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脑中神经核向前额叶中央外侧区的投射.方法: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法对15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结果:大鼠前额叶中央外侧区接受同侧丘脑前内侧核,丘脑前腹核;丘脑腹内侧核,丘脑腹外侧核,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内侧背核中间部、外侧部、内侧部,丘脑外侧背核;丘脑后核,丘脑外侧后核;丘脑板内核的中央内侧核,中央旁核,中央外侧核,丘脑束旁核;丘脑中线核的丘脑带旁核,丘脑菱形核,丘脑连结核,丘脑室旁核;丘脑网状核,膝上核;下丘脑的室旁核,室周核,下丘脑后区,下丘脑外侧区,乳头体上核,乳头体内侧核.下丘脑外侧大细胞核,外侧视前区,内侧视前区及丘脑底部中的未定带,Forel区,丘脑底核的投射纤维.结论:前额叶中央外侧区接受广泛的间脑核团的投射,并存在着局部定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 WGA-HRP 注射于25只大鼠前额叶皮质的前扣带回背部、前边缘区及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观察其间脑和皮质下端脑的传入联系。间脑的传入主要来自丘脑背内侧核,并有一定的局部定位。此外,丘脑的板内核群(中央外侧核、旁中央核、中央内侧核及束旁核)、腹侧核群(腹外侧核、腹内侧核、腹前核及腹后核)、中线核群(菱形核、连合核、带旁核及室旁核)、前内侧核、外侧缰核、后核及外侧核亦有到前额叶皮质的传入投射,且投射到前额叶皮质不同部位的数量不同。丘脑下部的传入主要来自外侧区、外侧视前区、尾侧大细胞核及乳头体上核,少量传入也可见于丘脑下部后区、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及未定带。皮质下端脑的传入主要来自苍白球,其次为斜角带核、隔核、杏仁核及屏状核。在隔核中,除内侧隔核外还观察到外侧隔核,繖隔核及三角隔核亦投射到前额叶皮质。杏仁核中除杏仁外侧核、杏仁基底核外侧部及内侧部外,还观察到杏仁内侧核及杏仁皮质核亦有少量到前额叶皮质的传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间脑和脑干对眶皮质的传入投射。方法:HRP逆行示踪法。结果:将HRP分别导入18只大鼠的内侧及腹侧眶区、腹外侧内和外侧区后,在同侧丘脑背内侧核中可见密集的标记细胞,并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其次在内丘脑的胶状核、前内侧核、菱形核、腹我侧和腹内侧核中可见大量标记细胞。在同侧下丘脑餐侧区、背侧区、未定带和背内侧核中可见少量标记细胞。在脑干的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区、中缝背核、导水管周灰质中也可见标记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WGA-HRP法研究了25只大鼠大脑皮质到前额叶皮质的传入投射。观察到大鼠前额叶皮质广泛接受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区、梨状区、扣带区及海马后区皮质的传入,而且前额叶度质不同部位的皮质传入部位有区别。并观察到大鼠前额叶皮质除接受躯体感觉及内脏感觉传入外,还接受视觉、听觉皮质区的传入,是多种感觉的会聚部位。  相似文献   

5.
实验用HRP导入大鼠下边缘皮质研究了皮质下端脑、间脑和脑干至下边缘皮质的传入投射。结果:皮质下端脑至下边缘皮质的传入主要来自同侧屏状核,背侧梨状内核,杏仁基底外侧核和杏仁基底内侧核,其次来自杏仁外侧核,杏仁皮质核等。  相似文献   

6.
用WGA-HRP法研究了25只大鼠前额叶皮质的脑干传入投射。在前扣带回背部、前边缘区及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注射WGA-HRP后,脑干中的逆行标记细胞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单胺类神经元集中的核团,其中蓝斑、腹侧被盖区、黑质致密部、中缝背核、中央上核及尾侧线形核等广泛投射到前额叶皮质各部,而外侧网状核、连合核、中缝大核、A_4、A_5、臂旁核、黑质网状部及颅侧线形核投射到前额叶皮质各部的数量不同。外侧网状核、连合核、中缝大核、A_4、A_5到前额叶皮质的投射文献上尚未见报道。第二类为与眼肌运动有关的核团,如E-W核、导水管周灰质、中脑网状结构及脑桥吻侧网状核。第三类为与感觉有关的核团,如臂旁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及连合核。  相似文献   

