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们曾对《五十二病方》中的厚柎作过考释,但结论不明确,今再讨论如下。 《五十二病方》第307行载:“阑者(火伤),爵蘖米,足取汁而煎,令类胶,即冶厚柎和傅”。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柎云:“《说文》:柎,阑足也。注曰:阑字恐有误,韵会本阑作鄂。柎、跗,正俗字也,凡器之足皆曰柎。笺云:承花者曰鄂,不当作柎。柎,鄂足也。鄂足得花之光明则韡韡然盛。郭  相似文献   

2.
丹《病方》318行:“般(瘢)者,以水银二,男子恶四,丹一,并和……傅之。”454行:“(?),治以丹……”。《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段玉裁注云:“巴郡、南越,皆出丹沙。”《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谓巴也。’《吴都赋》:‘赪丹明玑,谓越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注云:“丹,丹砂”。按丹,《病方》有时亦称丹沙。如《病方》130行:“白毋奏(腠),取丹沙与(?)鱼血,若以鸡血,皆可。”《本草经》谓丹沙能化为汞。汞的古字为澒。  相似文献   

3.
鱣鱼血《病方》130行:“白?,取丹沙与鱣鱼血,若以鸡血,皆可……”。341行:“治痂,冶亭?、莁夷,熬叔□□皆等,以牡□膏、鱣血饍。[先]以酒洒,燔朴炙之,乃傅。” 鱣的同名异物有三。即鲤鱼、鱑鱼、(鱼单)(?)的别名皆称鱣。 1.鱣释为鲤《说文》:“鱣,鲤也。”段玉裁注云:“郑曰:‘大鲤也’,盖鲤与鱣,同类而别异。……凡鲤曰鲤,大鲤曰鱣”《尔雅》:“鲤,鱣。”舍人注云:“鲤,一名鱣。”(诗卫风·硕人》:“鱣鲔发发。”毛传云:“鱣,鲤也。” 2.鱣释为鱑鱼《山海经·东山经》:“碧阳之水,其中多鱣鲔。”郭璞注:“鲔即鱣也,似鱣而  相似文献   

4.
<正> 《金匮》云:“妇人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金鉴》注云:“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即今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痰而生,故用半夏、  相似文献   

5.
1.蒿、青蒿《病方》191行:“弱(溺)口沦者方,……先取鹊棠下蒿。”248~251行:“[牝]痔,以煮青蒿大把二,……青蒿者,荆名曰[萩]。”《病方》89页注⑥云:“青蒿,见《神农本草经》。《尔雅·释草》:‘萧,萩。’郭璞注‘即蒿。’这里是说荆楚地方称青蒿为萩。”笔者对此注持有不同的看法。按萩蒿是蒿的一种,但不是青蒿。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下释草:“萧,簌。即蒿。按《尔雅》有二萧:许君所谓艾蒿乃是藾萧;陆所云萩蒿似白蒿,白叶茎粗,科生,数十茎即此。……今萩蒿叶白似艾而多歧,茎尤高大如  相似文献   

6.
一、(虫危) 《病方》86行:“蛭食(蚀)人胻股,?(?)(虫危),傅之。”方中的“(虫危)”有两种解释。有的文献释为蟹,有的文献释为兽。1.释为蟹《说文》:“(虫危),蟹也”。又云:“蟹有二螯八足,旁行,非蛇鱓之穴无所庇”。《大戴礼记劝学篇》:“蟹,二螯八足,非虵?之穴,无所寄也”。  相似文献   

7.
1.灶末灰《病方》57行:“狂犬啮人者,取灶末灰三指撮口口水中,以饮病者。”《病方》58行注④释“灶末灰”为“伏龙肝”。笔者认为“灶末灰”即是本草的“灶中热灰”,它不是“伏龙肝”。“伏龙肝”乃是灶中的黄土。《本草拾遗》云:“灶中热灰,和醋,熨心腹冷气痛及血气绞痛,冷即易。”《肘后方》卷七:“凡犬咬人,取灶中热灰,以粉疮,傅之。”  相似文献   

8.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对此历代注解大致有三:①膏粱厚味太过,生疔于足。持此观点者以王冰为代表。其云:“所以生疔于足者,四肢为诸阳之本也”。②膏粱厚味太过,能生大疗,不只在足。此以姚止庵、吴昆为代表。如《素问经注节解》云:“热毒伤人,无处不到,岂必在足?注言疔生于足,误也”。《素问吴注·卷一》云:“足,能也。膏粱之人,内多滞热,故其病变能生大疔”。③文字有误,当以校  相似文献   

9.
五谷《病方》94行:蚖,亨(烹)三宿雄鸡,洎水三斗,孰(熟)而出,及汁更洎,以食□逆甗下。炊五谷(穀)、兔□肉陀(他)甗中……饮汁。五谷,谷为穀的简写。指五种谷物。文献对五谷的说法互不一致。《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注云:五谷,麻、菽、麦、稷、黍。《庄子·逍遥游》:“不食五谷。”疏云:五谷,麻、菽、麦、稷、黍。《周礼夏官职方氏》:“其谷宜五种。”注云:  相似文献   

10.
麻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因李时珍云其味麻色黄而名。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效。“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本草纲目》)。《刘涓子鬼遗方》所载“治金疮烦痛麻黄散方”,是麻黄在伤科方  相似文献   

