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年龄大于80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P-IABP)对其短期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01至2014-08年龄≥80岁,因STMEI而行PPCI的97例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随访资料。按照术前是否P-IABP将患者分为P-IABP组(n=24)和常规PPCI组(n=73)。常规PPCI组术中或术后因血流动力学崩溃需挽救性置入IABP(R-IABP)患者12例。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PPCI术后1个月、1年及2年的死亡和术后1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由死亡、心原性休克、新的或加重的心力衰竭(心衰)、再次心肌梗死和卒中等组成的复合事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致各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P-IABP组与常规PPCI组比,术后死亡率在1个月(8.3%vs 16.4%)、1年(16.7%vs 24.7%)和2年(25.0%vs 30.1%)及术后1个月的MACCE发生率(20.8%vs 3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ABP组患者与常规PPCI组中R-IABP患者比,各时间点的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ABP组术后1个月的MACCE发生率显著降低(20.8%vs 66.7%,P=0.005),并主要表现为心衰事件的显著减少(8.3%对41.7%,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TIMI血流3级(HR=4.79,95%CI:1.59~14.39,P=0.005)是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后2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则主要为合并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肾功能损害及贫血等。HR=3.0,95%CI:1.37~6.56,P=0.006)。结论:大于80岁STEMI患者PPCI前P-IABP跟常规PPCI短期和长期生存并无显著差异,但较R-IABP患者,P-IABP患者1个月的MACCE显著降低。PPCI前P-IABP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高龄(≥65岁)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或CABG治疗的高龄(≥65岁)ULMCA患者427例(210例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17例行CABG),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以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时间7.0(5.2,8.1)年,校正前结果显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1.544,95%CI:1.003~2.375,P=0.048)。卒中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3.089,95%CI:1.332~7.162,P=0.009)。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HR=0.278,95%CI:0.159~0.486,P0.001)。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545,95%CI:0.951~2.510,P=0.079)。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19,95%CI:0.314~1.222,P=0.167)。MAC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70,95%CI:0.550~1.079;P=0.129)。经Cox多因素分析校正后,CABG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仍显著高于PCI组(P=0.048),CABG组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PCI组(P=0.011),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P=0.027),主要由于PCI组较CABG组显著升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P0.001),死亡、心肌梗死经校正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较PCI治疗高龄ULMCA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显著升高,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史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因STEMI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行PPCI的高龄(年龄≥75岁)患者共29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一级研究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的全因死亡;二级研究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及新发卒中;安全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GUSTO)出血事件(包括轻微出血、中度出血及重度出血)。结果高龄STEMI患者PPCI术后1年内死亡37例(12.7%),发生MACE 125例(42.8%),发生GUSTO出血事件55例(18.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一级研究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2.074,95%CI 1.377~3.125,P0.00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HR 0.978,95%CI 0.957~0.999,P=0.04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CEI/ARB)(HR 0.333,95%CI 0.113~0.981,P=0.046)是独立保护因素;二级研究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1.638,95%CI 1.339~2.004,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HR 0.943,95%CI 0.923~0.963,P0.001)、β阻滞药(HR0.610,95%CI 0.390~0.953,P=0.030)是独立保护因素。安全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1.866,95%CI1.511~2.305,P0.001)是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HR 0.991,95%CI 0.983~0.999,P=0.022)、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HR 0.610,95%CI 0.390~0.953,P=0.030)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心功能与高龄STEMI患者行PPCI预后关系密切。