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感染监测和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住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356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有4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3.76%。从49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构成比依次为64.29%、26.79%和8.93%。年龄≥60岁、造口、合并肠梗阻、合并基础疾病、围术期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以及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构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为最主要致病菌,其与多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乳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乳腺I类切口手术患者2 846例,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6例,感染率为1.62%。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放疗、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切口≥10 cm、切口引流、BMI≥25 kg/m2等因素是乳腺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与多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骨科植入物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骨科行植入物手术患者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骨科行植入手术患者1 92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2.3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BMI指数偏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大和手术时间长为植入物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6例感染患者标本共检出病原菌65株,革兰性阴性菌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革兰阳性菌优势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均为91.3%。结论 该医院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检出的病原菌耐药率高,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行骨科植入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1 498名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67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47%。从67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61.73%、35.80%和2.4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超过70岁、急诊手术、合并糖尿病、气压止血时间>90 min、合并低蛋白血症、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和术中使用大功率电刀等是导致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骨科植入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老年骨科植入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 方法 调查某院2015-2016年部分外科手术1 360例次,术前根据手术切口污染情况进行切口类型分类,术后密切观察手术部位伤口愈合情况,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 结果 共发生SSI 66例,感染率为4.9%;手术危险等级分类、手术切口分类调查中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60岁和≥6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结论 缩短手术时间,术前做好必要准备,有利于预防和减少SSI,术后应加强手术部位的观察,严格遵守换药流程和要求,避免手术部位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消化内科老年AP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分析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老年AP患者206例,发生感染76例,感染率为36.8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腹腔感染为主,分别占38.55%、31.33%。感染部位检出的10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分别占70.59%、26.47%、2.94%,革兰阴性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排首位,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入住ICU、APACHEII≥8分、糖尿病是老年AP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AP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检出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种因素与其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防控SSI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该医院连续4年共实施骨科手术23 760例,发生SSI共计182例,SSI发生率为0.77%。从SSI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0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清创术患者SSI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关节置换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超过14 d,术前住院时间超过7 d,Ⅱ、Ⅲ类切口等因素为骨科手术患者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因创伤性胫腓骨骨折而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398名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有33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8.29%,33例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的比例最高(占总菌株数的55.7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60岁、胫腓骨Ⅲ型骨折、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糖尿病以及联用抗菌药物等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使用VSD引流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避免发生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导致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危险因素明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喉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喉癌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683例喉癌手术患者,发现医院感染88例,感染发生率为12.9%。在感染患者中,肺部感染居首位,构成比占53.4%,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29.03%。其次是手术切口感染,构成比占28.4%,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占31.25%。结论 喉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和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应有针对性地建立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HT5”H〗摘要 目的 调查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流行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某部队医院胸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回顾性调查患者术后感染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手术患者357例,发生术后感染43例,感染率为12.04%。感染部位培养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革兰阳性菌19株、真菌4株|分离多重耐药菌9株,包括CRAB 4株、CRPA 2株、MRSA 2株及CRE 1株。感染部位统计前3位是下呼吸道、切口感染、泌尿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低蛋白血症、使用呼吸机、手术类型、转入ICU、术后住院天数≥10 d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切口感染为主,早期干预感染高危因素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病原菌分布状况,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医院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医院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673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8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13%。从48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1.64%。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阑尾坏疽化脓或穿孔和中转开腹等因素是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革兰阴性菌是主要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共分析某医院实施心脏外科手术1 377例,发生术后医院感染106例,术后感染率为7.70%。复合心脏手术、主动脉手术的术后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2.92%和21.15%。术后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和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和血液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手术部位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肺部疾病、手术前曾感染、术前住院时间长和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因素构成心外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高风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在医院妇产科住院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的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8例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共有29例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7.88%。29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检出了3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分别有22株(占64.71%),11株(32.35%)及1株(占2.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质指数≥25 kg/m2、血红蛋白数值<90 g/L、合并糖尿病、夏季手术以及合并盆腔炎等是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与患者的肥胖程度、失血程度、血糖情况、手术季节及是否合并盆腔炎等关系密切,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某院手术室进行的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59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97例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有43例(占7.20%)罹患切口感染,分离出55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有35株(63.64%)、16株(29.09%)和4株(7.2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70岁、术前系统未完成自净或故障、术中低体温、手术切口Ⅱ或Ⅲ类、手术间空气的菌落数量≥200 cfu/m3以及手术参与人数≥6人等是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腔镜手术则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医院急诊行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胃肠道手术患者698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6.59%。从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1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构成比分别为72.55%和25.49%。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手术切口长度≥10 cm、体质指数≥25 kg/m2、罹患糖尿病、开腹手术、合并腹腔感染、Ⅲ类手术切口等因素构成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明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情况,提出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上海某医院住院外科手术患者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以了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手术患者病历资料73 735例,查出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患者445例,切口感染率为0.60%。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普外科,占35.96%;感染类型以表浅切口为主,占35.51%。从手术切口感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33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5.80%和42.06%,真菌占2.14%。结论 该医院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尚属于规范管理要求范围内,应加强特殊手术术后感染管理和病原菌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索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导致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别进行χ2检验与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548例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有31例发生了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66%。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中共检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有11株(26.83%)、27株(65.85%)、3株(7.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层流手术室、参观人数≥3人、Ⅲ类切口、术中没有保温、术中手术室温度不适宜、手术室空气菌落数≥200 cfu/m3是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与手术室类型、术中参观人数、切口类别、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情况等有一定关系,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HT5”H〗摘要 目的 了解某精神专科医院院内感染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1 93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所有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特征和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结果 1 93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45例,感染率为7.5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多见,占52.41%。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72.0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32.00%;多重耐药菌占比高达84.00%。 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发生几率最高,医院感染的有关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应根据医院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了解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气管插管患者急诊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及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98例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8例,感染率为6.88%。从48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59株,含40株革兰阴性菌、17株革兰阳性菌和2株真菌。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吸烟史、误吸、留置胃管以及气管插管≥2次是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较高,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因素明确,应有针对性地制订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HT5”H〗摘要 目的 探究胃肠外科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资料,确定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共收集手术患者518例,糖尿病、手术时间>120 min、Ⅲ类切口、急诊手术、保留引流管是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共分离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27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为62.5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唑林耐药率为64.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58.33%。结论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感染,且感染患者病原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