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ICU收治的80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和7.5%,总满意度分别为和85%和95%,两组数据对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时间,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以及医院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19-420
目的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行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ICU住院时间和护理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行ICU气管切开手术出现肺感染患者予以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肺感染患者45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状。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总体有效率22例(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11例(50.0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1例(4.35%)均低于对照组10例(45.45%)。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行ICU气管切开发生肺感染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广泛用于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医院ICU的患者258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取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痰培养阳性86例,感染率为33.3%;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77.9%,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17株、肺炎克雷伯菌16株;革兰阳性菌19株占18.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真菌4株占3.9%;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结论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对肺部感染患者要及时诊断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有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1 气管切开病人易发生肺部感染1.1 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 有50%~70%的健康人在睡眠时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当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昏迷,气管切开时更易发生。1.2 细菌沿插入管管壁与气道间的间隙移行 皮肤表面寄生的细菌随住院时间延长及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发生演变,气管切开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性渗出及水肿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定植及沿管壁下移,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脑外伤实施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60例,分析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涉及吸烟史、留置过胃管、有糖尿病史、使用过抗生素、使用过机械通气、患有合并伤、应用过激素及气管切开时间较长(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史病史、使用激素及气管切开时间较长(均P0.05)。结论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与有吸烟史、留置过胃管、有糖尿病史、使用过抗生素、使用过机械通气、患有合并伤、应用过激素及气管切开时间过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糖尿病史病史、使用激素及气管切开时间较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比较大,在临床实际工作共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以便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祥清 《工企医刊》2006,19(4):16-17
气管切开易引起肺部感染是与病房环境、手术原因、病人的本身病情发展有关,特别是由于操作者吸痰不当等原因所致。加强病室的管理,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强调规范操作,如正确的吸痰方法和吸痰时机,能有效地控制病人肺部感染,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时干预,为下一步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2009年4月-2012年6月入住ICU因需创辅助呼吸机患医源性肺炎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定期予以痰培养+药敏,且对相应患者予以胸片检查;对患者的各种接触因素进行标本采集,以致病菌为线索,对诸因素进行评价,作出各因素对医源性肺炎的综合指数.结果 病原菌的种数随时间在不断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原菌的种数在不断增加,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90例,感染率达50.0%,时间主要在术后约6d,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采用logistic分析,发现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处的病原菌与患者肺部感染呈正相关,即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感染发生在氧管切开后约1周,感染以革兰性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以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为主,随时间延长,细菌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减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 2 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13例 ,每 4~ 6h采用套管内注入抗生素混合液 5~ 10ml,对照组 7例 ,采用传统方法行气管套管内滴药 ,即每 4~ 6h滴入抗生素溶液数滴[1] ,两组进行效果观察对比。结果 置管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缩短9 5d ,无发生肺部感染 ;白细胞下降至正常平均快 9d ,体温恢复正常平均快 9d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套管内较大量注药可促进患者将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发生 ,缩短了置管天数 ,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肺部感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年龄、意识障碍、球麻痹、基础心肺疾病等是脑梗死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1].一旦发生肺部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还增加了患者病死率[2].对于意识障碍排痰困难或不能自主排痰的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需行气管切开,以保证气道通畅、利于排痰,有助于感染的控制[3].气管切开后需要精心护理以减少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目前对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研究报道少见,2017年3月10号我科收治一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00例严重颅脑外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7-10月实行综合气道管理的患者50例为治疗组,2005年7-10月未实行综合气道管理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8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平均为(7.8±1.47)d,对照组22例发生肺部感染,14例得到控制,平均控制时间为(14.4±2.79)d。结论认真、科学、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保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建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及其感染的病原菌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2月-2007年5月58例ICU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占84.5%,痰液标本培养均检出病原菌,共检出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06株占76.3%,革兰阳性(G+)菌26株占18.7%,真菌7株占5%,其中29例患者痰培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居首位,占病原菌总数的20.7%,G-杆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多药耐药.结论 ICU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引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对166例患者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78.9%,大多数出现在气管切开后的3~6d,病死率显著高于无医院肺部感染者(P<0.05),普通病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CU(P<0.01),共培养出致病菌289株,革兰染色阴性(G-)杆菌占73.4%。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医院肺部感染与使用地塞米松、H2受体拮抗剂及酸泵抑制剂无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医院环境污染、G-杆菌感染相关;预防和治疗应立在早期1周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建立ICU,监控医院环境污染,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分析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目的:调查颅内血肿并脑疝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致部菌群及药敏情况。方法:对留置气管套管患者,出现痰多、黄,发热者行痰液采样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患者感染菌种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7.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3%,表皮葡萄球菌占14.1%,鲍曼不动杆菌占9.8%,革兰阴性菌敏感抗性不有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革兰阳性菌感染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利福平,结论:肺部感染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及时行痰液培养,合理选用抗生素,能迅速有效控制脑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提高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ICU对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老年患者囊上吸引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应用囊上吸引术及气管切开术常规护理措施32例(应用组);取同期36例传统气管切开术,应用气管切开术常规护理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切口感染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安全、快捷的人工气道建立技术,应用囊上持续吸引及气管切开术常规护理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尤其适用于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调查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收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236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6例神经外科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为16.53%;感染4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9.92%;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医院感染与患者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有关。结论加强ICU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抗菌药物应用有关的因素。方法收集神经外科2004年8月-2005年8月气管切开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乙组应用非头孢类抗菌药物,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口腔涂片或咽拭子涂片均查出真菌孢子或菌丝;记录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剂量、给药方法、种类、联合应用情况以及用药后患者病情及病程的变化过程。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种类、剂量、给药方法及联合应用对口咽部真菌感染均有影响。结论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种类越繁杂、多途径给药及联合用药都会增加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率的综合护理措施. 方法及时实施充分吸痰、气道湿化、胸部体疗、口腔护理、消毒隔离、营养支持等措施. 结果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由1990~1992年度的23.33%,逐渐下降到2000~2003年的3.53%. 结论充分吸痰、湿化气道及消毒隔离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该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实施护理管理措施,观察护理管理效果。结果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显效29例(72.50%),有效10例(25.00%),无效1例(2.50%),总有效率为97.50%。肺部感染1例(2.50%),气管食管瘘1例(2.50%),无窒息、皮下气肿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结论将护理管理措施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疼痛护理、改善环境和心理护理等,并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PSQI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影响ICU患者的睡眠因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