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产后综合康复理疗对产妇产后泌乳的促进作用,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自然分娩的3 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后接受常规干预的1 500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将产后接受乳房按摩的1 500例产妇纳入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量、首次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泌乳充足率高于对照组,泌乳不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为(26.45±5.92)h,研究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为(16.68±2.44)h。研究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象征性母乳喂养率、混合母乳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3%,低于对照组产妇(1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理疗能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增加产妇产后泌乳量,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焦虑抑郁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和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每组各30例。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分别于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对本次治疗满意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前和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DS、SAS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SDS、SAS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SDS、SAS明显低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SDS、SAS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可进一步改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对焦虑抑郁具有明显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女性产褥期生活卫生行为现状。方法本课题组前期按整群抽样原则,对2016年1月~6月间在豫北地区妇幼保健院972名分娩后1周内的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知识调查。本次调研以前期调查为基础,进行后续电话随访,其中944名调查资料完整最终纳入本次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采取开放式问卷联合闭合式问卷的方式对产褥期生活卫生行为逐一进行访谈式个人调查。结果年龄≤35组中产后早下床、产褥期做恢复操、刷牙、洗澡、洗脚的比例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1、6.152、4.236、5.514、8.361,P均<0.05);家庭年收入高组中产后早下床、产褥期做恢复操、户外活动、刷牙、洗澡、洗脚的比例明显高于家庭年收入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1、5.630、7.367、5.912、6.881、8.058,P均<0.05);受教育程度高组中产后早下床、产褥期做恢复操、户外活动、晒太阳刷牙、洗澡、洗脚的比例明显高于家庭年收入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5、8.215、8.056、7.135、9.514、5.960、6.514,P均<0.05);剖宫产组产后早下床比例明显低于非剖宫产组,产褥期洗澡比例明显高于非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2、8.154,P均<0.05)。结论本市女性产褥期仍存在传统禁忌,甚至出现绝对卧床休息、从不洗澡、洗脚等不良生活卫生行为,应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纠正错误的传统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对提高产妇产后哺乳技能和纯母乳喂养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哺乳技能评分、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后1、6周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00.0%、95.0%,均高于对照组的85.0%、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6周的哺乳技能LATCHE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围生期给予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的哺乳指导,可提高产妇的哺乳技能水平和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间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0例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的体重、死亡率、Apgar评分、NBNA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Apgar评分、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孕妇剖宫产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死亡率,促进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已有常规宣教的基础上,探析微信媒介宣教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效果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NICU接受治疗的9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宣教,研究组同时实施微信宣教,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母乳喂养率为46.67%,产后7 d内母乳喂养率31.1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6.6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24小时纯母乳喂养22.22%,母乳+配方喂养31.11%,纯配方喂养46.67%,对照组分别为6.67%、13.33%、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增加微信形式开展宣教,有助于提高NICU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减少喂养不耐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措施对产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根据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价两组产妇产后3 d、产后2个月和产后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以及喂养情况。结果产后3 d时,两组B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个月和6个月时,研究组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6.47%,高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人工喂养率为9.41%,混合喂养率为14.12%,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88%,3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的喂养信心,保证纯母乳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110例瘢痕子宫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医生评估结果及产妇意愿选择分娩方式,按实际分娩结果分组。产前有36例产妇选择阴道试产,其中阴道试产成功28例为A组,阴道试产失败转为急诊剖宫产8例为B组,择期剖宫产74例为C组。比较瘢痕子宫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各项指标。结果 A组、B组孕周和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胎心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产后感染率高于A组(P0.05);A组、C组孕周、BW、胎心异常和产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A组(P0.05);C组产后感染率低于B组(P0.05);A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产程时间均少于B组、C组,C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两次分娩间隔时间是瘢痕子宫孕产妇再次妊娠分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产妇中应用阴道试产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围产期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嘉兴市秀洲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72例ICP产妇为观察组,172名正常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的发生率(18.60%和9.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8%和2.33%)(P0.05);两组产妇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羊水污染、胎儿窘迫的发生率(91.86%、41.86%和13.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1%、11.62%和4.65%)(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对母婴危害大,需采取积极、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产后门诊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体重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妇幼保健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86例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产后随访,干预组采取相应门诊干预措施控制产妇体重,对照组不加任何体重干预措施,观察两组随访期间内能量摄入、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瘦素等变化。