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降糖序贯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对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第一时相分泌的影响。方法 60例新诊断T2DM患者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降糖,使血糖短期内达标(FPG6.1mmol/L,2hPG8.0mmol/L)。继续巩固2周后随机分为饮食运动组(n=30)和利拉鲁肽组(n=30)。经过10周的饮食运动及利拉鲁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结果与饮食运动组比较,利拉鲁肽组FPG水平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C-P分泌水平升高(P0.05),但利拉鲁肽组升高更明显,且于4~6min出现峰值(P0.05);两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 0~10min)、C-P曲线下面积(AUCC-P 0~10min)均增加(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降糖序贯GLP-1可改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第一时相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 方法 初诊T2DM患者选用非胰岛素促泌药物治疗后,HbA_1c≤6.5%者53例,>6.5%者58例,对OGTT血糖、Ins、HOMA-β、HOMA-IR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达标组OGTT的5个时点血糖均显著降低(P均<0.01);180min Ins明显降低(P<0.05),其他时点Ins也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OMA-IR明显降低,HOMA-β明显升高(P均<0.05);葡萄糖处置指数显著升高(P<0.01);△I_(30)/△G_(30)和AUC_(In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初诊T2DM患者早期血糖强化达标治疗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状态,减轻IR程度,提高β细胞基础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表达。分析利拉鲁肽治疗前后血清miRNA-19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μParaflo~(TM)miRNA微流体芯片技术检测并筛选出血清中表达丰度有变化的miR-19a,分别测定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前后HbA_1C、血清miR-19a表达和胰岛功能水平。结果芯片检测发现,差异表达最明显的miRNA有12个,选取miR-19a进行PCR验证。利拉鲁肽治疗12周后,血清中miR-19a表达量和HbA_1c分别为(0.04±0.03)%、(6.13±0.57)%,较治疗前降低;胰岛素0~30 min曲线下面积(AUC_(Ins 0~30))与血糖AUC(AUC_(g 0~30))比值(INSR30),AUC_(Ins 0~120)/AUC_(g 0~120)比值(INSR120)及Matsuda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为(1.93±0.63)、(3.94±2.27)及(7.86±3.81),较治疗前增加(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血清中miR-19a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T2DM患者予以胰岛素联合艾塞那肽的治疗,观察艾塞那肽对T2DM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方案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治疗,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血脂、体重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B组A2hPG低于A组(P<0.05),△2hC-P、△HOMA-β则高于A组(P〈0.05)。另外,B组患者BMI、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使用艾塞那肽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胰岛素(Ins)与口服降糖药(OHA)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Ins组和OHA治疗组。定期检测PG、Ins、C-P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用HOMA-β、HOMA-IR及△I30/△G30来评价胰岛功能变化。结果(1)随访至6个月时,两组上述指标均元统计学差异(P均〉0.05)。(2)随访至12个月时,与OHA组比,Ins组HOMA-β及△I30/△G30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两组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0HA相比,早期Ins治疗能更好地保护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120例(T2DM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40名为正常对照(NC)组,检测两组血清PTH、FPG、HbA_1c和FIns等指标,并采集餐后30、60、120及180 min静脉血检测BG、Ins和C-P水平。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分别采用HOMA-β和早期Ins分泌指数(ΔI_(30)/ΔG_(30))。结果将T2DM组按照PTH水平分为T1亚组(25.16 ng/L)、T2亚组(25.16~38.35 ng/L)和T3亚组(≥38.35 ng/L)。随着PTH水平升高,HbA_1c水平逐渐降低,ΔI_(30)/ΔG_(30)呈增加趋势,2 hPG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H与HbA_1c呈负相关,与ΔI_(30)/ΔG_(30)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和HOMA-IR不相关。结论 T2DM患者血清PTH水平与胰岛β细胞早时相Ins分泌相关,与基础Ins分泌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T_2DM患者112例,按随机平分为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抗体指标(HOMA-IR)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糖指标、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T_2DM临床疗效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评价长期应用利拉鲁肽治疗T2DM患者的疗效及血糖、血脂、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影响。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97例,随机分为利拉鲁肽(LIR)组(n=49)和胰岛素(Ins)组(n=48)。LIR组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Ins组应用诺和锐联合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脂、C-P、BMI、BP、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等指标。结果治疗3.2年后,两组FPG、2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R组BMI降低,Ins组升高。LIR组FC-P[(4.73±2.39)vs(2.72±1.57)ng/ml,P0.01]、2hC-P[(13.33±3.39)vs(6.93±2.2)ng/ml,P0.01]高于Ins组。LIR组TC[(4.19±0.48)vs(5.11±1.51)mmol/L,P0.01]、LDL-C[(2.55±0.64)vs(3.13±0.73)mmol/L,P0.01]、SBP[(126.55±10.08)vs(137.22±27.42)mmHg,P0.01]、DBP[(78.22±6.45)vs(85.60±9.54)mmHg,P0.05]低于Ins组。