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在考察大专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成熟度问卷》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370名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内控性与大专生职业成熟度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9,P0.01));2机遇、有势力他人因子与大专生职业成熟度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307,P0.01;r=-0.306,P0.01);3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对职业成熟度总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0.213,P0.01;β=-0.162,P0.05;β=-0.197,P0.01)。结论大专生心理控制源与其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相关;大专生心理控制源对职业成熟度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83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内控性与医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2,P<0.01);②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与医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318,-0.296;P<0.01);③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对职业成熟度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β=0.285,P<0.01;β=-0.156,P<0.05;β=-0.222,P<0.01)。结论①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其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相关;②通过改变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倾向,可能会促进其职业成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内控性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330,P0.001),与突显行为显著负相关(r=-0.134,P0.05);有势力他人、机遇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128,-0.141;P0.05),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r=0.408,0.472;P0.001);自我效能感与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r=-0.186,P0.001)。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内控因子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因子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且部分影响通过自我效能感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与3~6年级儿童心理控制源是否相关。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问卷》和《儿童控制知觉多纬度测查表》调查180名3~6年级农村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控制源。结果 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因子、溺爱型因子与儿童心理控制源中的有势力的他人控制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288,P0.01;r=0.231,P0.01);信任鼓励型因子与内部控制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4,P0.01);2母亲教养方式的专制型因子与儿童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的他人控制因子存在正相关(r=0.206,P0.05),溺爱型因子与未知方控制因子存在正相关(r=0.190,P0.05)。父亲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因子、溺爱型和忽视型因子与儿童心理控制源中的有势力的他人控制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r=0.372,P0.01;r=0.267,P0.05;r=0.310,P0.01);3父母教养方式中信任鼓励型因子和情感温暖型因子与女孩心理控制源中的内部控制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6,P0.01;r=0.259,P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因子、溺爱型因子与男孩心理控制源中的有势力的他人控制因子存在正相关(r=0.343,P0.01;r=0.255,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忽视型因子与男孩心理控制源内部控制因子存在负相关(r=-0.211,P0.05)。结论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与3~6儿童心理控制源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1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医学生有势力的他人量表得分和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P〈0.05;t=-2.726,P〈0.05);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恋爱,城乡来源等因素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医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有势力的他人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09,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172,P〈0.05);机遇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结论 1性别对医学生应对方式和控制源水平有影响;2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的医学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反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相信机遇的医学生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关系敏感与主观社会支持(r=-0.202,P〈0.05)、社会支持总分(r=-0.215,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r=0.255,P〈0.01)及机遇(r=0.254,P〈0.01)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和社会支持总分能直接预测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β值分别为0.227,P〈0.001;-0.180,P〈0.05);社会支持完全以心理控制源为中介作用于人际关系敏感。结论社会支持通过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影响人际关系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随机整群抽取4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大学生在机遇上存在性别差异(t=3.93;P<0.01);②本、专科生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上存在显著差异(t=-3.99,6.95,5.02;P<0.01);③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显著预测内控性(β=0.134;P<0.01),父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母亲惩罚严厉、情感温暖理解能显著预测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β=0.143,0.145,0.147,-0.161;P<0.05;β=0.219;0.148;0.127;-0.132;P<0.05),而母亲偏爱被试显著预测有势力的他人(β=0.139;P<0.01)。结论①女生和本科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更积极,更内控;②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形成内控性,消极因素更能影响外控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应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评估其心理控制源。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结果①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分别为2.951、4.605);②心理控制源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偏向于外控性的个体网络成瘾倾向高(r分别为0.105,0.162),而偏向于内控的个体网络成瘾倾向较低(r=-0.051)。结论心理控制源是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对网络成瘾的治疗应当考虑此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西安市郊县农民的宗教信仰与总体幸福感、心理控制源三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莱文森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101位农民进行调查,保留有效问卷101份。结果①101位被调查者中信教的有32人,占31.7%;信教者与不信教者的总体幸福感、心理控制源独立样本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t=0.769,P>0.05);②被调查者的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均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381、0.336,P均<0.01);③被调查者的内控性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346,P<0.01)。结论西安市郊县农民的内控性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总体幸福感和心理控制源在是否信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五年制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以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550名五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五年制医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平均分为3.44;②五年制医学生内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8,P<0.01);③内控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30,P<0.001).结论 五年制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内控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幸福感量表和自我弹性量表对3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开放性在年级、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F=4.01,9.14;P0.05)。大学生神经质在学科上有显著差异(t=2.45,P0.05);(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t=-1.97,P=0.0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F=2.88,4.54;P0.05);(3)心理弹性在学科上有显著差异(t=-2.23,P0.05);心理弹性在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F=4.10,P0.05);(4)心理弹性(r=0.21~0.54,P0.01;r=-0.32,P0.01)和主观幸福感(r=0.17~0.22,P0.01;r=-0.17,P0.01)与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1);(5)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以及大五人格通过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有显著但较低影响。结论: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及大五人格通过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有显著性但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12.
