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枕颈部CT图像进行数据测量,分析颈椎病患者的寰枕和寰枢关节结构性变化以及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依据血压检测情况将颈椎病伴有高血压的2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颈椎病无高血压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颅底至C7椎体下缘。对原始图像应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测量寰枕关节:寰枕关节与中立位夹角(AOJNP)、双侧寰枕关节与中立位夹角差值(ADBOJNP)、头颅与水平位夹角(ASHP)、寰椎与水平位夹角(AAH)、头颅与寰椎夹角差值(ADSA);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ADI)、寰齿侧块间隙(LADI)、双侧齿突侧块间隙差值(VBLADI)、寰枢关节与中立位夹角(AAJNP)、双侧寰枢关节与中立位夹角差值(ADBAJNP)、枢椎与水平位夹角(AAHP)、寰枢椎夹角差值(ADAV)以及寰齿夹角(AOA)。结果:两组AAH、ADSA、ADI、AAJNP(左)、ADBAJNP以及AA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t=2.68,t=-2.27,t=2.023.81,t=2.28;P<0.05);两组AOJNP(左)、AOJNP(右)、ADBOJNP、ASHP、LADI(左)、LADI(右)、VBLADI、AAJNP(右)、ADAV以及A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寰枕关节紊乱后寰椎的后移位、左右旋转以及枕-寰-枢关节混合紊乱后寰椎的旋转会牵拉刺激到局部血压相关神经,引起血压升高,其中寰椎旋转错位的相关性最强。寰椎的侧屈及前后屈伸对血压变化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CT图像测量正常成人齿突偏移及双侧LADI不对称数据,获取其正常参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正常成人146例无寰枢关节病变的志愿者,男70例女76例,均行常规中立位螺旋CT扫描寰枢椎体,应用多平面重组(MPR)软件测量齿突生长偏移值(DO)、双侧LADI不对称值(即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VBLADI)。结果 正常成人齿状突生长偏移平均为0.256±0.444,偏移率:42.5%,最大偏移值:2mm;双侧LADI不对称值(VBLADI)平均为0.707±0.742,不对称发生率77.39%,其VBLADI大部分正常值范围为0.1~2.8mm。结论 标准中立位寰枢关节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能够全面观察寰枢椎影像解剖的结构,准确提供正常成人CT影像学的DO、VBLADI正常参考值数据,为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因常规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发现的寰椎椎动脉沟环患者48例,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进行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多方位显示寰椎结构形态及寰枢关节间隙,并探讨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48例寰椎椎动脉沟环患者中,右侧完整环型24例,孔径(6.59±0.50)mm,左侧完整环型36例,孔径(6.19±0.49)mm,右侧不完整环型24例,左侧不完整环型12例.30例诊断为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均有寰枢关节不稳及不同程度头颈转动性眩晕症状.结论 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寰椎后弓桥的解剖结构和测量寰椎椎动脉沟环的孔径,结合对枕颈失稳的判断,对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一种定点参照测量法在螺旋CT三维重建下测量寰枢椎椎弓根。方法56例18岁~75岁(平均40.3岁)正常成人寰枢关节,螺旋CT扫描并重建,模拟寰枢椎弓根钉植入,3D重建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定点测量法测量寰枢椎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高度、宽度、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椎根弓内斜角及上斜角;应用SPSS12.0软件对人正常状态下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平均值。正常寰枢关节寰椎椎弓高度(4.51±0.69)mm,上斜角7.00°±1.04°,内斜角13.93°±2.11°,椎弓根宽度(5.70±0.80)mm,长度(28.75±1.57)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20.17±1.83)mm;枢椎椎弓根高度(7.20±1.11)mm,上斜角25.00°±3.20°,内斜角24.49°±3.70°,椎弓根宽度(5.40±0.85)mm,长度(28.10±1.20)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19.44±1.32)mm。结论自行设计的定点参照测量法在CT三维重建下测量上颈椎椎弓根准确可靠,为临床上颈椎疾患诊治和手术设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解剖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颅颈交界区畸形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常规中立位X线、CT及MRI检查,它们各有利弊,并相互补充。动力位影像学检查作为常规中立位检查的重要补充,更进一步提高了寰枢椎脱位或颅颈失稳的诊出率,并动态的反映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和脊髓的受压情况,对指导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判断寰枢椎脱位的可复性,制定适宜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积极的推动了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治水平,并为人们更深入认识颅颈交界区畸形提供了新方法。据此,本文论述了动力位影像学检查在颅颈交界区畸形诊治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一种定点参照测量法在螺旋CT三维重建下测量寰枢椎椎弓根。方法56例18岁~75岁(平均40.3岁)正常成人寰枢关节.螺旋CT扫描并重建,模拟寰枢椎弓根钉植入,3D重建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定点测量法测量寰枢椎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高度、宽度、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椎根弓内斜角及上斜角;应用SPSS12.0软件对人正常状态下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平均值。正常寰枢关节寰椎椎弓高度(4.51±0.69)mm,上斜角7.00°±1.04°,内斜角13.93°±2.11°,椎弓根宽度(5.70±0.80)mm,长度(28.75±1.57)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20.17±1.83)mm;枢椎椎弓根高度(720±1.11)mm,上斜角25.00°±3.20°,内斜角24.49°±3.70°,椎弓根宽度(5.40±0.85)mm,长度(28.10±1.21)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19.44±1.32)mm.结论自行设计的定点参照测量法在CT三维重建下测量上颈椎椎弓根准确可靠,为临床上颈椎疾患诊治和手术设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解剖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昕  孙永强 《医药与保健》2014,(3):176+173-176
<正>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损伤,常会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在颈椎的损伤中约占10%左右,发病率约占颈椎损伤的10%。枢椎齿状突由于解剖结构特殊及其后方毗邻脊髓,临床上有发生延迟性或者急性颈脊髓损伤,一部分患者可能发生骨折不愈合,一系列症状的出现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废或者付出生命的代价。1齿状突的解剖特点枢椎齿状突是寰枢区的运动枢纽,其与寰椎前弓齿状突切迹构成的寰齿关节的旋转运动功能占整个颈椎旋转功能的  相似文献   

