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获得的微量精子经冷冻复苏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因少、弱、畸形精子症行射出精子常规ICSI及非梗阻性无精子患者TESA获得的微量精子行新鲜或冷冻后ICSI治疗,共23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132个周期为常规ICSI精子组,63个周期为冷冻TESA精子组,43个周期为新鲜TESA精子组,比较3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常规ICSI精子组获卵数(10.58±5.37枚)与冷冻TESA精子组(10.73±4.19枚)和新鲜TESA精子组(10.88±4.67枚)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TESA精子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47.62%、26.67%、6.67%)与常规ICSI精子组(48.48%、25.00%、6.25%)及新鲜TESA精子组(51.16%、22.73%、4.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后对有活动精子的睾丸组织进行冷冻复苏行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也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精子活动力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子活动力与ICSI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1.12-2005.04在本中心完成ICSI治疗的139个周期进行分析。根据卵母细胞形态特征对928个MⅡ期卵进行分级(Ⅰ级、Ⅱ级和Ⅲ级),并分别用可获得的精子行显微穿刺。结果:用A级、B级和C级精子穿刺各级别的MⅡ期卵母细胞后,受精率在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D级精子行ICSI(P<0.05)。用A、B、C或D级精子行穿刺后一旦使卵受精,卵裂率无明显差异。卵母细胞为Ⅰ级或Ⅱ级时,用A级、B级和C级精子穿刺后,优质胚胎率在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D级精子行ICSI;卵母细胞为Ⅲ级时,用A、B级精子行ICSI后,优质胚胎率高于C、D级精子行ICSI(P<0.05)。结论:精子活动力不影响ICSI后卵裂率;不活动精子行ICSI后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总体上较活动精子低。卵母细胞质量较差时,活动精子的活动力等级对优质率胚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精子的顶体完整性及其与卵胞质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共37例为试验组,同期进行体外受精治疗且精液常规参数正常的男性33例为对照组,应用荧光标记的豌豆凝集素法(PSA-FITC)检测精子顶体完整性,巴氏染色法分析精子形态,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顶体完整率(AIR)、正常形态率(NFR)、受精率(FR)、卵裂率(CR)及优质胚胎率(OER),并将AIR与FR、NFR与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的AIR、NFR、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R、OER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AIR与FR呈显著正相关(r=0.595,P<0.01),NFR与FR显著正相关(r=0.463,P<0.01);对照组AIR与FR显著正相关(r=0.683,P<0.01),NFR与FR呈显著正相关(r=0.205,P<0.01)。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AIR较低。行皮下附睾抽吸术(PESA)-ICSI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精子其AIR高则受精率也会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IVF受精失败患者再次周期行ICSI-ET治疗时,卵子因素对胚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因前次IVF-ET中受精障碍或受精率≤30%而行ICSI治疗的38个周期(A组)和因严重精液异常而行ICSI治疗的181个周期(B组)的ICSI结局。结果:A、B组的受精率(FR)、卵裂率(CR)、胚胎利用率(URE)、胚胎着床率(EIR)、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EAR)分别为82.5%vs78.0%(P<0.05),97.5%vs97.6%(P>0.05),76.4%vs73.1%(P>0.05),10.0%vs19.8%(P<0.05),27.0%vs31.8%(P>0.05),40.0%和16.1%(P>0.05)。结论:常规IVF-ET受精失败的患者,再次周期行ICSI-ET治疗,受精率提高,由于卵子异常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部分胚胎着床和着床后的远期发育潜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于第一周期常规IVF治疗中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25%,行补救性ICSI的10个周期(补救性ICSI组),以及因前次受精失败而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采取ICSI方法受精的19个周期(后续性ICSI组)的ICSI治疗结局,并以因男方少弱精子症进行第1次ICSI治疗的133个周期为对照组。结果: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补救性ICS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性ICSI组优胚率显著高于补救性ICSI组(P<0.05);补救性ICSI组受精率(48.9%)、优质胚胎率(29.2%)、植入率(0%)、妊娠率(0%)、分娩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1%、46.6%、21.2%、45.1%、39.1%);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分娩率分别为55.4%、8.8%、21.1%、15.8%,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优质胚胎率后续性ICSI组(44.2%)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ICSI能避免受精失败,但是受精率以及妊娠结局受到卵母细胞隐匿性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寻找实施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最佳显微穿刺时机。方法:单纯因男方因素不孕接受ICSI治疗的146例患者的167个周期,在注射hCG后36~38h取卵。在注射hCG后37~40h行ICSI为A组,共576个卵,在注射hCG后41~48h行ICSI为B组,共449个卵。观察和比较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A组ICSI卵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9.51%和97.38%,与B组的受精率(80.85%)和卵裂率(97.5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在A组达76.91%,高于B组(70.06%),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8.91%和19.1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hCG后37~48h期间行ICSI,穿刺时间不影响受精率和卵裂率。在注射hCG后37~40h行ICSI可提高优质胚胎率,但对胚胎种植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CSI)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 ,行IVF ET获得妊娠的 14 3例 (IVF ET组 )及行ICSI获得妊娠的 173例 (ICSI组 )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生化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多胎分娩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胎儿孕龄、先天性畸形、围产儿死亡率的情况 ;并对两组单胎、双胎妊娠的结局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IVF ET组与ICSI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产次、移植胚胎数、流产率 (16 1%、13 3% )、分娩率 (6 5 7%、74 6 % )、多胎分娩发生率 (2 7 3%、31 8% )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单胎妊娠中 ,IVF ET组与ICSI组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 1 8%、6 8%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 7 3%、8 1% ,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 5 5 %、14 9% ;双胎妊娠中 ,IVF ET组与ICSI组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 34 2 %、4 2 6 %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 30 3%、38 0 % ,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 4 2 1%、4 6 3%。