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50个病灶)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癌的患者在局麻下行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观察其治疗时反应及术后肿瘤缩小情况。结果:射频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特殊不良反应;术后未见肾上腺功能明显减退,不需特殊处理。治疗后肿瘤总缓解率为92.6%,特别是直径小于10cm的肿瘤疗效明显。结论: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多电极高温射频灭活对兔正常肺组织作用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多电极高温射频术对正常肺组织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方法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 ,将电极定位于新西兰白兔右肺进行射频消融术 ,并通过CT扫描及光镜、电镜检查观察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射频灭活后即刻 ,镜下可见毁损灶发生凝固性坏死 ,直径为 (1.8± 0 .2 )cm ;第 7天 ,坏死灶开始出现纤维组织增生 ;1个月时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 ,肺泡开始重建 ;2~ 3个月恢复正常的组织结构。电极位于肺门部位治疗时 ,治疗时间、阻抗与电极位于外周部位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1)。结论 多电极高温射频能安全地作用于肺组织 ,并引起一定范围的凝固性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频诱导热疗(HiTT)联合不同药物与RF2000TM消融离体猪肝的病理改变。方法:20个离体猪肝随机分为A组:HITT+生理盐水;B组:HiTT+顺铂(DDP,0.4mg/mL);C组:HiTT+乙酸(30%);D组:RF2000”射频。消融结束后沿针道纵行切开毁损灶,测量其平行径、垂直径,并计算出毁损灶的体积、类圆率及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验消融灶坏死的彻底性。结果:A组平行径[(5.5±0.5)cm]较B[(4.5±0.8)cm3、C[(4.5±0.7)cm]、D[(4.6±0.3)cm]组均大,P〈0.05;A组[(4.3±0.4)cm]、D组[(4.0±0.3)cm]垂直径较B组[(3.6±0.6)cm3、C组[(3.5±0.5)cm]均大,P〈0.05;A组体积[(52.6±13.5)cm3]较B组[(32.1±15.8)cm3]、C组[(30.5±11.2)cm3]、D组[(38.6±7.4)cm3]组均大,P〈O.05,而D组体积较B、C组也大,P〈0.05;D组类圆率(0.86±0.05)较A组(o.78±0.07)、B组(O.80±0.10)、C组(0.79±0.09)更接近1.0,P〈0.05。各组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后,连续切片观察,均未见消融灶有正常的肝小叶和组织岛存在。结论:四种射频方式均消融彻底,且HiTT联合生理盐水能获得最大的消融灶体积,而RF2000TM产生的形态最接近圆形。  相似文献   

4.
优化射频消融术参数设置的离体猪肝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ang HH  Chen MS  Zhang YQ  Guo RP  Li GH 《癌症》2005,24(1):12-18
背景与目的:经皮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最初的射频技术只能在离体猪肝上取得1.4~1.6cm的消融直径,今经过多方面的改进,射频消融范围明显增大。射频消融范围是否足够、能否完全包围整个肿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本实验通过优化射频工作方式的研究,探讨能增大单针射频消融范围,同时能减少射频进针次数,从而降低针道转移机会,并提高小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方法。方法:第一步采用方式A(起始功率为10W,每分钟步升10W)、B(起始功率为50W,每分钟步升10W)和C(起始功率为90W,持续至功率自动下降至10W),对经加工后的共22例离体圆柱形正常猪肝进行消融;第二步采用射频工作方式A,调整针尖到电极板距离分别为3、8和13cm,对22例离体圆柱形正常猪肝进行消融。比较各种参数设置下消融灶的特征(消融灶平衡径、垂直径、类圆率、消融体积、能量输出和消融时间等)。结果:采用方式A进行消融所得消融灶大小平均为2.5cm×2.7cm,比采用方式B和C进行消融时大(方式B、C的消融灶大小分别为1.6cm×1.8cm和2.0cm×1.5cm)。方式A的消融体积是10.0cm3,明显大于方式B和C(分别是3.1cm3和2.1cm3),而消融时间也明显延长(分别是281.9、79.4和61.4s),而且采用方式A消融时所得病灶比方式C更接近圆球形。消  相似文献   

5.
