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问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7例术时保留肋问臂神经,对照组42例术中切除肋问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0.8%,而对照组高达6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3.18,P<0.01)。结论:对乳腺癌需行腋淋巴结清除术患者,术中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春虎 《医学信息》2002,15(10):608-608
目的 该研究目的在于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哨兵淋巴结活检 (SL NB)或腋窝淋巴结清扫 (AL ND)的术后并发症及社会经济效益上的差别。方法 采用前瞻性 ,非随机性对照研究分析接受过保乳手术和 SL NB± AL ND术的患者。A组包括 SL NB阴性而未进一步做 AL ND的患者。 B组包括 SL NB后行 AL ND的患者。行 AL ND的原因为 :1哨兵淋巴结有转移或 2他们处于我研究所哨兵淋巴结资料的验证阶段。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给予标准的物理检查测定上肢周径。结果 共研究 96例患者 ,平均随访期 15个月 (8- 2 9)。两组间患者上肢不适或麻木…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发病率目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手术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1].术后应用化学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但化学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本文就患者化疗期间如何仔细观察病情,并针对性地做好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后复发141例分析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后复发病例141例。其中,术后未行放疗复发者57例(术后未放疗组),术后行区域淋巴结预防照射后复发者84例(术后放疗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放疗组优于术后未放疗组。两组1年内...  相似文献   

5.
<正>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手术切除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腺体本身的手术,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临床上常简称颈清术)[1],在清扫过程中,由于甲状腺解剖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淋巴系统变异较多、手术范围大、创伤大,并发症率高,严重危及生命。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共行甲状腺癌切除加颈清术152例,术后2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I、II期乳腺癌患者76例,术中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42例(实验组),切除肋间臂神经34例(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臂感觉障碍率术后1月时分别为19.1%和73.5%,术后3月时分别为7.1%和61.8%,术后12个月分别为2.4%和50.0%,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目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在I、II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保留患者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从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开始,全面评估患者术前的全身情况,包括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注意有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护理.纠正营养不良,加强基础病的治疗,注意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以及皮瓣坏死后的精心护理.结果 46例皮瓣坏死者经过精心护理成活45例,1例合并糖尿病以及皮瓣坏死范围大无法成活经过烧伤科植皮获得成功.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皮瓣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与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方式、包扎技巧、术后双管引流、术后精心护理与观察等有很大关系,通过积极术前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将有助于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射治疗时甲状腺受照射剂量及放疗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放射治疗患者16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正常组)和试验组(桥本氏甲状腺炎组),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时甲状腺受照射V30、V40、V50的体积、组织所受平均照射剂量(Dmean);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24个月血清中TSH、TT3、TT4、TPOAb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时,甲状腺组织受到射线照射剂量体积范围:V30=74.06%~100%、V40=46.93%~63.00%、V50=24.54%~39.86%、Dmean=3 135.95~5 170.49 cGy;受照后两组患者TSH水平均升高(F=127.142、F=117.218,P<0.01),12、24个月试验组TSH升高较对照组明显(t=7.336、t=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较为合适的拔管时间.方法 采用分割χ2检验,回顾性分析74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引流管的拔除时间与拔管后皮下或腋窝积液发生的情况.结果 拔管时间为5~7天组拔管后皮下或腋窝积液发生率最低(10.18%),且与合并组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09,P<0.001),其余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5~7天是最佳的拔管时间,可有效预防因引流管本身刺激而形成的积液.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55岁的女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疾病呈年轻化发展,2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乳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其中切除全部的乳腺组织,包括全部乳腺体、胸大肌、胸小肌以及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手术方法称为乳腺癌根治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发现乳腺癌根治术不仅会使患者外观受到损毁性的改变,还可能引起上肢的淋巴水肿,严重的可能导致残疾。上肢淋巴结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4~70%,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故明确乳腺癌根治术后引起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发病机制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一直是医学研究者的讨论热点。本文回顾分析了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发生率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乳腺癌早期病例日益增多,不少人提出了保留胸肌及其支配神经,以维持胸部外形的各种改良根治手术。