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鲁登巴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分析 10例鲁登巴赫综合征 ,探讨该疾病在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 :总结经外科治疗的鲁登巴赫综合征共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 ,无顽固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鲁登巴赫综合征应及早手术治疗 ,修补房间隔缺损同时有效的解除二尖瓣狭窄 ,探查并处理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术后积极治疗肺动脉高压 ,支持心功能 ,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最有效的方法。术后短期内存在循环及呼吸系统病理生理改变,需要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适当的机械通气设置及药物使用,从而平稳度过麻醉状态、顺利脱离呼吸机及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在此过程中,可出现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出凝血等方面的并发症,需要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相关指标评估其风险,及早预防和发现并发症,进行有效的药物及机械辅助处理,使患者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一、HOCM治疗方法简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一些重要病理过程与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有关。减轻、消除梗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药物是HOCM治疗的基本手段,能使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和维持。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传统的方法是接受外科肥厚肌肉切除/切开,或者二尖瓣膜替换术。外科治疗效果确切,被誉为“金指标”。但创伤大,具有一定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国内经验比较匮乏。寻找药物以外更有效的非外科治疗手段一直是HOCM治疗领域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动脉压力波形心排出量监测法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脏手术围术期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水平高低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肺动脉导管(PAC)一直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技术之一,但由于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并发症以及操作复杂等原因,在临床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对血流动力学与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相互关系认识的深人,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5.
小儿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处理(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术)是近年来提出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疗效较佳的一种半生理矫治术,这类患儿的围术期处理具有特殊性,本文报告12例小儿复杂先心病双向Glenn术病例,重点探讨围术期治疗。1临床资料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体重10kg以下V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围术期处理与转归。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者7例,其中低心排综合征2例,术后残余漏2例,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1例,均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婴幼儿VSD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效果良好;对合并复杂畸形的婴幼儿患者手术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6-11本中心56例CTEPH患者PEA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包括术后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用药调整、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和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机械辅助装置的使用以及其他特殊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等。结果:56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2例(3.6%)患者出现灌注肺,2例(3.6%)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患者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右心导管测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85.05±22.40)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术后末次(36.83±17.21)mmHg,肺血管阻力从术前(773.84±342.95)dyn·s·cm~(-5)降低至术后末次(293.59±214.95)dyn·s·cm~(-5)。所有患者术后指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的(85.03±25.78)mmHg降低至随访时(39.44±19.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TEPH患者,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有利于改善其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针对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6年12月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围术期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采用膜肺、呼气末正压(PEEP)等。结果经积极围手术期处理,全组1例死于右心衰竭,其余病例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术前评估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多参数血流动态监测,包括肺循环动态监测和肺气体交换功能连续性监测,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中及术后心肺功能监测。方法对4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包括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右室搏出率。结果通过监测,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液动力学监测对及时了解泵的功能状态、指导治疗和评价手术疗效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同时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矫正术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同时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严格无菌隔离、呼吸机辅助呼吸、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抗感染、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等围手术期处理。结果移植肺通气后颜色红润,通气指标正常。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指标在正常范围,心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第11天出现全身性感染于第12天死亡。结论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同时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矫正术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可行的;抗感染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小婴儿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小婴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总结2 0 0 1~ 2 0 0 3年在我院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患有重症先心病的新生儿和年龄 <6个月的小婴儿在围手术期所采用的处理办法并分析这些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术前心衰、难治肺炎患儿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支持等处理。术中加强麻醉管理、超滤等处理。术后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力其丁、肾上腺素、硝普钠、米力农等心血管药物和腹膜透析防治低心排 ;用肺动脉测压管监测肺动脉压 ,镇静、肌松、充分给氧、及时纠正酸中毒、肺血管扩张剂等措施防治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 ;手术死亡 7例 ,死亡率为 10 .94 % ;术后发生低心排 16例、肺动脉高压危象 6例 ,分别死亡 3例和 2例。结论 新生儿、小婴儿重症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有良好效果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整个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手术成功致关重要 ;术后低心排、肺动脉高压危象是手术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患者行经皮经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HOCM行PTSMA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行心电图、血压、心肌酶谱检测及穿刺口护理。结果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和完善HOCM患者PTSMA围术期的护理.对进一步广泛开展这一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癌肿,因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影响,常合并有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损伤,代偿能力差;加之麻醉及手术创伤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心肺并发症。加强老年食管癌患者规范化、个体化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将有利于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靶向药物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影响,探讨药物干预下的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科共完成46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外科矫治手术。术前予以3~24个月的靶向药物治疗,术后继续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结果:①术前经过一段时间的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经皮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双向分流、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肺循环血量/体循环血量等指标明显改善。②术后24小时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明显升高,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围手术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0例,再次气管插管3例,脑梗死1例;死亡1例,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致循环衰竭。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提示肺血管阻力≥8wood,肺循环血量/体循环血量≤1.25是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1例失访,44例随访6个月~3年,无远期死亡及缺损残余漏,患者经皮氧饱和度、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较术前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提示仍有2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高于正常值。结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靶向药物治疗,当肺血管阻力<8wood,肺循环血量/体循环血量>1.25时,可以接受外科手术矫治。术后继续应用靶向药物治疗,预防并及时处理肺动脉高压危象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和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体外循环下采用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2例。结果死亡3例,无术后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评价病情、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的策略,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在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例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管理经验,分析其术前、术中和术后等治疗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术后患者吸入NO 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1例患者死亡,其余30 例患者在经过严格围术期管理及吸入NO 治疗后,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平均超声肺动脉压力、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密的围术期管理及NO吸入治疗对治疗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5 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 ,在手术时放置Swan ganz导管 ,术后进行肺动脉压监测 ;2 0例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 ,术后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分流情况 ;用镇静 ,肌松 ,过度通气 ,血管扩张剂等治疗肺动脉高压危象。结果 :发现 7例持续肺动脉高压 ,死亡 2例 ;2 7例有肺动脉高压危象 ,死亡 2例 ;在严重肺动脉高压时 ,单向活瓣补片有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压下降后分流停止 ,未发现左向右分流。结论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把握好手术适应症 ,有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禁止手术 ;Swan ganz导管在术后肺动脉高压处理上有重要作用 ;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能在术后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发挥良好的右向左单向分流作用 ,肺动脉压下降后又能自动关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高原地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取胸骨正中切口行部分心包剥脱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6例术后因引流多而行二次开胸止血术。术后患者住院时间(15.3±6.4)d,症状改善明显。病理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炎49(64.4%)例。结论:注重高原地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特殊病理生理改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充分合理的心包剥脱范围,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和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合并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后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65岁以上合并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的4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46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术后出现肺部及心血管并发症12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高龄合并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手术期监测及处理,施行后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8岁以下未成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18岁以下未成年HOCM患者行PTSM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12月至2012年7月间辽宁省人民医院行PTSMA治疗的8例18岁以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学消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化学消融术中和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8例接受PTSMA治疗的18岁以下未成年HOCM患者,术后静息及期前收缩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降低(22.0比63.5,P=0.017;37.5比87.5,P=0.018)。术中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3/8),死亡发生率0(0/8)。结论 18岁以下未成年HOCM患者行PTSMA治疗可能是有效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亦较低,因此18岁以下未成年HOCM患者行PTSMA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