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为体外冲击波和h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hMSCs。观察EJW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变化,进行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CP)活性测定,X-线衍射分析细胞的矿物质沉积物情况。结果 5 kV、100频次的EJW可以明显促进hMSCs的生长。干预后的hMSCs贴壁率升高,钙结节形成增多;ALP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hMSCs体外培养有大量的羟基磷灰石形成。结论低能冲击波在适宜强度下可诱导h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探讨理想而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成人骨髓MSC体外诱导培养体系。方法:体外分离、扩增成人骨髓MS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采用基础诱导培养液[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L-抗坏血酸加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rhTGF-β1)]诱导成人骨髓MSC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利用倒置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碱性磷酸酶(ALP)染色、ALP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成人骨髓MSC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成人骨髓MSC的增殖和分化作用和rhTGF-β1有剂量依赖关系,低浓度时促进增殖,高浓度抑制增殖,5μg/L浓度达到高峰,其浓度升高促进MSC分化。结论:含有rhTGF-β1 5μg/L的基础诱导培养液是理想且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在特定条件诱导下可向多系细胞分化.近年来,MSC向肝系细胞分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系列实验证明MSC在一定条件下可向肝细胞分化.其向肝细胞分化的机理以及诱导分化条件的优化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与骨代谢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信号通路是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一条重要通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详细介绍MAPKs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着重从MAPK 3条主要信号通路——P38 MAPK、JNK MAPK和ERK MAPK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与骨代谢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信号通路是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一条重要通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详细介绍MAPKs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着重从MAPK 3条主要信号通路——P38 MAPK、JNK MAPK和ERK MAPK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用于心肌补片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方法:分离C57/BSL小鼠BMSCs,全培养差速贴壁法,经过贴壁培养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CD73、CD90),经10μmol/L的5-氮杂胞苷诱导细胞,24 h后更换完全培养基培养,2 w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钙蛋白T(cTnT)和连接素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流式鉴定结果显示CD34、CD45阴性,CD73强阳性,CD90弱阳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后细胞高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TnT,连接素蛋白CX43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5-aza可以诱导BMSCs大量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和细胞连接素蛋白(CX43),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心梗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CCN3)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含5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培养基诱导 BM-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含100ng/ml重组CCN3蛋白并5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培养基诱导BM-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作为CCN3组,并以单纯完全培养基培养BM-MSCs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查诱导16 d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以评价内皮细胞分化,以半定量 RT-PCR法检测 BM-MSCs 诱导分化前后Notch1基因mRNA表达。结果:BM-MSCs 诱导分化16d 后,阳性对照组可见部分细胞 vWF 荧光染色阳性, CCN3组阳性染色细胞明显多于阳性对照组,且 vWF mRNA 表达明显强于阳性对照组[吸光度(OD)值比:(0.550±0.090)比(0.358±0.080),P<0.01],阴性对照组未见阳性染色细胞;此外,诱导分化前,三组Notch1基因mRNA均呈低表达,组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 均>0.05),诱导分化16d后阳性对照组和 CCN3组 Notch1基因 mRNA表达明显强于阴性对照组[OD值比:(0.232±0.047)、(0.352±0.029)比(0.132±0.033),P均<0.01],但与阳性对照组相比,CCN3组 Notch1基因 mRNA表达明显更高(P<0.01)。结论: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通过激活 Notch1信号通路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许多学者已开始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BMSC是否具有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性。虽然对化学物质诱导BMSC的某些结果存在争议,但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成果为未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制瘤素M(OSM)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及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取第3代按以下分组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A组:低糖杜氏改良培养基(DMEM-LG) 100 mL/L胎牛血清(fetal calf,serum,FCS);B组: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C组:HGM 20μg/L HGF;D组:HGM 20μg/L OSM;E组:HGM 20μg/L HGF 20μg/L OSM,于不同时间点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表达,高碘酸-希夫氏(PAS)染色检测糖原表达,谷氨酰胺脱氢酶法检测上清液尿素含量.结果:C,E组于诱导第7天出现AFP阳性表达,以后其阳性表达率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诱导第7天E组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x~2=6.322,P<0.05).C组、E组分别于诱导第7、14天出现CK18阳性表达,于诱导第7天开始出现糖原阳性表达,随诱导时间延长表达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点E组CK18(14 d:x~2=4.811,P<0.05;21 d:x~2=6.902,P<0.01;28 d:x~2=5.771,P<0.05)及糖原(14 d:x~2=6.902,P<0.01;21 d:x~2=6.818,P<0.01;28 d:x~2=6.818,P<0.01)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C,E组培养上清液中尿素浓度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增高,E组增长幅度比C组高.A,B,D组各时间点均未见AFP、CK18、糖原表达及尿素浓度变化.