结果干预组日摄入能量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BMI、脂联素、瘦素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门诊随访并干预对控制产后妇女体重有良好的效果,改善了产妇的健康状态,延缓了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凡乐生无创镇痛分娩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分娩的产妇100例,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使用凡乐生无创镇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产后出血和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第一、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中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临床上使用凡乐生无创镇痛分娩方式,能够有效的缩短产程,减少患者产程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钙营养及运动指导对产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1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胎孕足月健康并自愿接受指导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30、60、90天骨密度变化及产后12个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结果:观察组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期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两组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营养及运动指导能够有效提高产后妇女骨密度含量,对促进骨健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用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间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待产的孕产妇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的19.61%,护理总满意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2.35%,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12 h和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风险,减少其产后出血量,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率,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妊娠期梅毒阻断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治疗或分娩的妊娠梅毒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妊娠期是否进行过母婴阻断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患者正常新生儿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先天性梅毒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母婴阻断治疗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孕妇一旦检测到梅毒应及时采取规范化的梅毒阻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门诊的延续性指导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月龄内婴儿及其母亲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婴儿只接受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转入母乳喂养门诊,并由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对产妇母乳喂养给予延续性的指导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1、3、6和12个月母乳喂养情况及两组婴儿的健康状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产后3、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和12个月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儿3、6月龄时的身高、体重和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3个月时的自我效能在技巧维度和内在思考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时技巧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门诊开展延续性指导可明显提高产妇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自我效能,并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akri球囊填塞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不良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在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4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治疗过程并将研究对象分为接受Bakri球囊填塞治疗的观察组22例和接受B-Lynch缝合治疗的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总出血量、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总输血量、产前及产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和不良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总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总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 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脉搏(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子宫全切、死亡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kri球囊填塞可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凝血功能,优化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孕晚期乳房护理对乳房并发症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1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乳房护理,观察组则从产妇孕27周时实施针对性孕晚期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后乳房并发症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为1.05%,低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为70.53%,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分别为8.42%和21.0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孕晚期乳房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乳房并发症,保障母乳喂养质量,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提升孕产妇健康素养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的效果,为完善围生期孕产妇健康宣教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产科建档行孕期保健及分娩的208例孕28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4例。两组孕妇均行围生期常规保健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孕妇再予以围生期健康教育。两组产妇均观察随访至分娩后42 d。对两组孕妇入组时、产后1周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进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测评并行组间比较,采用孕产妇健康素养测评表对孕妇入组时、产后42 d行健康素养测评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产妇产后1周、产后42 d母乳喂养方式构成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产妇产后至42 d内产后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孕妇在入组时母乳喂养技巧、产妇心理活动两个维度及BSE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周两组产妇上述指标均较入组时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入组时功能性健康素养、沟通性健康素养、批判性健康素养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42 d两组产妇各维度及总评分均较入组时上升,且观察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周、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生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孕产妇健康素养、改善其健康行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利于产妇及新生儿身心健康,是一种适合围生期孕产妇健康宣教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发面外敷缓解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阳春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治疗的产妇中抽取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研究组产妇接受发面外敷治疗;对照组产妇接受热敷、按摩方法治疗,进而观察分析两组产妇干预后的乳房疼痛缓解效果以及乳腺通畅程度。结果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出,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乳房疼痛缓解率为94.92%,高于对照组的7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乳腺通畅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产妇使用发面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症状,促进乳腺管恢复通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病状况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延庆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3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晚期(36~37周)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铁蛋白检测,IDA孕妇107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孕妇243例作为对照组,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晚期孕妇IDA率为30.6%,以轻度贫血为主,年龄≥30岁组产妇贫血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次及生产方式的孕妇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低体重儿、胎儿窘迫和产褥期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和羊水过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的产妇发生IDA的几率较高且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临床上应注重产妇IDA的筛查并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