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肌梗死大鼠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心梗24h后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并测定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不同时间内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心梗后1 d3、d5、d血浆内TGF-β1含量明显增加(P<0.01),呈时间依赖性。心梗后24 h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醛固酮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分为对照组、醛固酮组、醛固酮+依普利酮组、依普利酮组及SB431542预处理组。给予相应处理后,ELISA检测TGF-β1水平,RT-PCR检测Smad2、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醛固酮处理后,能显著促进TGF-β1分泌,促进Smad2、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P〈0.01);与醛固酮组比较,醛固酮+依普利酮组TGF-β1分泌、Smad2、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与醛固酮组比较,SB43l542预处理组抑制Smad2、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醛固酮通过激活MR促进CFs细胞TGF-β1分泌,激活Smad2,使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增加,诱导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l)与I型胶原表达,并测定大鼠血浆内TGF-βl的含量。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不同时间内大鼠血浆内TGF-βl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CF-β与I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心梗后1 d、3 d、,5 d血浆内TGF-βl含量明显增加(P〈O.01),呈时间依赖性。心梗后24h心肌TGF-βl与I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 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l、I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差异,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患者10例,取其行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各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 TGF-β1及Ⅰ、Ⅲ型胶原在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靶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塑中醛固酮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醛固酮(Ald)激活对心室重塑的影响,评价西拉普利、安体舒通(SPI)对AMI后Ald激活及心室重塑的抑制作用,探讨Ald致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MI后24h存活的Wistar大鼠随机分配至梗死组(MI组)、西拉普利组(ACEI组)、安体舒通组(SPI组)、西拉普利+SPI组(ACEI+SPI组),假手术组(SHAM)作为对照。两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ld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测定心肌醛固酮合酶(P450Ald)、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AT1受体mRNA水平。结果MI组血浆Ald含量,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AT1受体mRNA表达均较SHAM组显著增加;ACEI组、SPI组、ACEI+SPI组心肌Ⅰ型、Ⅲ型胶原以及AT1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MI组。结论AMI后循环和心肌Ald生成激活,促进MI后心室重塑,AT1受体可能参与该过程,西拉普利、安体舒通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AMI后Ald激活及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兔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卡维地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兔随机分为MI组(8只)、MI+卡维地洛组(9只),另以开胸后在相应部位挂线不结扎为假手术组(10只).4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测量体重及左、右心室重量,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VG)检测非梗死区的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检测TGF-β1的表达,酶谱法测定MMPs的活性.结果MI后4周存活动物为假手术组10只,MI组8只,MI+卡维地洛组9只.MI组较假手术组左、右心室重量/体重比值(LVW、RVW/BW)、左室舒张末压(LVEDP)、非梗死区CVF均显著升高,非梗死区TGF-β1的表达及MMPs的活性亦增强(均P<0.01);MI+卡维地洛组与MI组比较,RVW/BW、LVEDP、CVF显著降低(P<0.05~0.01),TGF-β1表达和MMPs的活性明显减弱(P<0.01).结论TGF-β1、MMPs可能与MI后心室重构有关,卡维地洛能缓解MI后非梗死区的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减低TGF-β1的表达和MMP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比较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术后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浓度,此后处死大鼠,取出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治疗组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均较模型组下降(P均<0.01)。结论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依贝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Smad表达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MI)模型,24 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依贝沙坦组,另设假手术组.8周后,测量心室重量/体重(HW/BW),非梗死区胶原含量,梗死区、非梗死区心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Smad3 mRNA的表达,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功能.结果安慰剂组与假手术组比较HW/B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A比值、非梗死区胶原含量、梗死区及非梗死区FGFβ1 mRNA、Smad3 mBNA的表达均增加;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后壁(PW)增厚率均降低.依贝沙坦组与安慰剂组比较,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TGF-β-Smad传导通路可能参与MI后的心室重构,依贝沙坦可抑制Smad表达并减轻MI后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伴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右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接受瓣膜置换的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40例,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10例。术中分别收取左、右心耳组织各约100mg。