LIR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较治疗前降低[(0.57±0.26)vs(0.22±0.10)cm,P0.01],Ins组则升高[(0.52±0.27)vs(0.83±0.34)cm,P0.01]。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能降低FPG、2hPG,改善胰岛细胞功能、血脂、血压;利拉鲁肽能够促使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减低,具有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艾塞那肽或预混胰岛素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入院后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予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n=48),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n=32)及预混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组,n=52)。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_1c、FC-P、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及低血糖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各组FPG、HbA_1c和HOMA-IR较治疗前降低(P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42.28±29.10)vs(117.05±64.39),(39.81±21.52)vs(116.00±56.28),(44.25±31.80)vs(112.79±41.78),P0.05],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2、0.315、1.620、0.062、0.271,P0.05);治疗后预混胰岛素组体重、BMI高于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和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F=3.246、11.449,P0.05);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组(3.13%vs 21.15%)(χ~2=5.258,P0.05);预混胰岛素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和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0.00%vs 20.83%),(0.00%vs 25.00%)],(χ~2=12.037、14.368,P0.01)。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选择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治疗,其降糖效果不劣于预混胰岛素,但体重控制更佳,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联用利拉鲁肽对微炎症及β细胞功能影响。方法 T2DM患者200例,按照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口服盐酸二甲双胍不变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将原来使用的胰岛素量减少30%,联合应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β细胞功能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炎症指标变化,另外分析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OMA-β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HOMA-IR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β细胞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β细胞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P=0.182);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结论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能够有效保护β细胞功能,同时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同胰岛素加量方案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T2DM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414例新诊断T2DM患者及143名正常糖耐量(NGT)人群行75 g 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别按照FPG、2 hPG、HbA1c和BMI进行分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糖负荷后30 min净增胰岛素/净增血糖的比值(△I30/△G30)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1).结果 T2DM各亚组FIns随FPG、2 hPG、HbA1 c升高而升高,当FPG≤13.0 mmol/L、2 hPG≤20.0mmol/L、HbA1c≤12.0%时,FIns开始下降;BMI≥25.0 kg/m2亚组FIns[(11.29±4.83) μIU/ml]高于其他组(P<0.05).T2DM各亚组随FPG、2 hPG、HbA1c升高,HOMA-β、△I30/△G30呈进行性下降趋势;BMI≥25 kg/m2亚组HOMA-β、△I30/△G30高于其他两亚组,但均低于NGT组.AUC1随FPG、2 hPG、HbA1 c升高渐升高,当FPG≤13.0 mmol/L、2 hPG≤24.0 mmol/L和HbA1c≤12.0%时开始下降,NGT组高于18.5 kg/m2≤BMI<23.0 kg/m2亚组,低于BMI≥25 kg/m2亚组. 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p细胞功能与高血糖程度密切相关,血糖和HbA1c是简单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指标;非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肥胖者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应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波动的变化. 方法 40例T2DM患者(HbA1 c>7.0%)在胰岛素联用OADs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血糖波动的变化. 结果 加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后,HbA1c[(8.21±2.65)% vs(7.16±0.8)%]、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 [(3.98±0.52) vs(1.52±0.27) 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1.29±0.34)vs(0.45±0.13) mmol/L]下降(P<0.05);FC-P[(1.16±0.75) vs(2.87±1.02)ng/ml]、2 hC-P[(2.28±1.23)vs(4.16±0.98) ng/ml]及HOMA-β[(3.6±0.7)vs(4.8±0.9)]升高(P<0.05). 结论 对于胰岛素联合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可有效降糖、平稳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多次皮下注射(MSⅡ)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Ⅱ)方案对64例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TC、TG、LDL-C、HDL-C、FFA、C-RP、精氨酸刺激试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 结果 治疗达标后两组FPG、2 hPG、TC、TG、LDL-C、FFA、C-RP、HOMA-IR均下降(P<0.05),HOMA-β、快速胰岛素分泌值(Ins2+4+6)增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OMA-β、Ins2+4+6的升高与FPG、FFA下降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是影响HOMA-β、Ins2+4+6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0). 