8.
张达志 《医疗装备》2010,23(1):28-3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回顾总结分析64例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破坏,关节囊钙化,关节腔积气、关节半脱住以及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等征象。结论:螺旋CT(MPR)技术可充分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充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体的头颅与颈部相连.与颅骨相连的颈椎第一节又称寰椎。第二节称抠椎。它们与其他的颈椎结构不太相同,均为环形。寰椎、枢椎和周围的韧带.构成了寰枢关节。寰枢关节的特点是活动度很大.头部旋转(摇头)功能的90%由它来完成。但灵活的关节往往不够稳定.加上小儿头部在身体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颈部肌肉比较薄弱.寰枢椎稳定性比大人更差。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退行性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是颈枕部疼痛、僵直和活动不灵,查体可有局部压痛及旋转受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寰枢椎的解剖、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诊断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床边摄影的方法。方法:对143例寰枢关节床边摄影的病人,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四种不同的投照方法进行摄片。结果:115例完整显示枢椎齿状突并清晰展示两侧块之间间隙,22例不完全显示,重拍6例。结论:寰枢关节床边摄影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投照方法,能较好地显示寰枢关节。  相似文献   

12.
本科于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不稳患者1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28~ 50(中位年龄39)岁.10例为车祸伤,3例为高处坠落伤,其中齿状突骨折4例,均为AdersonⅡ型骨折,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AdersonⅡ型)1例,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1例出现头晕、头痛,其中寰齿前间隙>5mm者4例,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根据寰枢椎移位情况决定牵引的方向和重量,一般牵引超过1周,重量2~5kg.首次牵引后1~3h复查床旁侧位X线片(图1),以后每日复查1次,根据复位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及角度:术前均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包括进钉点的选择、螺钉内倾角度和钉道长度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寰枢椎钛缆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术前做好颅骨牵引等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指导四肢功能锻炼,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手术或护理并发症。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寰枢椎钛缆固定手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效果良好,护士规范细密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16层螺旋CT表现以及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脑、鼻窦或鼻咽部16层螺旋CT(MSCT)扫描。其中颅脑检查123例、鼻窦检查47例、鼻咽部检查40例。将结果与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CT显示寰枢关节退性行变114例。寰枢关节的退变程度与临床枕颈区疼痛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P<0.05)。当年龄大于40岁以后,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病率和临床枕颈区疼痛症状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寰枢关节退行性变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步升高;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与枕颈区疼痛有明显的相关性;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不一定都引起枕颈区疼痛。  相似文献   

15.
曹静 《智慧健康》2022,(9):40-42
在人体的骨骼结构中,寰枢关节是上颈椎活动量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关节,而正是由于寰枢关节的这一特点致使寰枢关节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且很容易受到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致使寰枢关节产生脱位、骨折,且一旦寰枢关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患者的整个脊椎结构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通过对其解剖结构的分析及运动功能的分析加深国内对寰枢关节病理变化及相关疾病的认知,期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前路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Ⅱ型骨折12例,Ⅲ型骨折5例,伴寰枢关节前脱位。均行经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结果寰枢关节及骨折复位满意,动力位X线片显示无寰枢椎不稳。16例均达到齿状突骨性愈合,1例不愈合行二期寰枢关节融合。结论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贺伟浩  贡琪 《现代保健》2011,(32):91-9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上颈椎损伤患者,采用MSCT3~5mm扫描、1.0mm重建后作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结果上颈椎椎体骨折18例,其中齿状突骨折6例,环枢关节脱位7例,其中环齿关节脱位6例,单纯枢椎旋转脱位1例。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能明确显示上颈椎骨折、脱位情况,有助于临床及时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枢椎齿状突骨折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2例齿状突骨折的CT表现,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尖部骨折5例,基底部骨折20例,枢椎体部骨折7例。齿状突移位23例,寰椎异常旋转伴寰椎或枢椎骨折4例。讨论 车祸是导致齿状突骨折的最主要原因,CT扫描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是诊断本病的得力手段,诊断必须结合外伤史及其特有体征。  相似文献   

19.
赵磊  史秀明 《医疗装备》2011,24(12):3-3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左右斜位对观察椎间孔、椎弓根、小关节具有重要意义。常规体位多采用左右斜位45°投照,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发现下颌角经常与颈椎间孔重叠,仰卧、俯卧位角度不够,寰枢关节病变时旋转运动受限等原因椎间孔骨  相似文献   

20.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重建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21例,其中Ⅱ型齿状突骨折13例,齿状突不连5例,横韧带损伤3例.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共置入84枚螺钉,术中2枚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1%(18/21).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12.83±4.2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