其余各检测点符合规定要求.磁场强度符合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ICNIRP)职业接触磁感应强度限值.结论 该新建电站选址、厂区和车间平面布置等方面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我市水电站噪声与工频电场辐射危害基本情况。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与噪声及工频电场强度监测。结果噪声测试点超标率为23.08%,工频电场强度测试点均合格。结论噪声仍是水电站主要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某轿车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确定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对该轿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和工频电场等。电焊工接触的二氧化锰浓度超标率为12.5%,喷漆工接触的甲苯和二甲苯浓度超标率均为7.1%,粉尘浓度超标率为10.6%,噪声强度超标率为44.1%,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轿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应以职业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