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周期中基础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比值与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结果的关系。 方法 在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于本院进行 IVF- ET的病人 315例 ,均于月经周期第 2 d抽取外周血 ,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基础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 H)、雌二醇 (E2 )水平。选取其中符合首次行 IVF- ET治疗 ,年龄≤ 35岁 ,月经周期正常 ,FSH<15 m Iu/ml的 12 5例患者 ,共 12 5个周期。将患者分为两组 :FSH/L H<3.0组和FSH/L H≥ 3.0组 ,观察两组 IVF- ET结果。 结果 基础 FSH/L H<3.0组的患者的≥ 14 mm的卵泡数、取卵数、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基础 FSH/L H≥ 3.0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而低反应比率、周期取消率、Gn用量则均低于基础 FSH/L H≥ 3.0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两组的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 75 .6 %和 78.9%、5 9.7%和 5 7.9%、14 .1%和 19.5 %、79.4 %和 85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两组月经第 2 d的 E2分别为 (6 8.5±4 1.2 ) pg/ml和 (5 9.7± 2 6 .1) pg/ml,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基础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比值对行 IVF- ET治疗的年轻且 FSH<15 m Iu/ml的患者行促超排卵治疗后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与不同方案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结局.方法:将480个IUI周期分为自然周期组(n=132)、克罗米芬组(CC组,n=144)和克罗米芬+尿促性腺激素组(CC+HMG组,n=204),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自然周期组、CC组和CC+HMG组患者妊娠率分别为7.6% (10/132)、17.9% (24/134)和18.6%(38/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72,P<0.05);而CC组与CC+HMG组患者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流产率分别为10.0% (1/10)、16.7% (4/24)和18.4% (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6,P>0.05);CC组与CC+HMG组患者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促性腺激素联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可以增加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药物及其配伍用于PCOS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筛选最优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OS患者IUI 634个周期,根据所采用的不同促排卵方案分成氯米芬(CC)组(84周期)、来曲唑(LE)组(76周期)、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53周期)、卵泡刺激素(FSH)组(45周期)、CC+HMG组(96周期)、CC+FSH组(75周期)、LE+HMG组(49周期)和LE+FSH组(56周期)等8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总用量、IUI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Gn组(FSH组、HMG组)及CC联合药物组(CC+HMG组、CC+FSH组)的优势卵泡数和排卵数均多于单纯口服药物组(CC组、LE组)与LE联合药物组(LE+HMG组、LE+FSH组)(P0.05);8组中以LE组的单卵泡发育成熟率(82.89%)最高(P0.01);到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天数HMG组、CC+HMG组、LE+HMG组均多于单纯口服药物组(CC组、LE组)(P0.05);CC组手术日子宫内膜厚度及手术日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比例低于其余各组(P0.05);联合药物组(CC+HMG组、CC+FSH组、LE+HMG组和LE+FSH组)使用Gn的天数及总量均低于Gn组(P0.05);临床妊娠率CC组最低(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例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均出现在Gn组,14例多胎妊娠出现在Gn组(11例)和联合药物组(3例)。结论:CC组妊娠率较低,可能与其抗雌激素作用影响子宫内膜厚度有关;LE组的单卵泡成熟率高,妊娠率满意;Gn组与联合药物组的临床妊娠率相当,但单独使用Gn伴随较高的OHSS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而联合促排方案则可明显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总使用量,减少OHSS的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因此,联合促排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对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80个IUI周期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药物组;促排卵药物组又分为克罗米芬组(CC组)、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和克罗米芬+尿促性腺激素组(CC+HMG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HMG组(16.07%)、CC+HMG组(16.81%)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7.51%)和CC组(7.89%)(P<0.01)。结论应用HMG和CC+HMG促排卵可提高IUI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对33例不孕夫妇所做的37个周期IVF-ET技术进行了总结,共采用了CC?HMG/HCG,CC?FSH/HMG/HCG,FSH/HMG/HCG和GnRH-a/FS/HMG/HCG四种超促卵方案,取卵224个,平均每周期取卵6.05个,获受精卵160个,平均每周期受精4.32个,移植胚胎136个,平均每周期移植3.68个,结果有4例获生化妊娠,2例临床妊娠,均是采用FSH/HMG/HCG方案,1997年9月21日成功地诞生了第1例试管婴儿,男性,体重3740g,身长52厘米,身体健康,另1例现妊娠8周,继续妊娠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来曲唑(LE)联合尿促性素(HMG)与他莫昔芬(TMX)联合HMG对排卵障碍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其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197例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实验LE+HMG组(105例、211周期)和对照TMX+HMG组(92例、201周期),实验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LE 5.0 mg/d共5天,第8天起肌注HMG 75~150U/d至HCG日;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9天口服TMX 10 mg,2次/d共5天,第10天起肌注HMG 75~150 U/d至HCG日。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和HCG注射日取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观察优势卵泡数、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生殖激素变化。结果:LE+HMG组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与TMX+HMG组相似(P>0.05),HCG日其优势卵泡数和成熟卵泡数均显著低于TMX+HMG组(P<0.05)。两组在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其在月经周期第8天和HCG日的血清E2水平均显著低于TMX+HMG组(P<0.05),血清T水平及LH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LE+HMG组未发生1例OHSS及多胎妊娠。结论:LE+HMG用于排卵障碍的不孕症妇女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且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7.
