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二陈汤为治疗痰湿的基础方,药味简精,组方严谨,用之得宜,或可以起沉疴,疗疑顽,今撷二案以明之。 案一 久泻 陈××,男,28岁,市郊农民,1995—6—12日初诊。 患慢性腹泻3年余,每因饮食不慎而作,食油腻必泻,数经中西诊治,诊为“慢性结肠炎”,中药则屡用“参苓白术散”类调治,终不能愈,因反复泄泻,又畏惧油食,形体渐趋消瘦,刻证:面黄不华,肢体疲重,3天前因食肉包子一只而致泻,日2~4次,稀糊状,不甚秽臭,泻前腹痛,泻后觉爽,舌苔白腻,脉滑。属脾虚湿滞,当参苓白术散,然前车之辙,未敢  相似文献   

2.
结合实际病例,列举了马建伟主任医师运用二陈汤治疗胃痛、不寐、消渴的经验,胃痛、不寐、消渴本为不同病症,然而其病机均涉及痰湿阻滞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中焦气机不畅,且其发病之根本为脾胃虚弱。痰湿停滞,阻遏气机,气滞不通则痛,故胃痛;痰湿郁久化热,上扰清阳,则失眠;脾气虚弱,脾运不及,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故生消渴。马老师以二陈汤为基础,以不同疾病的痰湿阻滞中焦的病机为切入点,将疏通调理脾胃列为治疗之首,同时针对不同疾病的兼证予以加减治疗,脾胃得疏通之后,予以健脾和胃,治疗脾胃虚弱之本。体现了马老师以疏为纲,以通为用,以健为本,注重先疏通中焦,后健运中焦的思想,同时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3.
二陈汤治验     
观察二陈汤加减治疗恶阻、干呕、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叶某,女,30岁,1998年12月30日初诊。失眠、多虑10年。近半年月经衍期一旬,每迁延一旬始止。经色暗,后5—6d则淋沥不爽,经期伴腰痛,口干苦,大便日数行,不爽,睡眠更差,多疑善虑加甚,曾经多处治疗,服用神经营养、抗抑郁焦虑、安眠及中药养血安神等药罔效。查心、脑电图、B超等未见明显异常。刻诊除上述见症外,舌质略红,舌苔薄黄,舌边可见白色小泡沫液粘潺线,脉稍弦。  相似文献   

5.
经方治验3则     
田红梅  陈大权 《新中医》2007,39(12):74-74
笔者在临床学习期间,曾跟随多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习医,见有疑难病例用药具有特色者,每每记录在案,尤其对灵活应用经方者更是认真揣摩学习。现撷3则经方治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沈邗 《新中医》1997,29(3):50-50
小陷胸汤治验3则沈邗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医方集解》云:“原治伤寒误下,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及痰热塞胸。……黄连苦寒以清热,瓜蒌性寒润以涤垢,半夏性辛温以散结,结胸多由痰热结聚。故用三物以除痰去热也。”笔者临证症见胸脘痞满,按之则痛...  相似文献   

7.
许天兴 《新中医》2002,34(6):59-59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麦冬、人参、法半夏、甘草、大枣、粳米组成,对“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有止逆下气之功效。笔者运用其治疗多种慢性疑难疾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二陈汤见于《和剂局方》,由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组成。原治痰湿内停,脾胃不和之证:作者28年来临床实践中,辨证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振录 《新中医》1997,29(7):46-46
当归四逆汤治验3则王振录1阴囊冷缩案李×,男,56岁,1995年10月4日初诊。罹患高血压病5年。曾服心痛定、复方降压素、脑立清等,血压基本维持正常。1年前,微觉阴囊潮冷,继之感觉挛缩冷痛,有时几乎缩入腹中,须热敷或沐浴方能解除痛苦,曾服谷维素、A...  相似文献   

10.
李淑珍 《新中医》2002,34(10):62-63
1 咳嗽 王某,女,38岁,2001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工作不顺,情绪不佳。近日又受凉,发热、咳嗽、吐痰带血。曾在市某医院诊断为肺炎,用大量抗生素治疗10天,因咳嗽、吐痰带血症状未见好转而转诊中医。诊见:双肺呼吸音粗  相似文献   

