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维生素D是骨代谢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既往研究对于维生素D缺乏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尚存在争议。部分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然而目前对于血清25-(OH)D的水平与糖尿病患者椎骨骨折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在该院就诊的T2DM患者124例,其中64例合并DPN的患者为观察组,另60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及血清25-(OH)D3相关指标情况,分析血清25-(OH)D3与DPN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OH)D3含量20 ng/ml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25-(OH)D3与DPN的发病呈负相关。结论 T2DM合并DPN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2DM患者,且血清25-(OH)D3与DNP之间呈负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8)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D)与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85例61~90岁的常规查体人群。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25-OH-VitD水平下,血脂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25-OH-VitD与血脂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人群中,维生素D(VitD)缺乏40.2%,VitD不足40.4%,VitD正常19.4%。TG和HDL-C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TG)=0.027,P_(HDL-C)=0.019)。TC、LDL-C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TC)=0.123,P_(LDL-C)=0.078)。结论老年男性T2DM患者25-OH-VitD与TG呈负相关,血清TG是25-OH-VitD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4)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泌汗功能(S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020例T2DM患者,根据25(OH)D3水平分为严重缺乏组(SL,n=161)、相对缺乏组(RL,n=590)及正常水平组(Con,n=269),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及SUDOSCAN参数。结果与RL、Con组比较,SL组双手平均电化学传导率(HESC)与双足平均电化学传导率(FESC)降低(P0.05),RL组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ESC、FESC与25(OH)D3水平呈正相关(r=0.169、0.174,P0.05),与DM病程呈负相关(r=-0.209、-0.203,P0.05);手平均不对称(HASYM)、足平均不对称(FASYM)与DM病程呈正相关(r=0.117、0.158,P0.05),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r=-0.119、-0.096,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25(OH)D3水平及24 h UAlb是SF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SF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其发生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89例)、无高血压组(39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检测血清PTH、25-(OH)D水平。分析25-(OH)D、PTH与2型糖尿病是否罹患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无高血压组(P0.001)。两组间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PTH呈负相关(r=-0.18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降低是2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0.935,95%CI 0.883~0.991,P=0.023),而PTH升高不是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25-(OH)D降低,且25-(OH)D降低是糖尿病患者罹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3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42例老年患者,分为肌少症和非肌少症2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BMI、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血清钙、25(OH)D、NRS2002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按年龄将患者分为3组:65~74岁年龄组(n=43)、75~84岁年龄组(n=46)和≥85岁年龄组(n=53),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BMI、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血清钙、25(OH)D、NRS2002、握力、步速、相对骨骼肌质量(RASM)等指标;再按照25(OH)D水平,将各年龄组患者分为2个亚组:A组(≥50nmol/L)和B组(<50nmol/L),分别对不同年龄组各亚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BMI、25(OH)D、NRS2002是肌少症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患者25(OH)D水平降低(P<0.05),肌少症发生率升高,同一年龄段B组发生率更高。各年龄亚组比较,A组握力、步速、RASM、NRS2002均优于B组(P<0.05),肌少症发生率低于B组。75~84岁年龄段两亚组比较,步速、握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岁年龄段两亚组比较,握力、RAS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OH)D是预测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子,且25(OH)D降低与增龄有关。25(OH)D降低可能通过影响患者握力、步速、肌力等因素导致肌少症的发生,且营养不良伴随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老年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141例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测定血清25(OH)D,并比较缺乏组(〈25nmol/L)和不足组(25-74nmol/L)BMI、WC、FPG、HbA1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血脂及C-RP。另将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分别以25(OH)D为因变量,与上述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以25(OH)D缺乏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4%的老年T2DM患者存在25(OH)D水平下降。缺乏组BMI、HbA1C、HOMA-IR、C-RP高于不足组,HDL-C低于不足组(P〈0.05)。肥胖组血清25(OH)D与FPG、HbA1C、HOMA-IR、C-RP呈负相关,与HOMA-β、HDL-C呈正相关;而非肥胖组25(OH)D仅与HbA1c、C-RP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25(OH)D缺乏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HbA1c和C-RP(P〈0.05)。结论25(OH)D水平下降在老年T2DM患者中十分普遍,25(OH)D下降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补充25(0H)D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25(OH)D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并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对象血清25(OH)D水平及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病例25(OH)D低于对照组,FBG、SDP、SBP、BUN、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病例分为不同年龄组,发现男、女性年龄≥70岁年龄组25(OH)D水平最高,分别为(39.69±17.33)mmol/L、(38.04±16.55)mmol/L,相同年龄段中男女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性分析表明,25(OH)D水平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者,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25(OH)D水平越高;空腹血糖水平越高,25(OH)D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11)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糖控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CKD患者130例和健康体检(NC)者45名,根据eGFR分为CKD1期、CKD2期和CKD3~5期组,测定各组血清25(OH)D和HbA1c。结果 CKD各组25(OH)D水平低于NC组(P0.05);CKD1期、CKD2期和CKD3~5期组25(OH)D水平依次降低(P0.05),HbA1c依次升高(P0.05)。25(OH)D与HbA1c呈负相关(r=-0.511,P=0.0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年龄、病程和BMI是25(OH)D的影响因素。结论 CKD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25(OH)D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2):149-15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lvitamin 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6例(男性410例,女性306例),年龄32~93岁,平均年龄(58.78±11.31)岁,检测血清25OHD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定腰1-4、全髋及股骨颈的BMD。