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性粒细胞比值(N%)的检测结果,探讨hsCRP、WBC及N%在患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196例该院2011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患儿感染的病原体分为细菌组、病毒组及支原体组,同时选择200例该院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sCRP、WBC、hsCRP、N%。结果:统计分析显示,细菌组患儿的hsCRP、WBC及N%均显著升高,且多数情况下为hsCRP、WBC、N%同时升高或hsCRP升高伴WBC或N%升高,尤其以N%与hsCRP的相关性更明显;病毒组患儿的N%显著下降,hsCRP及WBC均正常;支原体感染患儿的hsCRP、WBC及N%升高不明显,多数为hsCRP、WBC、N%中一至两项轻度升高;在分层研究中,细菌组和支原体感染组N%和hsCRP呈正相关,高于WBC和hsCRP的相关性。结论: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联合检测hsCRP、WB、N%可有效鉴别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尤其hsCRP与N%同时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应根据病情及早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儿科14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病原分为病毒组(42例)、支原体组(45例)和细菌组(56例)。其中细菌组包括革兰阳性(G~+)菌组27例,革兰阴性(G~-)菌组29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hsCRP及WB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组PCT、hsCRP及WBC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组和支原体组(P0.05),G~-菌组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P0.01)。PCT用于诊断细菌感染和G-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hsCRP和WBC。结论PCT、hsCRP和WBC检测可初步判断小儿呼吸道疾病病原类型且PCT的诊断价值优于hsCRP和WB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及白细胞(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58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后均完成肺炎支原体IgM和血常规检测,比较肺炎支原体IgM检测阳性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根据患儿最终结果明确感染类型,比较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及WBC的阳性率。结果 5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检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146例,阳性率为24.91%。146例阳性患儿中,男女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5岁患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0~2岁、>5岁患儿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致病菌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和WBC检测阳性率不同,临床中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IgM、WBC能快速初步鉴别呼吸道感染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20例诊断为肺炎支原体的患儿入院当天外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 R P)检测结果的回顾分析,探讨CRP、白细胞(WBC)计数和单核细胞比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CRP和118例健康儿童的C R P、W B C计数和单核细胞比例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MP感染患儿CRP和WBC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P感染中,单核细胞比例变化比CRP和WBC数量变化大,说明单核细胞比例的升高与M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N%)变化,分析其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 021例,按感染的病原体分为细菌感染组(321例)、病毒感染组(332例)和支原体感染组(304例),排除其他少见病原体感染及混合感染共64例。另以同期在该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22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外周血CRP、WBC及N%。结果细菌感染组hs CRP、WBC、N%与其他3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以三个指标同时升高更为常见(51.7%);hs CRP升高伴WBC或N%升高(27.9%),hs CRP在细菌感染组的敏感性最高(90.0%);与其他3组比较,病毒感染组N%显著下降(P0.05),WBC与hs 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组表现为hs CRP、WBC及N%三项中的一项或两项轻度升高。结论 hs CRP、WBC联合N%检测对于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初步鉴别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在早期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尤其hs CRP升高伴WBC和N%中一项或两项升高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21,(1):69-70
目的探讨白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热门诊部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组(n=45)和病毒组(n=45)。检测两组患儿的白细胞、 SAA、 CRP水平,分析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组的白细胞、 SAA、 CRP水平均高于病毒组(P <0.05)。细菌组的联合检测检出率高于白细胞、 SAA、 CRP单项检测(P <0.05)。病毒组的联合检测检出率高于白细胞、 CRP单项检测(P <0.05)。病毒组的联合检测检出率与SAA单项检测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的白细胞、 CRP单项检测检出率及联合检测检出率均高于病毒组(P <0.05)。两组的SA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 CRP诊断病毒性感染疾病效果较差,SAA对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鉴别诊断儿童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菌药物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感染中的临床研究,为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诊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感染程度分为一般感染组57例和严重感染组56例,再选取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52例,检测每位儿童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比较两组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一般感染组及严重感染组患儿PCT水平、hsCRP、WBC计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后,严重感染组患儿的PCT水平、hsCRP、WBC计数值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感染组和一般感染组患儿在PCT、hsCRP、WBC检测结果上均与治疗前有差异,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血清PCT水平、hsCRP水平与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PCT联合hsCRP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根据呼吸道感染类型,分为支原体感染组(n=24)、病毒感染组(n=30)、细菌感染组(n=48)。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n=45)。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hs-CRP、WBC、PCT水平、阳性率及诊断呼吸道感染的准确性。结果 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WBC、PCT水平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hs-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阳性率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hs-CRP、WBC、PCT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96.87%)、灵敏度(98.91%)、AUC(0.955)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和两两联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WBC、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3者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准确性更高,可鉴别疾病类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 CRP)、前清蛋白( PA)及白细胞计数( WBC)水平测定在感染性疾病患儿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于瑞安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细菌性感染患儿(细菌组),36例病毒性感染患儿(病毒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清CRP、PA及WBC水平,选取3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细菌组血清CRP、WBC水平明显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病毒组及对照组(与病毒组相比,tCRP =10.68,tWBC =4.96,tPA =11.32;与对照组相比,tCRP =11.75,tWBC =5.37,tPA =12.08;均P<0.05),治疗后3组均无统计学差异(FCRP =1.75,FWBC =2.07,FPA =2.04;均P>0.05);治疗后细菌组血清CRP、PA及WB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CRP =9.478,tWBC =5.11,tPA =12.34;均P<0.05);以CRP≥8mg/L,WBC≥10×109/L,PA≤165mg/L为阳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CRP、WBC、PA细菌组阳性率与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病毒组比较χ2CRP =10.90,χ2WBC =4.13,χ2PA =20.63;与对照组比较χ2CRP =22.86,χ2WBC =7.60,χ2PA =28.68;均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CRP =1.35,χ2WBC =0.73,χ2PA =0.63;均P>0.05)。