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骨导短音ABR在听力正常成年人中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耳科正常成年人气导和骨导短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的特点,探讨短音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及骨导短音ABR对于鉴别听力损失类型的作用.方法 对耳科正常成年人(20例,男/女=10/10)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受试者短音气导和骨导ABR.结果 气导0.5 kHz、1 kHz、2 kHz、4 kHz短音诱发的ABR反应阈分别为(24.8±7.3)dB nHL、(16.1±6.5)dB nHL、(13.5±5.5)dB nHL、(11.9±5.8)dB nHL,分别较对应频率气导纯音听阈高(19.5±9.3)dB、(13.4±6.6)dB、(12.2±6.0)dB、(12.2±7.2)dB,骨导0.5 kHz、1 kHz、2 kHz、4 kHz短音诱发的ABR反应阈为(28.4±9.2)dB nHL、(19.0±7.4)dB nHL、(15.1±7.7)dB nHL、(13.6±6.4)dB nHL,分别较对应频率骨导纯音听阈高(32.0 10.3)dB、(19.4±10.0)dB、(14.2±8.2)dB、(16.1±6.9)dB.各频率气导与骨导短音ABR反应阈无显著性差异.短音ABR的波形与短声ABR相似,随刺激声频率降低,Ⅰ、Ⅲ波引出率降低.短音ABR各波潜伏期均较短声长,且随频率降低,各波潜伏期延长.反应阈强度骨导短音ABR的Ⅴ波潜伏期比气导短音Ⅴ波潜伏期长,其中0.5 kHz和1 kHz该差异具显著性.结论 短音ABR的反应阈可以用于预测纯音听阈,骨导短音ABR的反应阈及短音ABR反应阈的气骨导差有助于鉴别听力损失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短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与纯音听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健康青年人20耳分别采用短声及0.5k,1k,2k,4kHz短音测试ABR反应阈及潜伏期,并与其主观听阈及纯音阈作比较。发现短声,短音2k,4kHz反应阈与主观听阈非常接近,亦与纯音2k,4kHz的听阈均值接近,表明短声主要反映听阈2k-4kHz频率范围。刺激声包络上升时间与Ⅲ,Ⅴ波的潜伏期间呈正相关关系,尤以V波显著。结果表明,短音刺激记录ABR具有频率特性,与纯音听阈测试及短音主观听阈有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神经科及耳科已被广泛应用,评估客观听力及判断病变部位。常用刺激声信号有短声(click)、短音(tone pip)和短纯音(tone burst)等,其中最常用为click声。近年来,CE-Chirp音已逐渐被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对听力正常成人同时行click ABR及CE-Chirp ABR检查,将两者进行比较,探讨听力正常成人CE-Chirp ABR特点,为成人客观听力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常新生儿和婴儿的短音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稳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听力正常婴儿短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pip ABR)和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反应阈的正常参考值,研究其听觉发育的生物学规律,并比较两种听力检测技术的频率特性.方法 选取0~6月龄听力正常婴儿80例(160耳),按月龄分为四组:新生儿组、42 d组、3月龄组和6月龄组,每组20例(40耳),男女例数均等,分别记录其短声ABR的潜伏期及在0.25、0.5、1、2、4、8 kHz频率范围内tone-pip ABR和ASSR的反应阈.结果 在70 dB正常听力级短声刺激下,短声ABR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波Ⅰ于42 d前、波Ⅲ于3个月前发育变化显著.tone-pip ABR波形与短声ABR相似,Ⅰ、Ⅲ、Ⅴ波潜伏期随频率增加逐渐缩短,波形分化逐渐清晰.不同频率、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反应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0.25 kHz外,其余频率tone-pip ABR反应阈均低于ASSR.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听力曲线形状相似.结论 0~6月正常婴儿tone-pip ABR的潜伏期和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而反应阈无明显变化.tone-pip ABR和ASSR均有稳定的频率特异性,tone-pip ABR反应阈低于ASSR,可能更接近主观纯音听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婴幼儿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千反应(tone burst click 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TB-ABR)与短声诱发的听性脑千反应(click 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C-ABR)阈值的相关性,以探讨TB—ABR在婴幼儿客观听力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且C—ABR阈值正常者27例(54耳),以短纯音为刺激声,进行ABR波V反应阈值及潜伏期测试,并与C-ABR作差异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54耳)婴幼儿中完成4个频率TB-ABR测试的共27例(54耳),0.5、1、2、4kHz TB—ABR波V反应阈值分别为(40.0±11.6)dBnHL、(36.7±9.0)dBnHL、(27.2±6.7)dBnHL和(25.9±6.3)dB nHL,明显高于C-ABR阈值(17.8±6.4)dBnHL(P〈0.05),TB-ABR波V反应阑值随着刺激声频率的升高而下降,潜伏期随着刺激声频率的升高而缩短。0.5、1、2及4kHz1BABR反应阈与GABR反应阈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60、0.67、0.72,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婴幼儿TB-ABR和C-ABR反应阈之间存在相关性,且高频相关性优于低频,TB-ABR可作为一种具有频率特异性的婴幼儿客观听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听力正常儿童chirp声与click声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方法选择97例(194耳)听力正常儿童,分别采用 CE-chirp 和 click 刺激声进行 ABR 检测,比较两种 ABR 波形辨认率,波Ⅲ、V 潜伏期,波 V反应阈及不同刺激声强度下波 V 的振幅及检测时间。结果chirp-ABR 波Ⅰ辨认率(36%)明显低于 click-ABR (100%),chirp-ABR 与 click-ABR 波 V 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为80 dB nHL 时, chirp-ABR 波Ⅲ、V 潜伏期比 click-ABR 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刺激声 ABR 波 V 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为50 dB nHL 时,chirp-ABR 波 V 振幅较 click-ABR 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分别为80、50 dB nHL 时,chirp-ABR 波 V 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rp-ABR 较 click-ABR 检测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 click-ABR 相比,chirp-ABR 的反应幅度高,潜伏期短,检测时间短,用于儿童听力检测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Logon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频率特异性,在文中以2~8kHz Logon及短声作为刺激声信号,来观察0.25~8kHz纯音听力正常青年人及听力曲线表现为4kHz“V”型下降,而2kHz及8kHz听阈正常青年人的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示听力正常青年人高强度各频率Logon刺激均可引出分化很好的包括5个反应波的波形,其中I、Ⅲ波检出率最高为100%,Ⅳ、Ⅴ波常融合为一个波;听性脑干反应阈4kHz及8kHz较2kHz略低,Ⅰ波潜伏期随频率升高而缩短,Ⅲ波潜伏期缩短轻微,Ⅴ波潜伏期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波波间期随频率升高而延长.