两组间上述各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双胎妊娠中 ,上述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两者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 ,IVF ET组与ICSI组分别为 2 2 %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随机选择与早期补救ICSI组患者同一日或前一日因男性因素而直接进行ICSI的204例患者纳入ICSI组(20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的单双胎比例、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与ICSI组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新生儿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较ICSI组略长,双胎比率较ICS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分娩孕周分为单胎和双胎分别进行比较,则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的活婴中出现1例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ICSI组的活婴中未发现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ICSI没有增加胎儿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双胎率明显下降,怀孕周期略长,可作为常规IVF失败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射出、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及经皮睾丸精子取精术(TESA)获取的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及子代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男性因素于我院生殖中心行[CSI治疗的3079个新鲜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2199个周期)、PESA组(628个周期)、TESA组(252个周期),比较3组的胚胎发育、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结果:射精组受精率最高(78.38%),TESA组受精率最低(72.30%).射精组、PESA组的2PN受精率、卵裂率高于TESA组(74.68%、75.32% vs 68.22%,98.82%、98.74% vs 96.89%);PESA组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53.21%、34.31%)显著高于射精组(47.11%、29.09%)及TESA组(48.71%、32.70%) (P<0.05).PESA组的新生儿体重(2856.63±649.56)显著低于射精组(2991.73±683.19)及TESA组(2906.11 ±638.76) (P<0.05).3组的分娩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正常体重儿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极低出生体重儿率、巨大儿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SA、TESA结合ICSI技术安全可行,且对于梗阻性无精症患者,附睾取到精子行ICSI的患者较附睾取不到精子而采用睾丸精子ICSI的患者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杨丽霞  苏冬梅  孙伟  管群  菅福琴 《生殖与避孕》2010,30(9):611-613,633
目的:探讨Y染色体多态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因男性严重少、弱精或梗阻性无精拟行ICSI治疗的患者术前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Y染色体多态者作为研究组(35个移植周期),随机选取同期行ICSI治疗,Y染色体正常者作为对照组(48个移植周期),比较组间行ICSI治疗的各项指标。结果:Y染色体多态性组和对照组的获卵数(12.5±6.4个vs11.8±4.2个)、正常受精数(8.1±4.6个vs9.1±3.3个)、卵裂数(7.9±4.6个vs8.9±3.4个)、优质胚胎数(5.3±3.5个vs5.9±2.9个)、临床妊娠率(48.57%vs56.25%)、流产率(11.76%vs25.93%)、新生儿出生孕周(37.07±2.60周vs38.00±1.02周)、体质量(2.95±0.90kgvs3.22±0.54kg)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Y染色体多态对于ICSI治疗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1992年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被首次用于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以来,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成为治疗男性不育的主要方法。2002-7—2005-7我中心行ICSI治疗456个周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精子来源和数量对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ICSI治疗而妊娠的271例,据精子来源与数量分为精液正常组(39例)、少弱精组(144例)与手术取精组(88例)。比较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手术取精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妊娠并发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畸形、围生儿死亡率等组间差异。结果: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与手术取精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双胎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早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发生率(4.5%、6.3%、4.0%)、围生儿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与手术取精组ICSI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相似,不同精子来源与数量不影响ICSI治疗后的妊娠和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CSI治疗的584个新鲜取卵移植周期,依据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392个周期)、经皮附睾穿刺取精(PESA)组(86个周期)、睾丸穿刺取精(TESA)组(68个周期)和供精组(38个周期)。分别比较各组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射精组、PESA组、TESA组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重指数、MⅡ卵数和移植胚胎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精组受精率高于PESA组(P=0.013)和TESA组(P=0.005),卵裂率高于TESA组(P=0.001);3组间优质胚胎率、新鲜移植周期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A组累计妊娠率低于PESA组(P=0.003);射精组与供精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累计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精子可影响ICSI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可获得相似的助孕结局;PESA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对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用供精助孕是很好的选择,即使供精解冻后质量欠佳也不影响ICSI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4.