经皮射频毁损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经皮射频毁损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疗效,探讨其最佳适应证和治疗相关因素。方法:应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LeVeen多弹头射频电极,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毁损,对60例肝脏肿瘤患者(87个肿瘤)进行了72次治疗,分别观察其毁损范围、AFP水平、肝功能反应、并发症等。结果: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小于5cm者1次性完全毁损61.11%(11/18),3例2次治疗1例完全毁损范围扩大,均未完全毁损;肿瘤直径5-10cm者31例2例1次性完全毁损(6.45%),其余均大部或部分毁损,2次治疗6例毁损范围扩大,均未完全毁损;直径大于10cm者11例1次治疗仅部分毁损,2次治疗2例仍有较大肿瘤组织残余。转移癌均为多发,肿瘤结节2-8个不等,1次治疗均未完全毁损,1例2次治疗效果不明显。术后复查,38例原发性肝癌(PHC)AFP升高者,15例AFP明显降低(39.47%),肿瘤直径小于5cm者AFP下降率为76.92%(10/13),5例完全阴转(38.46%)。所有患者均出现轻度的肝功能损害;并发自限性腹腔出血2例,胆漏、气胸各1例;3例肝硬化明显、且毁损范围较大者并发中、少量腹水,内科治疗均恢复。结论:经皮射频毁损治疗肝脏肿瘤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直径小于5cm的PHC或转移癌多可完全毁损,直径大于5cm者分次治疗,能明显减小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兔肺内VX2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利用锚状电极射频消融治疗兔肺VX2肿瘤的病理改变、CT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VX2肿瘤组织块悬液肺内注入法在 36只新西兰白兔体内建立兔VX2肿瘤肺内移植模型。实验组 2 8只新西兰白兔给予射频治疗 ,其中 14只于治疗后不同时间处死 ,观察其病理改变 ,并与同期CT表现相比较 ;其余 14只待其自然死亡 ,计算存活时间。对照组 8只新西兰白兔 ,予假性治疗 ,待其自然死亡 ,计算存活时间。结果 肿瘤经射频治疗后发生凝固性坏死及细胞凋亡 ,消融灶周围肺组织发生严重炎症反应 ;CT表现为絮状阴影 ,并随炎症的消散而消失 ,但肿瘤阴影不再增大。实验组 2 1只兔肺内毁损区肿瘤细胞全部灭活 ,7只毁损区有残存活肿瘤细胞。治疗组动物的存活时间为 ( 38± 3.4)天 ,对照组存活时间为 ( 2 6± 2 .8)天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技术可望成为治疗肺内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80例恶性肿瘤RF热疗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并RF热疗的热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腹腔晚期恶性肿瘤8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或腹水,原发瘤未能切除或术后复发。其中胃贲门癌22例,结直肠癌16例,宫颈、宫体癌7例,卵巢癌3例,胰腺癌5例,肺癌腹腔转移、肝癌、食管癌术后腹腔转移各4例,鼻咽癌腹腔转移3例,肾癌2例,其他肿瘤10例。患者均接受2~11次腹腔热灌注+RF加温+顺铂为主合并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方案的化疗,少部患者合并了局部放疗。腹腔灌注约50℃(水浴温度)生理盐水,以后RF热疗。测量腹腔、直肠温度指标为Tmax、T20%、T50%、T90%和t〉39.5℃、t〉40.0℃、t〉41.0℃、t〉41.0℃。结果全部病例观察6个月以上,61例观察12个月以上。6、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66.8%、32.7%,结直肠癌的1年生存率为50.0%、胃癌为16.7%。影响患者12个月生存率的因素为治疗次数,其中2.3、4、5次以上的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5%、36.4%、44.4%、54.0%。Tmax39.9、40.0~40.9、41.0~41.9、≥42.0℃的生存率分别为0.0%、21.4%、45.5%、53.8%。t〉40.0℃≤30min与〉30min的分别为5.3%、47.4%。t〉41.0℃0min的为5.0%、≥2~19min的为31.3%、20—60min的为63.6%。tEq40.0℃≤29min与〉29min的分别为6.3%、43.9%。直肠温度指标也与生存率呈正相关,直肠温度可以作为腹腔温度的补充。每次治疗时间对生存率的影响似无明显关系。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合并RF加温有可能达到增加化疗效果的目的。建议腹腔Tmax在41.0℃以上,t〉40.0℃的时间〉40min,治疗次数在4次以上。  相似文献   

