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中实施循证护理管理对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的500包消毒器械作为对照组,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的500包消毒器械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实施循证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循证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器械消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雪姣 《现代养生》2023,(10):742-744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措施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细节管理实施情况分为实施前(2021年间)及实施后(2022年间)。评价实施细节管理措施后,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改进效果。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器械灭菌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和器械回收合格率分别为99.00%、98.60%和99.20%,均高于实施前的92.00%、94.00%和95.00%,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管理实施后,特殊器械认知不足、术后器械丢失、器械包标识不明确、器械包内数目差错和特殊器械拆装不当等器械交接缺陷率为3.60%,低于实施前的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细节管理措施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能有效提高器械消毒质量,降低器械交接缺陷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6年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管理无菌物品,2017年采取CQI管理无菌物品。观察CQI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环境整理时间、取放物品时间、重新消毒率较干预前降低,自控考核评分、消毒合格率、护理人员主动参性与较干预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CQI在无菌物品管理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消毒合格率,增强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利于持续性改进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采取质量环循环法(PDCA循环法)对医院可复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进行质量管理后的效果。方法统计医院2015年4-7月集中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和临床反馈情况,并以此时间段的平均评分情况作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9月,对医院集中消毒供应室采用PDCA进行质量管理(PDCA组),比较采取PDCA 1、4、8、12个月后,相关人员的知识掌握、设备管理、包装质量、环境管理、器械消毒质量、临床满意度、临床手术器械感染率等项目改进情况。结果采取PDCA后,第1个月,包装质量、环境管理、器械消毒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个月,设备管理、包装质量、环境管理、器械消毒质量、临床满意度、临床手术器械感染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个月,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PDCA后,医院可复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质量管理效果明显提升,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管理工作,更保障了患者的健康,降低了出错率,值得全面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细化质控管理对消毒供应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未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前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后作为观察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对比消毒供应中心在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对比两组器械回收、器械清洁消毒、器械包装、器械发放合格率;对比两组工作满意度。结果:各抽取300件器械作为调查对象,观察组器械回收、器械清洁消毒、器械包装、器械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40名医护人员,对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为95.00%(38/40),对对照组的工作满意度为70.00%(28/40),对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更高(P<0.05)。消毒供应中心观察组时期工作满意度为100.00%(20/20),对照组时期工作满意度为80.00%(16/2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后器械供应质量显著提升,能够为医院各个科室及时供应质量合格的可复用器械,其工作质量也得到各个科室及...  相似文献   

6.
刘英奇 《医疗装备》2022,(24):58-60
目的 探讨基于质量监控与追溯系统的管理模式在医院复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分院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消毒的2 462件复用医疗器械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实施基于质量监控与追溯系统管理模式前消毒的1 231件复用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与追溯系统管理模式后消毒的1 231件复用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丢失情况、管理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丢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灭菌及包装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对回收、供应及使用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质量监控与追溯系统的管理模式在医院复用医疗器械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减少器械丢失,提升器械管理质量与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郭峰 《现代医院管理》2023,(3):60-62+71
目的 分析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质量管控的效果。方法 对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和植入物实施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前后消毒质量管控效果以及实施前后12位工作者工作质量、院内感染率、65位医护人员满意率。结果 实施后,器械与植入物数量错误、包装盒问题、器械污染、运送不及时发生率(0、0、0.50%、0.50%)均低于实施前,清洗合格率(100.00%)、消毒灭菌合格率(99.50%)、器械拆卸合格率(98.00%)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后12名工作者工作质量各项分值及总分均提高;实施后感染率降低,医护人员满意率升高(P<0.05)。结论 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消毒灭菌集中管理在口腔器械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2015年1-2016年12月所有的口腔器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为2015年1-2015年1月,实施传统的清洗;观察组2015年2-2016年12月,采用消毒灭菌集中管理。结果:实施消毒灭菌集中管理的观察组其器械合格率为9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P0.05。结论:们采用的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器械的耗损,提高了清洗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质量持续改进在手术器械供应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消毒供应室质量持续改进在手术器械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对质量持续改进实施前(2019年1月-2019年5月)和实施后(2019年6月-2019年10月)的器械包包装缺陷率、灭菌失败率、错发率及迟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质量持续改进实施前,消毒供应室的器械包包装缺陷率为0.95%,明显高于实施后的0.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8;P=0.001);实施前器械包灭菌失败率为0.16%,明显高于实施后的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4;P=0.010);实施前器械包错发率为0.34%,明显高于实施后的0.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0;P=0.001);实施前器械包的迟发率为0.14%,明显高于实施后的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4;P=0.004)。结论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高消毒程序合格率,保证临床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及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北京老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5月-2021年5月行常规管理为改进前,2021年8月-2022年8月行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管理为改进后,统计研究期间管理措施改进前后各1 017件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改进前后分别纳入住院患者32例,统计改进前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及研究期间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结果 改进后清洗质量、消毒灭菌、包装质量、回收、验收、分类、发放合格率高于改进前(P<0.05)。改进后湿包事件、外标签与包内器械不相符、记录不及时、无菌包标签日期错误、器械丢失、指示剂漏放发生率低于改进前(P<0.05)。改进后32例与医疗器械匹配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总发生率低于改进前(P<0.05)。