7.
用CB-HRP及HRP法研究了27只大鼠额前皮质的脑干传入纤维联系。观察结果发现,额前皮质各区中以岛叶无颗粒皮质胶部接受的脑干传入投射的核团最广泛,且多为植物性神经核;黑质致密部,被盖腹侧区与额前皮质有局部定位的投射关系;脚底视核向额前皮质内侧部投射;脑干中有大量接触脑脊液神经元投射到额前皮质;孤束核可不经其他核团中继直接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外侧部。实验对进一步研究额前皮质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WGA-HRP法研究了大鼠额叶皮质至顶盖的投射。观察到额叶皮质内、外侧部均发出纤维投射到上丘,并有一定局部定位关系。当WGA-HRP注入额叶皮质外侧部,上丘中标记纤维和终支主要分布于中、深层的外侧部。当WGA-HRP注入额叶皮质内侧部,上丘中标记纤维和终支主要出现于中、深层的内侧部。两侧上丘均有标记,但同侧较多。额叶皮质至顶盖的投射路经内囊和大脑脚。为了追踪这些纤维的起源,将WGA-HRP注入上丘,结果在8、10、24和32区皮质的第V层观察到标记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鼠前扣带皮层吻侧(rostralanteriorcingulatecortex,rACC)的传入投射纤维联系。将0.2μl的3%荧光金注入到大鼠单侧rACC,7d后灌注取材,将切片贴于载玻片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G标记神经元的分布。FG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注射区同侧的许多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如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杏仁核、次级视皮层、次级听皮层、外嗅皮层和嗅周皮层等。上述结果表明rACC不但接受来自丘脑的伤害性信息传入,也接受来自视、听、嗅皮层等的环境信息的传入。本研究的结果为rACC参与痛的情绪反应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休止特定蛋白7(Gas7)在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s7在SD大鼠胚胎第18天(E18)、出生后P1(第1)、P7、P14、P21和P60各时期大脑前额叶皮质中的表达。同胞鼠1/2用于免疫组化实验,1/2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前额叶皮质在E18时即出现Gas7免疫阳性产物,Gas7免疫阳性神经元出现于P1-P60,P7时Gas7免疫阳性神经元轮廓已比较清晰,至P14时Gas7阳性反应最强,细胞突起也较长;之后,P21至P60时Gas7阳性反应逐渐减弱,均弱于P14(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E18时Gas7表达较弱,P1至P14Gas7表达逐渐增强,至P14时达到高峰,之后又逐渐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s7在大脑前额叶皮质的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提示Gas7可能在前额叶皮质结构形成和功能成熟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震荡(BC)大鼠认知障碍的特征及其与前额叶皮质(PFC)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变化的关系。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单纯性BC模型,伤后分1~24 d多个损伤组;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BC后PFC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BC伤后1~3 d大鼠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BC后除1 d外,其余各组PFC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密度和免疫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BC后大鼠出现近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多巴胺能神经纤维TH表达增高并持续一段时间。TH早期增高可能是神经递质紊乱,随后持续增高可能是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比加伐尼刺激(Galvanic stimulation)与双轴旋转运动分别作用于大鼠前庭器官对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对照组、双轴旋转运动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动物以100~200μA电流强度刺激前庭感受器1 h后休养1 h;双轴旋转组动物以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应用包含mPFC的25μm脑冠状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ABC)技术进行Fos蛋白免疫反应并以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最后,对mPFC内标记神经元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动物经两种类型分别刺激后,mPFC均见到大量Fos样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细胞核;曼-惠特尼U检验统计表明每种刺激条件下,刺激组较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都有显著增加(P<0.05)。半定量统计显示两种类型刺激后,接受刺激组和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激活的神经元数目分别是1053±240.50 vs 44.25±3.64和509.80±54.40 vs 128.30±7.66。结论:诱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刺激和伽伐...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HRP法研究了27只大鼠脑干中缝核群向额前皮质的传入联系。结果如下:向额前皮质各区泳注HRP后,标记细胞出现于上位脑干的中缝核,即吻侧、尾侧线形核,中缝背核,正中中缝核;下位脑干的中缝核中,除中缝苍白核外,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隐核中也见到标记细胞。各中缝核中,以中缝背核标记为最多,其次是正中中缝核、中缝桥核和中缝大核,较少的是中缝隐核,吻、尾侧线形核.标记细胞大部分为中、小型,偶见大型,形态为多极形、梭形或三角形.另外,发现中缝核向额前皮质不同区域投射的细胞数量不同,正中中缝核、中缝桥核和中缝大校主要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内侧部分、而中缝背核,吻、尾侧线形核主要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外侧部分.  相似文献   