张青梅  藏惠珍  石岚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74-3775
目的: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导管排气周期妊娠率的影响,为提高IUI周期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将2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的417个周期随机分为排气组(221周期)与未排气组(196周期),比较四种不同促排卵方案: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组(CC组)、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组(HMG组)、枸橼酸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组(CC+HMG组)、自然周期组(NC组)对IUI导管排气周期妊娠率的影响。结果:417个IUI周期共有50例临床妊娠,总周期妊娠率为11.99%。其中CC组、CC+HMG组对IUI导管排气周期妊娠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C组、HMG组对IUI导管排气周期妊娠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促排卵方案结合IUI导管排气对提高IUI周期妊娠率是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施行IUI的不明原因患者资料,比较自然周期组、克罗米芬(CC)组、来曲唑(LE)组、CC+HMG组和LE+HMG组行IUI的妊娠情况。结果 355对不明原因不孕夫妇行713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80周期,临床妊娠率11.22%。各组间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和洗精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1、F=1.627、χ2=6.501、Z=-1.645,P均0.05)。CC、LE、CC+HMG和LE+HMG组平均排卵数均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36、-8.057、-8.258、-11.497,P均=0.000),CC组、LE组和LE+HMG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9、4.022、4.656,P均=0.000)。CC组妊娠率最高为15.29%,自然周期组妊娠率8.8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29)。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在IUI周期中采用克罗米芬促排卵,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坤泰胶囊和来曲唑(LE)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中的临床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62例PCOS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LE组80例、坤泰胶囊+LE组82例。LE组于月经第3天开始口服LE 2.5 mg/d,连服5d;坤泰胶囊+LE组于月经第3天开始每天口服坤泰胶囊3次,4粒/次,连服4周,LE用法同前。月经第10天开始阴道超声监测各组卵泡和子宫内膜情况。结果①162例PCOS患者促排卵162个周期,LE组促排卵80个周期;坤泰胶囊+LE组促排卵82个周期。LE组、坤泰胶囊+LE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3.75%、28.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P0.05);②LE组、坤泰胶囊+LE组加用尿促性素(HMG)促排卵周期率分别为46.25%、29.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5);③诱发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8 mm卵泡数坤泰胶囊+LE组较LE组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3,P0.05;t=5.096,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LE对PCOS不孕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可增加卵泡数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减少HMG的使用周期,周期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0.
武传叶  张丽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696-3698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12周后的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效果。方法:测定48例PCOS患者基础内分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等指标,经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后,应用不同促排卵方案诱发排卵,共76个周期,分为3组:克罗米芬(CC)24个周期,尿促性激素组(HMG)20个周期;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腺组(CC+HMG)32个周期。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情况。结果:48例PCOS患者经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后,血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LH/FSH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促卵泡生成素(FSH)、胰岛素抵抗(IR)及空腹胰岛素(FI)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及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促排卵结果:CC组排卵率为75.0%(18/24),妊娠率为12.5%(3/24),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LUFS)发生率为8.3%(2/24);HMG组排卵率为80.0%(16/20),妊娠率为20.0%(4/20),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发生率为5.0%(1/20),卵巢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为5.0%(1/20);CC+HMG组排卵率为81.2%(26/32),妊娠率为28.1/%(9/32),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发生率为6.3%(2/32)。结论:CC+HMG联合应用对PCOS患者诱发排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