研究期间共发生10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分离出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最多为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检出最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管理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有助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预防院内感染中应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措施的效果,为预防院内感染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纳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0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12月未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措施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措施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消毒灭菌工作不合格情况(器械消毒不合格、包装不合格、灭菌不合格、发放不合格)、具体工作质量评分(无菌区质量、污染区质量、包装区质量、物品质量、安全质量、环境质量)。结果 研究组消毒灭菌工作不合格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 4,P<0.05)。研究组各项具体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后,可实现更为理想的院内感染预防效果,降低消毒灭菌工作不合格发生率,同时也能够促进临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院内感染预防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对比2015年1月-2015年8月品管圈应用前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4月品管圈应用后为实验组,计算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分别为94.50%、93.86%、94.93%、94.43%、95.07%、95.14%、94.43%、93.71%、94.50%,均低实验组98.21%、97.79%、99.29%、98.86%、99.14%、99.36%、98.14%、96.79%、9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齿类轴节器械、非齿类无轴节器械、组合器械等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其他类型器械外,两组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院感染率为1.30%显著低于对照组4.10%(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合格率提高,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抽查检测2015年1月至12月和2016年1月至12月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器械、灭菌器械和灭菌器的合格率,回顾性分析比较引用PDCA管理模式前2015年和引用PDCA管理模式后2016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结果 2015年我院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器械合格率分别为89.88%、76%、85.99%、94.42%,引用PDCA管理模式后,2016年上述四项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9.42%、90.10%、93.52%、96.10%,其中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3项的合格率均高于2015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5年和2016年的灭菌器械及灭菌器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应用PDCA管理模式后,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质量稳步提升,PDCA循环是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应用PDCA循环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情况和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应用循环管理后进行对比,并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器械供应、感染控制等工作质量合格率和护理管理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前后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并改善护理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赵建香 《智慧健康》2022,(27):84-87
目的 探究和分析PDCA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灭菌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中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350件腔镜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式将这350件腔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件。对照组实施常规消毒灭菌,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进行消毒灭菌;对两组腔镜的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以及包装合格率进行对比,评估和对比两组腔镜的器械管理、环境管理、腔镜的消毒质量和包装质量评分,比较两组工作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腔镜清洗合格率为98.29%,灭菌合格率为98.86%,包装合格率为99.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腔镜管理中的器械管理评分、环境管理评分、腔镜的消毒质量评分和包装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工作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7.78%和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模式应用到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灭菌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腔镜的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提高灭菌工作满意度,改善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的设备管理质量、环境管理质量和腔镜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达标率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接受常规管理控制的265件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接受护理质量控制路径的265件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器械清洗达标率、感染发生率及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实施后,观察组清洗质量、环境管理、器械拆装、包装质量、消毒灭菌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赵蔚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5):134-134,13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比较两组工作人员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以及质量控制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后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无菌区灭菌质量、环境质量、消毒灭菌质量、物品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内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合格率以及质量控制评分,起到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面质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全面质控管理。比较质控管理前后器械管理的工作质量。结果:实施全面质控后,消毒物品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功能区的合格率明显较实施前高(P<0.05)。结论:全面质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提高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提高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器械清洗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我消毒供应中心在2017年7月26日开始实施品管圈管理,以7月26日作为本次活动实施的时间点,将未实施品管圈管理记为对照组,将实施至12月31日的品管圈管理记为观察组.结果:品管圈管理实施后,观察组RLU值(763.4±174.5)、清洗合格率99.45%、器械缺缺少发生率4.0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有效提高了器械的清洗质量与灭菌质量,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返洗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5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QCC管理模式,比较QCC模式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中手术器械返洗率、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器械灭菌合格率及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QCC活动后其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返洗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活动均明显降低(P0.05),进步率为77.52%。QCC活动后其器械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活动前,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活动前(P0.05)。结论 QCC活动可降低器械返洗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同期实施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