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综述了Zero-P在单、双节段,跨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阐述了Zero-P在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Zero-P应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提升Zero-P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的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管储备间隙减少的颈髓过伸性损伤的受伤特征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外科于2004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MRI提示为原有椎管储备间隙减少,其中所有病例均有颈间盘突出,27例患者存在椎管狭窄,根据对25例对于致压物主要在间盘水平的病例,将病变间隙突出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块植骨或带有自体骨颗粒的钛网或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 对于27例存在明显椎管狭窄者,单纯间盘切除不能彻底减压,行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JOA评分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颈椎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外地患者失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是10个月.按JOA评分术前患者JOA评分为(8.55±1.52)分,半年随访时JOA评分为(12.87±1.68)分,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α=0.05),其中将手术改善率为(56.37±5.58)%.术后随访平均5个月X线片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 对于椎管储备间隙减少基础上造成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观察Solis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椎间融合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路减压Solis融合器椎间融合治疗,并进行术后观察,对其术后临床症状、X线片进行数据记录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前平均(10.1±0.4)分,术后平均(14.6±0.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患者随访5~36个月,优15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6%.椎间隙在术后3~6个月全部骨性融合,无明显高度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 Solis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的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固定稳定、融合率高、维持了椎间隙生理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变节段≥3个)采用两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10例(ACDF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13例(ACC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以及手术前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结果 ACDF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0.0±31.5) min、(150.0±120.8) ml,均低于ACCF组的(150.0±42.5) min、(310.0±320.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为(3.1±1.4) mm,高于ACCF组的(2.3±0.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JOA评分差值和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5±1.6)分、79.3%,ACCF组分别为(4.6±1.2)分、8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出现脑脊液漏2例,经压迫及引流等治疗后恢复.ACCF组术后14d出现食管瘘并发症1例,经修补后痊愈;出现钛网移位2例,经随访获得融合.结论 ACDF与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术后疗效良好.ACDF与ACCF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保持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适应证、并发症和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优点。方法采用颈前入路进行突出椎间盘切除、骨赘切除减压、植入椎间融合器用钛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疾病93例。结果随访8~26(平均12)个月,按40分法:本组优75例,良13例,有效5例,无效0例。结论颈前路手术使用椎间融合器能够恢复颈椎正常排列以及重建颈椎的生理曲度和病变节段的椎间高度,充分有效的植骨及植骨后的即刻稳定作用,最终能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69-37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骨植骨、锁定钛板或加钛网内固定手术,评估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植骨融合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定期X线检查,发现术后颈椎Cobb角测量结果比术前明显改善。按照Lenke标准分级,椎间植骨在术后6个月内均得到有效融合。根据Frankel分级显示,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的JOA得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应用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可早期稳定脊柱,恢复颈椎正常弯度及高度,能有效解除脊髓压迫,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神经功能按JOA评分,于术前、术后6个月对所有病例均进行评分.结果 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5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植骨于术后3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恢复率为(67.3±15.4)%.结论 应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能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有效地维持了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在颈髓损伤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李强  李如求  李泳  武文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066-1068
目的探讨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对31例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关节突交锁松解、前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手术治疗,术后头颈胸支架外固定至植骨融合。采用AS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正侧位片评价颈椎序列重建,颈椎动力位片评价颈椎稳定性,从三方面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获满意复位并重建颈椎序列,无并发症发生;31例均随访12~37(中位时间2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较手术前提高了1至2级,植骨融合,正侧位及动力位片显示颈椎序列正常稳定。结论对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后路关节突松解联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能有效复位并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脊柱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19例),后路手术组(19例),术前、术后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3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随访15~63个月,平均(39.6±5.2)个月。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前路手术组神经功能改善率(52.2±7.3)%,优良率68.4%(13/19),后路手术组神经功能改善率(27.6±4.3)%,优良率47.4%(9/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前路手术减压更为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植骨融合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式,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07年6月收治的20例前方压迫较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5例;年龄33岁~72岁,平均51.5岁。其中A组10例行颈前路手术,4例行颈后路手术;B组6例I期行后前路联合手术。依据JOA17分评分法评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术后1周和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节断性神经根麻痹1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1.5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为7.35±1.23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4.45±0.78分。JOA评分改善率在术后一周时无显著性差异(A组中颈前路68.13%,颈后路66.35%,B组72.04%,P〉0.05),术后1年时B组(81.68%)明显优于A组(颈前路72.12%,颈后路70.79%)(P〈0.05)。结论对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前路联合手术较单纯前路手术或单纯后路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手术效果好,有较好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临床上应视患者前方压迫程度及是否合并有颈椎OPLL症或颈椎管狭窄症等情况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体次全切联合单间隙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椎体次全切联合单间隙减压治疗22例多节段(连续3个或4个节段)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术前X线片及MRI示均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颈髓受压。分析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6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变。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曲度明显恢复,有些恢复正常。按照Odom’s临床效果分级进行评价,优18例,良3例。无植骨块延期融合、内置物下沉或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次全切联合单间隙减压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腰椎复位且行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与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JOA评分显效55例(88.71%)、有效4例(6.45%),总有效率为95.16%。滑脱复位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解剖复位55例(88.71%)、有效4例(6.45%),恢复各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融合疗效评价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4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滑脱,椎间融合器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使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OI)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及疼痛状况进行评价。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17-95)min(165-29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13-307)mL(550~1250mL)。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或脊神经根损伤等。随访1-5年,平均26个月。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指数001(25.7%±4.71%)显著低于治疗前(59.1±10.2%),P〈0.001;JOA评分显著升高(25.9±2.1)分vs(15.2±1.3)分,(P〈0.001)。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30例,良8例,可7例,优良率为84.44%。无滑脱复发、内固定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疼痛状况;术后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Mast Quadrant系统下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峡部裂或退变型滑脱22例患者,对其实施后路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滑脱部位:L4~L5者10例,L5~S1者12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为(6.8±1.3)分。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60±20)min,术中出血量(320±102)ml,住院时间为(10.0±4.0)d,术后切口均呈I/甲愈合。术后X线片提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3±1.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提示术后6个月椎体间达骨性融合,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出现松动、断裂或移位。结论:经Mast Quadrant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1例,对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48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CT提示铰链侧骨质愈合;末次随访根据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末次随访JOA改善率达62.5%;颈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1.1)mm,术后1个月为(13.5±1.4)mm,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1),术后各期无明显变化(P〉0.05);颈椎曲度术前为(12.6±14.7)。,末次随访为(17.1±12.4)。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1),术后6个月内颈椎曲度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能够有效的扩大并维持椎管矢状径,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观察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日本骨科学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15.45±2.73)、(27.18±2.08)、(28.18± 1.25)、(28.54±1.21)分,术前JOA下腰痛评分与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访时间1~ 10年,平均7.9年,术后随访优8例,良2例,可1例.无复发及医源性腰椎不稳.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且能与传统切开手术达到相同的减压目的,故其可作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按JO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6例获随访4个月-3年,平均14个月,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随访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6%、93.8%和96.6%,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3.1%、72.6%和76.7%。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术后予患者颈围外固定3~4个月。结果优秀率治疗组为68.54%,对照组为43.8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为94.38%.对照组为70.7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部不适、手部麻木、踩棉花感、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感觉障碍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