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兆云  李忠淑  刘从菊  方元 《河北医药》2003,25(11):835-836
目的 观察临时起搏器对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85例全部采用右倒股静脉穿刺,将临时起搏导管在X线屏幕监视下,导管电极放置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室。结果 全部起搏成功,治愈75例,死亡10例。结论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是一种有效、简单的急救措施,对病情凶险者应把握时机,即刻就地安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突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起搏电极,在短时间内顺利将电极送入右室心尖部,对15例突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结果15例患者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均获成功。结论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突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告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血管鞘管,经鞘管插入心脏漂浮临时起搏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经验.方法 175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均在床旁非X线条件下,以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留置血管鞘管.经鞘管送入漂浮起搏电极到达右心室,于床旁行临时起搏.结果 171例完全起搏成功,4例因心肌坏死严重起搏失败.所有患者均无血气胸、心肌穿孔、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除4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因素,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外,其他患者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 本法无需X线引导,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起搏电流低,患者无痛苦,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4.
我院7年来收治各种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51例,目前对于极缓慢的心律失常没有理想的药物救治,在无充足的时间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治疗,取得极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海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211-1212
临床上常遇到不同病因所致的危及患者生命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床边心内膜临时起搏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起搏心脏,使心率维持在一定范围,延续患者的生命,给原发病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及机会。我院2001年4月-2004年2月共完成37例床边漂浮电极心内膜临时起搏,术前、术中、术后通过密切观察、精心护理,除3例因原发病死亡外,其余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50例AMI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对照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临时起搏器在AMI合并缓慢心律失常中疗效突出,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急性下壁、广泛前壁梗死易伴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过缓性心律失常,且为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及时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进行治疗,可使患者平稳渡过危险期,降低病死率.近年来,我们采用临时心脏起搏抢救其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原发病治疗、支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60例总有效率为54例,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甲状腺功能和心肌缺血,心动过缓在短期内可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应用漂浮电极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治疗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颇受临床重视。我院采用此方法,对40例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进行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现将本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钾血症可引起窦室传导及各种致命性心律失常。由于窦室传导十分少见,其心电图表现易与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心律相混淆。本文报告6例高钾血症引起的窦室传导,经临时心脏起搏、血液透析和药物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应用升率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8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的起搏参数的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SP组(155例)和LBBP组(106例)。收集并比较2组基线临床资料,术后和1年随访时程控参数(心室感知、心室阈值、心室阻抗)。结果 LBBP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大于RVSP组(均P=0.002)。2组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LBBP组QRS波宽度较RVSP组明显缩窄[(110±21)ms比(140±29)ms](t=8.204,P<0.001)。术后,2组心室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LBBP组心室阈值高于RVSP组[(0.86±0.33)V比(0.69±0.22)V],心室阻抗低于RVSP组[(734±200)Ω比(913±276)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术后1年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伴发心室电风暴病例临床救治中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13例伴发心室电风暴病例,在给予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应用较大剂量的药物及电复律治疗的疗效。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9例,36h后通过急诊PCI术和急诊CABG术完成了有效的血运重建;2例心肌病在心衰纠正后心室电风暴得到控制,24h后病情逐步趋于平稳;1例风心病24h后纠正心衰,一周后完成了换瓣手术;药物中毒1例,48h后去除了病因,未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一周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临床上伴发心室电风暴病例,通过给予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的较大剂量的药物及电复律治疗,有效地维持了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的平稳,为下一步治疗原发病,彻底消除心室电风暴再发争取了时间和条件,是治疗此种急性危重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心率上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总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本试验旨在观察传统治疗方案与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袁正强  李杰  聂鹏  徐敏  刘霞洪  刘丹 《贵州医药》2011,35(4):356-357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原理是采用电子技术,模拟心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脉冲短暂或长期(永久)地刺激心脏跳动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脏介入治疗起步最早、发展迅速、独具功效的高精技术之一。我国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量近10台/百万人,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可导致起搏器的起搏和(或)感知功能障碍,轻者出现原有的血流动力学障碍,重者危及生命。临床上电极脱位多发生于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晚期发生率较低。现将我院1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3年  相似文献   

18.
阿-斯综合征是指心脏排血量突然减少,导致急性脑缺血所致的昏厥表现,死亡率高,抢救是否及时得当是患者存亡的关键。而在急诊抢救中如何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律是关键。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急诊科抢救室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相似文献   

19.
毛欣 《现代临床医学》2004,30(6):345-34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称室上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为折返性心动过速,经药物多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有时相当顽固,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奏效,甚至由于心室率过快而导致低血压、晕厥、心源性休克等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危及患者生命.我院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室上速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