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5):455-458,462
解剖性肝段切除可以显著改善肝细胞癌的预后[1],已经可以完成腹腔镜下S1~S8所有肝段的解剖性切除[2]。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难点是荷瘤肝段的标记以及断肝平面的选择,传统的肝段标记技术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尤其是腹腔镜下完成传统肝段标记更加困难,加之腹腔镜相对于传统开腹不能直视及触摸,在肿瘤定位及肝段标记相关领域亟需新技术支持。近10年来,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应用进展较快。ICG经肝脏摄取,胆道排泄,且有荧光特性,在肝外胆管解剖、肝脏肿瘤定位以及肝段标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年Ishizawa等[3]报道ICG荧光成像系统用于肝脏肿瘤手术中。ICG荧光会在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和转移癌的周围肝实质中积累。Kudo等[4]报道腹腔镜下荧光成像技术应用于肝肿瘤的鉴别。ICG荧光成像也应用于肝段边界的识别,使解剖性肝切除术更加精准[5]。本文综述ICG荧光导航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双荧光染色肝Ⅳb段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10例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前5~7 d均常规行ICG清除试验,采用ICG双荧光染色行腹腔镜下肝Ⅳb段切除。观察指标:①术中情况:肿瘤荧光显像情况、术中肝段ICG荧光染色方式及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例数、中转开腹例数。②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Clavien-Dindo分级为标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术中情况:10例病人中8例可见术中肿瘤荧光显像;肝Ⅳb段ICG荧光染色方式:1例采用正染,9例采用反染,全部病例初始肝脏表面荧光界限清晰,肝实质离断中6例仍能保持肝内段间荧光界面。全腹腔镜下完成10例手术,无术中输血及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0 min(95~190 min),平均出血量为120 ml(30~450 ml)。②术后情况:4例发生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均经治疗后好转,无Ⅲ级以上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4 d(4~12 d);10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肝细胞性肝癌,切缘均阴性。失访1例,其余9例病人均存活至今,其中2例术后复发接受腹腔镜超声引导的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结论腹腔镜下ICG双荧光染色解剖性肝Ⅳb段切除治疗肝癌安全可行,ICG荧光肝段染色方式推荐反染法。  相似文献   

3.
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已成为精准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基本策略包括负染法及正染法。负染法常见Glisson蒂阻断区域仍有染色、荧光染色渗透扩散等染色意外现象。正染法染色意外包括多支、细小门静脉分支穿刺困难、部分目标区域不染色、染色部位及范围与预期不符等。当染色与预期不符时,虽然可以便捷地切换为白光模式,利用传统方法行解剖性肝切除;但建议对ICG染色情况进行研判,尽可能利用ICG荧光染色所提供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部分荧光界线、正负染法互换、切换彩色分段模式(CSF)或黑白模式提高对比度等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融合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8例肝脏肿瘤病人临床资料,术前计算剩余肝体积,进行肝功能储备试验,评估病人对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的耐受性。根据术中是否采用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引导腹腔镜手术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荧光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组(试验组)和非荧光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 共108例病人在腹腔镜下完成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手术,其中实验组24例,对照组84例。试验组共3例染色失败,其中1例正染失败,2例反染失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手术时间[(274.58±42.12)min vs.(303.99±54.67)min,P<0.05]及肝门阻断时间[(52.71±9.09)min vs.(59.58±11.56)min ,P<0.05]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42±74.07)mL vs.(317.86±165.49)mL,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直径、肺部感染、出血及胆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荧光显影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有助于术中切肝平面的确认,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同时可用于术中胆漏的检测。ICG荧光融合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技术的推广,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的手术效率及可控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肝脏解剖认识的深入以及荧光腹腔镜设备的使用,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手术方式, 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和术中超声检查是目前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实时影像学引导最常用的两种技术手段, 尤其对于肝段间立体界面的标定和引导肝实质离断尤为重要。笔者回溯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结合临床实践对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方法的选择和术中超声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8例肿瘤位于肝脏8段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例, 女性3例, 年龄40~72岁。术中使用自主研发的腹腔镜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 将肝脏三维模型与腹腔镜场景进行配准融合, 同时结合ICG荧光影像技术引导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分析患者术前评估预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体积、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 4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全段切除术, 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腹侧亚段切除术, 2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联合腹侧亚段和内侧亚段切除术, 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背侧亚段切除术。手术均在增强现实导航联合ICG荧光影像引导下完成, 无中转开腹情况。手术时间为(276.3±54.8)min(范围:200~360 min);术中出血量为(75.0±35.4)ml(范围:50~15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为(7.6±0.8)d(范围:7~9 d)。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 术后...  相似文献   

7.