11.
消石《病方》22行:“久伤者稍(消)石直(置)温汤中,以洒痈。”消石异名很多,《别录》谓硝石名芒硝,但《别录》另有芒消条。又《别录》称朴消为消石。是消石有同名异物现象。《本草纲目》说:“诸消,自晋、唐以来,诸家皆执名而猜,都无定见。惟马志《开宝本草》,以消石为地霜炼成,而芒消、马牙硝为朴硝炼出者,一言足破诸家之惑矣。诸家盖因消石一名芒消,朴消一名消石朴,二名相混,遂致费辨不决”。今日所用硝石主要含硝酸钾,并夹杂少量硝酸钠、氯化钠。朴硝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钠,杂有硫酸钙、硫酸铁、硫酸钾。而芒消、马牙消是较纯的硫酸钠。它  相似文献   

12.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灵枢·终始》篇亦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在这些治法中,仅指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头病取足。至于临床中并非罕见的上下交病如何处理,经文未及。《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某上下失血案云:“今饮食甚少,上下交病,治在中焦”。由此有“上下交病治其中”之说。中指脾胃而言。《金匮要略心典》云:“中者脾胃也……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央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及于偏……是故求阴阳之机者,必于中气”。此…  相似文献   

13.
一、释通草质疑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卷二,64页,1955年商务版)“通草”条注引“《中山经》云:‘升山,其草多寇脱’。郭璞云: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孙氏引《山海经》“寇脱”释《本草  相似文献   

14.
忆昔沈金鳌云: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方方皆活;三百九十七法,法法皆通。在这法法皆通中,包括着6.55%(26条)的针灸疗法。兹就《伤寒论》中针灸疗法的临床价值试述如下: 纵观《伤寒论》中针灸疗法能起到主治作用的条文计有10条。例如第8条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这里所说“针足阳明”,笔者认为应是足阳明经的下合穴足三里,概因足三里有扶正祛邪之功,“诸病皆治”。考《千金翼》云:“足三里治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喜呕,口苦壮热。”东垣谓:“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则元气乃伤,当于三里  相似文献   

15.
1.(前巾)(葥)根《病方》109行:“疣,以杀本若道旁(前巾)帮(葥)根二七,投泽若渊下。”《病方》中葥根有三种解释。一释为地肤子,二释为山莓,三释为车前草。(1)葥释为地肤子《尔雅》:“葥,王(艹慧)。”郭璞注云:“王帚也,似黎,其树可以为扫蔧,江东呼之曰落帚。”《说文解字系传通释》:“葥,王蔧也。锴曰:今落帚草也。”《本草纲目》卷十六地肤条,其释名项目有《尔雅》“王蔧”、郭璞“王帚”,作为地肤子别名。这就意味着“葥”是地肤子。  相似文献   

16.
一、芍药分赤白说 芍药分为赤白,当始于魏晋以后,六朝之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多,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引别本注云:“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唐·日华子云:“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宋·马志《蜀本草》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宋·苏颂《本草图经》曰:“芍药有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宋·王衮《博济方》云:“治五淋赤芍药一两”、《广利方》云:“治金疮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宋·初虞世《初虞世方》云:“治咯血衄血白芍药一两。”《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部类,李时珍  相似文献   

17.
《病方》23行:“令金伤毋痛方,取鼢鼠,干而冶;取彘鱼,燔而冶。”方中“彘鱼”注云:“彘鱼,疑即《名医别录》鮧鱼,彘、鮧,古脂部字,音近相通”。该注以音近相通,连系彘鱼疑为鮧鱼。 鮧鱼是什么鱼呢? 《名医别录》云:“鮧鱼,咪甘,无毒。主百病。”陶弘景注:“鮧鱼,此是鳀(音题)也,即是鲇。”《唐本草》注:“鮧鱼,一名鲇鱼,一名鳀鱼。”《本草纲目》云:“鮧鱼,古曰?,今日鲇;北人日?,南人曰鲇。鱼额平夷低偃,其涎粘滑。”鲇,即鱼纲,鲶科的鲇(Parasilurus asotus)。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口宽大,有须2对。眼小。背鳍一个,很小;臀鳍长,与尾鳍相  相似文献   

18.
石膏是临床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云:“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中逆气,惊喘,口干……”,后世注本草者,常注石膏有“解肌发汗”之功,如《得配本草》注:石膏甘辛而淡,辛能发汗解肌。石膏甘寒清热是无可质疑的,至于味“辛”,有“解肌发汗”之功,则有待于商榷。历代医家,善用石膏者,首推张仲景,他在《伤寒论》方中配伍石膏的有七方,《金匮要略》方中配石膏的有九方,共计十六方。其中石膏用壹斤的有白虎、白虎加人参、竹叶石膏、白虎加桂枝四方;用半斤的有麻杏石甘、越婢、越婢加半夏三方;用六两的风引汤方;用五两的文蛤汤方;用如鸡子大(约二两)的大青龙、厚朴麻黄、木防已、小青龙加石膏四方;用24铢的桂枝二越  相似文献   

19.
瓣《病方》320行;去故般(瘢),善削瓜壮者,而其瓣材其瓜。其口如两指,以靡(磨)般(瘢)令□□之,以□□傅之。《说文》:“瓣,瓜中实也。”段玉裁注:“瓜中之实曰瓣。实中可食者,当曰人。如桃杏之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即瓣也。”《本草经》曰:“白瓜子,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一名水芝。”《名医别录》:“白瓜子,主除烦满不乐。”《日华子本草》:“冬瓜,冷,无毒。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疿子甚良。”《隐居效方》:“治(皮包)疮方,用瓜瓣、茯苓等为  相似文献   

20.
<正>厚朴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紫油厚朴,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苦辛,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张仲景对厚朴的应用较为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269方中,应用厚朴的方有15个,现将其应用合理性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