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虹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0):12-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7例近三年来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术前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吴虹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0):12-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7例近三年来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术前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2010年7月89例采用同种六股异体肌腱,术中应用"二步法"定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3年,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正常,无撞击综合征发生,查体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阴性.按Lysholm评分,术前为(543±72)分,术后为(902±35)分.结论 关节镜下"二步法"定位,六股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膝关节稳定,不易松动,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使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手术,精心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会、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正确、规范、系统的康复锻炼。[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关心爱护和精心护理,使2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效果满意,Lysholm评分为(92.1±2.4)分。[结论]早期、正确系统的康复护理是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4 9例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中 1/ 3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 ,随访 2年以上纳入分析。采用Lysholm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 (IKDC)分级评估标准和AKT - 10 0 0关节测量仪测定稳定性评价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 32 .6个月 ,Lysholm关节评分由术前 6 2分提高到术后 94分 ,优良率为 93.8%。IKDC功能评价 2 4例 (4 9% )正常 ,2 2例(4 5 % )基本正常 ,3例 (6 % )异常。KT - 10 0 0测定优 39例 (79.6 % ) ,良 10例 (2 0 .4 % ) ,平均移动度 1.9mm。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能早期康复锻炼 ,稳定性好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一次性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5月,对11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跟腱移植一次性手术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4例问卷式随访,7例门诊定期随诊,随访时间12~23个月。本组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优良8例,中3例。结论选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一次性手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创伤小、疗程短、恢复快,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或异体肌腱同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ACL、PCL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应用自体或异体肌腱同期重建膝关节ACL、PCL,合并膝内、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在重建的同时进行修整,随访期间根据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18~ 30个月,平均24个月.患者在0°和20°应力测试时稳定性均完全恢复.28例患者入院时IKDC评分均显著异常,术后随访正常18例(占64.3%,18/28),接近正常8例(占28.6%,8/28),异常2例(占7.1%,2/28).28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46.7±4.2)分,最后一次随访时为(89.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3,P<0.01).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关节镜下同期重建ACL、PCL具有损伤小、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关节粘连率低,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选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一次性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5年5月,对11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跟腱移植一次性手术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4例问卷式随访,7例门诊定期随诊,随访时间12~23个月.本组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优良8例,中3例.结论 选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一次性手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创伤小、疗程短、恢复快,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可行性、方法及优点。方法1998年10月~2004年10月,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82例。男57例,女25例。关节镜下均证实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取全长半腱肌,分四股,在关节镜下进行重建缝合板盘固定。结果平均随访31个月,67例关节不稳、假交锁症状消失;15例偶有打软腿。术前57例有关节痛、肿,31例恢复,18例有改善,8例仍存在。运动范围平均108°,X线见固定板盘位置均好,无内侧不稳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具有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后交叉韧带(PCL)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16例(16膝)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关节镜下对原PCL残端不做切除,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两切口法,单柬重建PCL,采用悬吊钢板和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复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 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4个月,平均(7.4±2.1)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1.3±8.7)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1.7±6.3)分(P<0.05).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9膝、显著异常(D级)7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11膝、接近正常(B级)5膝.16例患者均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PCL重建术对关节内干扰小,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手术操作简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患者,观察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转归,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ESR、 CRP、体温明显下降(P <0.05);2例病例未能保留住重建韧带,2例出现术后关节僵硬,其余16例Lysholm评分为(93.2±2.4)分,膝关节活动度120°~135°,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阴性。结论及时发现并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及积极的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置管引流冲洗,对于大多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临床医生使用模具进行关节镜手术训练的分析,评估教学效果,提高临床医生的关节镜手术技能。方法78名学员参加培训,在膝关节镜手术教学中分别采用手术示教和模具教学2种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操作测试和随访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模具组测试时间为(337.5±37.O)s,非模具组测试时间为(405.0±44.9)s,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调查显示手术示教对半月板成形帮助最大,模具示教对三角技术帮助最大。结论模具结合传统手术示教取得了优于单纯手术示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中不同股骨侧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及对膝关节国际膝部文件委员会(IKDC)评分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经自体腘绳肌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Rigidfix系统固定,对照组给予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肩锁关节周围韧带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来判断各相关韧带在维持肩锁关节稳定方面的作用,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解剖新鲜成人肩锁关节标本16个,随机分为两组,A组保留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B组仅保留肩锁韧带,比较两组之间承受拉力的差别。结果 A组拉力平均值为618.10N,B组拉力平均值为567.97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锁韧带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喙锁韧带,说明就肩锁关节的稳定性而言肩锁韧带远较喙锁韧带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肩锁关节周围韧带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来判断各相关韧带在维持肩锁关节稳定方面的作用,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解剖新鲜成人肩锁关节标本16个,随机分为两组,A组保留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B组仅保留肩锁韧带,比较两组之间承受拉力的差别。结果A组拉力平均值为618.10N,B组拉力平均值为567.97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肩锁韧带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喙锁韧带,说明就肩锁关节的稳定性而言肩锁韧带远较喙锁韧带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我院接受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25例,术前、术后进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KT-2000在134N下30度、90度位测量膝关节前后位移度,并根据患者膝关节伸直情况分为受限组和正常组,根据屈膝30度位KT-2000测量膝关节前后位移分为〈3mtn组和〉13rain组。测量股骨骨道中心相对于Blumensaat’s线水平股骨外踝长度和高度的比例(方法1)和骨道中心相对于Blumensaat’s线长度的比例(方法2).比较两组的骨道位置。结果患者术后IKDC、Lyshohn、Tegner、134N屈膝30度和90度下的KT-2000评分较之术前明显升高,P〈O.01,有统计学意义。在方法1测量下,正常组与受限组、〈3mlTl组和≥3mm组的骨道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方法2下,正常组与受限组、〈3mm组和≥3mm组的骨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稳定性,x线可较好地反映骨道位置。较理想的骨道位置以x线侧位片上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5%左右。  相似文献   

17.
王光明  成毅  胡克亮 《现代保健》2014,(32):122-125
目的: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与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两种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及自体颅骨两种材料用于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体颅骨组66例,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108例。结果:自体颅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塑形满意度为95.4%;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2%,塑形满意度8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塑形满意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组塑形满意度高于数字化三维钛网组。结论:超低温保存下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并发症少、塑形满意高,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3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医护一体化护理)与对照组(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 Kujala评分、自护能力各项评分、 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改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