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期泌尿生殖综合征(GSM)困扰着广大绝经后女性,CO_2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GSM治疗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证实CO_2激光治疗GSM安全有效,但仍需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绝经泌尿生殖综合征(GSM)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并且随着症状的加重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GSM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将对其治疗进展及长期管理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生殖支原体(Mg)1981年首次从人体分离,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该病原很多特性都有别于其他已知的支原体,其黏附作用可能与MgPa岛有关,分离培养极为困难,对其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分子生物学方法,尤其是套式PCR技术.Mg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重要病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和输卵管性不孕、早产等生殖异常密切相关,致病机制不甚清楚.治疗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最敏感.提示Mg的临床检测方法、诊治及预防、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有待深入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支原体(Mg)1981年首次从人体分离,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该病原很多特性都有别于其他已知的支原体,其黏附作用可能与MgPa岛有关,分离培养极为困难,对其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分子生物学方法,尤其是套式PCR技术。Mg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重要病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和输卵管性不孕、早产等生殖异常密切相关,致病机制不甚清楚。治疗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最敏感。提示Mg的临床检测方法、诊治及预防、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有待深入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每个女性都可能面临的问题,性激素治疗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经典的治疗手段,但因性激素使用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导致许多女性不能接受治疗,植物类药物因其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安全性较高而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肯定了部分种类药物的有效性,也对部分药物的作用提出质疑。本文对临床研究中常见的植物类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的是女性在围绝经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出现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目前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本文综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为日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泌尿生殖系沙眼衣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眼衣原体(CT)生殖道感染(chlamydiatra-chomatis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CTRTI)是STD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泌尿生殖道CT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并且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男性表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膀胱炎、直肠炎、睾丸炎、附睾炎、结膜炎、关节炎,常伴有龟头溃疡及龟头炎,女性表现为尿道炎、膀胱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可以导致不孕[1]、异位妊娠、早产、死胎,产道传染新生儿可引起新生儿眼炎和肺炎等[2.3]。目前,发达国家CT感染已…  相似文献   

8.
绝经期性激素治疗与子宫内膜、泌尿生殖系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绝经期性激素治疗与子宫内膜性激素补充治疗(HRT)用于绝经期综合征及其与绝经相关疾病的治疗时,如何得到最大受益而承担最小风险,且保护好子宫内膜是HRT的重要环节之一。1932年Geist与Spielman提出ERT可缓解更年期症状,70年代发现ERT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90年代早期认可HRT能降低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后又有HRT减少早老性痴呆发病的观点。直至2 0 0 2年,美国妇女健康研究(WHI)否定了HRT对心血管的防治作用。2 0 0 4年WHI的终点结论显示单纯雌激素补充治疗不增加心血管发病率,说明HRT中孕激素可能对抗了雌激素对心…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从中年过渡至老年的特殊生理时期常见的疾病。本文通过对此病的病机分析,提出了填补肾精、疏肝理气、调理阴阳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MS)严重威胁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心环节是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性激素水平发生一系列改变,对血脂代谢和骨密度均有一定的影响。但该阶段女性发展为MS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MS的发生,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降低绝经妇女MS的发生率。现对女性性激素与MS的关系、MS的流行概况、治疗和管理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年龄的增长和雌激素的缺乏,泌尿生殖道病状在绝经后妇女中很普遍,尤有反复尿路感染、尿失禁、阴道干涩及性交痛最为明显,严重影响老年妇女生活质量。其主要生理改变为生殖道和泌尿道粘膜萎缩所致。近年来研究表明,性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妇女泌尿生殖道症状,治疗效果与雌激素类型、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均有关,对于绝经后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的患者,强调经阴道给药优于全身给药。  相似文献   

12.