Killip心功能分级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ACEI/ARB、β阻滞药是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死亡、MACE或出血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是高龄STEMI患者PPCI术后1年内死亡的保护因素,也是死亡及出血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预后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179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两组:①HHcy组(Hcy≥15μmol/L),②对照组(Hcy<15μmol/L),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HHcy组患者随访6月累计MACCE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19.28%vs.8.30%,P=0.046),出血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7.35%vs.22.92%,P=0.048)。出血事件中以1型出血为主。年龄(OR=1.041,95%CI:1.006~1.076,P=0.022)及高血压(OR=1.947,95%CI:1.022~3.708,P=0.043)是影响Hcy水平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OR=2.781,95%CI:1.104~7.006,P=0.030)、年龄(OR=1.112,95%CI:1.044~1.184,P=0.001)及Hcy水平(OR=3.332,95%CI:2.266~8.771,P=0.015)是影响MAC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糖尿病(OR=2.470,95%CI:1.222~4.991,P=0.012)及Hcy水平(OR=2.240,95%CI:1.158~4.332,P=0.017)是影响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Hcy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MACCE事件、出血风险密切相关,且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MACCE事件、出血风险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老年(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远期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于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连续入选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363例,在我院行PCI置入DES(n=269)或CABG(n=94)治疗。主要终点为24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24个月时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住院期间,CABG组的病死率(7.4%vs.1.9%,P=0.023)和非致死性MI的发生率(3.2%vs.0,P=0.023),明显高于DES组,CABG组的MACCE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DES组(10.6%vs.1.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个月时,CABG组和DES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未见明显差异[22.3%vs.15.2%,风险比(HR)=1.62,95%CI 0.63~3.31,P=0.379],两组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也没有明显差异;CABG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DES组(19.1%vs.8.2%,HR 3.87,95%CI:1.24~12.37,P=0.009)。结论:本研究提示,与DES相比,CABG可能会增加75岁以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而未降低再次血运重建和MACCE。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直接旋磨处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至2014-09我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7例,其缺血相关病变均为钙化病变。根据旋磨前是否进行球囊扩张,分为直接旋磨组81例和预扩旋磨组56例。比较两组术中操作特征,术中即刻并发症,及患者院内和术后1年累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与预扩旋磨组比,直接旋磨组支架前使用球囊数量低(P=0.000)、最大后扩压力高(P=0.004)。直接旋磨组术中并发症显著低于预扩旋磨组(14.8%vs 32.1%,P=0.016);且术后即刻管腔获得率显著高于预扩旋磨组[(128.52±75.77)%vs(77.12±27.01)%,P=0.004]。与预扩旋磨组相比,直接旋磨组有较低的1年MACCE事件发生率(7.3%vs 23.6%,P=0.006)。Cox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旋磨处理钙化病变1年MACCE事件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旋磨前球囊扩张[风险比(HR)=8.166,95%可信区间(CI):1.872~35.614,P=0.005]、左主干病变(HR=13.649,95%CI:2.983~62.440,P=0.001)、术后最小管腔面积(HR=0.583,95%CI:0.378~0.879,P=0.010)、后扩(HR=0.066,95%CI:0.013~0.332,P=0.001)、射血分数大于40%(HR=0.019,95%CI:0.002~0.158,P=0.000)。结论:直接旋磨有较低的1年MACCE事件发生率。这一获益可能与直接旋磨可以进行有效球囊扩张、减少术中并发症、并获得足够的管腔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龄(80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PPCI)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行PPCI的STEMI患者114例,均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住院期间及随访24个月全因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102例,对比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24个月MACCE情况。结果死亡组女性、心率、气管插管、心源性休克、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前降支闭塞及3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LVEF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LVEF、AST、气管插管、心源性休克为高龄急性STEMI患者行PPCI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639~0.908,P=0.002;95%CI:1.004~1.033,P=0.011;95%CI:0.023~0.848,P=0.032;95%CI:0.042~0.612,P=0.007)。结论高龄STEMI患者行PPCI是有效的,相对安全的,但术前低LVEF、心源性休克可升高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24个月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PCI治疗的381例AMI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以PCI术后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等作为终点事件,并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患者入院时NLR和CRP对全因死亡的诊断阈值,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高NLR(6.30)且高CRP(0.76mg/L)的患者在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和MACCE的风险显著高于NLR正常且(或)CRP正常的患者。