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对提高儿科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输液患儿201例,按年龄分层,随机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满意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7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率为96.1%(96/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4.1%(85/101),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输液室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的420例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满意度为率95.24%,对照组患儿的总满意率为70.47%,两组患儿的总满意率相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将护理质量提高,使患儿以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和穿刺技巧方法的研究,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儿科收治的5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后者在其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因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使得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静脉输液患儿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增加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静脉注射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儿仅有2例出现不良事件,占6.7%,与对照组的26.7%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护理后有29例患儿家属表示满意,占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儿科门诊输液室静脉注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杏花 《求医问药》2014,(20):95-96
目的 :探讨分析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实施沟通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6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输液护理,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输液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沟通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医患纠纷事件。对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55.3%,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4%,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率为46.1%,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率为93.4%,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率为60.5%,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率为96.1%,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实施沟通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儿科输液室安全性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门诊儿科输液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患儿,给予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儿采用安全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且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9.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儿科输液室小儿护理中实行安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且能够尽快促进其康复,大大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事故。  相似文献   

7.
陈莹 《大家健康》2013,(17):6-7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输液采用护理干预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待的150例学龄前输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75例患儿,两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输液,对照组额外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输液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4.67%(71/75),对照组则为73.33%(55/7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恐惧心理进行干预后可知,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合作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输液采取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他们的静脉穿刺恐惧,提高他们的穿刺依从性,从而使得穿刺成功率增高,而满意度也会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儿科90例静脉输液治疗患儿纳入研究,以数字随机法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输液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7.78%(44/4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0%(36/45)。观察组患儿的顺从性为97.78%(44/45),对照组患儿的顺从性为77.78%(35/4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差异带入统计学中均得到(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输液的顺从性和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抽取优质护理服务前的3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3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达96%,对照组满意度7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学龄前儿童的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首次在本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的4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患儿予以前瞻性护理,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率为94.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5%、家长满意度为9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80.5%、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应用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析儿科急诊输液患儿的安全管理有效策略。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儿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急诊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入组患儿均分为两组,均占100例。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输液护理干预,即对比组;另一组患儿在常规输液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安全管理措施干预,即实验组。就两组患儿的反复穿刺率、针头脱出率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反复穿刺率为5.00%、针头脱出率为4.00%,相较于对比组(12.00%、20.00%)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3.00%,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于儿科急诊输液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安全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干预,可提高一次性穿刺率,减少针头脱出情况,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输液时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需进行静脉注射80例患儿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法,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后,对其静脉输液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5%,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时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快速顺利的完成输液,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藩敏 《大家健康》2013,(14):144-145
目的:分析和研究患病儿童在静脉刺穿术中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患儿,按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将其穿刺时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较大患儿通过心理干预,穿刺时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年龄较小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静脉穿刺中,可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疼痛感和恐惧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儿科接收的肺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效果97.1%(33/3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护理效果79.4%(2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100.0%(34/3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7.1%(2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肺炎患儿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采取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结合该院2015年2至6月间入院治疗的70例急诊科输液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35例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取护理管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通过采取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24/135(91.85%),对照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7/139(76.98%),两组患者对比效果明显(P0.05);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评价,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33/35(94.29%),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27/35(77.14%),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管理干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且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能够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6年1-6月收治的1580例静脉注射的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90例,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儿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经过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配合度及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病患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患儿依从性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雾化吸入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依从率96%,护理满意率100%;对照组依从率82%,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雾化吸入患儿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患儿的心理特征,探讨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4月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2 886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6-7月经加强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输液的3 225例患儿作为实验组.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通过面容观察、直接交谈、心理行为观察等方法分析实验组患儿心理特征,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护患冲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4 %,比未加干预的对照组(76.1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整体护理的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急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危重症手足口患儿中选取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实验组患儿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制定循证护理措施。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优良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治疗危重症手足口患儿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且临床效果良好,使临床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方法将912例需进行输液的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除常按规方法外,还对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儿静脉输液成功率提高了34.2%,因静脉输液引起的医疗纠纷下降72%.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提高了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