14.
大鼠额前皮质的丘脑传入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HRP法研究了27只大鼠额前皮质的丘脑传入纤维联系。观察结果发现:丘脑背内侧核向额前皮质的投射有局部定位关系,核团的内侧部和中间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外侧部,而周边部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内侧部;丘脑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向额前皮质各区有投射;丘脑至额前皮质的投射为双侧起源,以同侧为主;丘脑与额前皮质之间为往返投射,室旁核,带旁核,胶状核是以接受投射为主,其他核团以发出投射为主。本实验对解释牵涉痛和内脏与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叶皮质PKMζ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单程长时应激(SPS)制备PTSD大鼠模型,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检测造模效果。将大鼠分为:SPS1d、SPS3d、SPS7d和SPS14d组,正常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利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RT-PCR检测PKMζ蛋白及m RNA在大鼠前额叶皮质表达。结果 SPS模型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SPS7d、SPS14d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KMζ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应激后7d和第14d,PTSD大鼠前额叶皮质PKMζ表达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2021,37(5):525-532
目的:应用整合组学分析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PFC)代谢组及磷酸蛋白质组的变化,研究产前应激(PS)导致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SD雌性妊娠大鼠在孕期第14~20 d接受慢性束缚应激。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检测出生后30 d(P30)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分别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质组学结合磷酸肽富集法和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对子代大鼠PFC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及代谢组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样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有8404个差异修饰肽段和34个差异代谢物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经KEGG通路注释及富集比较发现,差异修饰肽段和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胰岛素分泌、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代谢、醛固酮合成与分泌、c GMP-PKG信号途径、甲状腺激素合成等生物过程。结论:PS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子代大鼠PFC中多种生物过程中的相关蛋白磷酸化及代谢物,从而诱导产生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大鼠满性心肌梗死所致心绞痛之后,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锥体细胞突触传递活性的变化,探讨调节慢性心绞痛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慢性心肌梗死(chronic myocardial infarction,CMI)手术组,每组5只。手术2周后,制备mPFC区域急性脑片,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锥体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电流,比较假手术组和手术组的突触电流活性变化。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动物,手术组动物mPFC内兴奋性突触电流传递明显增强,抑制性突触电流传递明显减弱。同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动作电位释放下降。结论:CMI之后mPFC内锥体细胞的兴奋性突触信号传递增强,可能是由于局部抑制性神经元活性降低所致。鉴于mPFC内锥体细胞活性对于镇痛具有正向效应,这种变化对于mPFC对慢性心绞痛的中枢抑制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WGA-HRP顺行和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传入投射。当WGA-HRP微电泳入纹状体边缘区时,逆行标记胞体见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包括脚周核、丘脑后板内核等;当WGA-HRP庄射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时,纹状体边缘区中可见顺行标记纤维从腹侧向背侧走行,并可见许多终末终止于此。结果表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包括脚周核及丘脑后板内核等投射到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能和听觉、运动及边缘系统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光遗传学手段,特异性调控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锥体细胞活性的变化,观察对于大鼠内脏痛及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分为3组,随机注入AAV_(2/9)-Ca MKII-mcherry,AAV_(2/9)-Ca MKII-ChR2-mcherry以及AAV_(2/9)-Ca MKII-Arch T-mcherry病毒,特异性感染锥体细胞。病毒注射4周后,将光纤埋入双侧m PFC内,之后通过给予蓝光或黄光刺激激活含ChR2或Arch T的神经元,观察对于大鼠内脏痛和焦虑行为的影响。结果:AAV注射很好地感染了m PFC内的锥体细胞,表达ChR2的大鼠经蓝光照射后Fos表达量增高,内脏痛反应和焦虑行为受到抑制。表达Arch T的大鼠经黄光刺激后Fos表达量降低,内脏痛反应和焦虑行为增加。结论:兴奋m PFC内的锥体细胞对于内脏痛和焦虑产生明显抑制,而抑制锥体细胞则增强内脏痛和焦虑行为。  相似文献   

20.
大鼠下边缘皮质的皮质传入投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实验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导入大鼠一侧一边缘皮质逆行地踪技术研究其皮质传入投射。结果如下;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在注射对侧主要见于额前皮质的外侧眶区,腹侧眶区,扣带回3区及下边缘皮质;在注射同侧主要见于岛叶无颗粒皮质后部,梨状区的内嗅皮质,海马结构的下托及海马CA1区,此外还有杏仁海马区,杏仁梨状皮质移行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