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献国  余国伟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6):657-658,663
随着对癌变细胞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研究方法学的不断提高 ,有关肿瘤细胞核内成份 ,尤其是DNA质、量的改变与肿瘤学关系已受到高度重视 ,普遍认为DNA倍体的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并且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DNA分析既可做前瞻性研究 ,又可作回顾性分析 ,在肿瘤研究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1 细胞DNA含量分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DNA含量在细胞内所有参量中比较恒定 ,在人类体细胞中 ,除了肝脏、心肌和男性生殖细胞外 ,一般都有严格恒定的二倍体细胞DNA含量[1]…  相似文献   

2.
原志庆  赵卫 《肿瘤》1996,16(3):428-430
随着恶性肿瘤DNA倍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有关肿瘤DNA倍体类型以及与临床病理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尚存在着诸多不相一致之处「‘-‘1。据此,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DNA倍体异质性(DNApl。idheterogeneity)的概念,并发现肾癌[‘]、肠癌、[‘精癌[’]、肺癌[’]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瘤体内的DNA倍体类型在不同部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异质现象。但尚未见到对倍体异质性肿瘤(P10idheterogeneitytumor,PHT)的类型及其瘤体内异倍体(aneu-P10idy,AN)亚群分布特征的报道。本研究旨在对80例中晚期食管癌标本的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食管癌进行DNA倍体异质性测定,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ICM癌细胞DNA图像分析系统测定60例食管癌归档标本。结果 在60例食管癌中DNA异质性肿瘤检出率为22例,占36.6%,非异质性肿瘤38例,占63.3%,异倍体检出率为93%。22例异质性肿瘤中术后生存期有18例<1年,4例≥5年;在38例非异质性肿瘤中有10例<1年,28例≥5年。结论 食管癌倍体异质性肿瘤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非异质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倍体异质性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测量术(FCM)对30例食管癌患者150份样品进行了DNA倍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癌中心灶DNA倍性异质体的检出率为53.3%。DNA倍性异质体和同质体患者癌中心灶和癌旁粘膜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均明显不同。患者癌中心灶倍性异质体的检出率随癌组织分级、肿瘤体积和癌细胞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r>r0.05)。DNA倍性异质体患者的存活时间显著短于同质体患者(P<0.05);而异质体患者的死亡率却显著高于同质体患者(P<0.05)。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癌和癌旁组织DNA含量、细胞周期分布与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40例食管癌、癌旁组织、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细胞的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率(SPF)、异倍体率。结果:癌灶中心组织DI、SPF、异倍体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DI、SPF、异倍体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结论:DNA含量、异倍体率与癌中心灶密切相关,SPF可作为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的一个参数。DI、SPF、异倍体率与患的临床信息结合,将有助于食管癌患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食管癌放疗前后DNA含量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评价食管癌治疗后生存率。方法 对52例可根治的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行术前放疗,并行根治性切除术。两野对穿照射,肿瘤剂量30~40Gy/15~20次,3~4周,ICM分析DNA倍体和DNA含量。结果 放疗前、后异倍体率分别为89.4%和76.7%;放疗后DNA倍体和DNA含量对预后均有明显影响(P=0.01);放疗使DNA含量明显下降(P=  相似文献   

7.
DNA含量分析与脑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肿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因其部位的特殊性,脑肿瘤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恶性胶质瘤是人类预后最差的几种肿瘤之一,了解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的重要环节。现已证明,细胞DNA含量可以反映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对肿瘤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动力学进行分析,可获得单纯形态学观察难以得到的信息,它作为定量病理学研究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传统的病理学研究手段,而且更进一步把肿瘤病理学研究提高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此技术在肿瘤的诊断,观察肿瘤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敏感性,判断预后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1],本文仅对其在脑肿瘤中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2007年4月2013年8月,我们将9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术中胸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及DNA倍体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我科2007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男性为71例,女性为25例,平均年龄为62.9岁。行左颈左胸二切口57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21例,右胸腹正中二切口8例,单纯左开胸10例。1.2仪器和试剂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CKMAN COULTER公司产品,DNA stain kit为美国BCKMAN COULTER公司产品,免洗溶血素。1.3方法  相似文献   

