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峰  夏淦林  韩春燕  石健 《海南医学》2011,22(21):98-10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和癌肉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宫颈腺肉瘤和2例子宫癌肉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大小、MRI特征及其强化方式。结果带蒂外生性肿块4例,宽基底外生性肿块2例。肿块最大径5~14 cm(平均9.2 cm)。6例病灶均表现为T2WI,相对于肌层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或宫颈基质不连续伴肌层受侵,肿块内不规则囊变坏死,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早期明显强化,后期持续强化。结论宫颈腺肉瘤和子宫癌肉瘤MRI表现相似,特征性表现为外生性肿块伴T2WI不均匀高信号,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2.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多模态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影像表现,以提高该部位疾病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患者20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0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双时相全身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检查。 结果20例中胸腺癌10例,CT示病灶内均可见多发或大片状囊变坏死区,1例见斑点状钙化,其中2例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长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3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颈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伴颅内转移,1例伴肝脏转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淋巴瘤5例,CT示病灶呈较大不规则软组织影并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见小片状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全身多发淋巴结及骨骼浸润,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神经内分泌癌2例,CT示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及分隔,增强后呈明显环形强化,分隔亦见强化。恶性生殖细胞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囊变坏死区,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并见短T1WI长T2WI脂肪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恶性黑色素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大片状囊变坏死区,MRI显示病灶呈不均匀短T1WI短T2WI信号,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1例,CT示肿块包绕周围血管并内见囊变坏死,MRI上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多模态成像对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有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探讨CT和MRI对滑膜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肿瘤多位于四肢关节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内,呈"钻孔样或包绕样"生长趋势;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可有分叶,轮廓多较清晰。肿瘤体积一般较大,22例病灶最大直径为3.1cm-13.4cm,平均7.1cm。由于常合并坏死、囊变、出血等,病灶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CT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6例病灶内可见坏死区,2例病灶合并有钙化。MRI平扫肿瘤实性部分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5例病灶内部T1WI可见高信号区,提示合并出血;T2WI病灶信号较混杂,部分病灶内部可见分隔样低信号影;压脂序列肿瘤显示较好,呈明显高信号;3例伴有邻近的骨质破坏。增强CT和MRI表现相仿,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滑膜肉瘤的的诊断准确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卵巢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1.5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结果浆液性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粘液性囊腺癌8例病灶为囊实性肿块,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有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囊壁、囊内片状阴影、间隔以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未分类的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与粘液性囊腺癌相似。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淋巴瘤CT及MRI的影像特点。方法:10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子宫淋巴瘤CT、MRI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子宫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 CT表现为子宫肌层均匀增厚,未见确切肿块界限,增强可见中度较均匀一致的强化;MR表现为子宫黏膜层完整,子宫肌层均匀增厚,其中7例病例病变位于宫颈,3例宫颈及宫体均见受累, T1 WI为等信号, T2 WI以稍高信号为主,部分病灶内可见更长T2信号,增强病灶为中等度较均匀一致强化方式。结论:CT及MRI对诊断子宫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诊断价值,尤其是T2WI成像可获得较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CT与MRI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卵巢甲状腺肿中,发生在左侧附件2例,右侧附件6例。其中5例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行全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均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在T1WI、T2WI均呈等信号,不同的囊腔信号不同,2例可见T2WI极低信号,在T1WI上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液未见明显强化。结论:CT上出现“高密度囊”和MRI出现T2WI极低信号,是卵巢甲状腺肿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行MR平扫6例,增强5例;行CT平扫及增强3例。结果病灶位于脊柱3例、关节旁3例、腹股沟区1例、大腿上段1例,均表现为深部组织内的边界不清或尚清的团块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肿瘤体积较大(均>5cm)。CT上,3例病灶密度均与肌肉密度呈等或稍低密度,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均伴钙化,且多位于肿块的周边。MRT1WI上,6例病灶与肌肉相比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坏死、囊变,在T2WI上表现为以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中4例均伴出血信号或低信号分隔。8例中6例伴临近骨质破坏。7例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及分隔无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CT、MRI表现及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9.