结论:MSCs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HGF能够诱导MSCs分化肝样细胞,OSM与HGF联合使用,能促进MSCs的分化,明显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动员的影响。方法:20只昆明小鼠(35±5)g随机分为TPO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分别于最后一次注射后12h收集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BMNC)及外周血有核细胞(PBNC),检测BMNC细胞周期,以106/cm2 BMNC、105/cm2 PBNC的密度分别接种,培养并计数成纤维集落形成单位(CFU-F)。结果:1TPO组BMNC、PBNC细胞数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3.00~63.50)×105/ml,(6.80~12.46)×105/ml(P0.05)。2BMNC细胞周期显示,TPO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G0/G1期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低5.44%~7.32%(P0.05)。3TPO组骨髓来源CFU-F集落数较对照组增加6~9倍(P0.05)。4TPO组培养PBNC观察到CFU-F样集落形成,但对照组没有。结论:TPO可以促进骨髓MSCs动员到外周血,但动员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在促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对细胞因子碱性磷酸酶、骨形成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下从2周龄SD大鼠长骨骨髓中分离获取骨髓基质干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纯化、传代扩增,随后在不同糖浓度(5.5 mmol/L、25.0 mmol/L)干预下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培养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并测定成骨细胞的标记物碱性磷酸酶、骨形成蛋白-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比较各组中成骨细胞分化的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 25.0 mmol/L糖浓度组与5.5 mmol/L糖浓度组比较,钙结节形成比例分别为(45.3±0.7)%、(68.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0.350±0.020、0.563±0.043)、骨形成蛋白-2[(590±27)、(744±41)μg/L]及转化生长因子β1[(875±40)、(1188±52)μg/L]活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高糖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减弱,这可能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Cs)的体外培养及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结果。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HBMCs从人骨髓中分离出来,体外扩增。将培养至第3代的HBMCs加入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基定向诱导,使其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型。结果原代HBMCs培养3周后细胞呈梭形,诱导后第7天的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第14天细胞大致呈"铺路石"样改变,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发现其CD31、CD34、vWF因子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31、vWF因子阳性细胞分别占87.5%、82.6%,CD31、vWF因子均阳性的细胞占71.2%。结论 HBMCs在VEGF、bFGF的诱导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的使用,提出了许多伦理学上和病人特异性胚胎干细胞获得的困难性上的问题,选择成体干细胞作为细胞移植替代治疗变得非常现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作为一种自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增殖能力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BMSC在体外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肝细胞祥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诱导分化细胞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并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纤维生长因子-4(FGF-4)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OF),分别于7、14、21、28 d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白蛋白(ALB)、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的mRNA表达.将诱导分化28 d的细胞经DAPI染料染色后,经门静脉注入同种异体大鼠体内,经24、48、72及168 h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组织内荧光细胞的分布.大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将1×106及5×106个诱导分化细胞经门静脉注入大鼠体内,经48、168 h采血查肝功,168 h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间充质细胞经上述3种细胞因子诱导后,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方面都发生向肝细胞样细胞方面的转化,经门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后,有大量该种细胞在肝组织内分布,24 h荧光细胞最多,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可持续7 d.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诱导分化细胞经门静脉注入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后,大鼠肝功能有所好转,注入1×106细胞大鼠ALT由注入前238.0±113.5 U/L,48 h后降至189±68.4 U/L,168 h后降至149.0±54.2 U/L,TBIL由注入前2.9±1.6 μmol/L,48 h至3.0±1.4 μmoI/L,168 h至1.3±0.3 μmol/L;注入5×106个细胞者(ALT)由注入前238.0±113.5 U/L,48 h后降至169.7±46.0U/L,168 h后降至103.7±46.0 U/L,TBIL由注入前2.9±1.6μmol/L,48 h至2.9±1.3μmol/L,168 h至0.9±0.3 μmol/L.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可在某些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下发生类肝细胞样转化,将转化细胞经门静脉植入同种异体大鼠体内后可在肝组织内存活并对大鼠肝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人足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 PMSCs)和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条件下成骨细胞对h P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人足月胎盘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生长曲线、细胞超微结构及成骨能力并对h PMSCs进行鉴定。共培养组将成骨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双层培养皿底层,h PMSCs接种于上层;对照组上层与底层均接种h PMSCs。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结果胎盘分离细胞经形态、生长速度、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和CD29阳性表达为99%,CD34和CD106为1%),确定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头盖骨分离细胞经碱性磷酸酶染色确定为成骨细胞。采用Transwell共培养h PMSCs和成骨细胞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阳性率为(21.7±5.3)%,表现成骨细胞特性,对照组染色呈阴性。结论人足月胎盘含MSCs,与其他来源MSCs生物学特性相似,成骨细胞生长过程提供的微环境对h P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诱导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肝细胞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拟中药干预组.