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两种护理模式改善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态及对提高优质护理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本院母婴同室产妇86例,按照母婴同室顺序依次排号,利用SPSS 17.0软件,通过随机数字发生器,将单号产妇归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AIDET沟通模式。观察和记录护理前后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抑郁、焦虑评分)、母婴同室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角色适应率、母乳喂养率、乳汁分泌开始时间、第2天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产妇EP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角色适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同室期间产褥感染、溢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和乳汁分泌开始时间24 h、第2天乳汁分泌量足量、乳房Ⅰ度肿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ET沟通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使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调整产妇不良心理状态,使其快速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完成角色转变;且AIDET沟通模式符合目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母婴同室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患者100例设为试验组,将2008年11月~2009年11月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婴儿的能力、角色适应情况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病房实施优质护理,能提高产妇哺育知识,增加患者满意度,使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0例产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30例产妇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设为观察组;余下的30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93.33%和护理满意度评分(97.67±1.2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73.33%和护理满意度评分(85.36±1.2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质量,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研究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产妇适应能力、照看新生儿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6.00%,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产妇能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哺乳知识掌握情况及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护理能力和哺乳知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6.74%(89/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7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哺乳知识掌握率及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照组63例)与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观察组63例),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较为认可我院母婴床旁护理工作,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产妇展开产后护理时,可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有效掌握,并提高护理满意度,符合于优质化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科母婴同室实施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寻求以人为本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将200例母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能使产妇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提升产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吴惠文 《海南医学》2014,(18):2807-2808
目的 观察母婴护理工作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80例在我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实验组采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传统母婴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的能力、对新生儿生理特征的掌握、母亲角色转换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90.6%的产妇熟练掌握新生儿生理特征,94.9%的产妇成功提供了新生儿脐带护理,93.5%的产妇成功完成腿臀部护理,对照组对应比例分别为78.5%、72.6%、7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母亲角色的适应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为试验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试验组产妇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婴儿护理能力,以及对整个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且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的试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应用于母婴同室病房能够取得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的作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顺利分娩的190例产妇进行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及健康宣教并作为观察组,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入院并顺利分娩的225例产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服务的满意度,以及产妇对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的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产妇及家属不仅对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一致好评,而且其临床效果也很显著。同时也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促进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廖训菊 《吉林医学》2013,34(18):3721-3721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产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方法:将分娩的产妇20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积极的优质护理服务,包括环境舒适干预、以人为本干预和掌握沟通技巧。结果:观察组对技术水平、礼仪服务、护理环境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生后30天体重、身长和头围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产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改善新生儿发育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索,以期为临床提高母婴健康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治的120例分娩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临床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产妇共同参与式护理,对比两组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新生儿能力测评分以及母亲角色适应测评分.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解决,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占88.3%,明显优于对照组68.3%的母亲适应性,同时观察组非常满意率达73.3%、不满意率仅为3.4%,护理满意度高达96.6%,明显优于对照组85%的护理满意度,45%的非常满意率,上述差异均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分娩产妇新生儿能力平均得分为(87.3±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2.6±5.9)分的平均新生儿能力得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共同参与式护理较传统常规护理模式更具有优势,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能力以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同时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在母婴护理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同室护理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病房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能力的掌握程度;两组产妇对于产科病房护士整体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能力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对于产科病房护士整体护理满意度为92.43±4.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64±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中施以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同室护理,可以提高产妇新生儿的护理能力,让产妇更为仍可护士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分析协同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016年住进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观察2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2组产妇产后SDS评分、婴儿护理知识掌握度、产后护理知识掌握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婴儿护理知识掌握度、产后护理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协同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能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增强产妇的自护能力,改善产后心理状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母婴同室病房产妇90例为对照组,9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对母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泌乳起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中有益于母婴健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洁  王俊晓 《基层医学论坛》2013,(15):1934-1935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6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母婴同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母婴同室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母乳喂养宣教、母婴皮肤接触、乳房按摩、早期活动、使用镇痛泵、营养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2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文贵子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92-92,94
目的探索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对母婴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父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可以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顺利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对护理满意度及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为96.0%,对照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为82.0%,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新生儿抚触等护理技能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中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对新生儿感染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6月在本院中分娩且母婴同室病例9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调查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可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增强母婴交流,提高产妇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和分析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从本院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4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人.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相应的指导全程进行观察和监督,对产妇出院后个人的焦虑程度、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程度以及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在产妇焦虑情况方面,观察组不紧张的人数比例为81.43%高于对照组68.57%,对照组产妇重度紧张比例为4.28%高于观察组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掌握方面,观察组产妇掌握程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妇自身角色适应程度方面,观察组产妇适应程度为95.71%高于对照组74.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产妇的护理技能,使产妇快速适应母亲角色,降低其自身的紧张忧虑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