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ISBN-10:1496309472ISBN-13:978-1496309471Wolters Kluwer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5版840页$251.89该最新版本(第五版)是当今骨科医生的必备参考书。它从骨外科解剖学的视角,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上百张全彩插图,展现了骨外科解剖入路领域的最新进展,目的在于丰富读者的解剖知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本书分章节详述每种手术入路的技巧及不  相似文献   

2.
肩关节镜     
正ISBN-10:0323529011ISBN-13:978-0323529013Elsevier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3版397页本书由Hussein Eldousy和T.Bradley Edwards两位肩关节镜领域资深专家撰写,全方位介绍肩关节镜常规和复杂技术,清晰描述每种术式的标准入路、常见解剖变异和并发症等,同时为术者提供直观的课堂式教学,引领读者熟悉手术的每一个步骤。本书以简洁扼要的语言阐述了肩关节解剖学特点、适应证和禁忌证、非手术疗法、术  相似文献   

3.
正ISBN-10:3319668560ISBN-13:978-3319668567Springer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712页该图谱结构合理,内容详实,全面阐述上肢创伤性骨折和脱位的现代治疗技术,详细介绍每一类型损伤的发生机制、手术入路、患者定位、术前准备、各种手术方式及术中显露情况。全书附有丰富的术中图片,章节按照由上至下的解剖部位(从锁骨、肩关节直至手指)进行编排,每章主要依据术式选择、应用解剖学入路、固定方法以及手术技巧的思路进行阐述,同时提供精选病  相似文献   

4.
正ISBN-10:0081015151ISBN-13:978-0081015155Woodhead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2版724页本书是Woodhead出版社生物技术系列丛书中的一册,这一全新版本由国际临床专家与研究人员合作编纂,为材料学家及工程师、药剂师、临床工作者以及本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最新参考信息。本书第一部分介绍关节置换技术、摩擦学观点及其实验、术后免疫与再生反应等方面的进展;第二部分涵盖关节置换相关材料与技术,阐明  相似文献   

5.
椎体间轴向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 LIF)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融合技术.该术式突破了传统的后方和前方入路,创造性的提出骶骨前入路.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间融合术(LIF)被广泛应用于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1-2]。LIF包括前/后路椎间融合术(ALIF/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极外侧/直接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DLIF)等,这些术式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亦各有优缺点[3-4]。Mayer[5]于1997年首先提出一种微创手术入路,Silvestre等[6]于2012年将其正式命名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该术式提供了一条通过腹膜后血管鞘和腰大肌前缘间隙到达腰椎的入路,通过避开固有结构,降低了血管及神经丛的损伤风险,同时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可更好地清除椎间盘及置入更大的椎间融合器,避免暴露引起术后并发症。近年来,OLIF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相比传统椎间融合术,O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融合率高等优点[6]。本文从OLIF的手术技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ISBN-10:1604068965ISBN-13:978-1604068962Thieme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3版500页$199.99本书由世界知名脊柱外科专家编著。其最新版(第三版)详细描述本领域内所有主要手术术式和最新前沿技术;全面涵盖颈椎、胸椎、腰椎以及骶髂关节手术的知识点;重点讲解畸形、脊柱肿瘤等标准及复杂病例手术的细微差别及潜在并发症:大幅扩编微创技术章节。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肘关节镜前外侧入路向前方的变化范围。方法选用10具新鲜上肢标本,在肘关节屈曲90°下,测量近端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与桡神经的距离;测量改良后3个入路前方5mm与桡神经的距离。结果标准入路的近端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与桡神经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12.8mm、8.5 mm、3.8 mm,改良后的近端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与桡神经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4.1mm、2.2mm、-0.5mm。结论肘关节近端前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之间的连线区可向前方5mm进行操作,越靠远端距离桡神经越近;前外侧入路与外侧入路距离桡神经较近,不建议向前方改变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8年1月,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8例。其中,采用后外侧入路18例(后外侧组),外侧入路20例(外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Harris评分和影像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3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骨折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组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明显早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优于外侧入路组(P0.05),之后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翻修治疗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各有其特点,后外侧入路术后早期康复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0.
<正>ISBN-10:1451131615ISBN-13:978-1451131611LWW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240页$229.99本书为《骨科微创手术》系列丛书第二卷,由国际足踝微创外科领域权威专家编写,主要介绍足踝微创手术的最新进展。全书分肌腱和韧带、筋膜结构、关节固定术、关节镜、前足畸形和创伤6个章节。从适应证、患者体位、手术方法及技巧、康复方案、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书速递     
正膝关节外科手术技术(精装)Miller MD,Cole BJ,Cosgarea A,等编著ISBN-10:0323462928ISBN-13:978-0323462921Elsevier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2版408页$279.99作为高度可视化手术技术系列丛书之一,本书语言简洁,结构清晰,旨在循序渐进地指导矫形外科住院医师、专科培训医师和执业外科医师实施  相似文献   

