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上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主要临床症状、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结果 干预后潮热出汗、情绪不稳、腰背/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生理功能、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总分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综合干预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及提高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方法,观察研究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影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150例围绝经期女性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综合健康教育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半年后,患者主观幸福感更高,为(148.96±11.62)分,其生活质量更优,各个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女性给予综合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手册联合讲座、健康指导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幸福感,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的社区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改善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的社区干预综合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社区45~65岁的妇女进行社区干预,对干预前313名及干预后291名进行围绝经保健知、信、行及Greene症状评分法问卷调查,以评价社区干预的效果。结果接受调查的妇女平均年龄为(50.74±5.46)岁,67.2%为无业,68.1%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干预前后对围绝经期健康知识得分由(5.16±1.74)分提高至(6.09±1.77)分(t=6.15,P=0.000):“认为老有所为”及“反对忽视围绝经期危害”的选择率分别由67.9%和55.3%提升至83.0%和73.5%(P〈0.05):激素治疗由28.9%下降到14.5%(t=17.39,P=0.000);Greene症状评分由(14.83±8.00)分下降至(12.19±6.25)分(t=4.49±0.000),且绝经相关的心理、躯体及性功能障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社区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保健知识和保健行为之间尚存在着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疗法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和常规健康教育,治疗组则采用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潮热出汗、腰背/头痛、情绪不稳、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碱性磷酸酶(AK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的雌二醇(E2)、孕激素(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生存环境、总分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实施综合疗法后,可明显缓解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取环术的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240例。通过统计分析病例和取环效果,总结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效果的影响因子。结果 240例取环者,取环顺利209例,取环困难31例,分别占87%和13%。其中,年龄、绝经年限、宫颈萎缩程度、是否定期体检、置环年限是影响取环效果的统计学因素,其χ2值分别为0.974、0.982、12.035、8.733、10.853,P值均小于0.05。文化程度、住所、孕次、流产史对取环效果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妇女因尽早进行取环术,并坚持定期检查,以减少取环困难。 相似文献
7.
欧容清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1):63-64
利维爱用于绝经后妇女以缓解绝经症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以及泌尿生殖道萎缩,在近10年已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但利维爱是否可用于围绝经期妇女一直存在争议,该文使用小剂量利维爱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治疗,并进行持续2~8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利维爱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容清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4,15(1):63-64
利维爱用于绝经后妇女以缓解绝经症状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以及泌尿生殖道萎缩 ,在近 10年已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但利维爱是否可用于围绝经期妇女一直存在争议 ,该文使用小剂量利维爱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治疗 ,并进行持续 2~ 8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加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Kupperman评分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的临床症状,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妇女精神卫生问题为其丧失生活质量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女性有更多的精神卫生需求,包括计划生育和生理的有关问题。围绝经期抑郁症初次发病在围绝经期内,表现为烦躁不安、显著焦虑,记忆减退,缺乏自信,精力下降,行动迟缓,甚至发展成为严重的抑郁症[1]。若围绝经期抑郁症合并有血管舒缩症状时可误将其诊断为绝经综合症,而被忽视仅给常规的激素替代疗法,但对于该阶段临床上出现的心理和精神障碍的治疗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与激素类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以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病因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教育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效果。方法:从增城地区选取400名符合要求的围绝经期妇女,平均分为A、B两组,A组为非干预组,B组为干预组,对A组只进行一般指导,对B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干预。记录两组妇女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两组妇女3个月、6个月时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9个月和1年时骨密度检测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干预,能明显的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体状况,为今后探索更加积极的防治措施,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模式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情况进行了解,为今后的临床计生技术服务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取环术的围绝经及绝经期妇女98例,对其取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取患者顺利取环者85例,取环圜难者13例,取环困难的危险因素包括取环者的年龄、绝经年限、是否定期随访、宫颈萎缩程度、置环年限等。结论:对于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应在绝经半年至一年取出宫内节育(IUD),并坚持进行定期随访,避免出现取器困难等危险,保证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14.
《社区医学杂志》2015,(19)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障碍及评价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50例,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心理障碍和干预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前后躯体化[(1.96±2.34)、(1.37±1.13)分]、抑郁[(1.91±0.65)、(1.54±0.28)分]、焦虑[(1.77±0.24)、(1.43±0.35)分]、偏执[(1.87±0.77)、(1.46±0.31)分]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为(88.21±12.78)分,干预前为(63.67±12.32)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理健康为(38.11±4.29)分、心理状态为(9.42±2.31)分、独立能力为(9.66±1.29)分、社会关系为(18.25±2.36)分、个人信仰为(9.23±2.35)分、周围环境为(14.26±4.56)分等因素干预后与干预前[(27.14±3.46)、(6.24±1.37)、(7.27±1.56)、(12.68±3.45)、(6.78±1.38)、(11.25±2.23)分]相比,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具有较多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妇女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6,(1)
目的探讨综合保健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兴化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综合保健措施)和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保健措施),对比两组妇女的临床保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2.03±0.5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35±0.31)mmol/L,而血胆固醇水平(3.89±0.42)mmol/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5.06±0.84)mmol/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围绝经期女性采取综合保健措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改善患者胆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建议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深入社区,对107名城镇围绝经期妇女采用建立组织、定期讲座、上门辅导、发放围绝经期自我保健卡和宣传资料等手段进行为期1年半的健康促进干预,使她们的20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合格率由干预前的79.44%上升到100.00%,优良率由35.51%上升到96.26%。12项保健行为中的戒烟、每天洗会阴、自我调节情绪、定期测量体重等4项达到90.00%以上。提肛肌锻炼比原来提高了63.55个百分点。每天坚持锻炼的增加了34.58个百分点。有更年期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的增加了31.78个百分点。补充雌激素的增加了11.22个百分点。妇女病患病率下降了19.27个百分点。围绝经期保健促进干预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的欢迎,也为进一步开展围绝经期保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一种首次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围绝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率高,大大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迄今绝经与抑郁的关系尚不确定。目前认为,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抗抑郁药物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此外,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呼雅荣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3):182-184
<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围绝经期功血的妇女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经血淋漓数月伴贫血,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单纯应用止血药物效果不佳。本文对采用口服妈富隆和妇康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临床效果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