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IR,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与糖脂代谢的改善及体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从正常糖耐量到糖尿病(DM)不同糖代谢水平,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演变.方法青岛市区30~74岁的正常糖耐量(NGT)44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142例;糖耐量受损(IGT)93例;IFG合并IGT(IFG+IGT)42例;新诊DM 153例.采用HOMA-IR评价IR,HOMA-β、ΔI30/ΔG30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IFG组HOMA-IR为1.14±0.06,明显高于NGT组的0.93±0.03(P<0.05),IFG组HOMA-β为4.53±0.06,低于NGT组5.10±0.04(P<0.05),两组间△I30/△G30差异无显著性(4.86±0.11 vs 4.99±0.11);IGT组HOMA-IR为1.12±0.07,明显高于NGT(P<0.05),两组间HOMA-β差异无显著性,IGT组△I30/△G30 为4.62±0.14,低于NGT组的4.99±0.11(P<0.05);DM组HOMA-IR为1.55±0.05,明显高于NGT、IGT和IFG组(P<0.05),DM组HOMA-β和△I30/△G30 分别为3.94±0.06、3.93±0.12,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DM组基础与糖负荷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均明显受损.结论 IFG患者主要表现β细胞功能缺陷,IGT为胰岛素早期分泌受损,DM患者兼有严重的IR和β细胞缺陷.从NGT到DM,随着糖代谢的不断恶化,IR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发生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70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观察组再给予利拉鲁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和HOMA-IR指数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肥胖T2DM患者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利于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对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铁蛋白(SF)、胰岛α、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33例T2DM合并AS患者,按HbA_1c水平分为6.0%≤HbA_1c7.0%组、7.0%≤HbA_1c%8.0%组及HbA_1c≥8.0%组。检测各组SF和OGTT后0、30、60、120、180min PG、C-P、胰升血糖素(Glu)。结果 HbA_1c≥8.0%组各时间点C-P、PG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Glu 0、30、60、120及180 min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7.0%≤HbA_1c8.0%组C-P、Glu 60、120及180 min均高于6.0%≤HbA1c7.0%组(P0.05或P0.01),PG 30、60、120及180 min均高于6.0%≤HbA_1c7.0%组(P0.05);HbA_1C≥8.0%组AUC_(C-P)、AUC_(Glu)、AUC_(PG)高于其他两组(P0.05),7.0%≤HbA_1c8.0%组AUC_(C-P)、AUC_(Glu)高于6.0%≤HbA_1 c7.0%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UC_(C-P)BMI、SF、TS、AUC_(PG)、总铁结合力(TIBC)是AUC_(C-P)的影响因素;BMI、2 hPG、SF、SI、TS、AUC_(PG)、TIBC是AUC_(Glu)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合并AS患者SF过负荷不仅损伤胰岛β细胞,同时也影响胰岛α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方法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524例,根据其TSH四分位水平分为4组.稳态模型评估法比较各组间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其他生化指标. 结果 Q4组HO-MA-β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HbA1c、糖化血清蛋白(GA)明显低于其他3组,但4组间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HOMA-β与BMI、△C-P及TSH等呈正相关,与HbA1c及GA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则表明,BMI、TSH和HbA1c是HOMA-β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T2DM患者TSH明显高于男性,且绝经后女性TSH水平明显高于绝经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是TSH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血清TSH与HOMA-β相关,正常范围内高水平的血清TSH提示患者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且TSH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慢性病之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的问世,为T2DM肥胖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不仅可降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 PG),而且有显著减轻体重、抑制食欲及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等多重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GLP-1类似物包括利拉鲁肽注射液及艾塞那肽注射液,本文旨在比较利拉鲁肽与艾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初诊T_2DM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S、PBS及HOMA-I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和C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用于初诊T_2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视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方法随机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84例难治性T_2DM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联合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优于对照组,(P 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能够有效控制难治性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