12.
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为累及平台内髁的骨折,形态特殊,骨折线从内髁斜向外侧延伸,并常从后外侧平台关节面穿出。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包括后正中入路、后内侧倒L形入路、前内侧长直入路、前外侧弧形入路、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直入路、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S形入路等。该文就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及手术入路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创理念在腰椎疾病诊疗中的普及,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逐渐发展为腰椎固定融合术的主流术式。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种类繁多,本文从适应证选择、技术特点、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当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微创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和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等4种...  相似文献   

14.
后外侧胫骨平台剪切骨折常需要进行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为研究后外侧入路的安全性,作者研究了40具尸体,测量外侧关节线和腓骨头到胫前动脉与骨间膜交汇处的垂直距离。结果显示外侧关节线和腓骨头到胫后动脉与骨间膜交  相似文献   

15.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是目前创伤骨科治疗难点和热点之一。因腓骨小头遮挡,后外角韧带复合体、邻近腓总神经和腘血管限制使得该部位骨折难以显露和固定。入路选择和治疗方法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需要熟悉治疗此类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其特点。临床关注的入路主要包括:改良的前外侧入路(Gerdy结节截骨,腓骨头截骨,股二头肌腓骨头截骨,股骨外上髁截骨),后外侧入路(Carlson后外侧入路,经腓骨颈截骨及腓骨小头上)及后内侧入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入路需要考虑骨折类型、其他象限受累情况、局部软组织条件及所用内固定进行确定。需要考虑体位、骨折形态、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对治疗的影响。根据文献报道提出累及后外象限的胫骨平台骨折入路选择和内固定流程。  相似文献   

16.
关江  蒋方杰  赵灏 《中国骨伤》2020,33(1):43-46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再手术和脱位的相关性,为寻找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最佳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6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154例,女112例,年龄58~74(69.8±8.1)岁。分别采用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每组1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手术率和脱位率的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手术及脱位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直接外侧入路组的再手术率和脱位率均低于后外侧入路(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相对于直接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具有更高的术后再手术率及脱位率,其相对风险比(95%CI)分别为,再手术[2.65(1.23-5.36),P=0.02];脱位[5.15(1.68-9.15),P=0.01]。结论:后外侧入路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手术和脱位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认知功能障碍、置换位置、ASA评分等因素对再手术和脱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Pilon骨折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疗效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2010—2014间有随访记录的43例Pilon骨折患者,以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A组单一直接外侧切口入路22例;B组双侧切口入路(前内侧+后外侧)21例。通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复位情况及踝关节Mazur评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4.5 d,B组为18.6 d;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B组为33.3%;A组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6.3%,B组为80.9%。结论对于Ⅱ、Ⅲ型Pilon骨折,单一直接外侧切口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双侧切口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8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11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0例,良1例,效果满意。结论位于椎间孔内突出和合并后外侧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椎间孔内突出应选择椎管内手术入路。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和位于出口区及椎间孔外突出应选择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避免了椎板侧方入路骶棘肌过多剥离的缺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联合传统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3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采用Wiltse入路联合传统入路17例,单纯传统后正中入路17例,均应用TLIF技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MRI所示的健侧多裂肌残存率。结果 34例患者经1年的随访,各项比较指标除术后1年下肢痛VAS评分之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联合传统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与单纯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同的手术效果,但它对椎旁肌的损伤更小,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三种固定方式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龙  王宝虎  林清宇  张占丰 《中国骨伤》2017,30(10):885-890
目的:分析比较传统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3种方式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优缺点及其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病例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26~61岁,平均42.5岁。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前外侧入路组(A组)19例,外侧入路组(B组)15例,后外侧入路组(C组)10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评估方式采用HSS评分。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91.3±10.4)min,术中出血量(175.3±20.3)ml;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86.6±9.2)min,术中出血量(155.8±18.2)ml;后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09.5±10.8)min,术中出血量(235.9±29.1)ml。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前外侧入路组、外侧入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14.9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前外侧入路组89.6±7.5,外侧入路组90.2±6.4,后外侧入路组88.9±5.1,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暴露固定,3种方式中,后外侧入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其余2种方式,在短期随访的膝关节功能方面三者并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