8.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肝癌的热消融作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及B超引导下,射频穿刺电极经皮穿刺入肝癌瘤体内,对其进行消融。结果60例患者的96个瘤体中,直径<3.5 cm的41个(42.7%)瘤体获得一次手术热消融。其中,38个完全缓解(CR),3个部分缓解(PR),有效率(CR+PR)100%。41个瘤体中,36个经CT或MRI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直径≥3.5 cm~12 cm的55个(57.3%)瘤体可分2,3次手术,术后1~3个月CT或MRI提示,瘤体CR 2个,PR 37个,CR+PR70%。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对直径<3.5 em的瘤体疗效可靠,对直径≥3.5 cm的瘤体仍具有部分热消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3 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 (鳞癌 14例 ,腺癌 19例 )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VD。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MVD明显高于鳞癌 ,其MVD分别为 63 .4± 11.9和 5 0 .2± 16.3 (P <0 .0 5 ) ,边缘区和间质部分的MVD高于坏死区、瘢痕区和实质部分。肺癌MVD值与CT影像上肿瘤直径、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 (P均 <0 .0 5 )。肺腺、鳞癌平均CT强化值分别为 ( 4 3 .4± 11.8)HU和 ( 3 4.6± 10 .7)HU (P <0 .0 5 ) ,与其相应的MVD值均呈正相关 (r =0 .719,P <0 .0 1;r =0 .819,P <0 .0 1)。结论 周围型肺腺癌的部分CT征象和CT增强幅度与其MVD值有密切关系 ,可用于预测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评价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腋下小切口在原发性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腋下小切口在原发性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前瞻法随机临床研究 ,将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期间原发性肺癌患者 10 4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5 2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 ,试验组 5 2例接受腋下小切口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状况基本一致的条件下 ,腋下小切口组切口长度 (11 18± 2 13)cm、开胸时间 (16 2 3± 4 4 8)min、关胸时间 (13 2 1±2 0 6 )min、开胸出血量 (2 6 12± 9 88)ml,术后引流量 (398 36± 10 2 2 3)ml;后外侧切口组切口长度 (2 8 5 7± 7 2 3)cm、开胸时间(2 6 38± 4 4 3)min、关胸时间 (34 36± 5 6 4 )min、开胸出血量 (87 4 4± 15 16 )ml,术后引流量 (6 86 6 3± 12 8 6 0 )ml,两组间各数据比较 ,差异均显著 (P均 <0 0 0 1) ,且术后并发症后外侧切口也明显多于腋下小切口 ,如后者肩关节活动障碍仅 3例、前者 36例 ,P <0 0 0 1。结论 :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操作简单、术中显露良好、损伤轻、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好、美观又隐蔽 ,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可能采用该切口。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技术是将射频针插入瘤体内部 ,通过射频电流在电极尖端产生的效应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的治疗方法。我院 2 0 0 1年采用冷循环超能射频技术对 7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进行术中治疗 ,治疗后病灶均缩小 ,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7例肿瘤患者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3 7岁~ 66岁 (平均年龄为 5 1岁 )。