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病例资料记录完备的尿毒症患者139例,以60岁及以上患者为老年组,60岁以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与肺动脉高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39例患者中并发肺动脉高压者50例,发生率35.97%;老年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PAH患者的年龄、透析龄、D-二聚体、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前后径与无PAH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AH患者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前后径与无PAH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后显示,老年组D-二聚体、右房内径与MHD并发PAH显著相关;对照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与MHD并发PAH显著相关(P<0.05).结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并不少见,血浆D-二聚体水平、右房内径与老年MHD并发PAH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室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8例MHD患者应用彩色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等同时检测肾功、血脂等血清学指标.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28例, IMT、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血磷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左房内径明显高于无钙化斑块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无钙化斑块组.结论 MHD患者存在较高的颈动脉硬化率,且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25例,按有无PH分为PH组和非PH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血管通路方式、血压及透析前血液检验,并于透析次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PH组中采用动静脉内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PH组(P〈0.01)。②PH组的PrrH水平、肺动脉内径、右室横径、右房横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显著大于非PH组(P〈0.01或P〈0.05)。③PH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低于非PH组(P〈0.01)。④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通路方式为MHD并发PH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管通路方式为MHD并发PH的危险因素,通过纠正此因素有利于早期防治PH。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房爱径及左室部分的结构的影响。方法 观察6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与40例正常人以及37例维持性血因压正常者和28例血压升高者的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65例尿毒症透析病人心脏病各房室腔径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维持性血透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左房内径(LAD)、空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肌质量(LVM)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LA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房腔径及左室部分结构的影响.方法:观察6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与40例正常人以及37例维持性血透血压正常者和28例血压升高者的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65例尿毒症透析病人心脏各房室腔径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维持性血透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肌质量(LVM)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LAD、IVST、LVPWT、LVM与血压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是维持性血透病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炎症指标与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9例尿毒症患者,观察组30例给予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指标与心脏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经治疗,患者的血压降低明显、睡眠与食欲好转,观察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RP、IL-6、IL-8、TNF-α、Ab与Hb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Ds)、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PWTd)与左心射血分数(LVEF)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的疗效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与延缓心脏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张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772-2773
目的:探讨在尿毒症患者中使用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在我院就诊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透析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每组各57例,常规组使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干预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透析后2组患者生化指标、血容量、血压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细胞外液(ECW)及标化的细胞外液(nECW)较常规组患者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TBW、ICW、MAP、PP、DBP、SBP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左室肥厚(LVH)、左室质量指数(LVMI)要较常规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的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T)、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T)、左房内径(LAD)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LVH、LVMI发生率要较常规血液透析大大降低,所以在临床尿毒症透析过程中应首选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及发生PA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MHD患者73例,洋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透析问期体质量的增加量、通路(动静脉内瘘、深静脉置管)、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肺动脉收缩压、右室横径、右房横径、右房长径、左审射血分数(LVEF),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上述临床因素作相关分析.PAH的确定按照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结果 73例MHD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高压28例(排除有其他因素引起),发生率38.3%,其中轻度PAH 20例(71.5%),中度PAH 6例(21.4%),重度PAH 2例(7.1%).PAH组与无PAH组的年龄、性别、透析龄、通路、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期间体重量增加、右房横径、右房长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变量统计分析得到的对PAH发生、发展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包括透析期间体重量增加、右房横径、右房长径、左室射血分数,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和左室射血分数与MHD并发PAH显著相关.结论 MHD患者并发PAH不少见,透析期间体质量的增加成为PAH的主要原因之一,MHD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减退也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VC)的发病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稳定透析6个月以上的MHD患者96例使用HP-55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心脏VC情况检测,将患者分为VC组与无VC组,比较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吸烟、血压、糖尿病肾病、SGA评分、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脂、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以及心脏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射血分数(EF)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96例MHD患者中34例(35.42%)发生VC。VC组透析时间显著长于无VC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钙磷乘积明显增高(〉4.43mmol^2/L^2)者、CRP、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期内经(LVID)、左室肥厚(LVH)发生率等均显著高于无VC组,此外,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EF显著低于无VC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钙、血磷、iPTH等指标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二组患者的iPTH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结论钙磷乘积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炎症、营养不良等均为MHD患者VC发生的危险因素。