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健康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以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集血清标本进行血脂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健康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高密度脂蛋(HDL)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含量明显升高,以CHO、TG、LDL升高明显。提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同时,应进行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改变,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68例与不合并脑梗塞的71例患者的血脂(TC、TG、HDL、ApoA1、ApoB)进行测量并作对照分析.结果两组间TC无显著差异(P>0.05),血FBG两组间有显著差(P<0.05),TG、HDL、ApoA1、ApoB)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与其大血管并发脑梗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林彰文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2):25-2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特征。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37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年龄段健康人群149例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血清标本,比较两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含量升高较为明显,提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降糖、降压的同时,应及时监测血脂变化,采取相应的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4.
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极易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也常存在糖耐量异常情况,且两者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关联,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笔者对2010-03至2012-03在我院门诊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多 ,其合并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文对本院的住院及门诊的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进行分析 ,以了解此疾病的脂类代谢状况 ,以便临床对此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本院住院及门诊的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 16 9例 ,作为患者 1组 ,其中男性 92例 ,女性 77例 ,年龄 32~ 80岁 ,平均为 5 9岁 ;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尚无其他合并症的患者 2 75例作对照 ,作为患者2组 ,其中男性 16 5例 ,女性 110例 ,年龄 30~ 6 5岁 ,平均48岁 ;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情况,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7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采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高血压组TG、TC、LDL-C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中血脂异常者17例,占20.24%,男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血脂异常的患者中,以单纯TC升高、单纯LDL-C升高、TG加LDL-C升高为主,各占7.14%,16.67%,4.76%.结论7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比同龄健康老人高。血脂异常以单纯TG升高、单纯LDL-C升高、TG加LDL-C升高为主。提示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应注意检测血脂水平,在降压的同时进行合理的调脂治疗,以更好地稳定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并且应重视TG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脂测定 ,以探讨老年人高血压血脂状况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 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8月在我院住院患者 ,均具有心脏三位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头颅CT、肾功、血糖等检查资料 ,排除消耗性疾病以及引起血压增高的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 ,生活条件及营养状况良好 ,均能自理生活 ,共 1 1 9人 ,年龄 60~ 87岁 ,平均 68.8± 6.68岁 ;男 84例、女35例。 60~ 69岁占 64例 ,70~ 79岁占 48例 ,80岁以上 7例 ,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史最短 1 0个月 ,最长 41年 ,平均 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和次数。方法:对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与人工定时测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同一时血压值差异无显著性;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对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观测及护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探讨疾病防治措施.方法:以随机方案选择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到该院接受体检的274名志愿者,结合诊断结果进行分组,实验组38例(糖尿病),对照组236例(无糖尿病),观察2组入选患者临床指征,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入选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几率较高,而其危险因素涉及到高脂血症、抽烟、高TG血症、打鼾以及肥胖等.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极易合并高血压、脑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等病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加强高危患者的日常防治力度,从而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变化。方法 :将年龄>60岁的198例住院病人分为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 ,比较和分析3组以及各组男女患者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P<0.01) ;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中甘油三脂(TG)水平较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组中女性TC、LDL -C、T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 ,糖尿病组中女性T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HDL -c水平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时脂质代谢紊乱的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 ,两者合并时紊乱程度加重 ;老年女性较男性血脂水平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芪明颗粒对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组)45例和观察组(常规糖尿病治疗加芪明颗粒组)4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及血流变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周及12周的血脂水平均好于对照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及血流变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且对于糖尿病患者其他疾病相关指标也发挥着较佳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实验组45例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对照A组45例给予缬沙坦药物治疗,对照B组45例给予氨氯地平药物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等情况。结果经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7.8%;对照A组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53.3%;对照B组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57.8%。三组相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药物治疗,三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出现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蛋白(Alb)均出现下降,比较下降幅度,实验组的效果更明显(P<0.05);实验组血尿酸(UA)有明显下降,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其治疗效果比单独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6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A组)和45例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组)以及42例老年正常体检者(C组),对其相关指标包括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等进行检测。结果A组,B组的SBP、DBP、BMI等均高于C组(P<0.05,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A组、B组的HbA_(1c)、FBG、TG、HDL-C、hsCRP、UA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HDL-C、UA、hsCRP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血尿酸和血脂异常,监测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并进行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 (ACl)患者超早期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方法 回顾性统计5 6例T2DM患者 (其中合并ACI者 2 0例 ,无ACI者 36例 )的血脂、空腹血糖 (FBG)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结果 T2DM并ACI组TC、LDL -C、TC及FBG明显高于无ACI组、正常对照组 (P <0 0 1)。T2DM并ACI组和无ACI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ACI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RBC电泳时间高于无ACI组 (P <0 0 5 )。调整年龄、病程并再分别调整血糖、血脂计算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血脂、血糖之间的偏相关系数 ,结果显示血浆粘度与TC、TG呈正相关 (r =0 389、0 347,P =0 0 0 4、0 0 11) ;FBG与高切、低切、RBC电泳时间呈正相关 (r =0 380、0 35 8、0 381,P =0 0 0 6、0 0 1、0 0 0 6 ) ,而与血沉呈负相关 (r =- 0 394 ,P =0 0 0 4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粘度、LDL -C、TG、FBG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在发生ACI早期就已存在血脂、血糖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为T2DM和脑梗死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因此有效的控制血脂、血糖 ,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是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中心门诊诊治的4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Ca2+阻滞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降压稳定,安全可靠,不影响血糖和脂质代谢,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首先联合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脑血管狭窄的危险程度。方法 选择激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组)和北京协和医院(北方组)TCD室在特定时间内检查的所有患者。TCD检查颅内脑动脉狭窄,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情况。计数资料间比较使用x^2检验;高危因素危险比的合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 南方和北方50岁患者高血压(HT)、糖尿病(DM)、同时患HT和DM(MIX)及不患这2种疾病(Nor)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频率分别是:南方6.96%、11.43%、20.59%和1.75%;北方6.24%、11.18%、13.51%和1.95%;HT、DM和MIX的危险比分别为:南方4.0%、6.5、11.8;北方3.2、5.7、6.9;南北方合并后危险比为2.9、16.9和37.3。在以上4组中,南北方大脑中动脉狭窄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南方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年龄、特别、HT和DM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T和DM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男女人群分别计算,男性组只有糖尿病、女性组只有高血压引入回归方程。结论 HT和DM是引起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DM危险性较HT严重,患2种疾病时危险性进一步提高,这些引起脑动脉狭窄的危险性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血糖情况,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分为2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和血脂均升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增高与血脂异常及空腹血糖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6月在门诊治疗的7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在进行常规血糖控制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氯沙坦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方法按有无糖尿病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照组为单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进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之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脉压、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糖尿病可导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P及BPV增大,尽早评价ABP、BPV,对患者病情判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