通过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容量分数(CVF-Ⅰ,CVF-Ⅲ)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风心病窦性心律组(窦律组)相比,风心病房颤组(房颤组)患者左房内径显著扩大(P0.05),左、右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CVF-Ⅰ及CVF-Ⅰ/CVF-Ⅲ比值明显增加(P0.05),CVF-Ⅲ变化不明显(P0.05)。②窦律组患者左心房与右心房TGF-β1的mRNA表达、CVF-I及CVF-Ⅰ/CVF-Ⅲ比值无明显区别(P0.05);而房颤组患者左心房较右心房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CVF-I及CVF-Ⅰ/CVF-Ⅲ比值明显增加(P0.05)。③相关分析发现无论在左心房还是右心房,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与心房组织CVF-I呈正相关(左:r=0.786,P0.05;右:r=0.858,P0.05)。结论在风心病慢性房颤过程中,左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及TGF-β1的mRNA表达较右心房更加明显,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增高可能是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大鼠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AMI大鼠均分为模型组、MSCs移植组、CDDP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梗死区多点注射法进行MSCs移植,CDDP干预组每日喂服CDDP 1次,每次1 ml,连用30 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在图像分析系统上进行Ⅰ、Ⅲ型胶原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MSCs移植组及CDDP干预组Ⅰ、Ⅱ型胶原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其中CDDP干预组较MSCs移植组阳性表达减少更为明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MSCs移植组及CDDP干预组Ⅰ、Ⅲ胶原积分吸光度(A)值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Ⅰ型胶原:5 394.0和3 189.1比25 687.3;Ⅲ型胶原:14 025.0和3 984.4比37 239.0,P均<0.05),其中CDDP干预组下降幅度虽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DP可延缓MSCs移植后AMI大鼠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抑制心肌间质纤维化形成,从而起到防治左室重构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兔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卡维地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兔随机分为MI组(8只)、MI+卡维地洛组(9只),另以开胸后在相应部位挂线不结扎为假手术组(10只)。4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测量体重及左、右心室重量,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VG)检测非梗死区的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检测TGF-β1的表达,酶谱法测定MMPs的活性。结果:MI后4周存活动物为假手术组10只,MI组8只,MI+卡维地洛组9只。MI组较假手术组左、右心室重量/体重比值(LVW、RVW/BW)、左室舒张末压(LVEDP)、非梗死区CVF均显著升高,非梗死区TGF-β1的表达及MMPs的活性亦增强(均P〈0.01);MI+卡维地洛组与MI组比较,RVW/BW、LVEDP、CVF显著降低(P〈0.05-0.01),TGF-β1表达和MMPs的活性明显减弱(P〈0.01)。结论:TGF-β1、MMPs可能与MI后心室重构有关,卡雏地洛能缓解MI后非梗死区的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减低TGF-β1的表达和MMP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世杰  胡素銮  王玉银  申纪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92-3394,i006
背景:哺乳类动物有3种TGF-β异构体即TGF-β1,β2,β3,这3种异构体各自具有独特而不同的生物学作用,TGF-β1是明显的促瘢痕形成因子,而TGF-β3可减少TGF-β1,β2的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此,TGF-β3有可能是人体内天然的抗瘢痕形成因子。目的:通过外源性TGF-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生长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完成,对象为新鲜无菌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于本科收治及门诊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5~45岁。干预:6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分为4组,实验组又分为5,10,50mg/L组分别加TGF-β3 5,10及50mg/L,对照组加入FBM 1.5m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GF-β3对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其胶原合成,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TGF-β3,对HSFB体外增殖,HSFB I,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TGF-β3作用后HSFB胶原合成情况。结果:转化生长因子胁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作用120h后实验组细胞密度分别为(6.34&;#177;0.51),(6.01&;#177;0.38),(5.24&;#177;0.65)&;#215;10^5/瓶,明显低于对照组(10.69&;#177;0.76)&;#215;10^5/瓶(F=102.432~163.024.P&;lt;0.01);转化生长因子β3可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实验组(10,50mg/L组)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64.01&;#177;70.27),(151.02&;#177;49.85)min^-1明显低于对照组9231.56&;#177;67.83)min^-1(q=32.124,31.021,P&;lt;0.01);下调TGFβ1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而对Ⅲ型胶原影响较小。结论:TGF-β1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下调TGF-β1蛋白表达,减少胶原合成,显示其具有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动脉Ⅰ型、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1β(TGF-1β)的表达,并探讨替米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12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为3组:高血压组(SHR)、替米沙坦低剂量组(T e lL)、替米沙坦高剂量组(T e lH),并设同周龄雄性的W KY大鼠为对照组(W KY,n=10),干预18周。观察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免疫组化评估颈动脉Ⅰ型、Ⅲ型胶原及TGF-1β的表达。结果:(1)2周后T e lH组SBP明显低于SHR组(P<0.01),其降压作用持续至实验结束,而T e lL组SBP与SH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HR组颈动脉外膜Ⅰ型胶原的表达明显高于W KY组(P<0.01),T e lH、T e lL组颈动脉外膜Ⅰ型胶原的表达低于SHR组(P<0.05);(3)SHR组颈动脉外膜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低于W KY组(P<0.01),T e lH组颈动脉外膜Ⅲ型胶原的表达高于SHR组(P<0.01);(4)SHR组颈动脉中膜TGF-1β的IOD值明显低于W KY组(P<0.01),T e lH、T e lL组颈动脉中膜TGF-1β的IOD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对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IMP-1和PCⅢ、CⅣ的表达,并作网状纤维及HE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素防治组的心肌胶原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且苦参素防治组TIMP-1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苦参素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IMP-1、PCⅢ和CⅣ的合成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哺乳类动物有3种TGF-β异构体即TGF-β1,β2,β3,这3种异构体各自具有独特而不同的生物学作用,TGF-β1是明显的促瘢痕形成因子,而TGF-β3可减少TGF-β1,β2的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此,TGF-β3有可能是人体内天然的抗瘢痕形成因子.