但均有损伤胸前神经致肌萎缩的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新发良性肿物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新发肿物并被病理证实为良性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9例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个月~10年胸壁新发良性肿物,其中73.7%(14/19)集中于术后2年内,24个病灶大小4.0~45.0 mm,术后病理诊断证实:45.8%(11/24)为脂肪坏死,33.3%(8/24)为炎性反应伴异物巨细胞反应,其他20.9%(5/24)。24个胸壁病灶术前超声正确提示11个(11/24,45.8%)为良性病变可能,其中脂肪坏死4个,超声表现:2个低或无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未见血流;2个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可见中高回声或钙化,未见血流。炎性反应伴异物巨细胞反应5个均为多发病灶,超声表现:3个伴显著后方回声衰减,2个呈中高回声,少或未见血流。1个脂肪瘤及1个纤维脂肪组织急性及慢性炎性反应均表现为中高回声。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胸壁新发良性肿物的时间多在手术后2年内,病理类型复杂,多见脂肪坏死或炎性反应伴异物巨细胞反应,超声表现多样,需依靠病理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剂量学上比较三维适形(3DCRT)、适形调强(IMRT)和容积弧形动态调强(VMAT)3种放疗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优劣。方法:对10个病例统一标准勾画临床肿瘤靶区(CTV)、危及器官(OAR)、计划靶区(PTV)并做计划,比较3种技术间参数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R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覆盖均较3DCRT改善(p〈0.05),而前两者间的PTV剂量覆盖、热点区域和不均匀指数(HI)均无显著差异(p〉0.05)。IMRT和3DCRT的心、左肺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VMAT的心脏和左肺放射暴露明显高于其它2种技术(P〈O.05)。结论: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IMRT较3DCRT和VMAT有明显剂量学优势。CTV位移界定对胸部靶区和危及器官放射暴露影响显著,需对其进行个体化定量与最小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巴曲亭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渗液中的运用,并对其效果做出相应评价。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共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回顾性分析。该42例患者在术后有50%人采取巴曲亭对渗液进行处理,另21例患者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手术后液体引流量及颜色进行记录。结果对所得数据整理后发现,采用巴曲亭处理的患者术后渗液量明显比不采取措施的患者要少,并经检验可以看出,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渗液情况可运用巴曲亭有效进行缓解。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外科手术是乳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我院自1986年1月~1994年10月在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行改良根治术的共41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1例病人均女性,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86岁,平均年龄51岁;右乳癌23例,左乳癌18例;肿  相似文献   

16.
乳腔镜技术在治疗乳腺良、恶性疾病中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和广泛的运用前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运用,具有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质量高、患者心理负担轻等优点。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已完成20例乳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乳腺癌根治术切除组织广泛,患者术后常有不同程度患侧肢体活动受限,同时要面对身体外形的改变和化疔的痛苦,因此,必须重视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练指导和护理。现将我科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对3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Ⅰ、Ⅱ期乳腺癌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Ⅰ、Ⅱ期乳腺癌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的新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0年5月采用的改良术式治疗的14例乳腺癌。在乳腺癌改良Ⅱ式Auchincloss术式基础上,平第2肋软骨上缘水平劈开胸大肌,于喙突起点处离断胸小肌,显露胸前神经,行锁骨下淋巴结彻底清扫。 结果 各例病人均取得成功,锁骨下淋巴结清扫完全,无胸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术式为保护上肢功能,胸部美学及后期乳房再提供了基础,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治疗乳腺癌的临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治疗的56例患者(观察组)及进行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恶性事件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价)、术后生活满意度(应用SWLS量表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恶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F-36量表(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精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SWLS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治疗乳腺癌患者效果更佳,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NSM)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NSM组36例(NSM治疗)和传统组40例(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统计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进行乳房美容学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NSM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后术区感染、皮下积液、脂肪液化、皮瓣局部坏死、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NSM组术后1年乳房美容学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美国专门针对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体系共性模块(FACT-G)量化评分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SM可取得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类似的治疗效果,未增加并发症风险,且患者可获得更好的乳房美容学效果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