结果 在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为230例(32.1%),缺乏357例(49.9%),不足97例(13.5%),充足仅32例(4.5%)。不同年龄组别中,血清25OHD水平以及缺乏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女性及维生素D缺乏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严重,女性更为明显。血清25OHD缺乏程度越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lvitamin 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6例(男性410例,女性306例),年龄32~93岁,平均年龄(58.78±11.31)岁,检测血清25OHD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定腰1-4、全髋及股骨颈的BMD。结果在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为230例(32.1%),缺乏357例(49.9%),不足97例(13.5%),充足仅32例(4.5%)。不同年龄组别中,血清25OHD水平以及缺乏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女性及维生素D缺乏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严重,女性更为明显。血清25OHD缺乏程度越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1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可能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2,95% CI -0.04 ~-0.01,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Vit D)对60岁以上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ic,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影响,为改善T2DM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75例符合标准的老年女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ravagal media thickness,CIMT),分为正常组(A组):CIMT<1.0mm;颈动脉斑块组(B组):局限性CIMT≥1.5mm。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69例,占39.4%;B组106例,占60.6%。A组的T2DM病程、合并高血压比例、Hb A1C、FPG、TG、HCY明显低于B组,而HDL-C、25(OH)D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合并高血压、TG、HCY是老年女性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P <0.05),25(OH)D是老年女性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0例RA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酶联免疫法测定其25(OH)D浓度,比较RA患者25(OH)D水平的变化;同时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RA患者骨密度,双手X线Sharp评分(SHS)评定患者骨侵蚀及狭窄程度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计算疾病活动性.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17±6) ng/ml与(23±6) ng/ml,t=-6.624,P<0.01],且RA患者25(OH)D不足者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98.5%与87.5%,x2=26.291,P<0.01);②25(OH)D水平分别与RA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生活质量(HAQ)评分等呈负相关(r=-0.370,-0.307,-0.243,-0.369,-0.175,-0.381,P均<0.05);③根据DAS28评分,稳定或轻度活动组明显高于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的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减低是疾病活动性的危险因素(b=-0.46,P=0.029);④25(OH)D水平与RA患者骨侵蚀度无相关性(P>0.05);⑤根据骨密度分为RA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3组间的25(OH)D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且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血清25(OH)D是其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898,95%CI 0.830~0.972,P=0.008).结论 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下,与RA疾病活动性、骨质疏松相关;25(OH)D水平减低是RA疾病活动以及高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吴雷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2):135-13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变化及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为急性加重期组,选择同期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为稳定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25(OH)D_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FEV1/FVC和FEV1%预计值在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的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IL-6、TNF-α、N%、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间25(OH)D_3、IL-6、TNF-α、N%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OH)D_3、IL-6、TNF-α、N%和CRP是COP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OPD患者患病过程中,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IL-6、TNF-α、N%和CR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3)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96例T2DM患者,测定血清25(OH)D水平、CIMT以及HbA_1c、血脂、肝肾功能、血钙、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根据血清25(OH)D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4组间CIMT差异,分析影响CIMT的相关因素。结果25(OH)D水平较低组的CIMT高于25(OH)D水平较高组[(0.98±0.13)vs(0.96±0.13)vs(0.93±0.13)vs(0.91±0.12)mm,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IMT影响因素为年龄、25(OH)D、糖尿病病程、hsC-RP、吸烟、BMI、LDL-C(β分别为0.691、-0.627、0.356、0.217、0.190、0.162、0.132,P0.05或P0.01)。结论在T2DM患者中,CIMT的增加与血清25(OH)D的缺乏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0,(5)
目的探讨T2DM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21例,根据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T2DM,n=110)及T2DM合并LI组(DLI,n=111),比较两组血清25(OH)D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根据血清25(OH)D水平三分位数由低至高分为7. 92~27. 34 nmol/L组、27. 34~37. 53 nmol/L组及37. 53~67. 74 nmol/L组,分析各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DLI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T2DM组[(29. 10±10. 42)vs(36. 76±11. 60)nmol/L],年龄[(67. 42±8. 20)vs(61. 94±9. 81)]岁、血清碱性磷酸酶[(66. 42±19. 17)vs(61. 08±15. 13)IU/L]、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41. 78±21. 04)vs(35. 09±14. 23)pg/ml]、10月至次年3月入院的患者比例(60. 36%vs 46. 36%)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73. 87%vs 57. 27%)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T2DM患者LI患病率随血清25(OH)D水平升高而下降(68. 5%vs 45. 3%vs 37. 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日照呈正相关(r=0. 141,P=0. 037),与SUA、TC、LDL-C及PTH呈负相关(r=―0. 255、―0. 227、―0. 198、―0. 234,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25(OH)D水平是T2DM患者发生LI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常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低血清25(OH)D水平可能与T2DM患者发生LI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11)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健康对照206例(对照组),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45例(脑梗死组),分析两组在25(OH)D及外周血生化指标等方面是否有差异。以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6分为预后不良组,观察两组一般临床资料、25(OH)D、外周血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25(OH)D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排除混杂因素后25(OH)D与脑梗死的发生呈负向影响(P0.05)。脑梗死预后不良组25(OH)D平均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排除混杂因素后25(OH)D与脑梗死预后呈负向影响(P0.05)。结论 25(OH)D的升高是脑梗死不发生的保护因素,25(OH)D的升高是脑梗死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