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祥副 《华北国防医药》2003,15(4):291-291,292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 ,易误诊。韶关市 1995年 11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川崎病 5 5例 ,其中误诊5 0例 ,误诊率达 91%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5例 ,男 4 0例 ,女 15例 ;年龄 6个月~ 13岁 ,≤ 3岁 35例 ,>3岁 2 0例。1 2 临床表现  5 5例均伴有发热 ,多为持续高热 ,热程最短 4天 ,最长 2 9天 ,其中 >12天 2 3例 ,≤ 12天 32例 ;皮疹为猩红热样、麻疹样、幼儿急疹、多形红斑型等 ,多于病程 2~ 4天出疹 ,持续 1~ 10天消退。 5 0例球结膜网状充血、杨…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川崎病 10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4个月~ 5岁 ,<6个月 3例 ,~ 1岁 3例 ,~ 3岁 2例 ,~ 5岁 2例。入院时病程 1~10天。均符合 1984年日本 MCL S研究会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1 ] 。1.2 临床特征与误诊 :均有发热 ,热程 5天以上 ;口唇潮红、皲裂及杨梅舌 9例 (90 % ) ,且均在病程 2~ 5天内出现 ;眼球结膜充血 8例 (80 % ) ;多形性红斑皮疹 7例 (70 % ) ;急性淋巴结肿大 6例 (6 0 % ) ;手足背硬性水肿 5例 (5 0 % ) ;指(趾 )端和甲床交界处有片状、…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可引起多脏器受累,以心血管病变最为严重。我院自1998年1月~2 0 0 3年9月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5 7例,其中有36例(占2 2 9% )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6例患儿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19例,占5 2 8% ;女17例,占4 7 2 %。年龄在10个月~8岁之间,其中3岁以下2 4例,占6 6 7%。具体例数见表1。表1 36例患儿年龄及性别资料10个月~3岁~6岁~8岁合计男162 119女87 2 17合计2…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由于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为提高诊疗水平,进一步积累临床诊治经验,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住院55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住我院儿科55例川崎病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典型病例45例,不典型病例10例。男36例,女19例。发病年龄<1岁24例,1~3岁21例,3~5岁5例,>5岁5例;临床表现:55例患儿均有发热,双眼球结膜充血52例,口腔改变49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7例,指趾膜状脱皮42例,皮疹4…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属一种急性发热性多系统性疾病,由于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常见,故日益受到重视。为减少误诊,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1995年至2003年诊治的31例川崎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共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2岁,1~3岁21例,大于3岁9例,平均2·5岁。四季均有发病,以4~6月相对较多。1·2临床表现:31例患儿均有发热,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平均发热8天。全部病例均有皮疹,皮疹于发热后1~7天出现,形态不一,婴幼儿以麻疹样皮疹多见,持续5~6天;手足硬肿29例;唇红皲裂2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8…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我院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108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D-二聚体、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8例川崎病患儿为KD组,男67例,女41例,男女比例1.63∶1;年龄5个月~10岁,其中5个月~3岁61例,~5岁33例,~10岁14例。108例中冠脉病变27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24例,冠状动脉瘤3例。诊断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8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和对症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均有发热症状,白细胞(WBC)、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高于参考范围,其中球结膜充血15例(53.57%)、伴有手足硬肿12例(42.86%)、阴囊红肿10例(35.71%)、杨梅舌9例(32.14%)、冠状动脉扩张8例(28.57%)、皮疹7例(25.00%)、趾/指端脱皮5例(17.86%)、颈淋巴结肿大4例(14.29%)。治疗后患儿均治愈出院,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WBC、ESR、CRP均降至参考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川崎病易漏诊或误诊,如在发热症状之外出现手足硬肿、阴囊红肿、趾/指端脱皮、球结膜充血、杨梅舌、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及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可能为不典型川崎病,结合WBC、ESR、CRP、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早期确诊。早期积极对症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我院 1986年— 1999年 ,共收治川崎病 (KD) 6 4例 ,其中误诊 2 8例 ,误诊率为 4 3.8%。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中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6个月~ 8岁 ,<1岁 16例 ,~ 5岁 8例 ,~ 8岁 4例。入院前病程最短 2 d,最长 10 d,平均 6 d,其中≤ 5 d15例。1.2 临床表现 :1全部均有发热 ,为 38.5℃以上的弛张热或稽留热 ,抗生素治疗无效 ;2均有结膜充血 ,口唇皲裂 12例 (42 .9% ) ,咽扁桃体肿大 10例 (35 .7% ) ;3手足硬性水肿 2 5例 (89.3% ) ;4颈部淋巴结肿大 8例 (2 8.6 % ) ,有 2例淋巴结直径 >1.5 cm…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为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口服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1],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为提高川崎病诊断水平,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科住院的川崎病患儿52例的病历资料。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2例病例均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1]。3~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本文仅就8例川崎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8月,最大5岁,≤3岁5例,>3岁3例。2 临床表现 8例均以发热起病,热程长,入院时发热已5~14天,平均9.5天。7例有全身一过性多形性皮疹,其中5例为红色斑丘疹,1例呈粟粒样皮疹,1例呈猩红热样皮疹;最短于发病当天出疹,最长于第10天,平均4天;皮疹持续时间最短2天,最长9天。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6例(耳后1例,颈部2例,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因其容易诱发冠状动脉损害而受到人们重视。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小儿不完全川崎病48例,现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中男29例,女19例,男:女为1.52:1;年龄5个月至10岁,平均3岁;≤1岁6例(12.5%),  相似文献   