解剖性肝切除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治术式,其优势在于术中出血控制、剩余肝实质结构保全及远期肿瘤学获益。大宗临床实践已证实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的可行性,然而其远期肿瘤学效果仍受质疑,部分归因于传统开腹手术中的肝段染色技术在腔镜下难于复制。我们结合腹腔镜超声技术优势,创新性应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国内外首次实现肝切除过程中的实时全程荧光导航,精确引导肝实质离断,实现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这一基于机器视觉(腹腔镜超声+FIGFI)的技术,有潜力成为腹腔镜肝切除的标准实践。本例视频演示腹腔镜下FIGFI引导的肝脏IV、V、VIII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到2022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术中使用ICG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资料。男性53例, 女性19例, 年龄(55.5±12.9)岁(范围:42.6~68.4岁)。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其中接受超选择性经肝动脉荧光正染13例(动脉正染组), 接受门静脉反染43例(门静脉反染组), 接受门静脉穿刺正染16例(门静脉正染组)。三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所有手术均达到根治性切除。动脉正染组、门静脉反染组、门静脉正染组的肿瘤最大径[M(IQR)]分别为2.5(2.4)cm、3.0(2.5)cm、3.0(2.4)cm, 距肿瘤最小切缘分别为1.1(1.1)cm、1.0(1.0)cm、1.1(1.6)cm,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4、0.878)。动脉正染组、门静脉反染组、门静脉正染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48±93)m...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解剖性肝Ⅶ段切除术是被公认难度较大的肝段切除手术方式之一。肝Ⅶ段因其位置与解剖特点,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时存在显露不佳、操作困难、肝蒂解剖复杂、切除平面难以确定和断肝容易出血等问题。笔者在行腹腔镜解剖性肝Ⅶ段切除术时病人常规采取左侧半卧位,将Trocar布局整体向右季肋区偏移,根据术前三维重建个体化选择适宜的肝Ⅶ段肝蒂解剖方式,由肝Ⅵ和Ⅶ段间平面开始离断肝脏,以垂直方向寻找和显露肝右静脉主干,然后以肝右静脉作为肝内路标指引肝实质离断。笔者临床经验表明:通过选择合适手术策略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解剖性肝Ⅶ段切除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可控性,同时保证肿瘤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腹部外科》2021,34(4)
目的通过3D可视化技术进行手术方案制定并联合术中门静脉穿刺染色进行解剖性肝切除术,以提高解剖性肝切除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运用3D可视化技术重建病人肝脏及血管虚拟模型,明确病人病灶所在肝段或者亚肝段的门静脉血供,根据重建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并利用虚拟模型指导术中超声引导下向目标门静脉注射亚甲蓝或吲哚菁绿染色标记切除范围,根据染色范围精准切除肿瘤所在肝段或亚肝段。结果共21例病人运用该方法制定手术方案,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肝胆管结石病4例,21例病人术中成功穿刺目标肝段或亚肝段的供血门静脉,其中19例(90.5%)染色效果满意,2例(9.5%)染色未达到预期效果,1例存在反流,但反流区域较目标染色区域显影淡,1例染色区域部分覆盖相邻肝段,通过结合术中超声定位段间肝静脉确定了目标肝段的边界。最终所有病人均通过手术顺利切除病灶及其所在肝段或亚肝段。21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245.7 min(165~355 min),平均出血量为276.2 mL(100~600 mL),术中平均输血量为1.2 U(0~4 U),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8 d(6~20 d)。结论运用3D可视化技术制定手术方案并模拟穿刺手术切面,可降低术中穿刺染色的技术难度,保证解剖性肝脏切除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判定拟切除肝段的边界是实施解剖性肝切除的前提和关键。综合应用肝脏解剖学标志和术中超声定位技术、选择性目标肝蒂阻断技术、目标肝段门静脉染色技术及以肝静脉为导向的肝实质离断技术可以帮助在术中精准地确定肝脏切面并引导切面走向。解剖性肝切除的效果应以肝脏切面标志血管的显露和剩余肝组织的缺血或瘀血区域来判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发展日趋完善。ICG在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界定肝肿瘤病灶边界、侦查微小病灶、检测切缘残留病灶、实时标记肝段和手术切肝平面,有效减低手术风险并提高R0切除率;在胆道外科中主要涉及肝内胆管癌、胆囊切除,识别术中胆汁漏,避免胆管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ICG显像联合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精准判断胰腺肿瘤与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定位淋巴结转移等,为外科医生提供非常有用的实时视觉信息。笔者现就ICG联合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肝胆管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容易导致肝硬化、胆道感染、积脓,甚至引起胆管癌。肝切除是彻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因在近期手术效果方面的优越性,逐步取代了开腹手术。但是,相比于肝胆管肿瘤而言,肝胆管结石造成的炎症水肿和粘连使手术更加困难,因此寻找简便可靠的手术方法是有必要的。近来随着对肝脏解剖的再认识,腹腔镜下鞘外解剖性肝切除在肝脏肿瘤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有报道证实结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反染技术可使手术更加高效和精准,但是在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在本文中,笔者总结和归纳近期实施腹腔镜下鞘外解剖性肝切除结合ICG荧光反染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胆道外科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史、临床体征和术前影像学资料,患者均有肝切除的指征,其中6例行左半肝切除,1例行右肝后叶切除术。术中应用荧光腹腔镜,在低中心静脉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下,充分利用肝脏表面的解剖标志(Arantius板、脐板、胆囊板、尾状突的Glisson蒂)和Laennec膜解剖出目的肝蒂,将其阻断后再向外周静脉注射ICG,使肝脏表面显示出缺血/切除标记线,术中再结合肝静脉的显露,使解剖性肝切除的实施得以完成。部分患者需要行胆道切开及术中胆道镜取石,提高结石清除率。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肝切除手术,术后解剖标本,检查确认切除肝脏的肝胆管结石情况。5例患者切除肝脏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及术中胆道镜探查。