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关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的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该院68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组患者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并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普通治疗的同时,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普遍反映,此种方法较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术后伤口小,瘢痕不明显等优点,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照研究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具有择期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者139例随机分治疗组82例、对照组57例,分别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腹壁创口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者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2.1±6.7)min、(33.8±7.2)min;术中出血量(39.2±12.5)ml、(42.7±11.9)ml;下床活动时间(14.3±6.5)h、(12.6±6.7)h;术后住院天数(5.7±1.3)d、(5.2±1.1)d;并发症发生率2.44%、1.75%,2组手术时间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对腹壁创口满意率分别为96.34%和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除手术时间增加外其疗效相仿,切口愈合良好,疤痕隐蔽,使腹壁创口能真正达到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18例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病人都安全出院,除1例出现切口感染,另一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两者经换药后延期愈合外,其余病例伤口愈合好,切口瘢痕隐蔽不易发现,美容效果满意。未出现术后胆汁漏,术后出血,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胆囊疾病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SPLC)安全有效,且更具微创性,美观效果更佳,是现阶段最具可行无瘢痕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9月一2012年1月期间收住(胆囊结石2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6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38~100min,平均52min,术中出血量:5-25ml,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时间12-36h,住院天数2~4d,术后腹壁无疤痕。结论:经脐单孑L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有美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以及安全性,以寻求好的操作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并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疾病患者71例,总结手术操作与手术结果的关系。结果本组71例患者有63例顺利地完成单孔手术,手术成功率为88.73%,平均手术时间为48.3min,平均出血量为20.5ml,术后住院3-6d后随即顺利出院。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则瘢痕隐蔽,不易被察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朱峰 《中国卫生产业》2014,(22):151-15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份收治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 d肝功能评分、术后3 d止痛药应用频率、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慢性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以及术后3 d应用止痛药频率小,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3 d肝功能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慢性疼痛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术后并发症,但治疗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较好,呈现"无瘢痕"现象。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并且具有不良发应少、恢复快以及"无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悬吊式与完全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68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A组)37例和完全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B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68.62±12.40) min,术中出血量( 15.95±6.14)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87.81±17.44) min、(22.87±6.03) ml](P< 0.05)。A组需镇痛剂患者7例(18.9%,7/37),B组为13例(41.9%,13/31)(P< 0.05)。A组切口长度(22.1±1.4)mm,B组为(27.3±2.0) mm(P< 0.05)。在术中、术后并发症、中转手术率、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式与完全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具备微创的特点,但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75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单孔腹腔镜组(95例)及传统腹腔镜组(80例),两组分别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并发症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成功率为93.7%;单孔腹腔镜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术后12 h及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管排气时间及出院时间无显著差别(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下降,但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相当,机体不良应激小,但前者具有术后疼痛更轻、切口美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两穿刺套管相近在同一水平面,术者操作冲突,和胆囊管处理问题。我们尝试用改进的器械实现了腹壁完全无可见瘢痕的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讨论术式处理对策方法。方法我们改良的5mmtrocar及加长的电凝钩,直角钛夹钳和5mm腹腔镜。5mm钛夹钳,用上述器械我们完成了15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5例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明显水肿,显露困难,改用两孔法完成手术。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100min,无术中术后并发症达到腹壁无可见手术瘢痕,脐部皮肤出院时仅见脐部皱褶。结论使用我们改良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上是可行的,操作简单、安全,但必须要手术组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两穿刺套管相近在同一水平面,术者操作冲突,和胆囊管处理问题。我们尝试用改进的器械实现了腹壁完全无可见瘢痕的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讨论术式处理对策方法。方法我们改良的5mmtrocar及加长的电凝钩,直角钛夹钳和5mm腹腔镜。5mm钛夹钳,用上述器械我们完成了150倒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5例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明显水肿,显露困难,改用两孔法完成手术。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100min,无术中术后并发症达到腹壁无可见手术瘢痕,脐部皮肤出院时仅见脐部皱褶。结论使用我们改良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上是可行的,操作简单.安全,但必须要手术组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在吉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10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传统腹腔镜治疗)和试验组(50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指标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消化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ST和A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K^+和N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接受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本院在48h以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来本院择期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方面和对照组之间都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经过干预以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9.38%,对照组在干预以后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37.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临床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应坚持尽早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则,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胆结石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腹腔镜组与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开腹组,每组的患者例数均为25例.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效果与开腹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90例,其中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治疗4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LC组)45例.所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72 h内,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开始床下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感染、腹腔出血、肠道粘连、肺部感染以及胆管损伤等.结果 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OC组(P<0.01);LC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OC组(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疗效较好,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的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是临床常见病症,在胆囊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原发性胆囊癌在临床较为少见,发病率约1%左右,且常与胆囊良性疾病同时存在,以合并胆囊结石最为常见,结石的慢性刺激是引起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胆囊癌早期常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嗳气和发热等,晚期可出现黄疸、乏力、皮肤瘙痒和消瘦等症状,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就诊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评价Hemolok夹和丝线结扎法腹腔镜小儿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共行腹腔镜小儿胆囊切除术76例,行Hemolok夹法腹腔镜小儿胆囊切除术32例,同期行丝线结扎法腹腔镜小儿胆囊切除术44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腹腔镜小儿胆囊切除术的特点,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molok夹和丝线结扎法腹腔镜小儿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和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丝线结扎法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盆腔脱垂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复术治疗,试验组实施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输血量、止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较对照组75.61%高,试验组并发症率为0,较对照组9.76%低,P<0.05。结论:在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创伤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操作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实施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对照组实施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率以及PFIQ-7、 PFDI-20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以及术后6个月的PFIQ-7、 PFDI-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经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支撑固定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对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0例,女14例,年龄21~70岁,平均57岁。其中17例应用SynthesArch微型钛板于开门侧支撑固定(研究组),另17例采用常规丝线悬吊固定(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JOA评分及影像学资料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术前、术后JOA评分、轴性症状以及再关门现象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后卧床时间、轴性症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未见钛板失效及再关门现象,对照组开门角度有不同程度的丢失。结论微型钛板支撑固定法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法相比,固定椎板更牢靠,避免了对椎旁肌和关节囊的刺激,术后可早期离床活动,不需颈围制动,明显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