各组指标经相关性分析发现,CRP与WBC之间呈现直线正相关(r=0.56,P<0.01),PA与CRP以及PA与WBC之间均呈现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23,均P<0.01)。结论 CRP、PA及WBC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患儿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RP、PA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儿童细菌感染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的变化,探讨IL-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分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20例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患儿20例为无喘息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无喘息组血清MP-IgM定性检测均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每组患儿血清IL-5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喘息组、对照组依次为:血清IL-5(ng/L):45.89±12.65,36.25±9.86,27.53±8.45。观察组与无喘息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喘息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有着显著变化,IL-5水平升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潮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0月本院儿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653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菌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非典型病原体抗体。结果:1653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067例,病毒感染184例,细菌感染617例,支原体感染172例,嗜肺军团菌感染100例,衣原体感染53例,Q热立克次体感染13例,混合感染245例。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45.11%),细菌则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40.15%),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8.81%)和卡他莫拉菌(16.54%)。结论:潮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是细菌,其次是支原体、病毒、衣原体。各病原的治疗原则各不相同,因此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具有显著意义,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民族之间血象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197例患者按其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并分别按其民族分成汉、维、哈三个亚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进行同一民族冠心病与对照组的比较及维、汉不同民族冠心病患者之间的比较。结果汉族人和哈族人的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维族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计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民族间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汉、哈民族冠心病患者之间外周血细胞检测结果具有民族差异性,汉族和哈族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炎症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维族则主要表现为炎症的改变。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冠心病患者体内炎症系统、血流动力在病程进行过程中逐渐被改变,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无创呼吸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9,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S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及沙丁胺醇三联联合雾化吸入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将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及沙丁胺醇三联联合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从治疗后第2天开始咳嗽症状比治疗前明显减轻,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第8天胸片显示炎性渗出液吸收明显,患者接受度高,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及沙丁胺醇三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够缓解咳嗽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评价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6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TA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评价指标(手术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阴道残端感染、术后尿失禁、血栓性静脉炎及胃肠功能失调)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试验组阴道残端感染、术后尿失禁、血栓性静脉炎及胃肠功能失调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及美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方法将86倒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序贯口服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而对照组为86.0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有效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安全可靠,缩短病程,提高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伟红  卓菲  旷翠萍  龙发  尹碧姚 《职业与健康》2013,(24):3320-3321,3323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6例,留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并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同时检测患者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结果共有53例患者病原学阳性,病原体分布情况为:肺炎支原体(23例)、流感嗜血杆菌(15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肺炎链球菌(5例)、肺炎衣原体(3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三代头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对喹诺酮类、磺胺抗生素耐药;流感嗜血杆菌仅对三代头孢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耐药。高年龄组和春季病原菌阳性率较高,单个病原体在不同季节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罗湖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据主要地位,流感嗜血杆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病原体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将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两组,阿奇霉素组(观察组)和红霉素组(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用阿奇霉素粉针剂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用红霉素粉针剂静脉滴注,每天2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恢复过程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临床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第10天胸片吸收例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较红霉素好,疗程相对更短,临床症状缓解更快,给药方法更为简单,患儿的依从性更好,还可减少住院时间和节约医疗开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宫腔填塞止血方法治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阴道分娩后2h内,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腔水囊填塞+阴道纱条填塞组)和对照组(宫腔填纱组)各25例,观察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止血时间、止血显效时间、填塞物留置体内时间、产褥病率、填塞失败率、子宫切除例数等。结果:研究组的填塞物置入时间、填塞物留置时间、止血显效时间明显缩短,止血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填塞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及产褥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水囊填塞+阴道填纱治疗产后出血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比较适用于基层医院阴道分娩产后早期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治疗的新进展。方法:纳入2009年11月-2011年2月本院治疗的CCF患儿34例,其中,观察组17例采用动态肌力平衡手术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结果:全部患儿均随访2年以上。观察组与对照组6月龄以下患儿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3.7%、9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6个月~1岁的患儿,两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100%、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onseti方法可作为6个月以内CCF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法,6个月~1岁的患儿应考虑使用肌平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