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辛开苦降法又称苦辛通降法,是将药性辛热(温)和药性苦寒(凉)的两种药物配伍使用,用以治疗临床各种病证,尤其是寒热错杂之痞证,现代多用于消化系统脾胃功能失调的病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笔者对辛开苦降法的历史渊源、病理特点及配伍内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辛开苦降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李杲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升降相因为气机升降之枢机,辛开苦降是冶疗脾胃病的大法。半夏泻心汤是以寒热药配伍,以升散通降之功,调畅脾胃失常之气机。临床延伸治疗,凡与脾胃相关,因气机失调所致疑难病症,均可采用辛开苦降法,因势利导,有力拔千钧之功。  相似文献   

3.
浅议仲景辛开苦降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列举了临床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胃炎、支气管炎、呕吐、头昏5个病证,说明辛开苦降法是治疗寒热错杂、湿热胶着、痰热内蕴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5.
张廷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6):477-477
辛开苦降法,系张仲景宗《内经》升降相因说而首创,悉以辛开苦降以开结散痞,调节寒热,涡漩中土,从而达到畅达三焦通道,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以治疗因在寒热虚实错杂,痰湿中阻而致的三焦气机失调之病证。现代多用于湿热中阻证,即“用辛味药开通胸脘痰湿,用苦味治胸脘湿热,两者合用,治疗胸脘因痰浊湿热阻滞而痞闷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笔者在临床中,凡遇因脾胃虚弱,客邪乘虚而入,虚实并见,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清浊混淆而致肠胃不和、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酌用此法,多有效验,现举数案,以求教于同仁。1 …  相似文献   

6.
7.
黄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46-247
现就“肝气”在脾胃气机升降中的作用及脾胃疾病与肝气的关系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8.
辛开苦降法源于《黄帝内经》,经后世医家不断发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系疾病,后经现代儿科医家刘弼臣教授和徐荣谦教授的创新,始被很好地应用在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治疗。笔者认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病机特点为肺热程度重,肺气闭郁程度亦重,因此治疗上应以辛味药开肺闭,苦味药清肺热,即辛开苦降,宣肺开闭,清热化痰;若单纯使用清肺泻热之品,并不能奏效,只有在气机得以宣畅的基础上,再投以清肺泻热之品,才能收获满意疗效。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9.
下法的调理气机作用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明  郭丽 《中国医药学报》2003,18(3):162-164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病,发病率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有1/50的患者在20年内发展为胃癌[2]。现代医学治疗多根据患者症状选用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等,虽能暂时缓解或减轻症状,但病情易复发,给患者生活、生理造成极大困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辛开苦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予以西医治疗,另40例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分别作为西医组与中医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泛酸烧心、胃脘灼痛、胸痛累及两胁、口苦口干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西医组的80.0%(P <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贾秋颖 《黑龙江医药》2013,26(4):685-686
<正>痞满是中医病名,是指中焦气机壅滞、升降失司所致的自觉心下胃脘痞塞,胸膈满闷的一类病证。多见于胃脘部,临床特征是自觉胃脘痞塞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脾胃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肠动力不足、慢性胃炎几种疾病。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同时,在临床上只要是以上腹部胀满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均可参照痞满进行辨  相似文献   

13.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升降散源于明代张鹤腾的《伤暑全书》,为治暑良方,后经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中阐发而发扬光大,成为治温名方。两者都是经典方,临床应用广泛,无论外感、内伤都可辨证应用。本文试从方剂的来源、理论依据、方解、病机、病位、临床应用等比较两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慢性肾衰竭(CRF)病程中,消化道症状是CRF时最早和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在CRF各阶段出现的各种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诸如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泻或便秘、口中异味等,均属中医学之脾胃症状,因此,脾胃功能失调是CRF病变的重点,且贯穿于CRF的始终.笔者历30年临床实践,调理脾胃治疗CRF颇有心得,现总结报道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慢性肾衰竭(CRF)病程中,消化道症状是CRF时最早和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在CRF各阶段出现的各种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诸如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泻或便秘、口中异味等,均属中医学之脾胃症状,因此,脾胃功能失调是  相似文献   

16.
陈昌通 《北方药学》2011,8(8):79-79
本文以调理气机来阐释治疗八法之原理,指出所谓治疗八法合而为一法,(即调理气机)分则为八法、为百法,诸法之变皆不离调气一途。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乙型肝炎是现代临床常见的疾病,相当于中医"肋痛"、"腹痛"、"黄疸"等范畴.治疗此类疾病,应从脾胃着手,先固脾士,一般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与肝病的关系及调理脾胃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运用等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许多妇科疾病与脾胃密切相关,如脾气虚弱,化源不足所致的月经过少、闭经;脾不统血引起的崩漏;脾虚湿困导致的带下;胃失和降出现的恶阻;以及产后脾阳不振产生的缺乳等等。因此,调理脾胃在妇科临床中为常用之法。一、脾胃与妇女生理病理的关系妇女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经、孕、产、育等几个方面,它们的生理活动,是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的表现。气血是月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而脾胃则是气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是现代临床常见的疾病,相当于中医“肋痛”、“腹痛”、“黄疸”等范畴。治疗此类疾病,应从脾胃着手,先固脾上,一般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与肝病的关系及调理脾胃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运用等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位于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称为“后天之本”。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转输散精,上归于肺,由肺贯注心脉,灌溉回旁。同时通过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将多余的水液由肺肾从汗液、尿液中及时排出,防止水液由肺肾停聚为饮为湿。《医宗必读》曰:“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气入胃,酒陈六腑而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