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住院患者颅脑伤伤情特点,为地震所致颅脑伤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创伤数据库系统>V3.0软件系统对颅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颅脑伤患者899例.致伤原因以钝器伤为主.损伤部位以头皮为主(72.56%).颅脑AIS评分1分者624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711例次,以胫骨骨折为主.手术治疗198例,以头皮清创缝合术最多.结论 颅脑伤多以轻度损伤为主,可能是由于大批重症颅脑伤员现场死亡或因救治不及时死亡,应提高地震所致颅脑伤的早期救治水平和加强灾害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后,不同受灾地区地震伤员的伤情分析,探讨伤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地域性特点,为地震灾害发生后,不同地区配置救援人员和物资准备提供参考.方法 以汶川大地震后3周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接收的伤员病情为资料,回顾性地分析受灾地区和伤情类型和严重程度、受伤部位的关系.结果 地震带的伤员中重伤患者比例大于周边地区的伤员(57.3%与45.1%,P=0.000),轻伤患者比例则低于周边地区的伤员(41.7%与54.0%,P=0.000).重伤患者中,地震带伤员中腹部受伤比例大于周边地区(7%与2.2%,P=0.016),四肢受伤比例则较小(24.5%与32%,P=0.041).结论 汶川地震中,地震区重伤患者较周边地区多,而在重伤患者中,地震区腹部外伤多,周边地区四肢外伤多.在配置灾害医疗救援人力与物资时,应考虑伤情的地域性,根据不同地域的伤情特色,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玉树与汶川地震伤病员信息特征,并对两地区伤员、不同性别玉树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情况进行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分别查阅地震伤病员病案并填写调查表。运用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所有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玉树伤员截肢率0.76%(3/393),瘫痪率1.53%(6/393),高原反应占收治伤病员人数的14.38%(66/459);汶川伤员截肢率1.96%(34/1739),瘫痪率0.69%(12/1739),无高原反应。骨折患者玉树占收治伤员人数的49.36%(194/393);汶川占49.86%(867/1739)。其中,玉树和汶川地震伤员均以四肢骨折人数居多。玉树与汶川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排除高原反应患者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21,P=0.000)。不同性别玉树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排除高原反应患者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37,P=0.236)。结论根据灾区自然、地理等条件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做好人员和物资储备,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保证医疗救援的时效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12汶川地震伤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伤员收容和医疗救治特点。方法通过病案查阅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回顾成都军区总医院2008年5月12日-28日救治的1 070例地震伤员临床流行病学特点、震后伤员就诊时间分布特点以及入院后救治措施和患者预后等。结果震后48h内入院人数达692例,占入院总数的64.7%。骨科伤员710例,占总伤员数的66.4%,其中最常见的为四肢骨折(371,34.7%)、软组织伤(191,17.9%)、脊柱骨折(122,11.4%)、骨盆骨折(49,4.6%)及挤压综合征(CS)(17,1.6%)。1 070例中死亡5例(0.5%),其中挤压综合征3例,腹部损伤伴失血性休克1例,地震相关非创伤性疾病(心肌梗死)1例。结论地震伤员中骨科伤为最主要伤型;地震后24-48h运送至医院就诊的伤员最多。挤压综合征患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焦虑抑郁症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的焦虑抑郁症状。方法以经历了“5.12”汶川地震的84名受灾群众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其焦虑和抑郁症状情况,并分析高度应急状态下的焦虑和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受灾群众焦虑得分(标准分)为45.36±14.15,症状分级6人中度焦虑,12人重度焦虑,阳性率为21.43%;抑郁得分(标准分)为54.43±15.22,症状分级有12人轻度抑郁,24人中度抑郁,18人重度抑郁,阳性率为64.29%。而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间焦虑与抑郁得分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调查的受灾群众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都比较严重,因此有必要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救援人员焦虑抑郁症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参与抗战救灾人员的焦虑抑郁症状。方法以参与“5.12”汶川地震救援的43名海南第一批边防武警战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其焦虑和抑郁症状情况,并分析高度应急状态下的焦虑和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救援人员焦虑得分(标准分)为37.56±7.08,症状分级全部正常,无焦虑症状;抑郁得分(标准分)为43.33±12.97,症状分级有6人轻度抑郁,6人中度抑郁,阳性率为27.91%。而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间焦虑与抑郁得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本次调查的救援人员无焦虑症状。但27.91%的人员有轻度或中度的抑郁症状,因此有必要对救援归来的人员进行适当心理检测与干预。 相似文献
8.