9.
ax和bcl-2是一对作用相反的凋亡促进和抑制基因,它们之间的平衡失控可能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DNA倍体异常在人体多种肿瘤中被认为是重要的预后参数.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70例食管鳞癌和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凋亡基因 bax和bcl-2蛋白和DNA倍体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前细胞DNA含量及多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uo L  Lin P  Qi F  Zhang L  Guo J  Liu J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30-33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改变及早期癌变机理。方法 自食管癌高发区采集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碘化丙啶(propidium lodide,PI)染色进行DNA含量及倍体测定;对各基因蛋白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DNA含量在癌形成时明显增高,二倍体细胞显著减少,而异倍体细胞明显增多,在癌细胞组异倍体率为84.2%;同时p53蛋白有明显积聚,而抑癌基因p16有明显缺失。在癌细胞组p53及cyclin D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为100%(5/5、6/6)。结论 在癌形成早期,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癌基因cyclin D1表达增高,抑癌基因p16缺失及p53蛋白积聚。食管上皮癌形成时已有多个分子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丁志杰  单吉贤  徐惠绵  王舒宝 《肿瘤》2004,24(4):392-395
目的检测直肠癌组织中DNA含量、细胞增殖活性并以此探讨直肠癌远端肠管及直肠系膜的切除范围.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8例直肠癌手术标本的癌组织、远端3 cm、5 cm处肠管及相应的3~5 cm、>5 cm处直肠系膜和正常组织中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和S期细胞百分比(SPF)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织间差异.结果癌组织、癌远端3 cm肠管中异倍体率显著高于癌远端5 cm肠管及正常组织(P<0.05),癌远端3 cm肠管与癌组织、癌远端5 cm肠管与正常组织间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癌组织中PI及SPF显著高于癌远端3 cm、5 cm肠管及相应直肠系膜和正常组织(P<0.05).癌远端3cm、5 cm肠管中PI及SPF高于正常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组织、癌远端3~5 cm、>5 cm处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及PI、SPF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远端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高于癌组织,但无显著差异;不同范围内的远端系膜中异倍体率、PI及SPF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远端3 cm肠管中存在着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异常改变,具有恶变倾向,手术时应予以切除.直肠癌远端3~5 cm、>5 cm处直肠系膜中也存在着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异常改变,呈现出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直肠癌外科治疗时有必要切除癌远端5 cm以上的直肠系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DNA含量、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及多个相关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碘化丙啶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与正常黏膜和非典型增生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明显增高,异倍体细胞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显著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组织;cyclinE、cdk2、p53、E2F基因蛋白过表达,两两之间皆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抑癌基因p21WAF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其余基因蛋白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 结论 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细胞周期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3.
Du Y  Wang XL  Wu GX  Wang YJ  Yang HC  Zuo LF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0):612-61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E、cyclin D1、CDK4和D27在食管癌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clin E、cyclin D1、CDK4和p27的表达强弱进仃定量检测,结果 用荧光指数F1表示。结果 cyclin E、cyclin D1和CDK4在低分化型鳞癌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分化型鳞癌(P值分别为0.0275,0.0001和0.0174);而p27在低分化型鳞癌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分化型鳞癌(P=0.0042)。cyclin D1与cyolin E,cyclin D1与CDK4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cyclin D1与p27呈显著负相关。4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 cyclhi E、cyclin D1、CDK4和p27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密切相关;正负性细胞周期调控蚩白表达的失衡是导致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痰液细胞DNA含量分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痰液细胞DNA含量分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44例患者 ( 2 9例肺癌、1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 )痰液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 ,并与痰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作比较。对痰细胞学阴性而DNA含量分析阳性的对照患者组织切片行 p5 3、PCNA、Ki67免疫组化分析。 结果 以最后病理诊断为标准 ,肺癌患者异倍体检出的敏感性为 82 .8%,显著高于痰细胞学的敏感性 ( 2 7.6%) (P <0 .0 0 5 ) ;肺癌晚期异倍体阳性率高于早期肺癌 ( 87.5 %比 76.9%,P <0 .0 0 2 5 ) ,其中 1例肺癌患者提前临床 10月检出异倍体。部分炎性假瘤及结核球患者痰标本检出异倍体 ,其相应的组织切片PCNA、Ki67免疫组化染色亦阳性。结论 痰液细胞DNA含量分析是肺癌诊断有效的辅助方法 ,可能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部分炎性假瘤及结核球存在细胞增殖异常  相似文献   

15.
癌旁组织增殖特性的流式细胞测量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用流式细胞测量术对304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癌旁组织增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癌旁组织S期细胞比率(SPF)和超二倍体细胞比率(>2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1),与癌中心灶十分接近。癌旁组织的DNA倍体类型不同,其>2C%明显不同,异倍体者显著高于二倍体(P<0.05);癌旁组织倍体类型对其SPF影响不明显。癌中心灶DNA倍体类型对癌旁组织的>2C%和SPF未见明显影响。随肿瘤体积增大,癌旁组织的SPF有逐渐减低的倾向,其中肝癌旁组织表现最明显(R=-0.968,R>R0.01);随肿瘤增大,癌旁组织超四倍体细胞比率(>4C%)呈递增的变化(R=0.84,R>R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DNA异倍体和RNA含量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62例随访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结果 术后生存5年以上患者的DNA异倍体78.1%(25/32),RNA含量为20.53±4.21。术后半年内死亡者DNA为93.3% (28/30),RNA含量为24.84±6.35,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DNA异倍体和RNA含量与病期、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DNA和RNA测定是判断食管鳞癌病期、恶性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表2 食管癌不同病期与DNA和RNA含量的关系生存时间(年) 病期 例数 DNA2C An %RNA含量(x±s)> 5 Ⅰ 3 2 1 50 10.61±0.24Ⅱ 19 4 15 78.9 21.56±3.41Ⅲ 8 1 7 87.5 23.98±2.11Ⅳ 2 0 2 100 26.12±1.56< 0.5 Ⅰ 0 0 0Ⅱ 11 1 10 90.9 23.45±4.27Ⅲ 13 1 12 92.3 24.76±2.87Ⅳ 6 0 6 100 27.31±2.56表3 食管鳞病分化程度与DNA和RNA含量的关系生存时间(年) 分化 例数 DNA2C An %RNA含量(x±s)> 5 Ⅰ 5 3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流式细胞检测了36例食管癌切除标本的DNA含量,结果发现,DNA倍体水平差异较大,范围为1.68C~8.16C,大多数食管癌为非整倍体DNA含量,其中少数病人在同一标本中同时发现两种不同的非整倍体。而且,食管癌细胞的DNA含量和肿瘤病变长度、局部淋巴结转移、食管外侵犯以及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以二倍体肿瘤预后较好,且病理分化较高。而非整倍体肿瘤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食管鳞癌DNA和R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食管鳞癌DNA异倍体和RNA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40例食管鳞癌石蜡标本进行研究。结果:食管鳞癌DNA异倍体检出率为90%(126/140),RNA含量为21.85±6.90,DNA异倍体和RNA含量与病期、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提示DNA和RNA含量测定有助于判断食管鳞癌患者的病期、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术后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