其中原发性肝癌 2例 ,(肿瘤直径 8cm ,6cm各 1例 )肝癌转移 2例 (肿瘤直径均为 2cm) ,直肠癌术后复发2例 (肿瘤大小分别为 7cm× 5cm× 3cm和 4cm× 3cm× 2cm) ,右肾癌盆腔转移 1例 (6cm× 4cm)…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局部麻醉和模拟定位机引导在集束巨能刀治疗肺癌的射频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采用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模拟定位机引导下经皮穿刺集束巨能刀治疗肺癌46例。CT显示条索状瘢痕残余11例,空洞形成或直径缩小32例,无变化1例,增大2例。治疗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腔内热感及短时间内可以忍受的疼痛感。并发症包括气胸7例、皮下气肿5例、发热24例、咯血13例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集束巨能刀射频治疗周围型肺癌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直径<3cm的肿瘤。局部麻醉配合全身止痛药物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治疗中的疼痛问题,与全麻相比还具有省时省力、费用低的优势;对于周围型肺癌,模拟定位机引导经皮穿刺定位与CT引导相比,同样准确、安全,但操作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X刀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X刀治疗的 30例脑转移瘤患者 ( 4 1个病灶 ) ,脑转移瘤直径 ( 2 .0 7± 1.7)cm ,平均剂量 2 2Gy ,肿瘤中心剂量 ( 2 8± 8)Gy ,边缘剂量 ( 16± 4 )Gy。比较分析手术加全脑放射治疗 2 6例 ,直径 ( 3.0 7± 0 .7)cm ,平均放疗剂量 4 6Gy。结果 :X刀治疗组 1年生存率 53% ,手术加全脑放疗组 4 3% ,1年后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 83%和 75% ,1年后因神经系统疾患死亡率分别为 39%和 4 1%。结论 :X刀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侵袭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小体积脑转移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RF-8深部加温治疗冷却循环水温度及入射功率的变化对加温局部温度的影响,掌握加温的有效范围,寻找临床治疗合适的冷却循环水温度。方法 选择两个相同直径(30cm)的电极对固体等效肌肉琼脂体模进行加温。在设定循环水10℃时,测试不同入射功率两电极中心垂直轴之间各点的温度;以及不同循环水温度时体模水平中心平面及其上下各5cm处平面内的温度分布。结果在体模上下表面中心的连线上,入射功率和升温速率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r=0.999,P=0.020);体模与电极接触的两侧表面到大约5cm深处温度变化差别较大,循环水为6℃时电极接触体模表层的温度低于体模基础温度,10℃与16℃时体模表浅部温度逐渐升高。结论 容式射频深部加温治疗机RF-8在深部加温治疗时,入射功率与升温速率呈正比关系;在两个直径30cm电极加温时,进入体模表面约5cm以内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冷却循环水温度影响体模表浅部的温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介入性热化疗对兔肝癌的抑瘤效果。方法 将VX 2瘤细胞接种于 6 0只新西兰白兔肝右叶 ,建立兔肝癌模型 ,随机分 4组 ,每组 15只。利用导管经肝动脉分别给生理盐水、37℃盐水 +阿霉素、6 0℃热生理盐水及ADM溶液 (6 0℃ )于不同组 ,1周后后观察各组肿瘤体积及血清AST水平 ,观察荷瘤兔的存活期。结果 ADM溶液 (6 0℃ )热灌注组生长率 (0 .5 3± 0 .2 1)与对照组 (3.4 8± 1.1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栓塞组 (1.13± 0 .2 3)、ADM溶液 (37℃ )灌注组 (1.0 9± 0 .2 6 ) )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ADM溶液 (6 0℃ )热灌注组存活期 (5 0 .0± 2 .0d)与对照组 (40 .5± 3.0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DM溶液 (6 0℃ )热灌注组血清AST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与其它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DM溶液 (6 0℃ )热灌注组可大大降低肿瘤生长率 ,延长...  相似文献   

16.