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314.3±211.6)mL,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Ⅳ级)发生,除1例患者因术后胆汁漏、伤口感染住院24 d外,其余患者术后住院时间7~9 d,平均(8.5±0.8)d。术后通过腹部B超和T管造影或者MRCP检查,6例患者的结石清除干净,1例患者行1次术后胆道镜后将结石清除干净。病检回报均示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炎,未见癌变。结论 腹腔镜下鞘外解剖性肝切除结合ICG荧光反染技术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其有效性和优越性还有待扩大样本量、丰富临床数据的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治疗肝癌近年来不断发展, 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也日趋成熟, 包括解剖性肝段切除、亚段切除及联合肝段切除等。上述手术方式涉及多种技术手段, 要求术者不仅熟知肝内解剖, 还需具备丰富的腹腔镜超声技术和手术经验。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体会, 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癌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光学及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肝胆外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肝肿瘤精准定位、肝段标记和肝切除切面引导、胆道显影、胆漏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ICG荧光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技术的不足,为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并在胆道外科精准诊疗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曹君,陈亚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讨论"循肝静脉途径是否为解剖性肝切除的标准"首先应明确解剖性肝切除的定义。Makuuchi提出解剖性肝切除理念时,将其定义为以目标肝段主肝蒂的离断和主肝静脉的显露为标准的肝段切除,实现的方法为目标肝段肝蒂穿刺美蓝染色制定肝切面。但事实证明肝蒂穿刺美蓝染色技术存在固有不足:染色剂的弥散和交通支存在等因素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染色界面并不能精确地显现肝段分隔界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肝切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治疗和活体供肝的切取,其优势日益受到认可。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区别在于前者预先解剖和阻断预切除肝脏的入肝和(或)出肝血流,从而使得控制出血效果更优,断肝更加安全,可降低术中出血和气体栓塞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还可以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可望提高肝癌的疗效;但也存在学习曲线长、肝切缘定位困难等弊端。腹腔镜肝切除时究竟选择解剖性切除还是非解剖性切除目前尚存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利弊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高频电凝断肝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21例腹腔镜肝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均成功,无一例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术中联合使用超声刀和高频电凝断肝,其中解剖性肝切除9例,局部切除12例,手术时间65~250 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段显色技术联合应用在解剖性肝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19例采用肝段显色技术进行解剖性肝段切除的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以持久美蓝染色法为主结合超声引导下肝段门脉穿刺染色以及Glisson蒂横断技术来施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手术。结果肝段显色成功率为100%。19例病人均行解剖性肝段切除,包括S5 2例,S6 2例,S7 2例,S8 3例,S4b 1例,S8v 2例,S8d 2例,S5+S8v 2例,S5+S8d 2例,S6+S5d 1例。手术时间为(178±48) min,术中出血量为(256±106) ml,术后住院时间为(8±1) d,无病例术中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段显色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肝段显色成功率,同时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对切面选择具有引导作用,其可有效降低手术技术难度,可重复性高,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动物模型中应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技术进行肝段定位、入肝血流阻断以及辅助肝实质离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头猪选取不同肝段分别完成2个实验。第1个实验中,20头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门静脉RFA辅助组(超声引导下肝段门静脉系统定位及RFA辅助肝段血流阻断下腹腔镜肝段切除)和常规腹腔镜切除组(常规腹腔镜肝段切除),每组10头。第2个实验中,20头猪重新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RFA辅助肝实质离断组(RFA辅助肝实质离断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和常规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常规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每组10头。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除肝段重量。结果第1个实验中,9头猪完成超声引导下肝段门静脉系统RFA辅助腹腔镜肝段切除,常规腹腔镜切除组10头猪完成手术。门静脉RFA辅助组和常规腹腔镜切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4±16)min和(104±28)min(t=-2.821,P=0.01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4±20)ml和(114±32)ml(t=-2.416,P=0.027)。第2个实验中,RFA辅助肝实质离断组和常规腹腔镜肝叶切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136±26)min vs.(124±18)min,t=1.200,P=0.246],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110±36)ml vs.(164±50)ml,t=-2.772,P=0.013]。结论超声引导下肝段门静脉系统RFA辅助肝段入肝血流阻断后行腹腔镜肝段切除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RFA辅助肝实质离断的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与常规腹腔镜肝叶切除相比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基础上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