采用CCl4乳剂皮下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干预组采用丹金舒肝胶囊药液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剖杀大鼠,留取大鼠肝脏标本,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改变.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各组大鼠的MSCs,经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的MSCs.各组纯化的MSCs采用HGF、FGF-4进行诱导培养.留取15、21、27 d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检测;于27 d收集细胞爬片,进行糖原染色和CK-1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3组15、21和27 d各MSCs诱导组AFP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其中21 d AFP水平最高(肝纤维化模型组:48.94±0.08 vs 9.90±0.09;中药干预组:49.86±0.29vs 8.69±0.62;正常对照组:38.65±0.33 vs9.04±0.11,均P<0.01);3组15 d各MSCs诱导组与MSCs非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1 d、27 d各MSCs诱导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1.11±0.08 vs 0.32±0.00,1.25±0.04 vs 0.32±0.00,1.06±0.03 vs 0.33±0.00;1.52±0.02 vs 0.33±0.00,1.79±0.01vs 0.31±0.03,1.63±0.04 vs 0.32±0.01,均P<0.01),27 d最高.27 d各MSCs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均阳性,而MSCs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均阴性.从AFP、Alb水平综合比较,3组诱导效果发现自拟中药干预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HGF、FGF-4可在体外诱导实验性大鼠的MsCs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自体MSCs可以作为治疗临床重症肝病的一种细胞来源,而临床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可能会使MSCs体外诱导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体外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探讨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应用前景.方法 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 MSCs ,体外扩增培养并进行鉴定.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DMEM)中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 hMSCs 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扩增培养后经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 bFGF 、VEGF 诱导后的 hMSCs 可见类似内皮细胞样改变,向血管内皮诱导分化24 d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4 表达转为阳性,而CD106、HLA-DR 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作用下, hMSCs 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潜能,产生功能性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在非接触共培养的微环境中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用流式细胞仪鉴别其表面标记特征.采用transwell按1:10的比例共同培养hBMSC和SD乳鼠心室肌细胞.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转录因子GATA4的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检测横纹肌α-辅肌动蛋白、结蛋白、肌钙蛋白(cTn)T和cTnI等心肌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 hBMSC的标志物主要为CD29(98.64%±0.80%)和CD44(96.70%±1.50%),而极少表达CD105(2.21%±0.60%)、CD11b(0.80%±0.05%)、CD45(1.39%±0.13%)和CD34(1.73%±0.08%).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后第7天可在hBMSC细胞中观察到少量搏动的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细胞的搏动更规则、有力.与心肌发育有关的转录因子GATA4基因在诱导后1、2、3周均有表达.共培养后2周,检测的心肌标志蛋白均有阳性表达,分别是结蛋白,α-辅肌动蛋白,cTnI和cTnT.荧光标记也检测到cTnT和cTnI的阳性表达.结论 hBMSC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在共培养的微环境中,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表型,其机制是通过心肌细胞的旁分泌作用,而不需要hBMSC与心肌细胞的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亮丙瑞林联合视黄酸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66只C-kit W/Wv成年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小鼠给予亮丙瑞林(7.8 mg.kg-1)肌肉注射1周,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1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别给予2μmol"L-1视黄酸(视黄酸组)或0.1%二甲基亚枫(二甲基亚枫组),诱导定向分化为生殖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处理后的细胞,筛出阶段特异性抗原1阳性的细胞即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睾丸网显微注射技术将其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生精小管中。在注射后7~70 d收集睾丸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生殖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如视磺酸诱导基因、联会复合体蛋白3及过渡蛋白1基因的表达。通过对移植后120d小鼠睾丸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生精小管中生精细胞分化。结果视黄酸作用后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阶段特异性抗原1(SSEA1)阳性细胞分选率为(1.50±0.29)%,二甲基亚枫作用后分选率为(0.01±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睾丸组织移植后7d开始表达视磺酸诱导基因,移植后70d表达联会复合体蛋白3及过渡蛋白1基因,对照组小鼠睾丸组织中未见明显的生殖细胞基因表达。移植后120d实验组小鼠睾丸组织HE染色显示部分生精小管中管腔中可见精子发生过程,并可见少量单倍体精子细胞。结论亮丙瑞林可促进视黄酸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并形成单倍体精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邸军  李梓菲  陈艳  高丹  张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35-2836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M)定向诱导分化的机制.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体外获取大鼠B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45和CD105的表达率对其进行鉴定,以未加一抗只加二抗的BMSCs作为平行对照组.选用生长良好、纯度达到95%的P5代BMSCs,用5-氮杂胞苷(5-Aza)10 μmol/L进行诱导,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心肌特异性标志TroponineI的免疫组化检测.在诱导前及诱导2e以RT-PCR方法检测RhoA的表达变化.结果 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大鼠BMSCs,表达CD44、和CD105.经10 μmol/L 5-Aza诱导分化的B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TroponineI;RT-PCR的结果显示,诱导后的BMSCs表达RhoA.结论 BMSCs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5-Aza最佳诱导浓度为10 μmol/L.5-Aza体外可能通过RhoA途径在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