职业成熟度、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成熟度、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择业焦虑的作用。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5所高校148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与择业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职业成熟度和心理控制源对择业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职业成熟度也可以通过机遇和有势力他人间接预测择业焦虑。结论: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因子在职业成熟度对择业焦虑的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穷思竭虑在青少年心理控制源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穷思竭虑问卷(MRQ)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361名高中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统计及路径分析。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内控与穷思竭虑(r=-0.25)和抑郁(r=-0.39)呈负相关,机遇与穷思竭虑(r=0.34)和抑郁(r=0.38)分别呈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与穷思竭虑和抑郁也在P<0.01水平达到显著;②回归分析显示内控、机遇及穷思竭虑能够预测抑郁,在控制了内控和机遇之后,穷思竭虑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③路径分析证实了穷思竭虑在内控、机遇与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穷思竭虑在心理控制源和抑郁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外控的个体倾向于用穷思竭虑的反应风格应对负性情绪,从而产生抑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心理控制源和认知态度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作为调查工具,对从某市级医院肿瘤科病人中随机抽取的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测量并收集收据,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4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不同程度抑郁心理的14例(33.33%);②乳腺癌患者抑郁与机遇(C)和有势力的他人(P)有显著正相关(t=0.232,P<0.05),乳腺癌患者抑郁与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的大部分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③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控制源量表中机遇(C)和有势力的他人(P)两因子与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的大部分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有比较明显的抑郁情绪。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与其心理控制源、认知态度有关。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控制源是影响认知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特点,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应付方式问卷(Cop ing S ty le Scale)对32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的机遇心理控制源得分最高(3.48±0.82)分,其次是内控、有势力他人分别为(3.13±0.72)分和(3.04±1.02)分;②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幻想、自责的应付方式得分最高分别为(0.69±0.20)分和(0.63±0.25)分,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得分最低[分别为(0.43±0.16)分、(0.45±0.18)分和(0.55±0.29)分];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呈显著相关(P<0.05);④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遇心理控制源对成熟应付方式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F=4.743,P<0.01),有势力他人心理控制源对不成熟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F=7.121,P<0.01),内控性和机遇心理控制源对混合型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F=16.741,P<0.001)。结论焦虑症患者面临应激事件时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这与其心理控制源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大学生危机人格测查问卷、危机脆弱性问卷和自我压弹量表对823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大学生在心理弹性总水平上,大四高于大二、大三(P0.05),自我压弹大四高于大二(P0.05)、城市高于农村(t=-2.372,P0.05);2除精神影响因素外,心理弹性其他因素及总分与危机人格各因素及总分、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104~-0.518,P0.01),与自我压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18~0.558,P0.01),高、低心理弹性者在危机人格(t=12.203,P0.01)、危机脆弱性(t=12.134,P0.01)、自我压弹(t=-13.017,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理弹性、自我压弹分别与危机人格、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达到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焦虑状况与自尊及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综合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 I)、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量表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23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分裂症患者父母状态-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状态t=2.57,特质t=2.647,P0.05;母亲状态焦虑t=5.080,特质t=3.947,P0.001)。患者父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和自尊、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t=0.72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特质焦虑是状态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自尊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较强预测作用,高焦虑的分裂症父母自尊水平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危机的关系。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大学生危机人格测查问卷对823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①大学生在心理弹性总水平上,大四与大二、大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5,P0.05;t=-2.249,P0.05);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5个方面及总水平存在普遍的内在相关性(0.122r0.870,P0.01),危机人格的5个方面及总水平存在普遍的内在相关性(0.339r0.844,P0.01);③大学生心理弹性除精神影响因素外,其他4因素及总水平与危机人格5因素及总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0.104r-0.518,P0.01),高、低心理弹性者在危机人格存在显著差异(t=12.203,P0.01)。结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个体危机人格水平越低,在挫折压力中越不易发生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和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探讨社会支持影响利他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对4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生的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女生的心理资本(t=2.04,P0.05);大中城市学生的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城镇和农村学生的心理资本(t=2.66,3.48;P0.01),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心理资本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1);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1);心理资本与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1);(3)大学生社会支持显著的正向预测心理资本(t=6.65,P0.001);社会支持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利他行为(t=2.98,P0.01);心理资本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利他行为(t=9.06,P0.001);(4)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影响利他行为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95%CI为[0.1877,0.3943])。结论:社会支持直接或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学校适应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对5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2积极应对在内控性与学校适应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机遇与学校适应间有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有势力的他人与学校适应间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