VC发生后,MHD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1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鲁西南农村地区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发生率。方法:对比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行动静脉内瘘(IAF)与非动静脉内瘘患者长期(至少6个月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PH的发生率,并对比分析两组血肌酐、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区别。结果:186例MHD患者中并发PH 68例(36%),其中动静脉内瘘139例患者中52例并发PH,发生率为37%;而未行动静脉内瘘的47例患者中16例并发PH,发生率为34%,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两组血肌酐、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农村地区MHD患者PH发生率相对较高,动静脉内瘘患者与未行动静脉内瘘患者P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PH的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病人肺动脉压力(PAP)情况,探讨ESRD病人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28例ESRD病人,其中进行血液透析的6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无血液透析的6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病人的PAP进行评估,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46例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 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结构指标,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及LVEDD、LVESD、LAD、IVST、LVPWT升高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有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VEDD、LVESD、LAD、LVEF、IVST、LVPWT诊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08、0.760、0.761、0.762、0.758,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有关,左心结构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病机制。方法96例MHD患者按血管通路分为动静脉内漏组(AVF组)69例和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组(CVC组)2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肺动脉压(PAP)水平,记录AVF组内瘘血流量Q、内瘘血管直径d和内瘘平均血流速度V,同时根据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将MHD患者分为L—PTH、M—PTH、H—PTH三组,测定三组PAP。结果AVF组和CVC组患者共有35例(36.45%)伴有PAH,其中AVF组28例(40.58%),包括轻度7例(10.14%),中度11例(15.94%),重度10例(14.49%);CVC组7例(25.93%),包括轻度2例(7.41%),中度2例(7.41%),重度3例(11.11%),二组在PAH发病率及疾病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沪TH水平患者,PAH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亚组相关分析显示,AVF组患者PAH发病率与iPTH(r=1.985,P〈0.01)、动静脉内瘘血流量Q(r=2.143,P〈0.01)、内瘘血管内径d(r=1.776,P〈O.01)以及内瘘平均血流速度(r=1.874,P〈0.01)呈正相关。结论MHD患者伴发PAH较为普遍,PAH的发生与-PTH水平以及动静脉内瘘本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对象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各24例,研究其氮、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两组年龄、透析龄、每周透析时间、血肌酐、血尿素声心动图后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28例,发生率为60.9%,阳性组年龄、血红蛋白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不少见,本研究显示患者年龄因素是唯一一个有明显相关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肺动脉高压与血液透析的关系。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对61例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进行评估。以是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常规统计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透析龄,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两组的动静脉瘘直径、动静脉瘘血流量及心输出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1例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23例,发生率37.76%。PAH组与无PAH组在透析龄、动静脉瘘直径(AVFD)、动静脉瘘血流量(AVFB)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它们呈正相关,但与心输出量(CO)无明显相关。结论 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并不少见,动静脉瘘的建立或许是其原因之一。且肺动脉高压或许与瘘口直径大小和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建立动静脉通路时,既要保证具有满意的血流量,又要控制动静脉瘘口的直径。  相似文献   

17.
唐晓虹 《吉林医学》2013,34(22):4448-4449
目的:探讨维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心脏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微炎性反应标志物,分为hs-CRP正常组与hs-CRP升高组,心脏彩超测定心脏左房前后径(LAD)、左心室前后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记录心脏瓣膜钙化、返流程度情况。结果:hs-CRP升高组心脏结构指标LAD、LVD、IVST均高于hs-CRP正常组(P<0.05),LVEF低于hs-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升高组心脏瓣膜钙化及返流程度均高于hs-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脏扩大、心肌肥厚、收缩功能障碍、瓣膜钙化与返流。  相似文献   

18.
李淼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44-4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老年血液净化患者远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9月~2017年3月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1年以上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透析组,各25例,治疗1年。观察两组治疗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液透析滤过组的左心房面积、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房面积、右心室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均小于血液透析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血液透析滤过组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大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有效改善老年血液净化患者的远期心脏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室假腱索(LVFT)对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PAH有LVFT患者36例(研究组)和无LVFT患者48例(对照组),对肺动脉平均压、心率、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右室游离壁厚度、晕厥和猝死的发生率等参数进行总结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晕厥的发生率(分别为86.1%和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7.9%和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PAH患者中,研究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4.4%vs 16.7%,P<0.05);在重度PAH患者中,研究组晕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7.8%vs 12.5%,P<0.05);在所有PAH患者中,研究组患者猝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高,但不具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 PAH患者伴有LVFT可显著增加心律失常尤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易导致晕厥和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韩久怀  施杰  张璟  刘伟  苏安生 《安徽医学》2011,32(2):155-15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负荷增加量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4例,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3 h,计算2周平均水负荷增加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将平均水负荷增加量与达到左心室肥厚的左心室质量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均水负荷增加量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645,P〈0.001)。结论血透患者水负荷增加量可以影响左心室肥厚严重程度,透析间期水负荷增加量越多,左心室肥厚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