10.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方法:收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2008年5月12日-30日收治的1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和早期救治。结果:1420例伤员中,共有1821处损伤。其中,单个部位伤1.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它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2d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它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它年龄组(P〈0.01);伤后12h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平时灾难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救治的黄金时间和救治重点应在震后2d;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互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能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1,604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救治情况,为建立自然灾害医疗救援应急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5·12以来5个月(震后153天)已出院且诊断明确的地震伤员情况。统计分析采用、M进行描述,Х^2检验等方法。结果纳入研究的地震伤员中男性818例(51.00%),女性784例(48.88%)。男性平均年龄(42.00±21.03)岁,女性平均年龄(44.60±22.66)岁。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周内(81.17%)。地震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德阳市。经Х^2检验,不同性别地震伤员手术(Х^2=0.484,P=0.487)和转归(Х^2=0.877,P=0.928)的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机构在面对类似自然灾害时应尽快启动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各医院应该尽快组织医务人员做好救援工作,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地震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在灾后2个月进行评估,随后根据评估结果分别在班级开展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1年后再次评估了解干预效果。结果首次调查发现18%~40%的儿童有明显社交焦虑,20%~28%的儿童自我意识过低,20%~40%的儿童自我意识过高,60%~90%的儿童有行为异常,心里干预1年后,有明显社交焦虑儿童的比例下降为8%~10%,自我意识过低儿童比例增加到30%~48%,自我意识过高儿童比例下降13%~30%,有行为异常儿童比例下降到30%~80%。结论心理干预对低年级儿童心理创伤的康复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地震救援部队官兵皮肤病的发病特点,观察自制外用药物的疗效.方法 对驻水磨镇的1538名地震救援部队官兵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发病特点,分别给予经针对性配制的专科外用药"水磨I号"和"水磨Ⅱ号"治疗,每日6次;每3天回访统计1次,观察评定疗效.结果 1538名救援官兵中确诊各种皮肤病患者612名(39.79%),其中虫咬皮炎为第一高发病例(231例,37.75%).经自制外用药物"水磨I号"或"水磨Ⅱ号"治疗后,虫咬皮炎治疗3 d的有效率为84.85%.6 d的有效率为93.94%.结论 地震救援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明显增高.自制外用药物在特殊条件下对常见皮肤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救治5.12汶川大地震伤员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重庆市救治5.12汶川大地震四川灾区伤员情况,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3日至8月25日汶川大地震中转运至重庆救治的2289例地震伤员情况。结果2289例伤员中,轻、中度占80.5%,重度占19.5%,伤型以机械性损伤为主,病伤种类以累及身体多部位的多发损伤为主,伤死率2.2‰;伤员转归与伤情损伤程度及年龄有关;转运方式与伤员转归无明显关系。结论本次重庆收治的地震伤员与国内外多次地震伤员的伤型、种类相似;收治的组织、管理等经验有借鉴价值;伤情、收治情况等有关信息可供进一步做专题研究参用。 相似文献
15.
16.
严文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6):0594-0599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主要特点,结合以往我国地震灾后群体心理及心理干预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对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思考:(1)灾区现场的心理干预活动不同于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的咨询;(2)灾区现场的心理干预有特定要求,并非所有的心理干预者都适合在灾区现场进行心理干预工作;(3)灾区心理干预工作者应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4)应做好对灾区心理干预工作者的援助;(5)心理援助工作者应避免预设立场后开展工作;(6)心理学专业工作者要引导整个社会科学地对待受灾群众,防止其被"爱心"所伤;(7)应加强对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后江油野战医院第1周伤员的收治情况,为地震灾区医疗队的组建和一线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05名急诊救治伤员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其中需住院治疗伤员的病历资料,包括伤员地域分布、损伤类型、诊断、初期处理、转归等.结果 需住院治疗的伤员629名,占急诊救治伤员的33%;年龄2~100岁,中位年龄41.2岁.震后前3 d收治的伤员数为384人(61%).伤员主要来源分布为江油市245人(39%)、北川县194人(31%)、平武县158人(25%).受伤类型中软组织裂伤326例(51.8%),软组织挫伤87例(13.9%),骨折202例(32.1%);其中有肢体严重挤压伤15例.主要受伤部位位于骨盆和四肢318例(50.6%),头部117例(18.6%),背部43例(6.8%);多发伤73例(11.6%).接受手术治疗376例(59.8%),其中清创术326例,外固定支架术2l例,内固定19例,截肢术11例,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剖腹探查术4例,开颅术2例;术后感染率为11.8%.死亡39例,可能原因是脑外伤、骨盆骨折、腹部出血和多发伤.结论 地震造成灾区内大部分医疗设施严重破坏时,快速组建医疗队、尽量利用灾区未损坏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供电等后勤补给对伤员救治和减少死亡极为重要;地震伤员以四肢创伤为主,应多选派骨创伤外科医师参加医疗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1年后重灾区丧亲者家庭功能的现状,为丧亲家庭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汶川地震1年后对重灾区的264名丧亲者进行调查。结果:丧亲者家庭关怀功能总分为6.52±2.65,50%的丧亲者家庭关怀功能良好。丧亲者家庭亲密度28~83(64.22±9.18)分,适应性21~62(41.84±6.62)分。丧亲者家庭亲密度与非丧亲家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适应性与非丧亲家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丧亲者家庭3大类型以中间型为主约53.8%,平衡型约22.0%,极端型约24.2%;16种家庭类型中排列前3位的是亲密-僵硬型约24.6%,亲密-有规律型约19.7%,松散- 僵硬型约19.3%。结论:汶川地震丧亲者家庭关怀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家庭类型以中间型为主,家庭适应性不良。在后期干预中要帮助丧亲者学会改善和提高家庭功能的有效技巧,更好地促进灾后丧亲者家庭重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是巨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地震后挤压综合征和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四川省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分流安置,各地灾情信息的收集,组织和分发抗震救灾物质和治疗指南,组织全国各地同行医护人员支援,总结本次救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宣传,以及争取资源促进各灾区肾脏专科的重建工作等。为更好地完成救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