12.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主要在婴儿和儿童发病。患儿15%~25%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并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我们自1994年1月~1997年6月收治的19例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本组男11例,女8例,发病年龄3个月1例,1~3岁14例,4~13岁4例。四季均可发病,春季为多。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眼结合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手足背硬性浮肿,颈部淋巴结肿大,具有6项主要指标者11例占57%,5项  相似文献   

13.
非典型川崎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娣 《中国医药》2007,2(11):650-651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KD)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6年住院的43例川崎病患儿,并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典型川崎病组(25例)和非典型川崎病组(1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的损害情况。结果典型川崎病组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淋巴结肿大、指趾端脱皮均达80%-90%;非典型川崎病组最常见为皮疹,其次为唇红皲裂及手足硬肿脱皮,球结膜充血相对少见,颈淋巴结肿大最少见,主要症状中具备4项有9例(50%),3项有6例(30%);冠状动脉损害7例,其中典型川崎病组5例,非典型川崎病组2例。结论非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有不完全相同的临床表现,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2~4岁,以男孩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我国以7-9月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10年间本科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病例,以加强对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认识,早期诊断。10例患者中,在疾病早期(1~10d)具有4项主要临床表现3例、3项主要临床表现5例、2项主要临床表现2例,在病程恢复期具有5项主要临床表现7例,其余3例虽然仅有4项主要临床表现,但二维超声心动图出现改变,达到川崎病诊断标准。对于非典型川崎病早期临床表现具有充分认识,对病情进行连续评估、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早期确诊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正>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1967年日本川崎首先报道,其病因、发病机制不明,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1]。但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为提高对本病认识减少误诊,现选取25例儿童KD临床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患儿男15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3∶2;发病年龄6个月~5.3岁,平均年龄2.5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20例小儿川崎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川崎病均有发热,出现皮疹14例,球结膜充血1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6例,唇及口腔改变16例,手足症状14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5例,血白细胞升高20例,血沉增快20例,CRP升高19例,心肌酶异常10例,谷丙转氨酶异常2例,血清低蛋白血症4例,心包积液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川崎病具有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特点,在临床中,不完全川崎病多见,需密切观察、全面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目前临床应用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显著疗效,本文就两种不同方法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本文收集44例住院KD患儿,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3月~7岁10个月,其中≤4岁32例,>4岁12例,均为发病7天内诊治.根据日本川崎病研究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川崎病.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病因尚不清楚,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各脏器均可受累。但以心血管病变最为严重,多见于婴幼儿。现就我院1985~1988年收治的16例川崎病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男性10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1.7:1;  相似文献   

20.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 S) ,又称川崎病 (KD)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其特征为发热 ,黏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 ,心血管受累最著 ,早期包括全心炎、冠状动脉炎及动脉瘤 ,后期表现为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治疗常采用阿司匹林、维生素 E,同时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现将1996年~ 2 0 0 0年收治的 5 9例川崎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9例系 1996年~ 2 0 0 0年收治病例 ,均符合 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