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行政查房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开始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在分管护理副院长领导下,由护理部主任、部分护士长和被查科室护士长、护士参加。根据上季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对每个单项检查结果后三名科室现场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向被查科室护士长、护士通报,提出改进意见或解决方法,被查科室护士长制定整改计划,及时整改。护理部或质量委员会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复查,对未整改科室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并扣科室护理目标管理分。结果:2008年第一季度与2007年第四季度比较,护理行政查房前后,相关科室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三基”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行政查房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提高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承担着重大的护理工作,其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为护士及医生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在科室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本文根据实际,阐述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  相似文献   

3.
护理工作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护理管理的主体,在科室护理管理和科室的各项工作中起指导作用,是护理团队的带头人。护士长的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对护士、医院的满意度,本文就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谈谈如何更好地做好护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士护理工作中实施工作质量评分制度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科室设置护士工作质量评分记录本,在每班护理工作中由护士长或质控成员进行检查和反馈,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结果 护理缺陷减少,护理部护理质量月综评价提高,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同事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结论护士工作质量评分是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并能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查房来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方法 护士长带领全科护士组织以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病历的护理及护理并发症为基础的护理查房.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学习热情及护士长自身的管理能力.讨论组织护理查房是提高护士业务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欢萍  张玉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826-2827
目的:加强手术室与各科室医生的沟通,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对全院95名外科系统手术医生就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的项目:敷料准备、值班护士应急能力;比较满意的项目:巡回护士配合、器械准备、护士长安排手术情况;不满意项目:洗手护士配合。结论:通过满意度的调查,促使护士长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和组织者,在完成组织管理和业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护士长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发展。护士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室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科室护理效能的发挥以及整个科室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一名合格的护士长必须重视和善于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在直管状态下进行协调领导,要敢于、善于领导,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最大效益,从而促进护理工作达到最佳的效果。1护士长影响力的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8.
护士长的人际交往技能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瑾  韩锦芳 《包头医学》2006,30(4):58-59
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质量的管理者,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人际关系有:与患者的关系、与医生的关系、与护士的关系、与直接领导的关系、与兄弟科室及职能部门的关系等。护士长只有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才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取得领导支持,赢得患者信赖,促进各项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正> 医院护理质量高低,除了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护理部的管理水平,良好的素质,健全的规章制度,先进完备的医疗设备,后勤协调的配合外,科室护士长气质行为与领导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室护士长是基层具体护理工作的指挥者,是医生、护士、患者和协调科室所关注的人物,护士长不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直接指挥护理工作,还可通过自身的形象去影响、熏陶、培养所带领的护理队伍共同完成护理任务。但人是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如何塑造自己的气质与行为,是值得探讨的,笔者拙叙如下。  相似文献   