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高NLR且高CRP是AMI患者在PCI术后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HR=23.412,95%CI:9.241~45.214,P0.001)和MACCE(HR=1.936,95%CI:1.366~3.278,P=0.003)的危险因素。结论:NLR和CRP水平的升高与AMI患者PCI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的选择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2-01至2013-12行PCI术的患者,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出合并房颤的患者57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HADS2及HAS-BLED评分。按照CHADS2评分2分或≥2分及是否使用华法林,将患者分为:CHADS2评分2卒中低危患者(n=339),其中包括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n=309)、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n=30例);CHADS2评分≥2分为卒中高危患者(n=231),其中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n=200)、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n=31)。随访15个月比较不同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在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缺血事件、出血事件方面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卒中低危患者相比,卒中高危的患者MACCE发生率更高[P0.001,风险比(HR)=2.667,95%可信区间(CI):1.535~4.635],缺血事件更多(P=0.013,HR=2.080,95%CI:1.167~3.709)。570例患者随访结果多因素Cox生存分析,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MACCE和缺血事件发生率均增加(P=0.001,HR=2.985,95%CI:1.532~5.816;P=0.026,HR=2.068,95%CI:1.090~3.925)。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及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的MACCE事件、缺血事件分别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华法林患者大出血事件多于未用华法林,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低危和卒中高危患者,用华法林均增加小出血风险[P0.001,比值比(OR)=4.458,95%CI:1.934~10.277;P=0.002,OR=4.155,95%CI:1.717~10.055]。结论:华法林能够显著的降低卒中高危房颤患者的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但对于卒中低危的房颤患者,华法林并不能进一步降低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无论是卒中低危还是卒中高危房颤患者,华法林均增加了小出血风险,但并没有显著性增加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冠脉)旋磨术(R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严重冠脉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5月—2021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冠脉严重钙化行RA的患者31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RA/DCB组(57例)和RA/药物洗脱支架(DES)组(26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术中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术中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DES组较多合并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等复杂解剖类型(均P<0.05)。随访期间RA/DES组MACCE(18.77%vs.12.28%)及靶病变血运重建(13.79%vs.7.02%)发生率较RA/DCB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叉病变(HR=2.284,95%CI:1.063~4.908,P=0.034)、植入物总长度(HR=1.023,95%CI:1.005~1.047,P=0.014)、SNYTAX评分(HR:1.047,95%CI:1.013~1.082,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的老年患者287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190例,女性组9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平均年龄、高血压、LDL-C、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吸烟、血肌酐、血管病变支数比例显著降低(P<0.05,P<0.01)。2组远期MAC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3.4%vs 18.6%,P=0.639)。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R=1.954,95%CI:1.058~3.608,P=0.032)、Killip分级(HR=2.017,95%CI:1.454~2.798,P=0.000)、术后TIMI分级(HR=0.552,95%CI:0.422~0.723,P=0.000)及急诊PCI(HR=0.240,95%CI:0.112~0.513,P=0.000)是老年STEMI患者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无性别差异,提示性别可能不是老年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高血压、Killip分级、术后TIMI分级及急诊PCI能独立预测老年STEMI患者远期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SYNTAX评分(SXscore)和临床SYNTAX评分(CSS)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5个月主要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547名接受择期PCI或直接PCI患者,记录病变SXscore和CSS评分,随访PCI术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评估评分与事件的关系.结果 随访15个月,高、中、低SXscore三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分别为13.5%、6.8%及0.0%(P<0.0001).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Xscore(RR=1.101,95%CI 1.070~1.134)及CSS(RR=1.017,95%CI 1.009~1.022)均是MAC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均为P<0.0001).结论 SXscore评分和CSS评分是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MAC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患者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与自身冠脉血管药物洗脱支架长期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4-06至2012-12 CABG后因LIMA桥血管病变致前壁心肌缺血而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51例,回顾分析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冠脉造影和随访资料。