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干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激发的小鼠,探索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肺损伤对照组(B组:B1~B4)、嗜酸细胞性哮喘模型对照组(C组)、NA模型探索组(D组:D1~D4)。分致敏和激发两阶段建模,致敏阶段:A组PBS腹腔注射及PBS滴鼻,B组PBS腹腔注射及LPS滴鼻,C组OVA腹腔注射,D组OVA腹腔注射及LPS滴鼻;激发阶段:A、B组生理盐水雾化,C、D组5%OVA雾化。通过观察小鼠雾化时的症状、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和血清OVA-sIgE等评价NA小鼠模型建立。结果①D3组小鼠出现类似C组小鼠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等表现。②D3组BALF炎症细胞总数较A组显著升高(P〈0.01);D3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百分比(NEU%)较A、C、D1、D2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百分比(EOS%)较A组显著升高而较C组显著低下(P值均〈0.01)。③D3组支气管管壁及肺泡间隔增厚变形,部分断裂,气道黏膜下除了EOS浸润外还存在明显NEU浸润。④D3组血清OVA-sIgE水平显著高于A组而低于C组(P值均〈0.05)。⑤D3组IL-4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0μg LPS滴鼻吸入+50μg OVA腹腔注射三次与5%OVA连续激发两周即D3组可成功建立NA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分泌功能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发现中性粒细胞(PMN)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尤其表现在重度哮喘和致命性哮喘中。激活的PMN能分泌多种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在此,对PMN分泌功能在哮喘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豚鼠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模型。方法 40只成年雄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组(B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C组)、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治疗组(D组)和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治疗组(E组)。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和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联合致敏或OVA单独致敏豚鼠后用OVA雾化吸入激发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或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模型,治疗组在激发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观察各组豚鼠雾化激发后体征变化及支气管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比较各组豚鼠气道阻力、血中白细胞分类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chial alveolar lavage fiuid,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 B、C组豚鼠激发后均出现典型哮喘症状,不同浓度乙酰甲胆碱激发后的气道阻力与A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B组豚鼠BALF总数、BALF及血中嗜酸粒细胞所占比例与A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C组豚鼠BALF总数、BALF及血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与A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C组豚鼠BALF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与B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除B、D组血中性粒细胞外,D和E两组的上述其他各项指标分别与B组和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均提示支气管管腔狭窄、黏膜上皮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典型的哮喘病理学改变,其中B组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C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D、E组较之明显好转。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豚鼠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模型,检测NA、嗜酸粒细胞性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小鼠模型气道阻力、气道高反应的变化,探讨不同气道炎症状态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activity,AHR)的特点.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成NA组、EA组、正常组(NS组).NA组给予卵蛋白、脂多糖气道滴入致敏,EA组给予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两组均于第21天起给予卵蛋白雾化激发.NS组用生理盐水致敏与激发,方法同NA组.采用Buxco小鼠肺功能仪于雾化第1、7、14天检测气道阻力的变化.肺组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杯状细胞增生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 ①3.125~50 mg/ml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Mch)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高于NS组;12.5~50 mg/ml Mch NA组AHR高于EA组(P值均<0.05).②50 mg/ml Mch 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高于激发第7、第14天(P<0.05).③激发第1天NA组、EA组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与NS组无差异(P>0.05);激发第7、第14天NA组、EA组BALF中细胞总数较NS组、激发第1天升高(P<0.05).NA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NEU)%高于EA组、NS组和激发第1天,嗜酸粒细胞(EOS)%高于NS组、激发第1天而低于EA组(P值均<0.05).EA组BALF中EOS%、NEU%均高于NS组和激发第1天(P值均<0.05).④激发第7、14天NA组、EA组均可见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NA组以NEU浸润为主,EA组EOS浸润明显.⑤激发第1天NA组、EA组杯状细胞%较NS组无差异(P>0.05);激发第7、14天NA组、EA组较NS组及激发第1天升高(P<0.05).⑥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与气道炎症无相关;而持续激发NA组AHR与细胞总数、NEU %、杯状细胞 %呈正相关;EA组AHR与细胞总数、EOS%、杯状细胞%呈正相关.结论 LPS联合OVA气道致敏可成功建立NA小鼠模型,NA小鼠较EA小鼠具有更严重的气道高反应,持续变应原激发可降低NA、EA小鼠气道高反应,NA、EA小鼠早期AHR与气道炎症无相关,而晚期AHR与气道炎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对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中EOS和中性粒细胞凋亡进行对比研究。对象与方法 2 0例来自本院2 0 0 2年11月~2 0 0 3年3月门诊哮喘患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 4 1±11)岁,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1] ,均为急性发作期(轻、中度) ,2 0例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前为A组,给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商品名:辅舒酮,葛兰素史克公司) 2 5 0 μg ,每天2次,吸入4周后,视为B组,期间给以硫酸沙丁胺醇(商品名:…  相似文献   

6.
7.