目的通过外源性TGF-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生长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完成,对象为新鲜无菌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于本科收治及门诊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5~45岁.干预6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分为4组,实验组又分为5,10,50 mg/L组分别加TGF-β3 5,10,及50 mg/L,对照组加入FBM1.5 m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GF-β3对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3H-脯氨酸掺人法测定其胶原合成,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TGF-β3对HSFB体外增殖,HSFB 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TGF-β3作用后HSFB胶原合成情况.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3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作用120 h后实验组细胞密度分别为(6.34±0 51),(6.01±0.38),(5.24±0.65)×105/瓶,明显低于对照组(10.69±0.76)x105/瓶(F=102.432~163 024,P<0.01);转化生长因子β3可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实验组(10,50mg/L组)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64.01±70.27),(151 02±49 85)min-1明显低于对照组9231.56±67.83)min-1(q=32.124,31.021,P<0.01);下调TGF-β1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而对Ⅲ型胶原影响较小.结论TGF-β3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下调TGF-β1蛋白表达,减少胶原合成,显示其具有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作为阳性对照,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UUO)、肾康组、缬沙坦组,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肌酐、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肾康组、缬沙坦组的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UUO组;两治疗组组间比较,肾康组对TGF-β1、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同于缬沙坦组。结论中药肾康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容量或压力超负荷患心肌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在心室重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心科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32例心髯肥厚患分为容量超负荷组(VG)和压力超负荷组(PG)各16例;以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半定量的方法检测心肌内bFGF、TGFβ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以HE或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组织和心肌间质纤维性胶原Ⅰ、Ⅲ型改变。结果 心脏空量或压力超负荷时心肌细胞大小和体积、心肌细胞外间质纤维性胶原,尤其是Ⅲ型胶原,心肌局部的bFGF和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53基因对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60例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SR)和房颤组(AF)。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外周抗凝血及非抗凝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F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5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 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人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原肽(PⅠCP)、人Ⅲ型前胶原肽(PⅢNP)的浓度,心肌组织行HE染色病理学检测,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与SR组比较,AF组左心房内径(LAD)明显扩大;AF组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m RNA水平明显增加(t=2.11,P<0.05);AF组Ⅲ型胶原m RNA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t=0.187,P>0.05);AF组血清PⅠCP、PⅢNP含量明显增加(t=3.491,P<0.01;t=2.695,P<0.05)。(2)病理切片可见SR组心肌间质中仅有少量胶原纤维;AF组可见心肌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心肌肌束被大量条索状胶原纤维分隔。(3)AF组心肌组织中P53 m RNA水平明显增加(t=4.87,P<0.01);AF组心肌组织中P53 m RNA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m RNA、血清中PⅠCP、PⅢNP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76,P<0.01;r=0.765,P<0.01;r=0.798,P<0.01;r=0.615,P<0.05);且Ⅰ型胶原m RNA与PⅠCP成正相关(r=0.698,P<0.05)。结论 P53基因可能是参与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区、非梗死区TGF-β1、胶原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鼠随机分成3组:心梗对照组(MI-C)、小剂量卡维地洛治疗组(MI-LC,1mg/kg.d)、大剂量卡维地洛治疗组(MI-HC,10mg/kg.d).另设假手术组(MI-sham).同步药物干预8周后,RT-PCR检测梗死区胶原-ⅠmRNA、TGF-β1-mRNA.结果梗死区胶原-ImRNA的表达:与心梗对照组比较,小剂量卡维地洛组、大剂量卡维地洛组表达均下调,差别具显著性(P<0.05);小剂量卡维地洛组与大剂量卡维地洛组表达水平接近,差别无显著性(P>0.05);非梗死区胶原-ImRNA的表达:与心梗对照组比较,小剂量卡维地洛组与大剂量卡维地洛组表达均下调,差别具显著性(P<0.05);小剂量卡维地洛组与大剂量卡维地洛组表达水平接近,差别无显著性(P>0.05).TGF-β1 mRNA的表达如下: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大鼠的梗死区心肌组织中TGF-β1 mRNA的表达上调(P<0.001).与心梗对照组比较,小剂量卡维地洛组与大剂量卡维地洛组的TGF-β1mRNA表达下调(P<0.01),大剂量卡维地洛组TGF-β1 mRNA的水平与小剂量卡维地洛组接近,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减少梗死区胶原分子的合成,也能减少非梗死区胶原分子的合成,从而延缓整个心肌纤维化的进程,但无剂量依赖关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