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赖东兰  江美容  李宜瑞 《新中医》2018,50(8):205-208
熊应雄所著《小儿推拿广意》为儿科推拿法中之要籍,其在诊断方面尤重视形、色望诊;在治疗方面倡导小儿推拿,新增了坎宫、走马、膀胱等推拿特定穴位及其推拿手法,规范了"推拿面部次第"和"推拿手部次第"等推拿次序,扩大了除惊风以外的儿科各疾病适应症;熊氏在临证中重视辨证论治,既推崇小儿推拿,同时不偏废方药;并注重小儿的鞠育和调护在儿科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小儿推拿广意》为小儿推拿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学术思想对儿科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失眠的根本病机为阳不入阴,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肺、肾关系密切,先天禀赋、个性特征、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病理产物等均为发病的相关因素,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失常、气血亏虚等均是其重要病机。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单纯推拿疗法(循经推拿疗法、点穴推拿疗法、腹部推拿疗法等)、推拿联合针刺疗法、推拿联合中药、推拿联合拔罐、推拿联合其他疗法等。推拿治疗失眠仍存在以下不足:(1)手法、穴位、治疗部位的选择繁杂不一,难以对不同手法以及不同穴位的疗效进行比较;(2)手法的力度、频率、刺激量没有统一的标准;(3)采用的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多为临床主观评价量表,缺少客观指标证据;(4)缺少病例回访报道,对推拿有无长期疗效、复发率高低研究较少;(5)缺少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对照试验;(6)缺少高质量外文文献,国外多将推拿作为失眠的补充疗法,相关研究较少,中文文献多注重研究推拿对失眠的有效性,对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3.
推拿的质量控制与规范化是中医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专业术语不统一、手法操作无统一标准等问题阻碍了推拿的传承与发展。推拿缺乏质量控制和规范,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为探索推拿质量控制与规范化的新思路,本文从量化相关参数、规范科研方法、建立相关数据库、编制临床指南、规范推拿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推拿手法技能在推拿医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推拿手法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推拿的疗效。然而,很多初学者不重视推拿手法技能的提高,只是学会了动作形态,并未达到深透的水平。笔者从加强功法训练,详细讲解,演练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沙袋练习、实践操作、推拿手法测定仪测定、推拿手法技能比赛、增强学生对推拿兴趣的培养等7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打开推拿手法技能不高的窘境,给教学改革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艾灸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儿推拿结合艾灸治疗28例肺卫不固型小儿汗症患儿,推拿隔日一次,艾灸隔三日一次,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推拿配合艾灸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的总有效率为92.85%。结论:推拿配合艾灸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采用腹部推拿六法结合四肢推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20例,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以腹部推拿六法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将30只失血性家兔随机分为推拿Ⅰ组(强刺激手法推拿合谷穴,连续推拿六次)、推拿Ⅱ组(推拿一次)和对照组(不推拿),观察推拿对血压的影响,结果提示:推拿合谷穴有明显的升压作用;推拿次数多,血压上升幅度大且平稳,一旦下降,速度也较缓慢。  相似文献   

8.
刘珊珊 《河南中医》2015,35(2):401-403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取穴少而精,一般不超过3~5个穴,擅长用独穴;推拿时间长;推拿速度快,手法轻重适当;手法简练实用。三字经派手法主要有推、揉、捣、掐、拿、运、分、合八种,但同其他派别一样也要求均匀、深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配穴,擅用清法与补法。对于小儿腹泻,清补大肠和平补脾是主要的手法。对于大便呈水状的泄泻—寒泻,加利小便手法效果显著。在推拿治疗的过程中配合脏腑图推拿效果更佳。脏腑图推拿可以整体调理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陈宇清为河南已故著名推拿医师,其代表性著作为《新推拿法》《新推拿十八法详解》《胃病推拿法》《新推拿医案辑要》等。陈宇清在临床中遵古而不泥古,创新性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究推拿治病的机制,同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创推拿法、按摩法、拍法、打法、迭法、摩法、揉法、掐法、点法、搓法、压法、捵法、运法、捻法、抄法、法、分法、合法18种推拿手法~([1]),其中捵法是陈宇清推拿十八法中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手法。陈宇清主张推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发热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发热腹泻患儿采用捏脊疗法,重按揉长强穴、大椎穴,每日1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而对照组采用对症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在退热时间(p〈0.05)上,还是总有效率(p〈0.05)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发热性腹泻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医学心悟》的作者程国彭/程钟龄是清代名医,他在书序中写到医学“此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同样推拿这门医术入门虽易,想学精达到触而知之,望而知之这种境界是非要下番功夫的。他还写到:“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齐全,犹未知也”,推拿领域同其它门类一样是不断发展的,创新的,这就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投入毕生的精力。下面就我个人这十余年学习推拿的经历,讲一下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经过20年的临床按摩研究,发现如果将按摩精确化、程序化,则按摩能应用人体极先进的细胞单元处理技术是现在医学尚未认识的.笔者创造疼痛体征判断法应用于按摩时,发现能激活人体细胞处理机转,经过许多年上万例的随访判断观察,将当今被医学认为原因不明的成年人数以百计,认为难以治疗的如全身范围的肌肉、肌腱、关节痛,甚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病症都套逆转病情使之好转,面对这样的效果,简化自己的操作方法,即将传统的静态按摩法改为动态按摩法,于是取得医学不可能取得的疗效,如能推广这些措施,新的按摩将会领导医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派众多,流派林立,是中医推拿学发展史上鲜明的一种文化现象。推拿各学术流派既互相争鸣,又互相渗透与取长补短,从而深化了对中医推拿理论的认识,补充与完善了推拿理论体系,提高了中医推拿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因而也促进了中医推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医学领域中,西医仍然保持着其领先主导地位,但是,中医以其急速的发展趋势在医学的领域有了自己的一片天.这与现在的中医工作者的努力关系,正是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才有了中医的今天.我们中医学院的学生是祖国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应该努力学习中医的文化理论体系,熟练地掌握好针灸推拿的临床技能,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推拿疗法和针灸疗法一样,也是以中医基本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的一门学科.在推拿临床中,要想提高临床疗效,必须做到治神,即在诊病时需"察神",推拿施术时需"守神",治疗后需让患者"养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予以推拿结合康复训练疗法;于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的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和穴位按摩的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顺产、体重正常,阿氏评分10分的健康新生儿200例.随机选择1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进行抚触和穴位按摩;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食欲强、哭闹少、睡眠时间长、不爱生病.在新生儿出后28天,通过临床标准测量显示:身长、体重、头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和穴位按摩,能增进亲子感情、能安抚新生儿不良情绪、增强新生儿的食欲、增加新生儿的睡眠、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和应激力,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也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本文就作者多年来针灸教学的体会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面瘫又称口眼喁斜和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周围性面瘫系因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所引起面部表情肌瘫痪,亦称贝耳(Bell)氏麻痹。中枢性面瘫主要由颅内病变而致缺血、出血引起的后遗症。笔者以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为主,同时依症情辅以益气活血祛风内服汤药,具有见效快,疗程短,费用少,疗效好的优点。且不用打针,无痛苦,无副作用,易为面瘫患者接受,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