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正>WHO将孕37周之前的活产定义为早产[1]。由于医疗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对早产的下限界定不同,大多数发达国家将早产的下限界定于妊娠20~24周之间,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妊娠28~36+6周分娩或新生儿体质量≥1000 g的标准[2]。因定义不同,美国的早产发生率为11.29%[3],而我国因"二孩政策"的开放及高龄产妇的增加,早产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已高达10%。未满37周出生的围产儿被称为早产儿。早产是目前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当  相似文献   

2.
<正>早产(preterm birth,PTB)是指妊娠不满37周的分娩,其下限设置依据各国新生儿治疗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多设置在妊娠24~28周,但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国家已经将其下限移至妊娠20~22周。我国目前一直沿用的早产定义为妊娠达28周但不足37周分娩者。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常见的原因,而存活下来的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癫痫、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将妊娠不足37周的分娩定义为早产.从发病机制上讲,早产是一种包含炎症、母胎免疫排斥、激素紊乱等多种病理过程的综合征[1].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其中,有近120万发生于我国[2].在世界范围内,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约35%),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约18%)[3].在我国,27.3%...  相似文献   

4.
<正>早产是指妊娠孕周不满37周分娩,即≤36+6[1]。早产儿或未成熟儿的定义是指出生体重<1000g。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首次提出早产新生儿这一概念,目前已沿用了40多年。  相似文献   

5.
1 早产的定义 早产的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孕周分娩.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不少发达国家采用妊娠满20周,也有一些采用妊娠满22周、24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沿用WHO上个世纪60年代的定义,即妊娠满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重≥1000 g.早产发生率由于各国定义的差异,发生率的统计存在不同,美国的早产发生率在12%~13%,欧洲则在5% ~9%,其中约5%发生在28孕周前,12%在28 ~ 31孕周,13%在32 ~ 33孕周,70%在34 ~ 36孕周[1].我国对早产发生率尚缺乏全国统一的数据,约为5% ~ 10%,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显示,我国早产发生率为7.8%.  相似文献   

6.
早产的预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早产(preterm labour,PTL)约占分娩总数的5%~15%[1,2]。尽管我国围产医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早产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患病的首要原因。不同国家对早产定义不同,美国等将妊娠满24周至不足37周分娩称为早产。我国目前仍以妊娠满28  相似文献   

7.
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在1000~2499g,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此间分娩称为早产(preterm labor),新生儿称早产儿。近年国外也有学者将妊娠20周后至36周前中断妊娠者称为早产。早产约占所有分娩人数的5%~15%,其中约65%是难以避免的。维持早产儿的生命花费大,效果差,早产儿的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也易留有智力低下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早产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早产的预测和药物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早产(preterm birth)是指妊娠不足37周的分娩。早产每年导致310万新生儿死亡,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存活的早产儿远期不良结局风险也显著增加。鉴于早产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是围产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早产作为一种多因素综合征,其确切病因仍不清楚,据估计,仅有50%的早产被认为可能与环境、心理、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余的早产仍是特发性的。近年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科研技术  相似文献   