10.
熊亚清 《当代医学》2010,16(1):127-127
护士长作为一个病区中的护士代表,是医生、护士和相关科室人际交往中倍受关注的焦点人物,是科室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护士长自我效能的高低,体现在发现问题与有矛盾,碰到困难,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一种潜能的表现,是人们对护士长行为能力的认知和评价,下面浅谈我在基层医院怎样充分发挥自我效能来搞好科室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1护士长自我效能发挥的作用[1]应用准确的应对方法,面对各种应激,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科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临床第一线科室采取护士岗位管理,包括护士岗位分层次管理及护士工作流程及岗位责任管理,观察对比护士岗位管理前后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护士自身工作满意程度、医生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护士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P ﹤0.05),护士对自身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优于管理前( P ﹤0.05),医生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与管理前相比有明显的提升( P ﹤0.05)。结论:基层医院临床一线科室中采用护士岗位管理,优化了护士管理,稳定了临床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推动了科室的发展,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血液科推行分层次责任制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使用岗位责任制和分层管理,由护理部、科护士长进行考核,将护理质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较强者有95%,工作积极性显著高提高,非常积极率为87%。结论分层次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效果,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更加深入持久的开展护理整体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护士长共情能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情是一个人进入他人精神世界并充分理解他人的能力,高共情能力的人有利于构建和谐关系,确保工作高效率。关注共情和共情能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共情和共情能力的概念及作用,护士长增强共情能力的方法,探讨了护士长共情能力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影响。促进护士长增强共情意识,提高共情能力,从而正确处理好与领导、患者、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护理团队,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构建和谐病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东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现状及需求,以期为将来制定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政策提供借鉴。方法以天津市河东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培训的课程内容、形式、时间安排、需求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288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培训总的满意度为73.26%。全科医生对培训的满意度为76.47%,护理人员为72.73%,药检放人员为64.29%。全科医生随着职称级别的增高,对培训的不满意程度有增高的趋势,初、中、高级职称人员的不满意率分别为22.08%、24.49%、30.00%。在初级职称人员中,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相对于药检放人员的满意度稍高。结论社区医生、护士对培训内容、形式、时间等基本满意,药检放人员对全科岗位培训的满意度较低;不同职称级别、不同科室人员对培训有不同的看法。应开展分层培训,重视社区护士及医技人员的培训,注重培训过程及效果的评估、考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临床一线护士进行亚健康状况调查及进行中医自我保健。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用两年的时间对200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并根据调查得出的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结果:30%的护士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有抑郁、失眠、职业倦怠感,另有43%达到疾病状态。护士配备不足,工作量太大;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重医轻护的偏见普遍存在;夜班多,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使护士工作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人际关系紧张,家人不支持等为前5位影响护士亚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医院护士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应采取切实的措施保证合理的护士配备,维持护士身心平衡,并且运用中医保健养生方法自我调节,体现人性化关怀及提高社会支持度,以更好地促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护理工作中应用团体沙盘游戏对护士长管理模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1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临床一线在职护士及护士长89名为研究对象,并按科室分为10个小组,每组8~10名,每个科室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沙盘游戏,2次/月,每组共计6次.应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测评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并和实施团体沙盘游戏前进行对比,分析护士长经过团体沙盘游戏后,在护理管理模式上发生的变化,调查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后护士MBI各项评分如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评分[(14.23±7.92)、(3.46±3.32)、(33.56±9.32)]明显优于干预前[(26.76±6.35)、(7.78±4.29)、(23.97±9.25)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0.971、7.078、6.491,均P<0.01);以干预前为基线,护士对护士长满意度提高,从原来的90分提高到了95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40%,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降低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长在日常护理管理过程中合理应用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发挥护士个体主观能动性、同事协作精神、换位思考、给予成员情感关注与支持、增强自我沟通能力、护理人力分层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使护理团队凝聚力、护理质量、护士对护士长满意度提高,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在普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评选高资历护理人员轮流担任护理组长,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使整体护理的各项工作得以切实地落实。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后,科室护理质量状况、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同时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也有很大进步(P0.05)。结论: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充分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郑晓蓉  曾红梅 《西部医学》2011,23(9):1815-1816,1818
目的探讨科护士长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动态调配的效果。方法对全科45名护士实行统一培训和考核,采取轮岗制,统一管理病区环境,统一全科各病区护士长思想,争取其积极配合,对护理人员实施夜间调动、分时段调动以及每日调动的动态调配方法。结果实施动态调配1年,虽然收治病人的人数快速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明显增大,但仅多增加1名护士;而患者投诉率显著低于动态调配之前(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也明显低于调配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动态调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人成本,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quantify and compare the time doctors and nurses spent on direct patient care, medication-related tasks, and inter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electronic med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MMS) introduction.

Methods

Controlled pre–post, time and motion study of 129 doctors and nurses for 633.2 h on four wards in a 400-bed hospital in Sydney, Australia. We measured changes in proportions of time on tasks and interactions by period, intervention/control group, and profession.

Results

eMMS was associated with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proportions of time spent on direct care or medication-related tasks relative to control wards. In the post-period control ward, doctors spent 19.7% (2 h/10 h shift) of their time on direct care and 7.4% (44.4 min/10 h shift) on medication tasks, compared to intervention ward doctors (25.7% (2.6 h/shift; p=0.08) and 8.5% (51 min/shift; p=0.40), respectively). Control ward nurses in the post-period spent 22.1% (1.9 h/8.5 h shift) of their time on direct care and 23.7% on medication tasks compared to intervention ward nurses (26.1% (2.2 h/shift; p=0.23) and 22.6% (1.9 h/shift; p=0.28), respectively). We found intervention ward doctors spent less time alone (p=0.0003) and more time with other doctors (p=0.003) and patients (p=0.009). Nurses on the intervention wards spent less time with doctors following eMMS introduction (p=0.0001).

Conclusions

eMMS introduction did not result in redistribution of time away from direct care or towards medication tasks. Work patterns observed on these intervention wards were associated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prescribing error rates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wards.  相似文献   

20.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张健  郑一宁 《中国医院》2010,14(11):14-16
以卫生部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切入点,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进程,以护士人力数据分析、工时测算做为解决护理人力不足瓶颈的基础,加强护理保障体系的建立,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体现"把护士还给病人"的宗旨,以激励机制与护士分层使用有机地结合,强化护患沟通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达到提高病人、科主任、医生、护士满意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