11.
陈秀玲 《河南中医》2011,31(4):419-420
二陈汤方出<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药组成,功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是治疗痰证的基础方,临床用之治疗胁痛、胃脘痛、口淡症、眩晕、妊娠恶阻、咳嗽均获佳效.  相似文献   

12.
闭行良 《新中医》2001,33(10):65-65
笔者在临床中常以清开灵注射液20-4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内服二陈汤随症加减,治疗由痰湿所致之病症,每获良效。兹举验案3则,介绍如下。1抑郁性精神病刘某,男,17岁,学生,1998年9月16日其父陪同就医。代述:患者精神异常6月。半年前由于患者在校期间行为不检,常被同学殴打、讥笑,学校劝其休学。休学回家后,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寡言呆滞,或呆若木鸡,或傻笑自语,自责自罪,偶有高声大喊。予食即食,不予食亦不思食,大便溏烂。经多方求医,曾服异丙嗪等药,未效。诊见:面色白无…  相似文献   

13.
蒋浩清 《新中医》2003,35(2):64-65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散结的功效。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胸痹、胃脘痛、黄疸等病症,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胸痹葛某,男,68岁,2000年12月5日初诊。胸闷不舒,烦躁易怒1周,心前区时有疼痛、胸闷如窒、心悸气短2天,舌紫暗、苔薄白腻,脉弦细而代。BP20/11kPa,心率96次/分,早搏2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压低,T波倒置,偶发室性早搏。全胸X线摄片示:心影呈主动脉型。心肌酶谱正常。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4.
临证治验3则     
刘毅  张淑芳 《河南中医》2004,24(8):59-60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认为中医药治疗内科急重症只要辨证得当,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列举数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因时制宜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原则之一,亦为现代时间生物学所验证。天人相应理论对于临床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兹举治验3则以验证之。1子时腹痛  相似文献   

16.
厚腻苔治验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正>二陈汤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为治疗湿痰证的代表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后世医家将本方化裁为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涤痰汤等,均为临床常用方。笔者近期运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不错的疗效,现择3则  相似文献   

18.
邹模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435-436
1病例 1.1患某 男性,53岁,2003年12月18日初诊。患者诉胃脘胀痛、反酸、呕逆不能食,形体消瘦,已2年余。经胃肠钡餐透视,诊断为(1)慢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幽门梗阻。曾服三九胃泰、胃仙优等药效果不显,而至我处治疗。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倦怠少气,口微干,不欲饮,腹部胀满,上腹部有震水音,舌质嫩红,苔厚而黄,脉弦细缓。证属肝强胃弱,损及脾肾。治以平肝降逆,健脾和胃,兼顾肾元。方药:白芍12g,党参15g,  相似文献   

19.
袁胜 《新中医》2004,36(10):67-67
1 脑出血后发热多汗咳痰案 王某,男,59岁,2001年8月1日初诊。2月前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大汗淋漓,呕吐,昏迷,某医院CT提示:右基底节、内囊区出血20 mm×20 mm×20 mm。 2天后清醒,但遗舌强、语言不利、发热多汗、咳嗽痰多、右侧肢体瘫痪。经支持、对症、降压、抗感染治疗20余天,无明显好转出院,求治中医。诊见:形体壮盛,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语言不利,频频咯吐大量稀白痰涎,时发热、稍动尤甚(T 37.1℃~  相似文献   

20.
赖瑞祥 《四川中医》1997,15(3):36-36
1.暑湿蕴蒸,清窍被蒙张××,女,52岁,粮站职工。1995年9月22日初诊。头晕目眩时作已年余,症剧半个月。头晕昏重,视物发蒙,胸腔稍门,偶有泛恶,心烦寐差,口不甚渴,细少,二便尚调。神清合作,形体肥胖,舌苔白而根厚,脉德略数。平素医者常以痰浊中阻,清阳失升而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之均能收效,而此次则罔然。余细审其舌首虽见白厚,但舌头偏红,切其尺联似有蒸热感,乃追问病史,知此次症发于冒暑外出之后,故辨之为暑湿蕴蒸,清窍被蒙,拟清暑利湿法治之。仿雷氏清凉涤暑法,方取滑石209,连翘、批粑叶各12g,青蒿、白扁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