丘脑中央中核毁损治疗癌症顽固性疼痛的实验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u LH  Chen SC  Long DH  Tang B  Xiang YS  Du TM 《癌症》2003,22(3):314-316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癌症顽固性疼痛(简称顽痛)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报道丘脑中央中核(centromedianusnucleus,CM核)在中枢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90例多种癌症顽痛患者,探讨毁损CM核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用远交群大鼠(SpragueDawley大鼠,SD大鼠)10只,电解毁损其CM核,采用电刺激鼠尾———嘶叫法进行测痛,同时设假毁损组SD大鼠10只,除不通电毁损外,其余手术条件均与毁损组相同。以电流强度(mA)的变化,测定大鼠痛阈的改变。临床治疗癌症顽痛患者90例,其中肺癌36例、鼻咽癌21例、结肠癌10例、胰腺癌8例、骨癌8例、肾癌4例、肝癌3例。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对CM核行热凝射频毁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分法评定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毁损组大鼠痛阈术前为(0.152±0.034)mA,术后为(0.326±0.05)mA,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假毁损组大鼠痛阈术前为(0.142±0.027)mA,术后为(0.138±0.035)mA,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组患者术前疼痛计分均在7分以上,术后降至0~3分。随访发现,2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疼痛复发,但计分在5分以下;其余患者均持续止痛,有3例达2年多。术后并发症,嗜睡15例,尿失禁10例,语言错乱8例,一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3例,经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消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巨块型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巨块型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不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栓塞化疗的治疗效果。肿瘤直径 1 2~ 1 9cm,平均 1 3.73± 1 .2 7cm。 35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1 1例不成功者行开腹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每例栓塞化疗 1~ 6次(平均 2 .4次 )。结果  1 8例获二期切除 ;1年、2年、3年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3.9%、44.4%、42 .9%及 2 3.5%。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不能切除的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直径大于5cm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4例直径大于5cm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腹腔镜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转移复发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腹腔镜手术成功率92.9%,平均手术时间(52.5±11.8)min,出血量(29.7±7.5)ml,住院时间(6.3±2.1)d,随访6~3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大于5cm胃间质瘤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射频透热合并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射频加温治疗深部或表浅巨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11月~2001年9月,应用加温合并放射治疗深部或表浅巨大肿瘤5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26~84岁,中位年龄60岁。肿瘤最大直径<5 cm 18例,5~10 cm 26例,10 cm以上10例。热疗用SR-1000型射频热疗机,频率41 MHz,治疗功率600~900 W,反射功率10~40 W,每周1~2次,每次加温60~90 min,在放射治疗后60min内进行,加温治疗3~14次,平均加温治疗6次。常规放疗每周5次,每次2 Gy,总剂量36~75 Gy,中位剂量60 Gy。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可评价病例的总有效率(CR+PR)为74%,CR 16%,PR 58%。表浅肿瘤7例,CR 3例,PR 4例,疗效优于深部肿瘤。并发症:脂肪硬结5例。结论 影响疗效的关键是放疗剂量,对深部肿瘤的疗效评价应引入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1 例患者均采用少分次、大分割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直径<3cm者,70%~80% 等剂量线覆盖靶区,单次周边剂量7~9Gy,总剂量36~42Gy,分5~6次;肿瘤直径3~5cm者,60%~7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单次周边剂量5~8Gy,总剂量40Gy,分5~8次;肿瘤直径>5cm者,50%~6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单次周边剂量4~6Gy,总剂量40~42Gy,分7~10次。隔日治疗,总时间不超过2周。疗程中同步行射频热疗,在放疗前或后45min内实施,时间为60min,每周1~2次,次间间隔72h以上,共6~8次。结果:治疗后2~3个月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9.0%(4/21),部分缓解率为71.4%(15/21),总有效率为90.5%(19/21)。骨髓抑制为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61.9%(13/21)。结论: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