依靶血管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LIMA组(n=40)和自身血管组(n=111)。自身血管组的靶血管包括左主干—前降支各节段。研究的终点事件包括靶病变血运重建、靶病变失败(包括由心原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构成的复合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由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任何新的血运重建等组成的复合事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致各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30(范围10~100)个月。LIMA组和自身血管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15.0%vs 11.7%,log-rank P=0.65)和靶病变失败率(17.5%vs 13.5%,log-rank P=0.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LIMA组比自身血管组显著增高(35.0%vs 18.0%,log-rank P=0.043),主要为新的血运重建中非靶血管(包括右冠脉、回旋支和大隐静脉桥血管)血运重建率在LIMA组显著增高(17.5%vs 4.5%,log-rank P=0.014)。Cox多变量分析发现,靶病变支架长度是靶病变血运重建[风险比(HR)=1.03,95%CI:1.00~1.06,P=0.01)、靶病变失败率(HR=1.03,95%CI:1.00~1.05,P=0.02)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而LIMA桥血管介入治疗则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HR=3.09,95%CI:1.28~7.60,P=0.012)。结论:LIMA桥血管与自身血管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相比,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靶病变失败率结果没有差异,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LIMA组显著增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性别对≥80岁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1 1年12月≥8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CS患者664例(女性占28.31%)。根据性别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性别对高龄ACS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周期13~79个月(中位数28个月)。女性患者高脂血症患病率、左室射血分数、体质量指数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性患者舒张压、血尿酸水平、吸烟史、慢性肾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ACS临床分型、用药方案及治疗策略未见显著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长期生存率(P=0.619)及无事件生存率(P=0.365)均无显著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收缩压水平是高龄ACS患者全因死亡(HR=1.73,95%CI:1.09~2.75,P=0.019;HR=0.98,95%CI:0.97~1.00,P=0.015)和MACE发生(HR=1.80,95%CI:1.22~2.63,P=0.003;HR=0.98,95%CI:0.97~0.99,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不是影响高龄ACS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non-HDL-C和收缩压水平是该人群的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患者545例,依据白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274例(白细胞≤10.0×10~9/L)和B组271例(白细胞10.0×10~9/L),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病死率及长期MACCE发生率。结果 A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B组[(63.8±11.4岁)vs(60.4±11.4岁),P=0.001];A组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5.1%vs 10.3%,P=0.013)。随访28个月,A组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2.9%vs 16.9%,P=0.018),全因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2.6%vs 5.7%,P=0.045)。白细胞计数是STEMI患者长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HR=1.166,95%CI:1.104~1.231,P=0.036)。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预示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阻力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单中心研究,纳入140例成功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使用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分析罪犯血管和非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其中诊断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61例(CMD组),诊断非CMD 79例(非CMD组)。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因心衰住院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结局)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PCI术后1年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结果:CMD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CMD组(10.13%vs 24.60%,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aIMR(HR=5.887,95%CI:1.966~17.631,P<0.002)、呋塞米使用(HR=4.38,95%CI:1.595~12.026,P=0.004)、肌钙蛋白(第7天)(HR=1.011,95%CI:1.003~1.018,P=0.004)以及Killip分级(HR=1.878,9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65岁)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3 457例接受了血运重建,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移植术(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压情况分为两组,高血压组[BP≥140/90mmHg(1mmHg=0.133kPa),n=2 002]和对照组(即血压正常组,BP140/90mmHg,n=1 