李华  郭春锋 《中原医刊》2011,(6):125-126
目的 探讨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幕上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与MRI表现.9例均行CT平扫,其中8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结果 病变均为单发.大囊小结节型6例,单纯囊型2例,实质型1例.8例CT平扫囊腔呈低密度,1例呈高密度,肿瘤壁结节均呈等密度 7例MRI平扫囊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低信号 肿瘤壁结节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 8例MR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质性肿块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囊壁未见强化 3例肿瘤周围或肿瘤内可见流空血管,MRA显示瘤周或瘤内增多、增粗、迂曲的动脉血管.结论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叶媛媛  杨小庆 《现代医学》2009,37(5):369-372
目的探讨腹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于腹腔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并作文献复习。结果1例CT表现为腹盆腔巨大肿块影,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邻近膀胱、直肠及子宫均为受压改变;MRI表现为腹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T1WI及T2WI均呈混杂信号影,肿瘤内部有不规则坏死区;CT血管造影示病灶甫降主动脉的小分支、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及双侧髂内动脉分支供血;CT灌注成像示病灶边缘呈中等灌注,内为坏死。1例CT表现为左上腹实质性肿块,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成人腹部横纹肌肉瘤罕见,CT和MR能显示腹腔横纹肌肉瘤的表现以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情况。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19例行CT检查,11例MRI检查。结果 25例病灶位于幕下,5例位于幕上。单发28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22例,囊肿型5例,实质肿块或混合型3例。CT平扫表现球形低密度影,囊腔壁结节和实质肿块均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MRI示T1WI高于囊液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强化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MRI信号增强率升高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 血管母细胞瘤有特征性,CT和MRI表现,CT动态增强扫描、密度曲线测定以及MRI增强率的表达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诸一吕  钱海峰  沈健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38-1039,1052
目的探讨子宫淋巴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子宫淋巴瘤患者的MRI表现,其中2例平扫,3例增强扫描,增强病例均行DWI扫描。结果 5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肿瘤位于宫颈2例,宫体2例,1例宫体宫颈均受累。MRI表现T1WI均呈等低信号,信号均匀,T2WI呈稍高信号,其中4例肿瘤内均可见多个形态不规则结节灶,之间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带分隔,无明显囊变及坏死信号,1例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晰,2例可见肿瘤内结节灶轻度强化。4例T2WI肿瘤内可见子宫内膜线或宫颈粘膜线完整存在于肿瘤内。3例DWI呈显著高信号。结论子宫淋巴瘤在MRI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与MRI对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MRI对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的CT、MRI表现,15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19例中单发者9例,多发者3例,弥漫性7例。15例CT平扫为单发或多发肿块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增强后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大病灶从周边向中心强化,延时后均匀强化,11例见粗大供血动脉进入肿块内。6例MRI平扫肿块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内见流空血管。结论: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增强后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多可与肝脏其他实性肿块鉴别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征象,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4年间于我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15例患者的CT及MRI图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型5例,实性成分为主型3例,囊实性比例相间型7例。其中2例病灶可见出血,3例病灶可见钙化。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CT值平均(37.56±9.53)Hu;增强动脉期平均(54.5±9.75)Hu;门脉期平均(72.0±17.1)Hu,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平扫平均(24±12.52)Hu;增强扫描无强化。MRI上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趋势。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肿瘤包膜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2例肿瘤内出血病灶在T1WI上可见环样、云絮样高信号,相应区域在T2WI上呈低信号。3例肿瘤内钙化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如能抓住该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对其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松果体母细胞瘤(PB)的CT和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B患者5例,对其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PB位于松果体区,长径1.5~5.1 cm,2例CT表现为等密度,其中1例病灶内有明显点状钙化;3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水抑制呈等信号;增强后其中2例病灶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但瘤内见血管影;病灶有明显分叶,其中1例MRI表现病灶内有囊变.结论 PB肿瘤呈分叶状,MRI平扫瘤内可见血管流空现象,增强扫描可见血管强化,可作为与其他松果体区肿瘤的鉴别点,但最终仍需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癌肉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17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根据肿瘤形态分为两型,I型表现为宫腔或宫颈管内不规则或类圆形巨大肿块(7例);II型表现为息肉状或不规则较小肿块,或单纯性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癌酷似(10例)。其影像学特征:⑴平扫呈等密度或等信号,偶见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或混杂信号,子宫肌层受侵时T2WI上低信号结合带消失或中断。⑵增强扫描多低于子宫肌层强化程度。⑶DWI呈高信号,ADC平均值较高,测得为(1.02±0.3)×10-3mm2/s。⑷瘤内常见流空血管影,多伴有囊变及坏死。结论子宫癌肉瘤的形态、瘤内流空血管影及较高的ADC值,将有助于与子宫内膜癌鉴别,MRI对瘤内囊变、坏死、出血的诊断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的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表现特征及鉴别。方法 对15例随访5年以上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中,病灶位于左侧额颞区9例,右侧额叶3例,右侧额顶2例,左侧枕叶l例。CT平扫病灶呈等高混合密度,病灶内可见线条状钙化。MRI平扫病灶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和高混合信号。增强后CT扫描4例见轻度非均匀强化,余ll例未见强化;全部病灶MRI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全部病灶无占位效应硬病灶周围水肿,10例邻近病灶的脑沟增宽。结论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因血栓形成、血栓钙化等致病灶的密度、信号不均匀,无占位表现和随访无增大是其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OCCA)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MRI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OCCA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归纳其影像特点。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囊实性混合型肿块,多层螺旋CT平扫可见瘤体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肿块内可见不规则团块样实性成分或乳头状结节,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实性成分动脉期见中等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MRI检查见囊腔T1WI为低信号10例,等高信号4例;囊腔T2WI均呈等高信号;实性成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则为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结论 OCCA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明显的特异性,建议联合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及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肿瘤的MS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