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 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一站式复合技术与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不同风险层次冠脉多支病变的中远期临床治疗结果,探讨一站式复合技术最佳临床应用指征。方法:自2007-06至2010-12在阜外医院接受一站式复合冠脉血运重建术的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共141例(一站式复合技术组)。同期共5 797例多支病变患者行CABG,4 254例多支病变患者行PCI,对术前主要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倾向性评分,采用最邻近配比法各选择141例CABG患者(CABG组)及PCI患者(PCI组)与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患者进行1:1配对。应用Euro SCORE及SYNTAX评分对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Euro SCORE低危患者≤2分,中危患者3~5分,高危患者≥6分;SYNTAX评分低危患者≤24分,中危患者25~29分,高危患者≥30分),分别比较采用3种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的Euro SCORE低、中、高危患者及SYNTAX评分低、中、高危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至2015-01,平均随访时间为4.5年。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总体MACCE发生率(9.9%)显著低于PCI组(27.7%,P0.001),但与CABG组(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采用Euro SCORE对三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后,在Euro SCORE低危及中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与CABG组、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Euro SCORE高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ABG组(P=0.017)和PCI组(P0.001)。采用SYNTAX评分对三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在SYNTAX评分低危及中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与CABG组、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YNTAX评分高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PCI组(P0.001),与CAB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结论: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不同风险层次冠脉多支病变均取得了较好中远期临床效果,对于临床上具有常规再血管化治疗高危因素的患者,一站式复合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安全可行的再血管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在非梗死相关血管中的应用仍有争议。研究者将885例已行梗死相关血管PCI的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按1:2的比例随机分配为非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的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组(295例)或非梗死相关冠状动脉不进行血运重建组(590例)。两组均进行FFR操作,但后一组的患者和  相似文献   

5.
6.
美国Virginia医学院内科副教授,首届中美介入性心脏病学研讨会(PTCA at Great Wall)的美方主席Germano Disciascio在会议期间作了题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PTCA”的学术报告,并在会上会下与中方代表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胡大一医师根据录音与记录整理成文介绍给读者。希望对我国PTCA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是将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DCAB)与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机结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一项新技术。现将我科应用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3岁。主因"突发胸痛30 h"入院,心电图示:Ⅲ、AVF、V6~V9导联ST段抬高0.1~0.3 mV。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并发左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2例行PCI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术发生率。比较并发左前降支近段病变患者 (A组 )与未并发者 (B组 )PCI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结果 :A组患者PCI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远期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术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PCI是并发左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安全、有效的血运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术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方法:1999年7月~2000年12月连续491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其中:单支病变(甲组)250例,多支病变不完全重建(乙组)175例,多支病变完全重建(丙组)66例,比较各组支架术近期及远期结果。结果:甲、乙、丙3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6%、6.9%和9.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12±4.8)个月,随访率为92.3%。3组硝酸酯药物停用率(34.8%、31.9%和38.3%)、心功能改善率(54.3%、44.8%和50.O%)和再入院率(29.1%、38.0%和36.7%)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心绞痛复发率(55.2%:39.1%)和心脏事件发生率(28.8%:17.8%)增高(均P<0.05),与甲组上述指标比较,丙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安全,远期预后良好,病变血管完全血管重建则远期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1.
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心肌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两种主流的技术。近年来,结合外科和介入治疗高危患者血运重建的杂交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即外科微创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结合内科非前降支病变的药物支架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该项技术有可能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旁路移植手术之外的第三种选择,但此技术的疗效和适应证,存在的问题仍有待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完全及部分血运重建术对老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疗效。方法 153例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为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85例)组和接受介入治疗的部分血运重建患者(68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率发生情况。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PCI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院内围手术期及随访1年后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总心脏死亡率等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328,95%CI0.253~2.652,P>0.05)。结论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1年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患者诉1年来开始出现胸闷、胸痛,疼痛位于胸骨后及心前区.手掌范围大小,疼痛呈压迫感,不伴有肩背部、颈部及左上肢放射痛。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不适,疼痛与活动或进食无明显相关性,每次发作1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1周来患者胸痛发作较前频繁,程度加重,患者为求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Braunwal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多支血管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2年临床预后。方法根据改良MDRD公式对北京安贞医院2004年到2006年因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或CABG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计算,GFR&lt;60mL/min诊断为CKD。共入选CKD患者1069例,其中724例接受DES,345例接受CABG。首要终点为2年内死亡、心肌梗死(MI)以及脑血管事件(CVE)的复合终点,次级终点为再次血管重建。结果在2年随访中,CABG组首要终点的发生率为9.9%,DES组为11.3%(P=0.528)。两组之间死亡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与DES组分别为3.5%比4.7%,P=0.422)。而DES组2年再次血管重建的比例显著高于CABG组(9.0%比4.1%,P=0.00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lt;30%)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复合终点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CKD患者中,CABG和DES两种血管重建策略显示出相同的死亡率和MI、CVE发生率。但DES组患者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依然高于CABC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完全性血运重建与非完全性血运重建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 10 2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根据主要的冠状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是否完全再血管化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 (4 6例 )和非完全血运重建组 (5 6例 )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随访期间心血管总死亡率、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因心血管原因再次入院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及其心肌梗死病史例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平均年龄非完全血运重建组略高于完全血运重建组〔(6 8± 9)∶(6 5± 6 )岁 ,P <0 .0 5〕 ,非完全血运重建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80 .4 % )且左室射血分数较低〔(4 5± 9) %〕 ,与完全血运重建组〔6 9.6 %、(5 2± 11) %〕比较 ,P <0 .0 5。完全血运重建组的随访期间总死亡 (2例 )、急性心脏事件 (12例次 )和心血管再次入院次数 (18例次 )均显著低于非完全血运重建组 (分别为 12、38、5 2例次 )。另在非完全血运重建组中有 6例患者已经达到功能上完全血运重建 ,随访期间无死亡及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与非完全血运重建相比 ,完全血运重建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预后 ,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 ,应尽可能达到完全血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关系,为临床冠脉介入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两支血管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各50例;计算各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三组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组钙化积分与两支血管病变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钙化积分较两支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钙化积分较单支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之间呈正相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作为临床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糖尿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裸支架(BMS)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3种不同血管重建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血管重建治疗的糖尿病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7例,比较其BMS、DES和CABG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随访2年的临床结果。结果:BMS、DES和CABG3组间住院时期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年随访结果中,BMS组、DES组再次血管重建率分别为17.6%、10.4%,均显著高于CABG组的1.9%(P<0.01);BMS组的总MACCE发生率为23.1%,显著高于CABG组的10.7%(P<0.01),而DES的总MACCE发生率与CAB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置入BMS后再次血管重建率和总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而DES的中期临床疗效并不逊于CABG。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所有介入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对部分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更倾向于简单支架技术下的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对于复杂支架技术下的完全性血运重建,两者在患者预后影响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共有1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再血管化.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0.4±15.4)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5例,远端或分叉病变11例.手术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内进行.通过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同期对左主干病变和(或)其他非前降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一站式复合手术.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桥均通畅.共有25处非前降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23处病变置入支架(药物洗脱支架27枚,金属裸支架2枚),其余2处病变仅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再次再血管化等发生.平均随访7.9个月(1~1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再发心绞痛.5例患者术后1年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乳内动脉桥及支架均通畅.结论 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创理念的日益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杂交手术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和青睐.杂交手术结合了内、外科心肌血运重建的优势,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疗效.但是杂交手术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开展大组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完善抗凝方案、并加强远期临床随访,以综合评估杂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之,杂交手术是微创心脏外科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