生殖健康与围绝经期保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 正确认识围绝经期与生殖健康的关系  据WHO报道 ,全球老年人口将从 1998年的 5 8亿增加至 2 0 5 0年的 2 0亿 ,所占总人口的比例由 2 0 %增加到3 5 % ,届时每 3个人中即有 1个 60岁以上的老人。发达国家中特别是意大利 ,希腊 ,德国等 ,是平均年龄最大的国家 ,已经面临着人口老化的诸多问题。我国虽为一个人口大国 ,但在成功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人口的平均年龄也逐渐增大 ,据统计一个妇女的一生中约有 2 0~ 3 0年生活在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由此可知 ,围绝经期问题实属一个全球化的生殖健康和多学科化的问题 ,它涉及到医学、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心电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围绝经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静心电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克龄蒙治疗,均治疗3个周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即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的Kupperman指数(KI)进行症状评分,并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各检测1次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0%vs.93.33%,P>0.05)。2组KI评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期间,KI均有下降,当治疗结束后3个月与6个月时,KI评分稍有上升,对照组上升稍多,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均得到改善(P<0.01),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心电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生殖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生殖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一、概念:近年发现隐性自身免疫病是非生理性自身免疫反应,虽然临床不表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体内自身抗体水平异常也将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由此提出某些异常妊娠涉及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并提出了“生殖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Re-pro...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即雌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给予雌激素替代法结合口服中药滋肾疏肝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2例(2.7%),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11例(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更具安全性,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替勃龙替代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够提高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改善绝经期综合征症状,降低骨质疏松、血管硬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谷维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加以激素替代疗法。比较两组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子宫内膜厚度、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低于对照组,雌二醇高于对照组,Kupperman、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激素水平,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发病率达6%~10%。由于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常常伴发不孕的问题。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R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此类患者。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PCOS患者,如肥胖、高促黄体生成激素(LH)、高雄激素及胰岛素抵抗(IR),其ART助孕结局均较非PCOS患者差,虽然发生机制各有特点,但不同的病理生理异常相互作用,最终多反映为卵子质量下降,表现为PCOS患者ART治疗的临床妊娠率低、早期自然流产率高。本文就不同类型的PCOS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结局以及影响其结局的因素进行论述,并探讨能够改善PCOS患者辅助生殖治疗结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半水合雌二醇贴片(商品名松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应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全国4家医院共纳入124例绝经后妇女,给予松奇贴片24周治疗,有子宫者加用孕激素,于治疗第4、12、24周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Kupperman评分以评价更年期症状,同时记录乳房胀痛、阴道流血和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 (1)生殖激素水平:E2在治疗前为(61.09±50.33)pmol/L,治疗4周时上升为(198.85±307.29)pmol/L(P=0.0003);治疗12周时进一步上升至(258.87±220.40)pmol/L(P=0.0001);治疗24周时 为(219.86±190.21)pmol/L(P=0.0000)。(2)Kupperman评分:治疗前Kupperman评分为23.91±8.11,治疗4周后,Kupperman评分较基线时大大下降,为9.05±7.56 (P=0.0000);治疗12周时,Kupperman评分又进一步下降,为5.73±5.42 (P=0.0000);治疗24周时,Kupperman评分基本维持不变,为5.76±7.03 (P=0.0000)。(3)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严重副反应。结论 松奇贴片单独使用或加用口服微粒化孕酮或地屈孕酮能安全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MHT)已被证实能有效缓解绝经期综合征,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激素疗法认识的不断深化,激素治疗的风险也不断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激素相关的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目前已有很多临床研究阐述了激素治疗的相关肿瘤风险。有子宫的患者使用雌激素治疗(estrogen therapy,ET)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需加用孕激素(estrogen-progesterone therapy,EPT)保护子宫内膜;EPT连续用药比序贯用药能更好地保护子宫内膜;对于已患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早期患者使用雌激素并不增加肿瘤复发风险,并能改善生存质量。ET和EPT能增加卵巢癌的风险,且与病理类型有关;卵巢癌术后使用MHT并不增加复发的风险和死亡率,不影响预后。ET可能会降低乳腺癌风险,而EPT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乳腺癌患者不适用激素疗法。但是上述许多结果均需要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检验,有些问题还缺少相关研究,甚至有些结论互相矛盾。综述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结果,深化对激素治疗的认识,为临床指导激素治疗提供最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