已知多种细胞参与哮喘非特异性炎症的发生,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其中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目前已证明中性粒细胞在哮喘非特异性炎症局部有明显浸润,并通过释放氧代射产物、蛋白酶以及阳离子物质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还可产生多种炎症性介质来影响气道反应性,同时可加速哮喘非特异性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构建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C57BL/6小鼠15只,随机分成 NS 组(生理盐水组)、第1 组(50μg HDM+50μg OVA +15μg LPS)、第2 组(50μg HDM+100μg OVA+15μg LPS)、第 3组(100μg HDM+50μg OVA+15μg LPS)、第4组(100μg HDM+100μg OVA+15μg LPS),每组3只。于实验第0、1、2天腹腔注射致敏,第14、15、18、19天进行激发,第21天处理小鼠,检测相关指标。结果①小鼠行为学变化:致敏后第1~4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挠耳抓鼻、躁动不安、呼吸加快、大小便失禁等改变,第4组甚至出现嗜睡、匍匐不起等症状,而 NS 组未见上述表现。②小鼠肺功能:与 NS 组、第1 ~3组比较,第4组 小 鼠 在 乙 酰 甲 胆 碱 (Mch)刺激下气道阻力明显升高,呈现明显气道高反应性(P <0.05);NS、第1、第2、第 3组小鼠气道阻力变化不明显。③小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与 NS 组、第1 ~3组比较,第4组小鼠 BALF 中细胞总数最多,相较 NS 组有3倍以上升高(F =66.971,P <0.001);且第4组小鼠 BALF 中性粒细胞数量最高,约3×105/ml;与 NS 组、第1 组比较,第4组小鼠 BALF 嗜酸粒细胞数量偏高(F =23.888,P <0.01),而第2-4组比较,3组 BALF嗜酸粒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小鼠肺组织病理:HE 染色,NS 组小鼠可见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结构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完整连续,纤毛排列整齐,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第1 ~4组小鼠可见不同程度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管腔变狭窄,杯状细胞增生及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而气道、肺间质和小血管周围散布着大量的炎性细胞,而 第4组 小 鼠 肺 部 炎 症 浸 润 最 明 显(χ2=23.888,P <0.05);粒细胞分化抗原-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S 组小鼠未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第1~4组小鼠可见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浸润,而第4组小鼠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F =28.411, P <0.05);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S 组小鼠未见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第1 ~4组小鼠可见不同程度嗜酸粒细胞浸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206,P >0.05);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比值比较,第4组 小 鼠 肺 组 织 比 值 最 高。结 论 在 15μg LPS 环境下,100μg HDM 联合100μg OVA 可成功建立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小鼠重症哮喘模型。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引发中性粒细胞哮喘的危险因素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除了感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外,肥胖、香烟烟雾、职业、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CD14+成熟单核细胞TLR2、TLR4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46名,应用流式细胞仪全血双色免疫荧光直标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以细胞的TLR相对平均荧光强度(rmfi)和TLR相对阳性细胞百分率(rpcp)表示。结果哮喘组患者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的rmfi(1.48±0.19)和rpcp(M=1.34%,Q1-Q3为0.65%~2.91%)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99±0.53和14.13%(Q1-Q3为2.61%~27.51%),P值均〈0.001];TLR4表达的rmfi(1.77±0.21)明显低于对照组(1.95±0.26),(P〈0.01),rpcp(8.16±5.03)%与对照组(9.58±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CD14+单核细胞中TLR2 rpcp(90.92±8.42)%和TLR4 rpcp(11.92±10.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8.52±18.79)%和(5.78±3.98)%,P值均〈0.01];TLR2 rmfi(9.91±2.14)及TLR4 rmfi(2.60±0.74)与对照组[分别为(9.73±2.71)和(2.77±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较健康人群明显下调,CD14+单核细胞TLR2及TLR4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TLRs表达的变化在哮喘病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魏燕  向旭东 《国际呼吸杂志》2014,(23):1803-180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经典的Th1/Th2细胞失衡被认为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Th17/IL-17轴被证实与重症哮喘、激素抵抗型哮喘、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内存在一种不同于目前已知的Thl、Th2、Thl7、Th9等的新型CD4+T细胞,被称为Th2/Th17双表型记忆性CD4+T细胞群(简称Th2/Th17细胞群)。在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中发现,Th2/Th17细胞群既能分泌Th2表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也可以分泌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8、IL-22等;且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发生不一样的生物学效应,这显示了Th2/Th17细胞群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特别是重症哮喘)及各亚型相互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就Th2/Th17细胞群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哮喘的相关性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Th17细胞是一类新型的CD4+T细胞,STAT3、RORγt和RORα等参与了其分化调控.最近,大量研究表明,Th17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以及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徐礼  罗俊  向旭东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1):862-86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Th2细胞被认为是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主要效应细胞.长期以来,白介素9(IL-9)都被认为是Th2类细胞因子,在变应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等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群...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Adipokines are correlated with immune responses in asthma, but data on the roles of chemerin and omentin in asthma are limited.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of chemerin and omentin levels with Th17 and Th9 cells in asthma. Methods: Seventy-six asthmatic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mittent-to-mild persistent (n = 28), moderate persistent (n = 26) and severe persistent (n = 22) and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dditionally, 20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the Asthma Control Test, lung function, 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score, and plasma chemerin and omentin level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percentages of Th17 and Th9 cells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percentages of Th17 and Th9 cells were higher in the moderate-to-severe persistent asthmatics than in the intermittent-to-mild persistent asthmatics or healthy controls (< 0.05). The severe persistent asthma group had a higher chemerin level but lower omentin level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0.05). Chemerin leve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17 and Th9 cell percentages, while omentin level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17 and Th9 cell percentages (< 0.01). Conclusions: The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adipokines on immune respons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athogenesis and processes of asthma.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气道炎症反应中,无论是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等),还是Th1型细胞因子IFN-γ均起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进一步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的细胞因子也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Th2细胞被认为是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主要效应细胞。长期以来,白介素9(IL-9)都被认为是Th2类细胞因子,在变应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等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群新型的不同于目前已知Th1、Th2及Th17等效应细胞,被称之为"Th9"细胞。Th9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及IL-4联合刺激下分化而来,具有分泌IL-9和IL-10的能力。Th9细胞作为效应性T细胞,在促进组织炎症发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Th9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哮喘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