卵细胞的质量是体外受精 (IVF)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何评估卵子质量是IVF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取卵所获得的是卵细胞 放射冠 卵丘细胞复合物 ,卵丘细胞的存在影响了对卵细胞形态的直接观察 ,在显微受精时 ,去除卵丘细胞的裸卵提供了准确观察卵细胞形态的机会。为探讨卵胞浆异常是否影响单精子显微注射 (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 ,ICSI)的结局 ,进行了本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在本中心因男方因素不育的患者行ICSI治疗 336个周期。ICSI指征 :(1)无精症 ;(2 )少、弱、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畸形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治疗的239个新鲜取卵周期。根据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A组)、非极重度畸形精子症组(B组)和极重度畸形精子症组(C组),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结果:A、B组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0.20%、81.40%和67.60%;94.91%、93.42%和79.91%;63.87%、59.30%和54.29%)(P<0.05);3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6.3%、25.6%和24.2%;42.28%、45.00%和42.86%;7.94%、7.40%和25.00%;4.76%、3.70%和8.33%;31.75%、18.52%和25.00%)(P>0.05);而C组内手术取精(PESA/TESA)亚组的卵裂率低于体外排精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2%vs 76.11%,P<0.05)。结论:采用畸形精子行ICSI的不育患者同样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体外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5%的常规IVF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4.12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35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取卵后体外受精培养16-18h,发现卵母细胞完全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25%,立即行ICSI再授精。结果:在24个常规IVF低于25%的周期中,共有197个未受精卵,其中159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159个,受精123个,最终形成胚胎96个,受精率为77.4%,卵裂率为78.1%,在22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由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胚胎组成),共有4例临床妊娠;在8个冷冻移植周期中(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有1例临床妊娠。在11个常规IVF完全失败周期中,共有89个未受精卵,其中78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78个,受精63个,卵裂51个,受精率为80.7%,卵裂率为80.9%,在10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共有2例临床妊娠;在2个冷冻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有1例单胎妊娠,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8%;胚胎完全来源于补行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0%。结论:ICSI可作为常规IVF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08-2005-05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对261例患者进行275个周期治疗(IVF-ET181周期,ICSI94周期),比较两组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ICSI平均每周期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63个、6.69个、6.70个、2.27个和44.68%,而IVF-ET组分别为9.34个、7.07个、7.35个、2.21个和36.46%,两组各项结果相似,但ICSI组流产率(21.43%)明显高于IVF-ET组(13.64%).结论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IVF-ET治疗主要由女方不孕因素引起不孕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对胚胎冷冻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人类早期胚胎的冷冻保存 (冻存 )可以提高累积妊娠率 ,降低患者的费用。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中 ,冻存新鲜胚胎可避免妊娠加重卵巢过度刺激的危险[1] 。目前进行冻存的胚胎均通过常规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 ,ICSI)两种方法获得。ICSI操作过程是否会对胚胎的冻存造成影响仍有争议[2 ,3 ] 。我们通过分析冻存胚胎植入的妊娠结局 ,旨在探讨ICSI对胚胎冻存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及分组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0…  相似文献   

19.
胞浆内精子注射是治疗严重男性不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影响其成功的因素较多,除了技术本身的因素外,还有精子,卵子状态以及卵子的激活等,对这些因素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其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孕夫妇行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临床结局,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主题词的方法,检索PubM ed、Embase、WileyO nlin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4年5月,查找关于HBV感染的夫妻行IVF/ICSI后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和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个观察性研究,共9 3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夫妻双方单纯一方感染HBV的人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受精率、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女方感染HBV的人群,流产发生风险较高(RR=1.57,95%CI为1.05~2.36,P=0.03)。夫妻双方均感染HBV的人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胚胎植入率有统计学意义(RR=0.44,95%CI为0.25~0.78,P=0.005),但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女方感染HBV的人群,流产发生风险较高。当夫妻双方均为HBV感染时,IVF/ICSI胚胎植入率可能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