听力曲线表现为4kHz“Ⅴ”型下降,而2kHz及8kHz听阈正常的青年人,短声听性脑干反应阈、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无明显异常,而4kHz Logon刺激听性脑干反应阈显著升高,2、8kHz Logon刺激听性脑干反应阈基本正常,Logon刺激听性脑干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线性相关.因此可以认为2~8kHz Logon刺激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具有频率特异性,可做为相应频率听觉敏度测试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童短纯音(tone burst)及同侧切迹噪声(notched noise)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反应阈,与短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click-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c-ABR)以及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40Hz AERP)反应阈的关系,以评价这些测试方法在儿童听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在29例(53耳)儿童(男18例,女11例,年龄2月-8岁)中测试短声ABR、短纯音ABR、两种不同强度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分别定义为c-ABR、tb-ABR、amtb-ABR和bmtb-ABR)及40Hz AERP。结果(1)fb-ABR、amtb-ABR、bmtb-ABR在2kHz、4kHz两个频率的反应阈与c-ABR的反应阈接近,反应阈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2)tb-ABR、amtb-ABR、bmtb-ABR的反应阈与40Hz AERP的反应阈在0.5、1、2、4kHz各个频率均接近并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使用短纯音及同侧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的反应阈预测儿童的纯音行为听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0~6岁听力正常儿童不同年龄段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tb-ABR)反应阈及波Ⅴ潜伏期,评价tb-ABR在0~6岁儿童听力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120例0~6岁听力正常儿童根据年龄分为A(0~岁)、B(1~岁)、C(3~6岁)组,每组各40例,进行tb-ABR及行为听阈测试,比较不同年龄段的tb-ABR反应阈和波Ⅴ潜伏期的差异及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结果在1、2、4kHz,各组tb-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0.5kHz,B组tb-ABR反应阈为46.3±11.5dB nHL,较A组(40.7±13.6dB nHL)和C组(35.6±9.2dB nH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各频率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相关性均较A、C组低,其中在0.5kHz相关性最低;各组内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均随刺激声频率升高而越好,各组tb-ABR波Ⅴ潜伏期均随刺激声频率增高而缩短,同一刺激频率下波Ⅴ潜伏期及I-V波间期随年龄增加逐渐缩短。结论 0~6岁听力正常儿童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均有良好相关性,但其低频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耳科正常成人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耳科正常成人中比较短纯音(tone burst)及同侧切迹噪声(notched noise)掩蔽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对纯音听阔的预估;研究短纯音及两种不同强度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分别命名为tb—ABR、amtb—ABR和bmtb—ABR)的波形特点及差异。方法对20例(40耳)耳科正常人行纯音测听,并记录短纯音ABR和两种不同强度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相同频率tb—ABR、amtb—ABR、bmtb—ABR的反应阈接近,无统计学差异。②各频率tb—ABR、amtb—ABR、bmtb—ABR反应阚与相应频率纯音听阈之差的平均值均在15dB以内。在相同频率,三种测试方法所得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之差的平均值接近,无统计学差异。③在相同刺激强度,无论采用哪种测试方法,波V潜伏期均随频率升高而缩短。当刺激强度和频率相同时,波V潜伏期均表现为tb-ABR最短,amtb—ABR次之,bmtb—ABR最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纯音及同侧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的反应阈均可用于预估纯音听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management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has evolved steadily over time. Organ preservation with primary radiation therapy has produced excellent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disease. Planned neck dissection after organ preservation therapy continues to be an integral step for regio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emphasiz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obtain optimal results in terms of cure an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耳廓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3耳耳廓开放性外伤经彻底清创,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对位缝合。术后用抗生素抗感染、丹参扩张血管、罂粟碱改善微循环。结果 23耳中2耳失访,18耳完全成活,1耳部分成活,2耳完全坏死。结论 耳廓撕裂伤、断伤、带有皮蒂的耳廓离断伤,由于断端双侧血管丰富,经对位缝合后容易成活。但耳廓完全离断伤由于缺乏血供,经对位缝合后不易成活,可采用去皮血管植入包埋法,带肌蒂皮瓣移植法或尝试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血管吻合,以提高耳廓完全离断伤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