9.
分娩动因与早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产是指在妊娠足月(满37周)前发动分娩而将胎儿娩出。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300万早产儿出生,大部分出生在发展中国家。早产儿存活率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其救治及并发症的长期治疗大大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分娩动因与早产的研究目前受到世界围生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分娩动因与早产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早产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妊娠第37周前分娩的现象被称为早产。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其中100万早产儿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死亡。因此,早产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探索早产发生的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文章围绕影响母胎界面微环境的3个主要因素即胎儿滋养层细胞、子宫蜕膜和母胎界面免疫细胞,详细阐述母胎界面微环境改变在早产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早产在我国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体重1000-2499g)分娩者。早产儿约占分娩总数的8%,但其占全部非畸形新生儿死亡的70%[1]。早产是导致围产儿死亡、患病及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预测早产,以便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目前宫颈超声检查用于早产预测是国内外产科热点研究之一[2]。研究表明,孕24-35周孕妇宫颈分泌物胎儿纤维结合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与早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我院现结合这两种方法用于预测早产,显著提高了早产预测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者定义为早产,是围生儿死亡和发病的首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有400万新生儿死于早产,约占分娩总数的10%.最常见的早产类型是自发性早产,由于目前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自发性早产的方法,因此,自发性早产的预防就显得至关重要.自发性早产预防主要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到三级已经无法挽回,只能尽量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因此,本文主要集中于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自发性早产的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并予以评价,希望对于临床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宫内生长迟缓(IUGR)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婴儿生长受损预后不良的概念仅在近25年内连续观察才有了进展。17世纪末和18世纪著名的产科医生法国 Mauriceau和英国 Snellie 估计出生体重为15~16磅。1961年 WHO 在母婴健康专家委员会上仅将婴儿体重少于2,500g 定为低体重,未提及孕龄。低出生体重儿可分三类:(1)新生儿体重符合孕龄,孕37周前分娩的为早产新生儿;(2)新生儿体重小于孕龄,孕37周前分娩的为早产生长迟缓新生儿;(3)新生儿体重小于孕龄,孕37周后分娩的为足月生长迟缓新生儿,占所有低体重儿的33%。迄今宫内生长迟缓新生儿最普通的定义是婴儿体重低于2,500g,孕龄低于第十百分位,约占分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国围生医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早产(preterm labour,PTL)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患病的首要原因[1,2].不同国家对早产定义不同,我国目前仍以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者称为早产,包括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自发性早产儿预后与分娩孕周密切相关,分娩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预后较差[3].因此,临床上积极开展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及早发现及治疗自发性早产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现将临床上常用的自发性早产预测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5月2日在纽约发布的《出生太早:早产的全球行动报告》,再次引起了全世界对早产的关注.该报告指出,全球184个国家早产发生率为5%~18%,呈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超过同年新生儿总数的1/10,其中80%的早产发生在胎龄32周以上.报告同时指出,每年有100多万早产儿在出生后很快死亡,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忍受着伴随一生的病痛,这些身体或精神上的疾患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现就早产儿概况、常见疾病负担及长期随访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早产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早产中双胎妊娠占比达10%,而小于孕32周早产中双胎妊娠占比高达23%。近年来随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占总妊娠数的3%~4%,早产发生率也随着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有54%双胎妊娠在孕37周以前分娩,32%双胎妊娠在孕35周以前分娩,9%在孕32周以前分娩[1]。据统计,我国2016年双胎早产的发生率达59.72%。早产是影响新生儿结局的重要因素,早产儿器官发育不够健全,1岁内死亡的  相似文献   

17.
正小于37周的分娩为早产,其增加新生儿病率以及死亡率已经成为共识。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对正常妊娠者,37~38+6周择期分娩,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脑瘫(cerebral palsy)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孕39周后分娩的新生儿~([1-2])。为引起中国同行关注,在此进行深入阐述。1新生儿定义的变迁曾经国内外围产学专家将新生儿定义为: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和不同类型早产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早产相关因素、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早产病例1466例,对不同孕周早产(妊娠早、中、晚期早产)和不同类型早产(自发性早产、治疗性早产)的变化趋势、早产相关因素、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8—2012年早产的年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χ2=65.69,P<0.001),不同孕周早产发生率和不同类型早产发生率均呈升高趋势。②不同孕周自发性早产主要相关因素为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及不明原因等,不同孕周治疗性早产主要相关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窘迫等。③不同孕周早产的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早产的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早产剖宫产率高于自发性早产(P<0.05)。④不同孕周早产的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早产的新生儿窒息率(53.01%)高于中期早产(33.46%)和晚期早产(2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期早产与晚期早产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及早识别早产潜在高危因素,加强围生期管理,以减少早产的发生,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9.
早期早产--引人瞩目的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 ,在对早产的研究中 ,<32孕周的早期早产 (earlypretermbirth ,EPB或verypretermbirth)日益受到关注。一、早产的概念早产 (pretermbirth)是导致新生儿和婴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卫生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早产明确定义为妊娠在 37孕周前或少于 2 5 9d终止者 (WHO ,1 96 1 ,1 993) ,但未明确规定自然流产 (spontaneousabor tion)和生产 (birth)的范围。到目前为止 ,不同国家和地域对早产以及胎儿死亡界定的范围从1 6~ 2 8孕周不等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早产儿的发病率和结局。如果除去 2 0~ 2 3孕周早产…  相似文献   

20.
早产(preterm labor,PTL)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的分娩,是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早产的发生率均高达10%以上,2004年美国早产的发生率是12.5%,较1981年早产增加了30%(9.4%).随着围生儿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存活的早产儿在生长、发育障碍和健康问题等方面比足月儿有更大的风险,<32孕周出生的早产儿有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32 ~ 36孕周分娩占早产的绝大多数,但与足月儿相比仍然存在健康和发育方面问题.80%的胎儿、新生儿、婴儿死亡可能与早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