455),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的中位数为555d,比较两组间临床情况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总病死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总病死率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为(3.5%vs.1.2%,P0.001),MACCE为(14.2%vs.10.5%,P=0.00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在如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吸烟史(35.6%vs.55.4%,P0.001),脑血管病史(13.2%vs.8.8%,P0.001),周围血管病史(2.9%vs.1.6%,P=0.012);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为(15.3%vs.11.1%,P=0.004),不稳定性心绞痛(66.1%vs.61.2%,P=0.004);多支病变(43.8%vs.35.5%,P0.001),左主干病变(9.4%vs.6.4%,P=0.001),支架内再狭窄(ISR)为(3.5%vs.2.2%,P=0.028);完全血运重建率(70.9%vs.77.7%,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多支病变(HR=2.077,95%CI:1.129~3.819,P=0.019)是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总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脑血管病史(HR=1.550,95%CI:1.092~2.200,P=0.014)、左主干病变(HR=1.890,95%CI:1.198~2.982,P=0.006)、多支病变(HR=1.505,95%CI:1.248~1.814,P0.001)是影响其MACCE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总病死率和MACCE发生率高。多支血管病变是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后总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脑血管病史、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是其MACCE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患者143例。分析术中技术特点,术前术后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资料、术中即刻并发症及患者院内和术后1年累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旋磨术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为97.2%,随访1年累积MACCE发生率为13.3%,左主干病变(HR:7.249,95%CI:1.501~35.459,P=0.014)、非计划性旋磨(HR:9.466,95%CI:2.219~40.375,P=0.002)、LVEF40%(HR:0.064,95%CI:0.011~0.385,P=0.003)、球囊后扩张(HR:0.232,95%CI:0.069~0.785,P=0.019)、支架后狭窄面积(HR:0.538,95%CI:0.374~0.774,P=0.001)。与支架置入前比较,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直径显著增大,直径狭窄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旋磨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高,长期随访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7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早期停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连续募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75岁ACS或PCI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析患者早期(服用3个月内)替格瑞洛停用发生情况、停药原因及停药对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缺血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紧急血运重建、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主要出血终点事件(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3型)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募集1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年龄(78. 7±3. 6)岁,其中65例(占34. 2%)患者早期停用替格瑞洛。早期停药患者1年内主要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持续替格瑞洛治疗患者(13. 8%vs 5. 7%;HR=3. 57,95%CI 1. 15~11. 09;P=0. 03)。1年内主要出血终点事件在早期停药患者与持续替格瑞洛治疗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5%vs 2. 4%;HR=0. 57,95%CI0. 05~6. 00;P=0. 64)。结论老年(≥75岁) ACS或PCI术后患者早期(3个月内)停用替格瑞洛可能增加主要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院内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再发出血和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并分析随访再发有临床意义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PCI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老年ACS患者1 780例,根据PCI术后院内是否发生UGIB,将患者分为出血组(43例)和对照组(1 737例),分析并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30日,主要终点是评估再发有临床意义出血的情况,出血事件参照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出血定义。结果:ACS行PCI治疗的患者1 780例中,年龄为60~80岁,中位年龄为68.7岁,43例(2.4%)院内发生UGIB,中位出血时间为PCI术后2.9 d,出血主要原因为胃溃疡(24例,55.8%)和十二指肠溃疡(11例,25.6%)。与对照组相比,出血组患者年龄更大(69.5 vs. 67.2)岁,合并慢性肾脏病(11.6%vs.3.0%)和消化性溃疡(9.3%vs.3.0%)病史比例更高,入院前阿司匹林(65.1%vs.40.2%)、替格瑞洛(20.9%vs.12.0%)和口服抗凝剂(14.0%vs.5.8%)使用率更高(均P0.05)。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两组的罪犯血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5.4±4.3)个月,发现出血组的BARC 5型(4.7%vs.1.1%)、严重出血(9.3%vs. 2.9%)、有临床意义的出血(20.9%vs. 9.4%,χ~2=6.408,P=0.011)和MACE事件(34.8%vs.21.5%,χ~2=5.364,P=0.021)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HR=1.837,95%CI:1.076~3.251,P=0.039)、消化性溃疡病史(HR=2.186,95%CI:1.173~4.136,P=0.017)、慢性肾脏病(HR=2.672,95%CI:1.358~3.907,P=0.003)、口服抗凝剂(HR=2.458,95%CI:1.156~3.710,P=0.021)均为再发有临床意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PI的使用可降低再发出血风险(HR=0.589,95%CI:0.405~0.974,P=0.042)。结论:ACS患者行PCI术后院内发生UGIB的风险较高,UGIB可增加随访再发有临床意义出血和MACE事件的风险,而高龄、消化性溃疡病史、肾脏病史及口服抗凝剂是危险因素,而PPI的使用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