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4例患者成功植入球囊扩张支架,1例未能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术后见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作临床随访,症状改善,9例患者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出现约50%的再狭窄.结论 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以后循环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椎动脉狭窄的患者,狭窄率≥70%,应用药物治疗无效,给予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6、12、36个月进行随访,DSA或CTA及MRA对支架置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再狭窄率、术后用药情况、缺血复发事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8例患者的48处重度狭窄均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75%~90%,平均为(79.85)%;术后狭窄率0~10%,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一例再发后循环缺血事件。随访DSA,支架内轻度再狭窄1例。术后Malek评分中1月1分者48例,6月1分42例、而2分者为6例;12月1分32例、2分者8例,36月1分18例、2分者4例。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合并症少,中短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6例单纯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均成功地植入球囊扩张支架。结果: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有临床随访,症状改善,其中6例出现约50%的再狭窄。所有再狭窄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或DSA证实。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有效的低并发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4.
李绍发  梁柯  黄志志 《广西医学》2014,(4):462-464,467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5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椎动脉开口共成功植入105枚球扩式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率为(9.1±3.0)%,成功率达100.00%。围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第2-7天和1个月复查椎动脉颅多普勒超声提示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未发现再狭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94.29%。术后随访1-36(21±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24.76%(26/105),未发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明显改善狭窄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32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予以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19例为优势椎动脉狭窄,5例为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为孤立椎动脉狭窄,仅于PICA延续,4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另一侧闭塞,1例串联狭窄.狭窄段位于椎动脉V1段21例,位于V2段6例,位于V3段3例,位于V4段2例.MoriA型病变21例,B型痛变7例,C型病变4例.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2.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随访3个月~1年,Malek评分为1分者30例,2分者1例;7例复查DSA,仅1例出现再狭窄约70%.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5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予以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成功植入16枚球囊扩张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1.7±4.8)%和(11.2±2.1)%;3个月随访12例症状消失,3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的短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例经CTA证实椎动脉开口狭窄并符合支架置入指征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观察术后动脉狭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CTA,行Malek评分。结果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70%,无并发症发生。在6个月随访中,Malek评分显著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明显改善椎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22例患者共植入24枚球囊扩张式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平均狭窄率从(82.5±9.2)%降至(3.7±3.5)%(P〈0.01),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27~58个月(平均42.6个月),2例患者出现症状复发,1例患者新发无症状小梗死,其余患者无脑缺血性事件发生,效果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串联性病变临床上相对较为少见,介入治疗的技术难度相对较高,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亦增多。本文通过对于1例椎动脉串联性狭窄的患者成功进行血管内治疗来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0.
邹红丽  马东飞  郝丽萍 《当代医学》2009,15(17):364-365
目的评价护理工作在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患者共21处狭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配合,1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论椎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效果非常满意。护理工作在病人住院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症状性狭窄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均成功地采用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72.5%和13.3%。临床随访3-15个月,15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血管造影随访3-12个月无1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需要有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2 0 0 1年 12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2 6例 ,其中 7例为无症状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82 .3± 5 .1) %、(14 .0± 3.1) %。 1例出现同侧颞叶梗死 ,但恢复良好。其余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 10~ 2 2个月无 1例缺血再发作 ,影像学检查随访 6~ 18个月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适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椎动脉V1段解剖分型对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技术指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资料,根据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将椎动脉V1段解剖路径分为Ⅰ、Ⅱ型: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90°者为Ⅰ型,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90°者为Ⅱ型。分析椎动脉V1段解剖分型对不同手术路径的手术成功率、操作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及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 253例患者完成支架成形术。选择股动脉路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223例(Ⅰ型210例,Ⅱ型13例),Ⅰ型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Ⅱ型患者(P<0.05);Ⅰ型椎动脉患者较Ⅱ型患者在曝光时间、使用对比剂量方面均明显减少(P<0.01)。选择桡动脉路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30例(Ⅰ型20例,Ⅱ型10例),Ⅰ型患者手术成功率低于Ⅱ型患者(P<0.05);Ⅰ型椎动脉患者较Ⅱ型患者在曝光时间、使用对比剂量方面均明显增多(P<0.01)。经股动脉路径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时,Ⅱ型并发症发生率较Ⅰ型显著增加(P<0.05)。 结论 椎动脉V1段形态学特征影响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技术指标,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夹角为Ⅰ型者首选经股动脉路径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Ⅱ型者首选经桡动脉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脑血管造影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症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术前全脑血管造影。对136支狭窄的血管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不同时期进行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105例患者术前共存在136处狭窄血管,支架治疗术后70处血管狭窄恢复了正常血管直径,54处残余狭窄小于20%,7处残余狭窄界于50%~80%之间,有5例因支架不能到位,放弃手术。术中血栓保护伞完全被封堵住1例。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0例患者获得术后1~24个月的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颈动脉再狭窄2例,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6例,颅内动脉再狭窄6例。结论:术前进行充分的脑血管造影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宗华  吉训明 《上海医学》2006,29(12):849-851
目的评价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和操作技术。方法17例局限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出现与血管狭窄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内科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效。采用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使狭窄血管扩张。术后3个月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临床症状随访。结果17例患者血管内支架均成功置人,血管狭窄率从术前的平均83%降至术后的5%。均无与手术相关的颅内出血发生。短期内(3个月)随访未见再狭窄,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发生,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不同部位食管癌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癌不同部位狭窄内支架置入术后不同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68例食管癌狭窄放置内支架,其中颈部12例,胸中段80例。下段-贲门胃底38例,吻合口狭窄18例,狭窄合并气管、胸腔及纵隔瘘者20例。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颈部疼痛、反流性食管炎,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主动脉破裂,支架移位等。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晚期食管癌的姑息治疗方法,其狭窄部位不同并发症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